博文

回顾2006:还原尽可能完整Google中国(2007-02-04 02:09:00)

摘要:回顾2006:还原尽可能完整Google中国 2007.02.01  来自:环球企业家  整个2006年,还没有第二家公司像Google中国一样,纠缠于负面传闻、负面事实和负面统计数据。年初时,即使最悲观的批评家也不敢预言,网络业最炙手可热的公司在全球最大的市场里,将遭遇暴风雪般连绵的、让旁观者绝望的艰难时势。

  本土化的最初手段——中文域名Google.cn和中文名称“谷歌”——成为了从硅谷到中关村的言论靶心。由此引发的质疑包括Google中国的原则、方法,乃至品位。非议方歇,6月起,国内网民们开始切实感受到,登陆Google正变得困难。不久后,咨询公司们就用不同的数据指向了同样的判断:Google在中国搜索市场的份额正从30%以上大幅度滑落,而一向被喻为“中国的Google”的百度,被评估拥有超过的60%市场份额。

  还有来源不明但接踵而至的信息烟雾。“李开复离职”、“Google创始人表示将退出中国”、“周韶宁离职”……流言被重复多次,终于变成了现实:2006年底,其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和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先后离场。

  更悲观的论调也已出现。一位对Google高度熟悉、但持批评态度的人士对《环球企业家》说:最坏的事情还没发生,不过是因为在全球势如破竹的Google尚没有撤出中国的必要——就像2年前的eBay一样。不知一名业内人士评论说:不按照中国互联网的规则和节奏行事,Google前景堪忧。

  喧哗与骚动中,人们仿佛有意忽视了Google中国当前的唯一领导者,李开复的声音。

  这并不难理解。如人们多年来所见到的,这个学者般温和的职业经理人,似乎永远在良好自控之下:无论何时,他都是平静的、节制的、也是职业的。在多数人看来,重压之下,李开复表现得太过从容,以至于难以相信。

  毫不意外的,在2007年1月李与本刊的几度访问中,他依旧乐观:

  ——2006年是中文搜索市场马太效应浮现的一年?“没有。我们在美国的经验证明,当你的搜索毫无疑问的比别人好的时候,一定会造成用户行为的改变。”

  ——Google中国对市场份额下滑没有做出有效应对?“做事情一定要有序,不能本末倒置。我们的战略是先打造一个团队,然后做最好的产品......

阅读全文(3876) | 评论:0

中国商业评论:Google败退中国市场(2007-01-25 20:52:00)

摘要:中国商业评论:Google败退中国市场 2007.01.22  来自:新浪科技 折射行业:互联网搜索引擎市场 兑现指数:★★★☆   现状勘察   正式登陆中国仅一年多,Google就不幸显露出四大衰相:   1.“Google.cn”并没在中国取得运营互联网信息服务所必须的ICP牌照,而是和“赶集网”采用了同一张ICP证,被指涉嫌违规经营,受到有关部门调查,目前还在等待最后“说法”;   2.收购百度的计划落空,2006年6月无奈悉数出售了所持2.6%的百度股份;   3.市场份额不升反降,下滑至20%,就连进入中国市场前那33%的份额都没能保住;   4.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因业绩原因离职,此举可视为Google中国初创团队瓦解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推理过程   曾让Google人颇为自豪的“谷歌”中文名,并没有为Google带来期待中的大捷。而在四大衰相的背后,却隐隐约约指向一个可怕的结论:Google极有可能在2007年退出中国市场。   因为所谓人权等原因,Google.com一直不愿遵照中国法律对搜索信息进行自我过滤,遭到了中国防火墙阻击。为打破僵局,Google推出了经过自我过滤的中文搜索服务Google.cn,但事实上它并没有取得在中国ICP牌照,而是和“赶集网”合作采用了同一张ICP证。这明显不符合中国相关管理政策,目前Google还在等待信产部最后的“说法”。而这最后的“说法”极有可能让Google失望。   这种情况逼得Google创始人布林不得不出来表态:如果实在无法在信息服务和满足当地政策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另做打算。   Google的“另做打算”语含三重玄机:一是不能落地就退出中国市场;二是通过收购中国本土公司真正实现落地;三是对Google.com进行自我过滤,以换取中国政府拆除防火墙。除了这三种可能,Google似乎没有第四个选项。   那么,三种“可能”中Google最有可能做哪种“打算”呢?   事实上,Google一开始就试图“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它将目标锁定为百度,加紧收购百度股份。但是,2006年6月,Google悉数出售了所持百度 股票。显然,Google收购百度的想法碰壁了。   另外一个收购对象是Google现在的合作伙伴“赶集网”。如......

阅读全文(2956) | 评论:0

网友观察:最近有关Google的两则新闻(2007-01-03 20:48:00)

摘要:网友观察:最近有关Google的两则新闻 2006.12.31      大家应该可以看到Blogger logo上 的beta字样被打了个叉叉,Goolge也说即将完成旧有Blogger账号跟Google账号的整合,而使用Goolge账号登入的Blogger, 还有一些新的功能,像是用拖拉放的方式,直接修改你blog的版型,以及终于有了标签(tag)。因为Google Docs可以直接把文章publish到Blogger上啊! show_ads_zone(13);   最近有关Google的两则新闻是另我感到有兴趣和兴奋的,其一是Gmail可以收其它电子邮件账户的email,其二是Google其下的Blogger即将成为正式版。 有人在Gmail的Help网页上发现了这个 操作说明, 上面教你如何使用Gmail来收取其它电子邮件账户的email,我期待这项功能很久了!因为上下班通勤时,除了看看新闻、RSS之外,还会想要检查看看 有没有mail,但除了Gmail外,不论是公司的账号或是其它的电子邮件账户,都没有提供手机的接口(或是有提供但很难用)。Gmail不但有手机 HTML版的界面,还有 J2ME的Java界面, 而且除了读mail之外,还能寄mail和搜寻,画面上也许简单了些(Google的风格就是这样嘛),但该有的功能不会因为是手机版的而缩水。看到操作 说明后,我马上进到我的账户设定里去看看,可惜啊可惜~~正如报导所说的,这个功能尚未全面开放,只有少数的VIP能使用这个功能,其它人(例如我)在帐 户设定里,并没有那个选项出现,我只好再等等啰。

曾经为了email,我考虑要搞台BlackBerry(黑莓机)来玩玩,不过后来还是 打消了念头,因为一是说实在的,我的email的量没这么大;二是我是中华电信的门号,能不能用台哥大出的黑莓机还是问题;三是台哥大的黑莓机没有注音输入;四是台哥大目前推的两款黑莓机是GPRS版的,我是3G的门号,虽然人家说黑莓机3G版的没有快多少,但3G还是有其它GPRS没有的功能嘛;五是我 不是说要等iPhone!干嘛现在去买黑莓机。以上种种的理由,我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第二件事是Blogger即将成......

阅读全文(4128) | 评论:0

Google的“精英策略”能在中国走多远?(2007-01-02 10:38:00)

摘要:Google的“精英策略”能在中国走多远? 2006.12.26  来自:风尚周报   张敏  文*凡尘 淑岚



曾几何时,互联网的发展制造出了多少“一夜暴富”的网络神话。神话的缔造者之一Google在顺利跨过了20世纪末网络泡沫幻灭的时期之后,又借助Web 2.0方兴未艾的东风,不断地演绎新的传奇。不过,放眼Google中国,水土不服的现状与高层出走的传闻让我们感受得更多的却是丝丝的悲凉。出身象牙塔的Google精英们,能否继续在复杂的中国市场中乘风破浪?

正文

和大多数人一样,互联网评论家方兴东喜欢用百度进行中文搜索,只有在搜索英文时会使用Google。“我觉得Google是很典型的跨国公司,他把握的是国外的一些主流文化。是一个强调精英文化的公司”。

在国际上口碑极好的搜索引擎Google进入国内却引发了不少失望的情绪。或许正是因为Google太强大太自信,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没有用心去做中国人喜欢的中文搜索,他才离中国的用户越来越远。

攻克中国市场的高调宣言

回顾Google的中国之旅,Google其实是相当高调的开始中国战略的。从筹备时期力邀中国人李开复加盟,甚至不惜为其打一场有损声誉的官司,进入中国后,大力提倡本土化,招聘本地员工,为Google换中文名字谷歌…Google毫不掩饰其攻克中国市场的决心。不过,Google高层对中国市场和政府的不了解早在Google的中国策略开启之初以显现弥端。

早在2000年9月,Google就针对中文世界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推出了中文搜索服务。但是,中国市场的商业潜力和商业开发一直没有引起Google管理层足够的重视。最终在2003年11月底,Google才在其中文服务网站上首次推出了“GoogleAdWords”关键字广告业务服务,通过直销的方式向中国企业客户销售广告。但它还是抵挡不住中国6000多家自称是Google业务代理的小公司,由于语言交流以及支付方式上的差异,使得中国企业宁愿花钱找这些“伪代理“,而不愿把钱直接汇到美国。这使Google在中国业务上不得不选择代理,中国也成为Google唯一一个采用代理制的地区。

而直到2005年5月......

阅读全文(2751) | 评论:1

专访Google开源负责人:一窥Linux库房乾坤(2007-01-02 10:34:00)

摘要:专访Google开源负责人:一窥Linux库房乾坤 2006.12.29  来自:新浪科技      CNET科技资讯网12月27日国际报道 搜索巨头Google大量使用开放源代码软件,也积极参与许多开源程序的开发计划,甚至是部分计划的赞助者。问:Google支持开源计划的标准何在?比方说,Net Trust基本上协助这所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编写更多的开源程序,并培养出更多的开源程序开发人员,因为可征召一群学生投入此事。 CNET科技资讯网12月27日国际报道 搜索巨头Google大量使用开放源代码软件,也积极参与许多开源程序的开发计划,甚至是部分计划的赞助者。 Google开放源代码计划经理Chris DiBona表示,Google的计算机系统上安装各式各样的开源软件,例如Ubuntu。该公司最近也依据开源授权发布用来开发Java软件的Google Web Toolkit,以协助程序设计师打造Web 2.0应用程序。 Google还出资赞助一项称为“Net Trust”的计划。这项开放源代码程序的源代码最近通过Google Code (Google为开源开发人员建立的在线协作园地)发布。Net Trust由印第安纳大学的L.Jean Camp率先发起,是一项反网络钓鱼(antiphishing)软件开发计划,其作用是根据网络使用者所属社区的成员对网站的评价,来标注某网站值不值得信任。 日前DiBona接受CNET News.com专访时表示,Google虽积极参与开源活动,但也笃信专有(proprietary)软件的价值。他提到Google偏好的开源程序、Java开放源代码对Google的影响,以及有些程序代码Google绝不会对外部开发人员开放的理由。以下是访谈摘要。 问:Google支持开源计划的标准何在? DiBona答:必须考虑三件事。有时,Google的工程师会拿某个计划给我们过目,希望我们出资赞助。我们会研究看看,评估那项计划构不构成合理的投资条件。所谓“合理”,意味如果投资的话,会不会催生更多的程序、或培育出更多的开源程序开发人员、或对开源社区做出其它别的贡献。 我们已发布许多程序代码,但我们比较可能参与既有的社区,而不是自己从头建立新社区。看看我们赞助过的活动......

阅读全文(3500) | 评论:0

美刊称Google人才积压严重 将有大批员工流失(2006-12-13 22:03:00)

摘要:美刊称Google人才积压严重 将有大批员工流失 2006.12.13  来自:新浪科技   马丁   导语:北京时间12月13日,美国《财富》杂志高级编辑杰弗里·奥布莱恩(Jeffrey M. O'Brien)近日发表分析文章称,Google总是在追求最优秀的人才,但一旦人才过盛,他们将会选择离开,去创建一个又一个“克隆”Google。奥布莱恩大约三周前同克劳斯在一家咖啡馆里会面,此时距离后者担任Google产品管理总监仅有10天的时间。显而易见,克劳斯的这番讲话包含了对新同事的恭维,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Google人才储备的厚度。 show_ads_zone(13);   导语:北京时间12月13日,美国《财富》杂志高级编辑杰弗里·奥布莱恩(Jeffrey M. O'Brien)近日发表分析文章称,Google总是在追求最优秀的人才,但一旦人才过盛,他们将会选择离开,去创建一个又一个“克隆”Google。   上周五,七位著名科技新闻记者汇聚一堂,讨论未来的科技动态,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的多恩·克拉克(Don Clark)、《圣何塞信使报》的大卫·萨特菲尔德(David Satterfiel   d)、《红鲱鱼》的约尔·德雷菲斯(Joel Dreyfuss)、《Infoworld》的史蒂夫·福克斯(Steve Fox)、《经济学家》的安德雷斯·克拉斯(Andreas Kluth)、CBS新闻的拉里·马吉德(Larry Magid)、以及《财富》的奥布莱恩。在此次会议上,即将到来的“克隆”Google浪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尽管Google股价已经达到500美元,但毫无疑问该公司仍然处于上升周期。Google在硅谷已经赢得尊重,该公司拥有强大的品牌,以及充足的现金储备。除此之外,Google仍然能够吸引乔·克劳斯(Joe Kraus)这样的优秀人才加盟。克劳斯是网络协作软件厂商JotSpot的创始人,上月初随公司一起加入Google。   不过,尽管距离首次公开招股仅有两年,Google已经开始有员工流失。这一迹象非常明显,谁已经从Google离职,或者谁即将离职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当然,很多成功公司都曾经遇到类似问题。但Google超乎寻常的招聘标准,以......

阅读全文(3583) | 评论:0

Google女性工程师揭密:如何准备Google软件工程师面试(2006-12-02 21:13:00)

摘要:Google女性工程师揭密:如何准备Google软件工程师面试 2006.11.28  来自:googlechiablog  如何准备软件工程师的面试 2006年10月13日 上午 09:33:00 uT("time116070371011452241"); 发表者:王忻,Google 工程师

(作者简介: 王忻,Google 工程师。北京出生,五岁时跟随父母移居美国。中学期间跳了三级,十五岁进入了加州理工大学,加入 Google 前曾在微软等公司工作。)

六月份的时候,我曾经在黑板报上介绍过“如何写一份好的工程师简历”, 今天想跟大家来谈谈如何准备软件工程师的面试?假设,现在您的杀手简历 (killer resume)已经吸引了某大公司的注意并约你面试。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准备呢?

我 在 Google(以前是微软)工作期间面试了不下 300人,其中某些应聘者确实表现非凡,但有些却显得准备不足。当然许多面试准备不足的人最后依然获得了录用通知,因为他们本身确实才华出众。但如果应聘 者能提前准备妥当,那么面试过程将更为保险和轻松。以下所列出的就是我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得出的建议:

1.使用相同的工具(如铅笔和纸张)和时间限制(例如半个小时)模拟面试训练

Google 和微软都会让应聘者在白板上手工解答编程问题,但通常大部分的应聘者都是习惯于在电脑上利用编程工具系统编写程序。因此面试的时候,某些应聘者离开了熟悉 的电脑光标,站在白板前感觉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起行。又或者他们不习惯在编程之时旁边有人观看,这会让他们感到紧张而无法正常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想要横渡英吉利海峡,自然不能总是在室内游泳池练习。你必须投身于大海在波涛之中训练,在准备面试的时候也是如此。:)

在 面试开始之前你最好向招聘单位询问面试形式和面试问题。如果招聘单位让你在某个房间考试且仅提供没有汇编程序的编辑器,那么就应该在家中按照这种情景进行 练习。如果招聘公司单位让你在白板上回答问题并会安排考官在旁监督,那么你就要找一位软件工程师来扮演考官配合你练习。即使找来的考官经验不如你也没有关 系,他们依然能帮助你消除在他人面前出错所带来的紧张感,这样可以让你适应有人在旁边盯......

阅读全文(3435) | 评论:3

新闻评论:Google Answers非要关闭吗 -刘江著(2006-12-02 21:11:00)

摘要:新闻评论:Google Answers非要关闭吗-刘江著   来自csdn博客  刘江著   11月28日, Google官方Blog正式宣布,在线QA服务Google Answers不再接受新问题,正式关张。

这是不是第一个失败的Google产品?

印象中Yahoo! Answers和微软Live QnA以及国内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知识人好像还挺红火的,Google Answers的败因可能是它的收费模式。用户提交问题时需要设定价格,然后由一些Google选择的专家们回答。在此之前,我还真没有认真想过,Google怎么会将它做这么一个收费而且封闭的项目呢?在开放、使用免费的Web 2.0大环境下,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Google官方Blog简单描述了该项目的背景,这是由Google创始人之一Larry Page最初构思,由一个四人小组不到4个月实现的。时间应该在2002年。此后似乎Google也再未投入太大精力。

在我看来,Google此举有违反潮流之嫌。这类在线问答应该是有前途的,也是比较地道的Web 2.0,至少目前许多搜索,有效的结果除了Wikipedia、专业blog之外,还包括不少这类服务(当然,它们比Wikipedia乱得多,版权问题更是一塌糊 涂)。现在网络内容不可谓不丰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用户尽快找到可靠的答案。这里面商机是巨大的。而仅仅依靠机器智能(这好像是Google的信 条?),估计是不可能完成的。

Google懂得如何发掘公司内部员工的创造力,更应该将这种知识用在调动广大用户上,这里蕴藏的潜力应该是无穷的。对于Google来说,网上知识的丰饶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我不知道Google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前,是否征求了用户的意见。似乎没有,因为这一服务的死党已经开始签名请愿了。这与谷歌事件如出一辙。看来,Google在如何保持与用户的良好关系方面,还有很多要学。

其实,Google完全可以不这样简单的关张,直接改成开放而且免费与收费并行的方式有何不可?这样既不会造成品牌上的损失,又能为未来保留革命火种,何乐而不为?

链接
Google人Matt Cutts的相关blog文章以及评论......

阅读全文(4099) | 评论:0

Google收购以色列号称“Excel杀手”的iRows(2006-12-02 21:08:00)

摘要:Google收购以色列号称“Excel杀手”的iRows 2006.11.29       以色列一家网页电子表格软件开发商iRows最近表示,公司将加盟Google。
最近,iRows公司的博客文章说:“加入Google公司可以让我们继续做我们热爱的工作,可以在更高的一个规模上,Google公司一定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工作在等待着我们。”

这家公司没有透露收购的详细细节。从博客判断收购可能已经完成。iRows公司在其网站上还表示,从12月31日开始,网站将会关闭。显然,和“word杀手”Writely一样,iRows也将对界面进行调整,然后集成到Google的现有服务中。

目前,Google已经有了一个网络版的电子表格软件,最近,Google公司还将电子表格和文档处理融合到了一起,可以让用户方便地管理、编辑文档和电子表格。

目前,Google公司尚未就这个消息向新闻界予以证实。最近一两年来,Google一直在收购创新的互联网小公司,以扩充其网络应用服务。事实上,文档处理服务也是在收购Writely网站之后发布的。几个星期前,Google又收购了一家维基服务和开发公司JotSpot。预计不久将在其应用服务中增加维基内容。

Google的电子表格软件可以让用户创建、编辑、输出电子表格文档,软件具备实时保存功能,并可以输出Excel、PDF等格式的文档。除了不支持右键快捷菜单和图表生成之外,对于非专业用户来说,业界专家认为Google电子表格和微软的Excel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 本文来源:http://www.lumix.cn/archives/3162.html......

阅读全文(3150) | 评论:0

Google埃里克:互联网将决定美国大选结果(2006-12-01 19:39:00)

摘要:Google埃里克:互联网将决定美国大选结果 2006.12.01  来自:赛迪网      12月1日消息,日前,搜索巨头GoogleCEO公开表示,互联网将成为2008年美国大选的决定性因素:成功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候选者,将最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CEO先生还表达了自己对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选举的看法,例如利用Google最新推出的共享视频服务,将可以帮助政客在最短时间里,把自己的信息介绍给网民。 \   show_ads_zone(13); 12月1日消息,日前,搜索巨头GoogleCEO公开表示,互联网将成为2008年美国大选的决定性因素:成功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候选者,将最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据路透社报道,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Google公司CEO埃里克先生表示,“能够发挥互联网全部潜力的候选人,将会在下一次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CEO先生还表达了自己对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选举的看法,例如利用Google最新推出的共享视频服务,将可以帮助政客在最短时间里,把自己的信息介绍给网民。 实际上,利用互联网打击竞争对手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此之前的某国选举中,一位政客通过Google地球服务,从卫星图片上查找到了竞争对手的豪宅,并且将其和普通居民住宅进行了比较,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目前美国的两党执政制度,更是加大了总统选举的竞争激烈性。“如今的选民们,更为倾向于利用全新媒体来了解候选人信息,”埃里克在与共和党代表交谈的过程中表示,后者在上一次选举中落败于竞争对手民主党。 Google公司CEO表示,互联网凭借起快速迅捷的特性,将成为政客宣传和打击对手的有力手段。“众所周知,好消息可以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而坏消息在网络上也同样受欢迎。” ......

阅读全文(3419)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