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疲于奔命2年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走向本科化?(2007-02-04 02:17:00)

摘要:疲于奔命2年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走向本科化? 2006.09.28  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王寻付碧莲 学校没有能力保证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又不愿放弃扩招带来的好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把充满个性化的研究生教育变成批量化、模式化的大机器生产。   在6月29日召开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四次工作会议上,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侯建国对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总结道:“目前,国内大学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研究生扩招的比例达到25%~30%。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全国在校研究生数量才不过3万多人。到了1998年,全国招收了7万研究生,2001年到了16万,2005年则达到惊人的30万~35万,2006年全国硕士生招生报考人数更达到127.5万。   这是“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一个背景吗?   疲于奔命2年制   2002年以来,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开始把研究生培养的3年制,缩短为2年。余梦辉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专业的2年制研究生,2006年6月毕业的她,现任职橙天娱乐公司的法务助理。   余梦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感觉自己第一年是课多时间紧,第一学期就有七八门课,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书、沉淀、写一点东西,感觉不太像研究生的学习状态。”与其他2年制的研究生一样,余梦辉的第2年忙于毕业论文和找工作。“老师们都知道2年制时间很短,一般都做不出来很有质量的论文,再加上现在找工作太难了,对论文的要求不得不降低。”她说。   “整天都累得要命,上完一门课再赶着上另一门课,就是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正在读研二的研究生舒文雯说。与余梦辉一样,她的大一也被课程挤满了。她解释道,“因为找工作和论文的原因,我们一般第一年就要把所有学分都修完,如果第二年再上课的话就会很麻烦,首先你已经没有心思上课,其次你没有时间。”舒文雯这样说,“2年时间做学问完全不够,但对于混一个文凭找工作来说也就够了。”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专业读研二的张美阳很干脆地讲:“说真的,要在学术上、理论上做出成绩的话,两年时间显然不够用。我现在读研究生,其实就是给我找工作做了一个缓冲而已。”   “学士后”教育   2年制使得学生们疲于奔命、无......

阅读全文(2835) | 评论:0

[转]大学生一定要理解的15件事 (2007-01-04 12:16:00)

摘要:[转]大学生一定要理解的15件事 1,珍惜仅有的4年好好学习专业,不要说什么锻炼能力,发展素质教育,上大学后你其实已经发现了只有初中,高中的东西你现用的最多!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university的谐音不是“由你玩四年”!  2,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让你能够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理解什么叫做纯洁!为的是走出学校后能够有这样一种明净单纯的回忆!  3,至少有一样课余爱好,它会让你在无聊的时间里有宣泄的用武之地!  4,尽可能少逃课,如果按你一年5000的学费来算的话,一节课意味着你丢了快4。16666元钱(一年40周,也就200天课,一天算6节吧!总共就1200节课)!  5,不应该缺少大学生应有的素质,要习惯一些事情,对任何事情要理智的去看待,切忌无病呻吟的成天喊“堕落与颓废”。不关你的事情,你有他去吧!  6,理解食堂阿姨们,他们工资也不高,也就5-600快吧!她们想拿点奖金的话,BOSS只有从你们身上扣点,别端着碗有沙子的白饭喊着“这碗沙子有米耶”!她们年纪也大了,更年期女人容易掉头发,偶尔在菜里面发现了,别动不动就投诉,那会扣她们的奖金!2快钱有饭有菜了,你还指望什么?  7,如果家里还算富有,可以穿NIKE,ADIDA,有钱没有错!但是没有钱也没有错!毕竟在学校穿的太差,自己心里不自然!建议穿些森马,FEEL100%,贵人鸟特步等比较便宜但也适合学生的牌子!最好在有折扣的时候! 8,不要买手机,首先在于在学校你确实没有那么多事情!其次是中国移动如何优惠,如何让利,它一个月也要从你身上赚个6-70!那够你吃一个星期的食堂了吧!  9,如果有电脑,不要用它来看碟,玩游戏,聊天;学点平面设计,编程,系统操作等实用的东西,那对你以后绝对有用!还有配置不需要P43.0,RAM512 的。有个C1。7,RAM256就够你用了,追求时尚你还没有资格!  10,切记不要参加学生会干部的竞选,他会提早助长你的官僚作风!让你明白,政治----他妈的是个腐朽,黑暗的玩意! [我两任纪检] 11,不要以为离开了家就是一种解脱,也不要以为你不想家,而家里就不想你,你应当明白。对你爸妈来讲,大学生有成千上万个,而儿子只有一个!隔三差五给家里报个平安,一句问候就可以了!  12,如果失恋了,千万不要喝酒,抽烟来发泄自己!伤身体你可以勉强说......

阅读全文(4248) | 评论:25

潘爱民: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之我见(2007-01-02 10:42:00)

摘要:潘爱民: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之我见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之我见 潘爱民,2006.12.30   我曾经在学校工作了十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事过软件开发,钻研新技术,做过网络管理员,也讲过课,做过科研。幸运的是,我始终近距离接触软件技术,主要以微软的技术为主,偶尔也涉及一些平行的技术,比如,与Windows对应的Linux,与COM对应的CORBA。   离开学校的环境以后,虽然身处工业界,但这学期我又有机会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讲授一门课程。姚旗智先生在清华组织了一个软件科学实验班,每年招收一个班级,微软亚洲研究院提供几门课程的支持。我讲授其中一门关于程序设计与算法的基础课程。   我始终认为,从事教学工作是一种奉献,无论是新技术的课程,还是传统的基础课程。我所处的工作岗位并没有讲授课程的要求,但我还是很愿意尽我所能做一些教课工作。我原来的计划是今年秋季到北大开一门Windows操作系统的课程(主要的动因是,2005年秋季在微软校园行活动中有同学在大会上提出来希望我能回北大讲课),很早时候已经跟主管教学的老师商量好了。但后来,由于有了清华的教学任务,我便放弃了北大的计划。   这是我第一次为本科生讲课,很基础的课程,但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在准备讲义,有时候还会写一些小程序来配合教学。虽然辛苦,倒也其乐无穷。因为这是针对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所以,我拟定了三个目标: (1)    算法是基础,忽视算法永远是个错误。计算机算法建立在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之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理论体系,有大量经典的算法应用于各种计算环境中。没有算法内涵的程序设计是肤浅的,所以,我的课程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介绍计算机算法。 (2)    关于程序设计或编程的教学,我倾向于由底向上的方法,而不是自顶向下的方法。对于非计算机系的学生,可以使用自顶向下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计算机系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知道程序下面发生的事情。细节不可忽略。 (3)    要有足够的代码量。我起初要求这门课程的代码量在10,000行C/C++代码,有些人(不仅有学生,也包括我的同事和朋友们)认为这个量太大,后来我降低到5000行,实......

阅读全文(3705) | 评论:0

中国大学不出大师级创新人才探源—中美大学录取比较 转(2006-12-13 22:05:00)

摘要:中国大学不出大师级创新人才探源—中美大学录取比较 2006.12.13      来自csdn 中国的高考公式是:好的高考成绩=好学生=好学校。中国每年近500万的录取人数,1/2的比例,足以保证好的人才进入大学,由于高考只衡量记忆力和书面解题能力,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的其他能力没有体现出来,尽管每年清华、北大网罗了各省市的所谓高考状元,这些人将来怎样,没有人做过仔细分析和追踪调查,也没人知道。 show_ads_zone(13); 开始本节文章之前,我需要阐明几个主要观点:1)人有材质(天赋)差异,但天赋不是一切,创新人才的冒尖与天赋、成才动力、知识、能力、和机会等因素有关,其中成才动力、知识、大部分能力是可变因素,后天可以激发和培养。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个人的成才潜力(天赋、动力、能力和相同时间内获得的知识)差异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考量出来。3)采用什么方法和指标来测试选拔人才,对人才的冒尖和培养有很大影响。
中国古代早些时候(汉以前),诸侯争霸的环境,客观上提供了人才充分发挥机会,选拔与应用的紧密结合对人才的涌现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战场上较量马上可以见分晓,谋士和武将靠谋略和武艺出人头地。后来的科举制度虽然还不错,但选拔与应用的结合就不那么紧密了。 当今世界各国基本都采用大学录取高中毕业生的方法来大规模初步选拔人才。 中国大学录取高中毕业生的入学考试----高考,始于50年代初,于1966年因毛泽东主张而终止,1977年又因邓小平力主而恢复。恢复高考无疑是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浓厚一笔的大事,比文革期间推荐上学的选拔方式好了许多。高考其后经历了扩招---收费-----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自主招生和自主命题的变迁,有关部门努力做了一些变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怎么变,高考得什么分就上什么等级的学校,这在中国高校招生中几乎依然是不变的天条。 1.中国大学的录取方式----入学考试 1) 高考沿革 1977 年8月8日,邓小平提出:从本年起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大学生制度。当年报考人数最终达到570万,录取人数27.297万人,考试录取比例只有 29∶1。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

阅读全文(3860) | 评论:2

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明年将全部免收学杂费 (2006-12-11 22:10:00)

摘要: 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明年将全部免收学杂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6:55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2月11日电(记者张先国)明年是农村教育的关键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要完成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和全国农村远程教育系统。这是教育部部长周济11日在武汉出席“第二届中部崛起人才论坛”时透露的。   据了解,免除学杂费将惠及全国农村近1.5亿名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后,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   周济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小学入学率为20%左右,初中入学率约为6%,文盲占总人口80%以上。2000年底,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2005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初中的毛入学率分别提高到99%和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   他介绍说,国家于2004年启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惠及500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生。......

阅读全文(2773) | 评论:0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来自新浪(2006-12-02 21:35:00)

摘要: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来源:新浪网 前言及目录 就在2004年,中国就业市场爆出两条特别引人注目的新闻:南方某高校毕业生号召成立“薪资联盟”,抵制用人单位压低薪资标准,拒签低于2500元/月的就业协议;与此同时,东北某高校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即在见习期不要钱,经过考验认可后再建立劳资关系。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例子,却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大学生失去了“天之骄子”灿亮的光环,从心理意义上说是“失宠了”,在物质层面上说是“被抛弃了”。那么,到底是谁将大学生抛弃?   试问大学生被谁抛弃   我们为什么出版这样的一本书?因为我们在寻找一个答案。如果这个提问和这个答案够刺激,那是我们的希望:借助一小部分的也许显得偏颇的案例警醒大家,振聋发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之是希望闻者足戒。我们的起意动机是帮助推动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个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对当今大学生一古脑的否定及偏见。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这里提供的是一个内省的视角,一个全景的瞭望塔。大学生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就业印象,无论出于客观还是主观都是不无来由,对大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挑战自己的误区或是他人的误视。改变大学生就业困境必须从完善大学生就业形象做起。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承担和努力,我们这次把问题的主要责任方归咎到大学生一方,是希望能够以更主动的姿态建设并解决问题。尤其是相对于用人单位招聘当前是买方市场,大学生属于卖方弱势,在自强自立上更要有自觉性。从这一点出发,对于推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革新也是相当有益的。   大学生就业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存在社会矛盾,矛盾的焦点就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如果每个大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具备哪些能力,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培养,那么他就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不同的心态决定就业准备的得失,同时决定就业实践的成败。大学生都是历经十多年寒窗一笔一画写就出来的,智力上并不缺乏;而走向社会后对一些问题则需是用身心作答,情商比重增加。这涉及一个关键性的提问:大学生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介入社会工作?可以说,有那么一些大学生没有做好这个题,给自己乃至给别人的未来发展设置了障碍。   大学生是一个大而通的概念,指代的是一个群体及每一个个体。泛泛地说一般形......

阅读全文(3724) | 评论:0

我国教育中令人揪心的若干个"不等式" -朱少民著(2006-12-02 21:31:00)

摘要:我国教育中令人揪心的若干个"不等式"    来自cddn博客,朱少民著http://blog.csdn.net/KerryZhu/archive/2006/11/25/1413526.aspx
      虽然我此前写过一篇“我国教育开始显现希望”,但我国教育依旧任重而道远,存在着令人十分揪心的一些弊端,被我描述成若干个不等式:
 教学质量(由高到低):小学 > 中学 > 大学本科 > 研究生  教育思想:“教书” > “育人”  教育投入:高等教育投入 >> 中小学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 4% GDP, 2002 > 2003  > 2004  产业化对比:中国 >> 国外  大学水平对比:国外 >> 中国
教育是根本之根本,希望每一个国人都关心教育,促进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  
1.教学质量(由高到低):小学 > 中学 > 大学本科 > 研究生     要完全证明这个不等式,还是很难的,或者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所有了解国内教育现状的人,都认可这样一个不等式成立,小学的教学质量好于中学,中学好于大学,大学本科好于大学研究生。我国的教学质量不是越高越好,反而是越高越低,特别是在90年代开始提“教育产业化”之后。

 小学相对来说,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实施。但一进入初中,成绩便成为至高无上了,成堆的作业、填鸭式的教育等等。 虽然中小学教育存在问题,但大学教育存在更大问题,而研究生教育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大学本科的快速扩招、不正确的产业化引导和大学老师过于追求个人名利等一系列弊端都给大学教育带来巨大的伤害,而研究生教育,除了继承大学许多弊端之外,研究生不得不给导师打工、课程设置落后、论文答辩越来越走过场等等,正在使研究生......

阅读全文(3506) | 评论:0

软件巨头的高校人才之争 转(2006-11-30 19:14:00)

摘要:软件巨头的高校人才之争           孟言:大家好,今天我们又邀请到了这两位老面孔,我们定期的在这神侃,今天我们聊点什么?10月、11月,各校招聘热潮,我们也可以聊聊这个话题,你们都是这个企业中层级的人士,如果是你们都想找什么样的人?       霍炬:在我的意识里面,我招的人肯定是聪明而踏实的人,聪明是脑筋转动的能力很强,但是有的人聪明但不肯学,高曾辉有一句话,学历是软条件,心态是硬条件,经验是软条件。你可能做的事情不多,学历也不高,这些都没关系,对我来说,大部分面对都是没有技术不是很高深的东西,没有什么技术研发的东西,那如果肯学技术,技术不好也很快就可以赶上来。       孟言: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国家计算机软件相关领域基本上是这样,好的人才,第一波被google和微软给收割了一遍,然后IBM也收割了一批,但是没有微软那么锋芒毕露了,再往下就是外企,然后是各个网络公司等等,那这些事情对你们来说有没有一些不利的因素?       霍炬:其实也没有,对微软来说是比较基础的,复杂化的,每个公司对自己的定位不一样,如果你自己非要去找像google的招的那种人才,那对自己公司是一种伤害,不一定是好事。       孟言:我那天去采访了一位老总,就是各地公司在薪金待遇是不错的,工作条件也很突出,但是他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地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或者你们自己的环境能够给人锻炼的很有效吗?       霍炬:google和微软肯定有很好的氛围,那么这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空间比较小,像google和微软这种顶级的外企压力肯定相对小一点,其他的再往下一点长远看来可能不太乐观。       孟言:我认识一个小外企,他跟我说过一个招人的原则,他那不培养人,我问他为什么不培养人,他就有一个原则说:“我一定要找一个有经验的,这个经验是说至少你给我提交过一次产品”,你刚开个头,或刚做一半,你没有经过后期的返工和臭骂,他们就认为这不是一个合格......

阅读全文(3100) | 评论:0

中科大校长朱清时炮轰北大清华招生中“掐尖”(2006-11-21 22:49:00)

摘要:中科大校长朱清时炮轰北大清华招生中“掐尖” http://tech.tom.com  2006年04月05日 10时:19分来源:中国新闻网 “清华、北大把尖子选完,剩下才轮到国内其他一流大学选择。”重庆晚报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校长朱清时昨日在渝表示,对这两所学校的过度追捧,各地人为助长清华北大“掐尖”,会埋没许多人才。 教育误导 “非北大清华不读” “清华必上、北大必读”。朱校长说,这个标语出现在四川某重点中学的墙上,与之对应的还有两校的校训。与优秀学生交谈发现,不少学生对北大、清华表现出很崇拜。 他举例说,去年河南有一位考生考上中科大没报到。学校打电话询问后,才知道考生在复读冲刺北大。该中学承诺,如果考上将给予几万元奖金。 朱校长称,清华校长曾告诉他这样一件事:一位考生家里父母下岗,为了支持他考清华,父亲带病外出打工。他连续复读四年才实现清华梦。朱校长说,暂不论这个学生是否优秀,其忍心让父亲带病供养自己的做法,太缺乏责任感和公德心。 人为助推 “北大清华优先录” 在录取中,虽然清华、北大与所有重点院校是一个批次,但各地在操作中,都优先选择两校。 朱校长说,为保证两校优秀生源,在清华北大投放计划较多的某省,凡是前200名学生可以填两份志愿表,一份是专门填清华北大,另一份填报其它学校。如果清华北大没有录取,再拿出另外一份志愿表来投档。其他重点高校,即使一流的专业,录取到的可能是排在百名后的学生。 在重庆,几大名校每年在媒体上的广告卖点,就是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名单。重庆一中副校长杨祖旺说,有的学校为追求声誉,以不惜牺牲学生为代价,承诺“大胆填报,考不上明年免费复读”。 清华北大 并非科科最优 “清华、北大是一流大学,但不是所有专业都一流。”朱校长举例说,北大的优势学科是文科和理科,在工科方面可能不如哈工大和北航;清华的优势学科是工科,而理学院无法与中科大相比,法学院还不能与人大抗衡。 每年能进入两校读最好专业的只是部分学生。朱校长称,如果所有优生都涌去读这两所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是极大浪费。 ......

阅读全文(3555) | 评论:0

2007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时间安排(2006-11-26 03:14:00)

摘要: 2007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时间安排 作者:国家软考办 来源:国家软考办 http://www.csai.cn 2006年10月30日   报名时间:详见各省软考主管部门
  考试时间:2007年5月26日
  报考须知:http://edu.csai.cn/pxjd/no000041.htm
   注:(1)考试大纲请参阅http://edu.csai.cn/ksdg;考试辅导指定教材信息如下:   (2)信息处理技术员的应用技术科目采用分批机考,其他考试均为笔试。   (3)2007年下半年将安排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电子商务设计师、信息系统监理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电子商务技术员、信息处理技术员等资格考试,另文通知。......

阅读全文(4355) | 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