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C++之父B.Stroustrup言论(译者:孟岩,来自侯捷老师主页)(2006-04-08 14:07:00)

摘要: C++之父B.Stroustrup言论(译者:孟岩,来自侯捷老师主页)

安安注:本文仅用于个人学习,任何商业网站未经孟岩和侯捷老师允许请勿转载,否则后果自负。

侯捷注:本文系 CSDN(中国程序员网站)上的贴文。可读性高,译笔流畅。
承译者孟岩先生应允,
转载於此以飨台湾读者,非常感谢。

未得孟岩先生之同意,任何人请勿将此文再做转载。

以下蓝色为提问,黑色为回答。红色为译注,紫色为侯捷个人认为宜再斟酌之处。
浅蓝色是侯捷个人阅读时的神秘标记。

本繁体文系直接转码,并未将大陆惯用术语转换为台湾惯用术语。
[译者按] Bjarne Stroustrup博士,1950年出生于丹麦,先後毕业于丹麦阿鲁斯大学和英国剑挢大学,AT&T大规模程序设计研究部门负责人,AT&T 贝尔实验室和ACM成员。1979年,B. S开始开发一种语言,当时称为"C with Class",後来演化为C++。1998年,ANSI/ISO C++标准建立,同年,B. S推出其经典着作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的第三版。C++的标准化标志 B. S博士倾20年心血的伟大构想终於实现。但是,计算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就在几年前人们还猜想C++最终将一统天下,然而随 Internet的爆炸性增长,类似Java C#等新的 现代感十足的语言咄咄逼人,各种Script语言更是如雨後春笋纷纷涌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有些惶恐不安。C++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其前景如何?标准C++有怎样的意义?应该如何学习?我们不妨看看B. S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下文字是译者从Stroustrup1998年之後发表的若干文章 谈话笔记中精选出来的,由於出处不一,内容多有重复,为保持完整,亦一并译出。 以下内容选自B. S在自己主页上发表的FAQ 1. 请谈谈C++书。 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本书对於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不过对於那些真正的程序员来说,如果他喜欢从"经典风格"的书中间学习一些新的概念和技术,我推荐我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1998年的第三版和特别版。那本书讲的是纯而又纯的C++,完全独立於平台和库(当然得讲到标......

阅读全文(7805) | 评论:1

是bug还是错觉:我的blog的文章的字体都变小了,有些还特别小(2006-03-22 20:33:00)

摘要:是bug还是错觉:我的blog的文章的字体都变小了,有些还特别小。(http://blog.programfan.com/article.asp?id=11221) 看到这里的blog的日益进步,最近都没有提意见和建议了,其实这里的字体的设置就很有问题了,我用了一号在显示的时候很好,可是最近就不行了,看来没提意见是我的错啊。  我尝试各种字体的效果(http://blog.programfan.com/article.asp?id=11276)。从尝试的效果上看,原因好像是:我的字体变小是因为以前的字体的bug,以前1号字体刚好达到现在的3号字体的大小,现在把字体的一些bug修改了,以至我文章的字体变小了。不过这里还有问题:
我更早以前的文章根本就没有设置字体大小,那么其默认的字体的大小应该是现在的3号字,可是好像字体还很小,有的是1号字,有的是2号字,这个应该改一下,把以前的文章统一回复为正常大小也就是3号字,不然我不是得一篇一篇修改以前的文章。 现在的字体仍然有问题,主要是行间距设置了固定值了,因此,小于等于3号字体的文字不会重叠,大于3号文字开始重叠了。应该把行间距设置为单倍行间距或者让作者自己选择行间距(技术上可能会增加难度) 顺便提一下验证码的问题,验证码经常要验证2次,第一次明明对了,可是却提示验证码错误,结果返回以后,原来写的评论就没有了,比较郁闷。第二次验证好像就可以了,这个验证码应该有问题。 补充:
1、验证码出错是因为我同时开了两篇文章的话,后面的那篇文章的验证码会覆盖了前面那篇文章的验证码。 2.文章的日期好像乱了,以至“ 30天热门文章”好像也没有更新了。   下面尝试各种字体的效果。 1号:
是bug还是错觉:我的blog的文章的字体都变小了,有些还特别小。(http://blog.programfan.com/article.asp?id=11221)
看到这里的blog的日益进步,最近都没有提意见和建议了,其实这里的字体的设置就很有问题了,看来是我的错啊。 2号:
是bug还是错觉:我的blog的文章的字体都变小了,有些还特别小。(http://blog.programfan.com/article.asp?id=11221)

......

阅读全文(14300) | 评论:0

“素质教育”与“动力汽车”——徐小平(2006-03-20 13:17:00)

摘要:“素质教育”与“动力汽车”——徐小平

安安:很少看徐老师的文章,只因为他发表在新东方英语上的一些文章我不是很苟同,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觉得还不错。
2006年3月13日清晨,我和新东方的一对同事夫妇张妮、铁岭,从哥伦比亚大学出发,开车去耶鲁大学。   张妮在新东方工作五年之后,去年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将来好竞争新东方总裁或教育部部长的职务。铁岭是张妮的老公,以“苍蝇也是肉”、“捡麦穗的恋爱理论”闻名于新东方讲台,这次是来纽约探亲。我们正好结伴而行。   我要写的不是游记,我要写的是车上我们一次对话。这个对话,对于我的意义简直相当于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不过我要声明,这个发明权并非是我的,而是铁岭的,我顶多算是一个联合发明人。   对话是这样的:在车上,张妮说起了她在哥伦比亚就读的导师,这个导师在中美教育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此刻正应邀在北京,为中国教育部的教育改革提供咨询。   张妮说:导师有一个特殊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教育各种名词的精准翻译,由于他的这些翻译,美国人才能够理解那些唯独中国才有的教育名词,才能够真正理解中国教育,从而进行研究交流。导师是中美教育交流的一座桥梁。   听了张妮的表述,我立即高兴起来。因为我虽然不在学术领域,但常常假装深沉。我说,我一定要见见你的导师,我对教育交流的话题非常感兴趣……   翻译是中外交流最难的一件事。如果翻译不是问题,那就没有文化误解,比如加拿大和美国,两个国家文化很不一样,但由于语言相同,所以双方虽然一直互相调侃对方,但只有理解,没有误解。加拿大很多人不喜欢美国,是建立在深刻的理解之上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主要原因之一的语言隔阂,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误解就严重了。别的不说,就说教育领域里的许多名字,如果直接翻译,美国人根本无法理解:比如“三好学生”怎么翻?“政治课”怎么翻?五讲四美三热爱怎么翻?   这些名词,是每个申请美国大学的中国学生都碰到过的语言文化壁垒。如果翻译不好,很容易会使本来应该得到的奖学金和名校录取鸡飞蛋打,功败垂成。多年来我在新东方帮助学生申请美国奖学金和留学,签证咨询,很大程度上,做的工作和张妮这位导师是一致的:帮助中国学生在面对美国大学和使馆时,用美国人能力理......

阅读全文(4140) | 评论:0

九种你意想不到的面试考题(转)(2006-03-20 13:08:00)

摘要: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为了从众多的求职者中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常常少不了用各种考试来测验和考查求职者真实的素质、水平和能力。以下介绍的是9种特色考题。
  1不宣而考的考题
  招聘考试有的是事先明确地让应聘者知道是在考他,而有的则是事先不讲明,在应试者不留意中进行测试的。有一家食品公司招业务员,老总特意留下10位初试入选者吃午饭。不想下午复试时,午餐交谈甚欢的3位应聘者中选,而心思重重、食不甘味的另7位却全部名落孙山。这位老总事后解释说,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否则是做不好业务员工作的。像这样的考题就提醒应试者:在参与招聘单位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增强应试意识,处处留心招聘单位在暗中测试你,争取成功。

  2故设圈套的考题
  小魏应聘电视台记者,笔试过关后参加面试,主考官问道:“你说你爱好写作,可是我看了你填的报考表,在‘自我评价’栏中居然出现了三次语法错误。现在既没有多余的表格,也不准涂改,你怎么办?”小魏吃了一惊,填表时他字斟句酌,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错误呢?时间不允许他多想,他当机立断,边想边回答:“为了弥补失误,我在表后附一张更正说明,上面写道:”某某地方出现了三处语法错误,实属填表人的粗心大意,特此更正,并向各位致歉。‘不过……“。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在发出这份’更正说明‘之前,我想知道是哪些错误,因为不能无的放矢,错误地发出一份’更正说明‘,我不愿意犯这种错误。“考官们笑了,原来这是故设的一个圈套。

  3答案因职业而异的考题
  有一位优秀大学毕业生参加一次招聘公务员的面试,自我介绍后主考官就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回答l+l=?”这位毕业生稍加思索便十分自信地回答:“你需要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结果他被淘汰了。考官解释原因时说:有一位企业老总在招聘部门经理时也问过“1+1 =?”问题,有一位应聘者的答案与这位毕业生的答案一样,结果这位应聘者被录取了,显然这位毕业生也看过这样的题,但他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职业特性。人家应聘的是企业的部门经理,企业老总希望他一年创造上百万的利润,那他就得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但这里招聘的是公务员,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实事求是。因此他对1+1=?的回答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是生搬硬套,要么是盲目服从。这与公务员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阅读全文(4256) | 评论:3

主题:一个历史系小硕这样求职:屡败屡战再接再厉(转)(2006-03-20 13:05:00)

摘要:主题:一个历史系小硕这样求职:屡败屡战再接再厉(转)
来自新浪 本人是南京大学小硕,学的专业也很冷———历史系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记得曾经有人在学校的BBS上问专门史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怎么样,我决定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算不上典型,但至少是个案吧。

去年10月,国家某部委来学校招人,自此,我的求职序幕就拉开了。一直到今年3月初,总算是尘埃落定。期间整整4个月。

说实话,虽说升入三年级后也知道该找工作了,但心里总没有太在意。偶尔在宿舍里谈论起毕业后做什么工作,好像大家都信心十足,对很多工作都不屑一顾,说起来,都是“这种工作你也做啊?”“那么点工资我宁愿自己一个人打工”———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语气。

国家某部委今年来得比较早,据说是与其他部委(外经贸部、外交部等特殊部门)争夺人才。招聘的领导没有来系里,而是直接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招聘了一天。大概是星期六晚上,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了这个消息,并说该部委的人星期一要到系里。星期天,我匆忙做了一份简历———后来证明我的这一举动是正确的,班里的其他人在星期一接到通知时完全措手不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简历,空着手就到系里了。相比之下,我则是有备而来,所以给招聘者的印象也就深刻些。后来,两个招聘的领导还专门让我去他们住的宾馆谈了一下。

之后是江苏省某省属机关、南京市某市属机关来学校招聘。因为有了应聘国家某部委的经历,所以简历已修正得完美一点了,心里底气也足了些。后来江苏某省属机关通知我面试,并发给我表格让我参加考试。可惜的是,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江苏省公务员考试是同一天,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国家某部委,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这期间,我陆续参加了南京的几场招聘会,作为历史系这种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其间滋味一言难尽。

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JOB网页不断有新的招聘信息。我按地址寄了几份简历,还参加了一场广州日报集团的招聘会。广州日报的招聘程序相对简单一些,就是递上你的简历,然后当场半小时(也可能是一小时)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大学期间你感到最困难的事”,写完交上就等通知吧。听同学讲,南方日报则根据简历要初选,然后再是笔试,据说题目还比较难,题量大,科目是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等。

后来,我通过了广州日报集团的初试,但面试......

阅读全文(3705) | 评论:1

2006年毕业生薪资大起底(转)(2006-03-18 18:35:00)

摘要:2006年毕业生薪资大起底
2006.03.13  来自:天涯   
[通讯]
朗讯青岛:7.5k/m 硕
朗讯北京:9.6k/m 硕
Cisco上海:9w/y 硕
华为: 5000+800 硕士
爱立信北京:6500税前
西门子AD:3200
中电赛龙 5050+800+150 硕士
大唐移动 5500+900(车补房补饭补)

[运营商]
北京联通:硕士4000+2000/M
太原联通:实习期3000/M本科
上海联通:转正后10W/Y(加福利)
河北联通:
>试用期3-6个月 见习期1年 试用期在见习期内
>试用期小本850
>然后转正 定岗 见习期内奖金拿0.5
>最低级的业务员是1到4岗 一般上来也只能定成1岗
>1岗工资950 4岗工资1950
>奖金占薪酬的50%
>发13个月
>剩下的就是补助 年终 逢年过节的发个钱了?

东莞电信:实习期4W/Y,转正7~8W/Y
广州电信:不具体说但是说平均每人9W.工资总额/人数.税后
深圳电信:第一年6W.转正后9W.税后
上海网通:转正后12W/Y (加福利)

[PC]
明基:2500左右
华硕:3000左右
VIA:7000/m 提供宿舍 硕士

[软件]
微软:SDE14w/y SDET 12.5w/y
腾讯:10w/y 硕 7w/y 本
百度:研发13w/y 硕 业务类非常低
Google:16k/m 硕
盛大:本科4000,硕士5500.3个月的实习期.实习期待遇为正式的80%
TOM网:本科4500税前

[集团]
Sony东京 25w/y
intel:研发 研 8k*16 (税前基本工资)
IBM CDL: 研 7.5k*14 (税前基本工资)
IBM Sales: 研 5.8k*14 (税前基本工资)
联想:4000税前.
联想研究院:5300硕士
HP:SALES,5300税前

[金融]
四大全部:......

阅读全文(7012) | 评论:1

最近笔试面试,狂考sizeof&nbsp;,大家一起学习(转载)(2006-03-16 22:01:00)

摘要:解析C语言中的sizeof 一、sizeof的概念 
  sizeof是C语言的一种单目操作符,如C语言的其他操作符++、--等。它并不是函数。sizeof操作符以字节形式给出了其操作数的存储大小。操作数可以是一个表达式或括在括号内的类型名。操作数的存储大小由操作数的类型决定。  二、sizeof的使用方法 
  1、用于数据类型    sizeof使用形式:sizeof(type)    数据类型必须用括号括住。如sizeof(int)。    2、用于变量    sizeof使用形式:sizeof(var_name)或sizeof var_name    变量名可以不用括号括住。如sizeof (var_name),sizeof var_name等都是正确形式。带括号的用法更普遍,大多数程序员采用这种形式。    注意:sizeof操作符不能用于函数类型,不完全类型或位字段。不完全类型指具有未知存储大小的数据类型,如未知存储大小的数组类型、未知内容的结构或联合类型、void类型等。    如sizeof(max)若此时变量max定义为int max(),sizeof(char_v) 若此时char_v定义为char char_v [MAX]且MAX未知,sizeof(void)都不是正确形式。  三、sizeof的结果 
  sizeof操作符的结果类型是size_t,它在头文件 中typedef为unsigned int类型。该类型保证能容纳实现所建立的最大对象的字节大小。    1、若操作数具有类型char、unsigned char或signed char,其结果等于1。    ANSI C正式规定字符类型为1字节。    2、int、unsigned int 、short int、unsigned short 、long int 、unsigned long 、float、double、long double类型的sizeof 在ANSI C中没有具体规定,大小依赖于实现,一般可能分别为2、2、2、2、4、4、4、8、10。    3、当操作数是指针时,sizeof依赖于编译器。例如Microsoft C/C++7.0中,near类指针字节数为2,far、huge类指针字......

阅读全文(3923) | 评论:1

十年MFC经历认识的Microsoft技术(转)(2006-03-16 21:59:00)

摘要:十年MFC经历认识的Microsoft技术 (转)
安安注:这篇文章非常庞大,作者却是耗费了很大的心力。读一读《IT大败局》和《Borland 传奇》对于文章阐述的东西可能会更加有体会。
原文:http://blog.csdn.net/lovemy/archive/2006/01/05/571186.aspx

自从2005年3月8日下午16时“十年MFC经历认识的Microsoft技术”以帖子的方式发表于CSDN论坛后,引起了许多网友得好评,使得笔者诚惶诚恐,考虑到该贴过长(人气指数为5000),因此转移到Blog上,许多网友对此帖的评语只好省略,在此鄙人谢过了!为感谢网友的支持,本人希望今后能发出新的帖子以回报网友对我的鼓励,再一次谢谢! 初识MFC  
       我最初知道MFC大概是在1993年,那个时候Visual  C++还没面世,当时Microsoft的C++编译器还很弱,官方的名字是Microsoft  C/C++  7.0,MFC的版本是1.0,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那个时期最好的C++开发环境是Borland  C++  3.1,其实,大概是1992年11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领略到Borland公司的厉害,记不得在什么地方,我看到一个绝妙的集成开发环境,即Turbo  C++  3.0  for  Windows,这是我记忆中第一个真正的Windows环境下的C++集成开发环境,那种激动的感觉至今仍记忆犹新,不客气的说,当时至少在C++方面,Microsoft与Borland不是一个水平的,Borland明显的要高于Microsoft  ,Borland的产品在技术上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Microsoft最好的开发平台是Visual  Basic  3.0,而Borland的Delphi正处于开发阶段(Delphi  的代码名称是:“VB  Killer”)……,想起这些十几年前的往事,我不禁感慨万千。  
十几年来,我用过许多开发环境,关于Visual  Basi......

阅读全文(3955) | 评论:0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转)(2006-03-16 21:53:00)

摘要: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转) 安安注:看文章,我喜欢只看其中对我有点作用的部分。本文很多地方有点偏激,文中介绍的东西又有点偏于主题,文章介绍如何学习vc占了很大的篇幅,其实学习vc不是唯一的一条路,在程序人生上,你应该首先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鉴于本文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特转载了过来。
    一位仁兄说的“程序员写的程序不是‘算法+语法’,而是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工具”我非常赞同。要想达到用户需求就必须从各个方面来考虑,如业务、人机交互 、效率等方面,而不只是一个语言(语法)的问题,语言(语法)只是工具,只知语法不知其他那就真是编程机器了!编程机器在印度高中生经过几个月培训,按照严谨的软件工程方法,加上较高的管理,就可以胜任了!大家相信吗,我是相信的!     谈到这里我就不禁说到了国内教育界最近在探讨的问题“计算机科系的毕业生特别是本科大专生到底出来干啥、如何适应社会要求”。大家也看到了很多计科系大学生说“精通 N 种语言,熟悉N 种工具”,不知道学校里的其他知识到那里去了,甘愿做编程机器,浪费了人民的纳税,干高中生能干的事,比较可惜吧!在国内现在就是这样了。国内的软件开发业到底是需要哪些人?如果仅仅是编码机器,那我估计中国硅谷还是做梦去吧!     社会似乎也需要编码机器,翻翻招聘广告,做应用开发的都要求精通某某语言,熟悉某某工具,很少需要懂管理懂软件工程的人。以我个人一点偏激的想法,民族软件产业要腾飞,更需要的是能管理使用编码机器的人,即管理人员。国内软件产业编码机器已经很多了。希望不要惹怒了那些编程高手!System Develop  与Application Develop 在国内到底哪个能养活你,能赚钱?诸位仁兄想必也知道,况且俺也没发现几家水平高的公司招这方面的人。毕竟 OS,DB MS,COMPILER 都被国外做了;另外也别跟我谈 LINUX,毕竟还是少数烧钱的人做的事情,我先喂饱肚皮再说。我手下的很多搞4GL语言的程序员都想转行学VC等所谓的更低级的语言,我总是说“在 XX 城市,先用 4GL工具生存,以后再学习 VC 吧!” 。说的简单一点:先解决肚子问题。     ......

阅读全文(6616) | 评论:7

知识资产投资——《程序员修炼之道》的建议&nbsp;(2006-03-16 01:38:00)

摘要: 知识资产投资——《程序员修炼之道》的建议     《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曾经获得第14届JOLT大奖,很多程序员可能都知道甚至看过。我还没看完,初步给我留下三个印象: 书上的例子还比较有趣,仔细品位又是觉得很有哲理,比如那个“石头汤和煮青蛙”的例子 虽然是一本谈理论性的,讲道理的书,但是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案可供实施,就比如下面的那个知识资产投资的建议 整本书的代码是使用Java语言的,让我又重拾了这个老本         两个作者同时还著有著名的《程序员修炼三部曲》,《程序员修炼三部曲》是一套由四本小册子组成的丛书,旨在帮助解决程序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需要,覆盖了对于现代软件开发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贯穿了作者们在其名作《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中所坚持的开发哲学。 第一部《版本控制之道——使用CVS》 第二部《单元测试之道C#版——使用NUnit》和《单元测试之道Java版——使用JUnit》 第三部《项目自动化之道——如何建构、部署、监控Java应用》 来自书中的建议 经营你的资产——指导方针 l       定期投资。就像金融投资一样,你必须定期为你的知识资产投资。即使投资量很小,习惯自身也和总量一样重要。在下一节中将列出一些示范目标。
l       多元化。你知道的不同的事情越多,你就越有价值。作为底线,你需要知道你目前所用的特定技术的各种特性。但不要就此止步。计算技术的面貌变化很快——今天的热门技术明天就可能变得近乎无用(或至少是不再抢手)。你掌握的技术越多,你就越能更好地进行调整,赶上变化。
l       管理风险。从高风险、可能有高回报,到低风险、低回报,技术存在于这样一条谱带上。把你所有的金钱都投入可能突然崩盘的高风险股票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你也不应太保守,错过可能的机会。不要把你所有的技术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l    ......

阅读全文(17591)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