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微软为何突然对Linux“友善”:妥协还是进攻(转)(2006-04-12 13:50:00)
摘要:微软为何突然对Linux“友善”:妥协还是进攻
--------------------------------------------------------------------------------
2006.04.12 来自:互联网周刊 Tristan Louis
最近,微软公司宣布在其产品上对Linux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为此,我特意查阅了微软网站上该消息发布的日期,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而是一项认真的决定。
如果你了解过去的微软,那么便会感受到这一事件的冲击力。在此之前,微软主要保护着两个平台:Windows和Office。这两者都是该公司生计的主要来源。微软在保证强大收入的同时一直试图垄断着市场,这个雷德蒙(微软总部所在地—编者注)巨人不情愿帮助其竞争对手做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些潜在的帮助。结果是,他们封闭地保护着自身的生态系统,并积极对外界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使用除Windows以外的操作系统对企业用户十分不利。
而如今,微软却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它令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微软:开放地面对现实中的市场。Linux并没有达到领先的程度,微软也深知这一点,因而决定以一个宽宏的姿态拥抱这个对手,而不是继续正面与其对抗。
微软的这个决定对于Linux提供商而言,可谓喜忧参半。历史证明,当微软开始拥抱一个竞争对手时,恐怕就是后者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策略的时候了。
在完全支持Linux之前,微软的第一步是组建了一个专门研究Linux的团队(即上述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的团队)。这简直可以说是微软的一次革命。通过这些人力投入,这家公司可以借此机会充分研究并摸清Linux服务器的优缺点。结果将是,Windows会演变为Linux更强大的对手。微软一直否认Linux的能力,但现在却把它放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上,用直接进入的方式来取代口水战。
Linux拥护者们或许会对这一新闻感到欣慰,但是我却要提醒他们采取一个更为小心谨慎的态度。在1997年,微软宣布拥抱Java;接下来Java却迅速地从技术的最前沿上跌落,以至于Sun不得不将其重新配置为一个后端的编程技术,并不断采取行动以维持其活跃性。但微软却在Visual Basic产品上做足了投资,并在其开发工具中打造了很多类似Java的功能,使其与Windows很好地整合在一起,从而保......
求职必读:一位国企老总对职业生涯的感悟(转)(2006-04-12 13:47:00)
摘要:求职必读:一位国企老总对职业生涯的感悟(转)
2006.04.12 来自:新浪博客 陈广海
一个普通人一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有许多的不同,但只要是普通人,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历程中就会存在着许多机遇、挫折和成功,如果一个人能较好的把握机遇,不断地积“小成”为“大成”,则最终将成为“成功人士”;反之如果一个人不断的重复犯错误,挫折总是多于成功,则不论你一身遇到过多少机遇,最终将一世无成。
大多数人都很羡慕“成功人士”,特别是年青人经常会有快速成为被人羡慕的“成功人士”的冲动。由于社会中存在各种诱惑,使许多人希望赚快钱而一夜暴富,尤其是部分成功人士和他们的经历被“神化”,对比之下许多人将不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运气”不佳。与消积的等待“运气”的人生观相比,另有一种积极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观认为:普通人的一生都不缺少成功的机遇,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有限的几次机遇,不断地获得成功,最终成为成功人士。
成功的标准也有许多,大多数共识的有三种:具有较多物质财富、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获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如果我们都持有积极的人生观,同时也认同成功的标准,我们就可以展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讨论。
能力和能力积累
任何人一生中要做些事,能力是基本条件。构成能力的基本要素是:学识(X)、经验(J)、素质(S),其中素质包括:公正、自制力、深谋远虑、坚忍不拔、与他人沟通及合作等。能力(N)=(X+J)X S,学识、经验、个人素质三者决定了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有学识没经验,或者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水平差,或者学识高且经验丰富但个人素质不高,个人工作能力不完整也不会高。
例如:如果一个学历很高的网络技术研究生,毕业后到信息技术公司工作,第一年他的能力不如一个工作两年以上的中技生职工,因为他不能独立完成简单普通网络的组网工程;第二年他的能力不如一个工作二年两年以上的本科生职工,因为他不能独立完成简单普通网络的设计、调试和故障排除;如果他很努力,第三年他将可能超过任何人,因为他不但能独立完成中技生和本科生能做的所有工作,而且他还可以根据掌握的知识结合工作经验,进行网络建设规划、网络综合管理等等。这个例子说明经验的重要性和知识作为基础的地位。
又例如:一个学识和经验都比较丰富的通信工程高级工程师,同时也考取了许多......
史玉柱:网游是孤独征途 韩国模式不是唯一 (转)(2006-04-10 19:13:00)
摘要:史玉柱:网游是孤独征途 韩国模式不是唯一
2006.01.12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符定伟
对于一个孤独者来说,沉湎于游戏是一种逃避。史玉柱逃了几年也避了几年。这一次,他想完成一个成年人的童话:投资网络游戏。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攻城掠地,也不能杀人而不承担法律责任”,史玉柱说,“游戏让我们找到自我。”
当然,他首先是找到了自己。这位备受争议的企业家,一朝被蛇咬之后,投资极其谨慎。但这次,他设计了一个1亿美金的投资门槛。这款名为《征途》的网游,目前正在进行测试,将于今年3月份正式投放市场,这是史玉柱的另一次征途。
人生如戏,戏亦如人生。游戏中的史玉柱与游戏外的史玉柱尽管不尽相同,但他这项投资与游戏中的拔寨占地并无二样。因为他面对着强大的竞争者:网易和盛大。
这肯定是一次不平坦的路途。
我们都有IT情结
《21世纪》:你是一个高级别的网游玩家,但是这次大规模地投资于网游应该不仅仅是出于爱好,是什么促使你加入这个领域的竞争?
史玉柱:巨人集团的元老基本上是IT出身,当年我们起步时就是做汉卡,我们都有IT情结。后来我们进入了保健品行业,而且做得不错,但是三四年前我就一直考虑转型,巨人投资慢慢就变成了一个投资类的公司,这几年我们除了产业投资外,还进行了一些财务投资。IT业也是我们想投资的领域,但一直没有好机会,有些项目不是投资额太大,就是我们不看好,因此我一直在等待时机的出现。
在陈天桥投资于网游之时,我们就意识到这个领域有搞头,只是苦于没有团队。直到一年半之前,我们才决心进入网游。
《21世纪》:自从珠海失足之后,你的投资很保守,虽然这几年做保健品挣了不少钱,但你很少有大的投资行为,这是为何?
史玉柱:当年因为激进,我交了很大一笔学费,之后我们投资不是保守,而是非常保守。相比起来,现在中国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几年前,可以通过巧干来做事情,现在根本行不通,因此我现在是宁愿错过100个项目,也不错投一个项目。现在投资机会很多,但好的企业家应该能经受住诱惑。最近我和几个企业家聊天,大家共同的感受是,看不准的时候,不投资是对企业最大的贡献。
奔着第一梯队
《21世纪》:盛大的老总唐骏说网游的门槛是3亿元人民币,而你提出了1......
狂人史玉柱亿元砸向网游 目标明年登陆纳市 (转)(2006-04-10 19:11:00)
摘要:狂人史玉柱亿元砸向网游 目标明年登陆纳市
2006.04.10 来自:Donews
多年来极少在公众场合露脸的史玉柱,4月8日在上海亲自披挂上阵,为首款网游产品《征途》助阵。
最近两个月来,“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销售团队对老板史玉柱的意见越来越大,这个商业狂人每天花四五个小时泡在网络游戏上,而对发家之本的保健品业务却变得不闻不问,甚至在主持保健品业务会议的时候,屡次将“消费者”说成了“玩家”。
4月8日,史玉柱号称投资上亿的首款网游产品《征途》宣布公测日期,开始接受市场考验,对于命运曾经跌宕起伏的史玉柱来说,无疑也踏上自己的一段新征途。
史玉柱上海高调露面
按照史玉柱自己的描述,进入游戏产业,是因为自己玩了一段时间游戏。2004年,已经将手中的主要产业“脑白金”和“黄金搭档”连牌子带队伍都转手“四通”的史玉柱,闲暇之余便玩起来网游,结果“发现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国内没有一款像样的产品,60分的也就一两款,多数只能打45分,不及格”。于是乎,史玉柱“决心自己搞一个好的,圆个梦”。
明眼人不难看出,精明如史玉柱者,岂会为一个虚幻的“梦”一掷亿金!和普通的玩家一味沉迷于虚幻世界不同,几个月下来,史玉柱已经发现了网游的命门:所有的游戏都是按照挂机时间收费,许多的白领玩家有钱但没时间练级,更多的年轻玩家有时间玩,但没那么多钱,于是便衍生了代练、外挂等情况。“运营商为什么不改变一下收费模式呢?”史玉柱分析:普通玩家不收费,少数想要高级别待遇,又没时间打怪练级的玩家,通过收费达到目标,如此一来大家不是皆大欢喜。”这个时候,盛大上市刚刚半年,股价飙升红极一时,以玩《传奇》不爽为名,史玉柱跑到盛大总部和董事长陈天桥“理论”了一回。
很快,史玉柱便决定就此下手。对于刚刚出售了“家底”的史玉柱来说,资金显然不是问题,同样重要的团队很快也成功组建。史介绍,国内的网游研发高手们,其实彼此都有联系,甚至有一个QQ群,到里面请出最厉害的出来,那也就是国内一流的团队了。2004年底,史玉柱投资的“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开始秘密研发。2005年8月,同名产品《征途》首次亮相,实行“免费模式”:进来玩不收费,需要“装备”、“托管”才要钱———在宣布前几天,一个从盛大跳......
Ajax服务三部曲:Why not,Why,When (转)(2006-04-10 19:07:00)
摘要:Ajax服务三部曲:Why not,Why,When
2006.04.10 来自:IT专家网
安安:Ajax这个东西今年很热,到处都是,也转了一篇看看
除了SOA这方面,也许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让SOA成为最近几个月内的很多IT机构开发列表上的东西,那就是:Ajax。尽管这一方面更加倾向于在Web的可用性和专业设计上取得轰动效应,它的确带来了有效的跨入面向服务架构的领域的途径,我们将会在下面为你展示这些方法中的一部分。
Ajax是异步JavaScript和 XML单词的缩写(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正如Web服务开发者应该关于的一样,我们最应该的关注的技术是它的异步本质,以及随之而来的它的暗示了关于在一个语言可执行的环境的知识的JavaScript根源——命名为一个浏览器——并且也带来了在至少的一点来看,一旦能够运转之后它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不是说我们要忽略这个最后的一点,而是图像设计师一般的比程序员更加熟练于解决这些问题)。
异步是描述的一个客户端和一个服务器端的交互的侧面,在这种交互中客户端不用等待服务器端——或者经常称之为的被阻塞——来等待接受从服务器端的响应。 消息传递系统,如MQ-Series, Tibco Rendezvous和类似于JMS的可编程API,都是比较早就采用异步机制的概念了的,但是现在Ajax正在以相同的方式来解决Web应用程序的问题。
Ajax 的异步概念来自于由浏览器进行的JavaScript 函数调用,并把结果返回给Web服务提供者或者服务端的应用程序。当你和一个Ajax应用程序交互的时候,那种可以更新展示在屏幕上的信息块的而不需要刷新或者重载它的所有内容的方式就是异步的,因为你能够在服务器端构建很多不同的调用而不需要在等待服务器响应的时候——客户阻塞——时刻的盯着一个空白的屏幕。
尽管正式那些Web2.0的支持者包括图像设计者和软件市场人员最经常的使用Ajax,很多开发出来的软件使得Ajax应用程序可以作为可复用服务的集合。
奇怪的是为一个Ajax应用程序提供的数据不需要由一个Web浏览器客户端的约束或者JavaScript语言来帮定,实际上一个最优化的Ajax设计将会确定的在服务端......
“厦大校园里的一百种死法”(转自厦大bbs)(2006-04-06 21:12:00)
摘要:转自厦大BBS上,挺有意思,就转贴到这里来了。搞笑的成分很浓,笑过以后,如果你是已经毕业的厦大学子,你会有些淡淡的感伤,或者怀念:-)
安安:文章比较早,有些情况已经不符合。
“厦大校园里的一百种死法”
1、爬石井楼,摔死
2、被摔下来的人,砸死
3、看见这一幕,晕死
4、被拿棍子的石井老太郎一声断喝,吓死
5、在石井门口等mm,化做石头而死
6、不能进石井,懊恼死
7、被食堂米饭里的节肢动物或者哺乳动物吓死
8、上化学食堂占位置挤死
9、女生食堂里男的比女的多,奇怪死
10、被物理食堂里卖菜的师傅调戏死
11、被丰庭的苍蝇钻进嘴里,撑死
12、去了经济食堂,被压抑死
13、好不容易去了一次蔡清洁楼的食堂,吃不饱,饿死
14、吃了任何一家厦大食堂里的菜,消化不良而死
15、在丰味餐厅看足球,吵死
16、中国队输球后,被芙蓉九楼上扔下来的杂物砸死
17、经过芙蓉七,被上面倒下的洗脚水,淹死
18、去厦大一条街吃川菜,爽死
19、吃到水煮活鱼,呛死
20、吃到辣子鸡丁,辣死
21、不吃辣的,饿死
22、去白城海边吹海风,结果被烤羊肉串熏死
23、还碰到卖花小姑娘,缠死
24、考试前找不到笔记复印,恨死
25、考试前图书馆自习没位置,急死
26、好不容易占到一个位置,发现对面坐着一个ppmm,无心学习而死
27、自行车又被偷了,气死
28、早上上课只好走路去教室,被自行车撞死
29、在南光买东西,被宰死
30、研究生补助不长,穷死
31、灌水被版主、站长封,憋死
32、在joke版看笑话,哭死。
33. 在love版看爱情,笑死
34. 想自杀id却办不到,痛苦死
35. 在bbs上听大虾们谈论人生,酸死
36. 不相信网络无美女,找死
37.在厦大医院看病等死
38.被厦大医院误诊死
39.听说了厦大医院的种种恐怖事迹,不敢去看病,病死
40.看到厦大上弦场一片草坪不能踢球,痛心死
41.听说厦大田径场可以踢球,乐极生悲而死,
42.在厦大田径场踢球,挤死,
43.在厦大......
厦大旧事(转载)(2006-04-05 23:25:00)
摘要:厦 大 旧 事
厦大法律系 黄鸣鹤
安安:纪念厦大85周年庆,特转载这篇文章。文章虽旧,但别有一番风味。
------------------------------------------------------------------------------
生命是什么?我不知道,实在是不知道。
在这世界上,越是简单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而言,答案有时越是复杂,复杂得无言以对。稍一思考,则可能令人痛苦困惑甚至迷失方向,于是,“不知道”就成了最好的遁词,其中之玄机,如同道家之非常道或佛家之不可说。
而对于我来说,生命或许只是一种寻找并见证真理的过程,是无数记忆碎片的组合。而在这些碎片中,最挥之不去的,是一段淬合了求知、激情、美妙与感动的光景组合,折叠后细心地存档在硬盘的最深处,有时都以为自己已经逐渐忘却,却总是在不经意中因为某种链结而被点击,跳出了一系列的关键词:芙蓉湖、东边社、南方之强。
2003年的时候,法学院给毕业生举行了第一次本科生毕业典礼,许多老校友应请邀从全国各地赶来观礼,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我也在应邀之列。当从六十到二十各个年龄层的法学院毕业生以生涩颤巍的声音哼出“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必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时,一种感动迅速涌动在你的感知系统中,打开记忆磁条,击溃所有试图保持矜持的努力,让情商归零,而原本以为已经在世俗生活剥蚀下渐渐远去的记忆中的校园,一幕幕地在眼前播放。
1990年的厦门大学,虽然已经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破茧而出,但市场经济的魔力,似乎还来不及光顾这块天之骄子们的清修之地,教职员工们照例生活是清苦的,由于是教育部属重点大学的缘故,厦大的老师们连特区补贴都没得享受,在那段时间,连卖菜的都不愿意到厦门附近摆摊,因为高档菜卖不动,普通菜也比其它菜市场要便宜个一两毛。
那时,落日下的芙蓉湖没有今天这么美,更像个乡村的小渔塘,说它是个渔塘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一户来自龙海的农民承包了它,放养罗非鱼,那鱼长得很快,阳光下,当我们从图书馆中回来时,沿着湖边走,看见成群的罗非鱼张着嘴浮到水面,或许是没有计划生育鱼口密度过大的缘由吧。
那承包渔塘的农民还颇有些生意头脑,从老家拉来了几艘小木船,......
差异程序员-评《游戏之旅——我的编程感悟》(来自csdn)(2006-04-03 16:25:00)
摘要:差异程序员-评《编程感悟》
2005.12.10 转自csdn
云风的《游戏之旅——我的编程感悟》是一本以程序员视角写的书,在众多传道授业解惑的书中,这个类型的书显得有些另类。在我的藏书中,这样的书有三本,王轶男的《编程黑马真言》、梁肇新的《编程高手箴言》和云风的这本《游戏之旅——我的编程感悟》。指望从这种书中获取知识也许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虽然不可避免的也能学到一些东西,因为作者的立意就不是教给别人什么东西,只是分享自己的心得,再加上我们实际的背景与作者可能差之千里,所以,看懂字面上的意思就算得上难得了,更何况看透背后的含义呢!但我依然乐于读这种书,品味作者走过的路,体会作者看待问题的方式,顺便开阔一下视野,了解一些不曾了解的东西。
在这本书的第二章,云风提到了一个问题,今天的许多以程序为生的程序员在工作中感到了理论的脱节,书本上的基本算法和数据结构看似无用。现代编程语言,不再重视程序逻辑的实现和数据的简单描述方法,而注重问题的分化、类层次的设计、模块的封装。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日常开发中也有一些体会。写过许多程序,却少有需要在算法上需要费些思量的地方,大多数程序几乎可以凭借对软件开发的直觉就能写出来,这种情况下,写程序更多的是在考虑业务问题,而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关注几乎被压到了最低。我曾经疑惑过,如果这就是软件开发,那么自己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到底意义何在。借着云风的这个问题,我试着给出一个自己的答案。
软件开发是为了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而程序就是一座架在实际问题和计算机之间的桥梁,程序员的使命就是作为一个翻译,用程序设计语言让二者可以进行沟通。从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计算机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程序设计的中心越发远离了计算机,而更加靠近问题领域:汇编让机器码成为了历史,而C语言让程序员不再理会寄存器,C++让人们更加有效的组织数据,到了Java,内存管理也成了历史,发展中的MDA让有意让模型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现阶段的语言下岗是它的一个努力方向。
这是一种进步,因为编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很清楚专注的力量,如果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问题上,而非其它一些与问题本身无关的内容上,我们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像基本算法和数据结构这些东西与问题本......
我的程序设计之路(转载)(2006-04-03 16:23:00)
摘要:我的程序设计之路
2005.11.23 来自:天极网
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知道必须要学好一门程序设计语言。那时对程序设计的了解很少,也不知道有什么样的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中介绍了一些,其中印象非常深的是说Java是一门非常先进的语言。于是我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学习Java。先说说结果吧,当然是一事无成了。Java的编译环境非常大,我记得似乎21兆,Sun官方网站上提供了两种下载方式,一种是单一的大文件,另一种是十几个小文件(刚好一张软盘装一个)。1999年的网速绝对是现在不可想象的,每秒钟可以下载1K多一点!也不知道有FlashGet这样的断点续传工具,直接点击下载,结果经过了多次的下载之后终于凑齐了这十几个文件,但是安装时报错!于是,经过了一个学期断断续续的学习之后,我发现我自己根本就写不出一个Applet。
第二个学期开设了Pascal程序设计课程,此时也知道了C,知道了C++,似乎也打定主意日后学好C++。那时很清楚Pascal是基础,知道要认认真真地学好。于是那个学期我的电脑除了运行《极品飞车》之外,还运行了不少的Pascal小程序。结果非常不错,至少是期末考试异常轻松。由于入门比较快,而且平时也做了一些,所以最后发现根本不用复习。考试前的那天晚上我照样打打游戏,但发现同学似乎挺紧张,而且有很多人在背例程!不可思议,我觉得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就像是学习数学一样,不需要背这些东西,不过背程序似乎可以应付考试。但是我的记性不好,背不了那些东西。不过看着别人复习自己心里也不踏实,十点之后还是用了十分钟把课本翻了一遍。第二天考试出了点小问题,忘记带准考证了,而且邻近考试才发现。只好回宿舍取,这样耽误了七八分钟。进入考场后就赶快做,颇有点紧张,毕竟不出师不利。我们是上机考试,有选择和程序设计两种题,选择题的数量及不清了,程序设计有两个题目,一个是冒泡法排序,另一个忘记了。完成选择题之后就感觉很轻松了,剩下两个程序设计题目以前都做过。第一个完成之后偷眼看看别人的屏幕,却着急了,因为我看到大多数人都在看选择,我想:他们怎么这么快?!都开始检查了!其实考完回到宿舍后才闹明白,他们说我太快了,自己选择还没做完呢,我已经写了一大堆程序了。但是在那个学期最高兴的还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代......
李开复: 做终身程序员是一件好事情 (来自csdn)(2006-04-03 16:22:00)
摘要:李开复: 做终身程序员是一件好事情
2005.11.25 来自:《程序员》
Google中国编程挑战赛专访李开复: 做终身程序员是一件好事情
在李开复博士加入Google公司并担任google中国总裁后,最近他们推出了一项Google Code Jam - 中国编程挑战赛,为了更好的了解这次大赛的目的和背后的一些想法,我们约到了李开复博士进行了专访。
记者:那这次程序大赛主要是为了考察程序员哪些素质?
李开复:我们出的题目,需要选手具备很缜密的算法、严格的过程,完善的测试,容错和速度也需要考虑的因素,而且我们的题目可能比较困难一些。
比赛考察的重点是选手有没有把计算机科学学好。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只看表面的东西,其实更重要的是学懂理论。我原来就说过外功和内功的差别,外功很好的人去打擂台,肯定打不过一个内功很好的。这里的内功就是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方面的基础知识,要把大一,大二,大三这些基础课程学的特别扎实,把这些课程学好。一些学生号称自己知道很多最新的技术,但这些只是一些语言。就像一个人学会了几十种语言,却写不出一篇好文章。
当然,我们考察的还有创新能力,要选手反应要够快,想事情要严谨。有一个挑战赛的环节,是别人可以找你程序中的bug。因为当程序员真的去工作之后,有几件事情是每个程序员都要去做的。比如测试和codereview。如果只会写程序而不会测试是不行的,而且也不能只看懂自己的代码看不懂别人的代码。这次比赛我们是引入了一种竞争的机制,需要靠给别人挑错来给自己加分,以后可能有更好的方式来测试选手这方面的能力。
记者:您希望通过大赛向程序员传递怎样的信息?
李开复:中国有一些现象,比如一个程序员作好了就是做经理、总经理、创业。程序员并没有认为他们从事的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事业,大家觉得做科学家,数学家很好,但提到程序员就不行了。但google有很多优秀的程序员,他们甚至到副总裁级别,他们也不要带团队,就是整天编程。Google的No.1的程序员叫Jeffrey Dean,他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事情,开发了一个技术MapReduce可以让程序员很容易的学会为几千台服务器编程。他现在38岁了,可能按照中国的观点来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