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程序员的十种级别(2007-05-13 10:25:00)
摘要:程序员的十种级别
第一级:神人,天资过人而又是技术狂热者同时还拥有过人的商业头脑,高瞻远瞩,技术过人,大器也。如丁磊,求伯君。
第二级:高人,有天赋,技术过人但没有过人的商业头脑,通常此类人不是顶尖黑客就是技术总监之流。
第三级:牛人,技术精湛,熟悉行业知识,敢于创新,有自己的公司和软件产品。
第四级:工头,技术精湛,有领导团队的能力,此类人大公司项目经理居多。
第五级:技术工人,技术精湛,熟悉行业知识但领导能力欠加,此类人大多为系分人员或资深程序员,基本上桀骜不逊,自视清高,不愿于一般技术人员为伍,在论坛上基本以高手面目出现。
第六级:熟练工人,技术有广度无深度,喜欢钻研但浅尝辄止。此类人大多为老程序员,其中一部分喜欢利用工具去查找网上有漏洞的服务器,干点坏事以获取成绩感。如果心情好,在论坛上他们会回答菜鸟的大部分问题。此级别为软件业苦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级:工人,某些技术较熟练但缺乏深度和广度,此类人大多为程序员级别,经常在论坛上提问偶尔也回答菜鸟的问题。为软件产业苦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八级:菜鸟,入门时间不长,在论坛上会反复提问很初级的问题,有一种唐僧的精神。虽然招人烦但基本很可爱。只要认真钻研,一两年后就能升级到上一层。
第九级:大忽悠,利用中国教育的弊病,顶着一顶高学历的帽子,在小公司里混个软件部经理,设计不行,代码不行,只会胡乱支配下属,拍领导马屁,在领导面前胡吹海侃,把自己打扮成技术高手的模样。把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文化引入技术部门,实在龌龊!
第十级:驴或傻X,会写SELECT语句就说自己精通ORALCE,连寄存器有几种都不知道就说自己懂汇编,建议全部送到日本当IT产业工人,挣了日本人的钱还严重打击日本的软件业!
其中又以前两级和后两级最为难得,其余级别只要努力,皆有可能达到......
编 程 之 道(2007-05-13 10:22:00)
摘要:编 程 之 道
Geoffrey James
第一篇 静寂的空宇
第二篇 古代的大师
第三篇 设计
第四篇 编码
第五篇 维护
第六篇 管理
第七篇 公司里的学问
第八篇 硬件和软件
第九篇 尾声
第一篇 静寂的空宇
编程大师如是说:
“当你有本事夺走我手中的这块水晶石时,就是你出师的时侯了。”
1.1
在静寂的空宇里,一种神奇的物质形成并诞生了。它立刻便静止了,独自守侯着,豪无动静,然而又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它是所有程序的源头,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我将称它为编程之道。
如果此道是完美的,那些操作系统就是完美的,如果操作系统是完美的,那么编译程序就是完美的,如果编译程序是完美的,那么应用程序就是完美的。用户满意之至--和谐便应运而生。
编程之道流逝远去,又乘着晨风而归。
1.2
此道产生了机器语言,机器语言又产生了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产生了编译程序,如今有了上万种的语言。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的卑微用途。每一种语言都表达出软件的阴和阳。每一种语言都在此道之中有其一席之地。
但是,应尽量避免用COBOL语言编写程序。
1.3
宇宙之初有道,道产生了空间和时间。空间和时间便是程序设计之阴阳。
不能领悟此道的编程者总是耗尽他们所要编写的程序的时间和空间;而领悟了此道的编程者却总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达到他们......
谈研发和技术积累的好文:20年工作经验谈(2007-05-13 10:21:00)
摘要:
马宁伟
我是一个有10年电子产品研发经验的工程师和10年IT知名公司研发中心管理经验的技术管理者。世上好的管理理念可能归纳起来就那么1~2百条,也都好理解,难的是怎么适当地运用在特定的环境中。下面的文章共18篇,是我20年工作中的片段,也是我在研发及管理中的实际体验和感悟。
1. 技术启蒙
1977年的5月我进了宿迁无线电厂。今天已极少有人知道这家厂, 但当时这家厂还是有些名气的,因为当时设计新产品技术队伍中有在文革中遭解散的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系主任,各科教师。其中有中国的第一代电化学专家叶厚禺,第一代无人驾驶康拜因(拖拉机)的无线电控制设计者赵骥,第一代雷达设计师赵柏林,第一代无线电专家洪瑞楫,第一代飞机机械师龚维蒸,还有靠“自学成才”的60年代即是华电工程师的张世昌。这些人才,多是因政治运动,先被排挤到学校再被下放到宿迁。当时工厂设计的晶体管图示仪和集成电路测试仪以及微波测试仪器产品畅销全国。
龚维蒸老师原为系主任,当时已有50岁,头发花白,是南工(现南京东南大学)双专业的50年毕业的本科生,也是中国第一本《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教材的编写者。在工厂是结构设计室的主任,当时我们有6~7个高中毕业生跟他学模具设计和仪器结构设计。每天半天学习理论和做作业,半天工作。当时的工厂主产品 JT-1、JT-3晶体管图示仪畅销,每台成本几千块,每台销售价7万5千块。市场竞争也不激烈。
龚维蒸老师主要给我们上4种课,《机械制图》,《材料力学》,《冷冲模设计》《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他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结合实例,总是鼓励人,从不批评人,也从没看过他发过脾气,真正的敦厚长者。当时我们基础实在是太差,他讲完一点,总是会问:听懂了么?因为我的好问和勤奋,使我很快在几个人中脱颖而出。2年多的上课使我打下了良好的无线电设备结构设计理论基础,我当时还花半个月的工资买了铁摩辛柯的《材料力学》硬啃了很长时间,一直到读了大学才知道,龚老师的课选的是多么准确和有效,使我们一点弯路没走。我的一个大学老师跟我们说的是:学好《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给你半个工程师。对一个电子产品结构设计工程师来说,真是金玉良言。
我的另一个师傅是张世昌,因为工厂要自制一......
计算机网络编程的学习经验(2007-05-13 10:13:00)
摘要:计算机网络编程的学习经验
1、windows下C网络编程入门
2、Proxy源代码分析--谈谈如何学习linux网络编程
3、如何学习linux编程
4、网络编程之同步,阻塞,异步,非阻塞
5、学ACE以及网络编程的参考读物
6、基于Socket的Java网络编程集粹
7、Linux下Socket编程
8、浅析:setsockopt()改善程序的健壮性
9、Windows下重叠I/O模型
10、初学网络编程心得
11、EPOLL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12、揭开Socket编程的面纱
13、TCP/IP网络编程之四书五经
ITHao123-导航计算机优秀网站,传播计算机学习经验
更多......
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学习经验文章集 (2007-04-08 17:27:00)
摘要: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学习经验文章集
1、程序入门:初学者应从何种编程语言开始学起
2、C++的学习感想?
3、关于java的一些感悟(java优缺点和建议)
4、C/C++是程序员必须掌握的语言吗?
5、Java 程序员,难道你该跟在C#的后面?
6、给C++初学者的50个忠告
7、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入门学习
8、如何成为一名C++程序员
9、Java学习之路: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更多......
老程序员给年轻程序员的忠告(2007-04-08 17:26:00)
摘要:
1、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
根据个人的理想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绝大部分人并不指望成为什么院士或教授,而是希望活得滋润一些,痛快一些,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的轨迹,从一个行业入手逐渐对该行业深入了解,不要频繁跳槽,特别是不要为了一点工资而转移阵地,从长远看,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当你对一个行业有那么几年的体会以后,钱根本不是问题,频繁地动荡不是上策,最后你对哪个行业都没有摸透,永远是新手。
2、可以做技术的,切不可沉湎于技术;
千万不可一门心思钻营技术,给自己造成很多压力,如果你的心思全部放在上面那么注定你将成为孔乙己一类的人物,适可而止为之,因为技术只不过是你今后前途的支柱之一,而且还不是最大的支柱,除非你只愿意到老,还是个工程师。
3、不要去做技术高手,只去做综合素质高手;
在企业里工作,我们时常瞧不起某人,说他“什么都不懂,凭啥拿那么多钱,凭啥升官,”这是普遍的、典型的工程师的迂腐之言,你想想,老板搞经营那么多年难道见识不如你这个新兵?人家或许善于管理,善于领会老板意图,善于部门协调等等等,因此务必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亲和力,公关能力等要成为最综合素质的高手则前途无量,技术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从古到今,一律如此。
4、多交“三教九流”的朋友;
不要只和工程师交往,认为有共同语言,其实更重要的是和其他类人物交往,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当老板或高层管理者,那么你整日面对的就是这些人。了解他们的经历,思维习惯,爱好,学习他处理问题的模式,了解社会各个角落的现象和问题,这是以后发展的巨大本钱,没有这些以后就会笨手笨脚,跌跌撞撞,遇到重重困难,交不少学费的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5、知识涉猎不仅要专,还一定要广;
多看看其他方面的书,金融,财会,进出口,税务,法律等等为以后做一些积累的以后的用处会更大,会少交许多的学费。
6、抓住时机向技术管理或市场销售方面转变;
要想有前途就不能一直搞开发,适当时候要转变为管理和或销售的前途会更大,以前搞技术也没有白搞,以后还用得着,搞管理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搞销售可以培养自己的市场概念和思维,同时为自己以后发展积累庞大的人脉,应该说这才是前途的真正支柱。
7、逐渐克服自己的心理弱点和性格缺陷;
多疑,敏感,犹豫不决,胆怯,多虑,这些工程师普遍存在的性格弱点必须改变,很难吗,只......
高手的成长经历(经典)(2007-04-08 17:24:00)
摘要:高手的成长经历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写一个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已有小成了,等写完我会全部公开,希能 够为国内IT的发展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最近看到很多学生朋友和我当年一样没有向
,所以把我的经历写出来与大家共勉,希望能给刚如行的朋友们一点点帮助。
一转眼我在IT行业学习工作已经七年多了,这期间我做过网页,写过MIS、数据库,应 用程序,做过通信软件、硬件驱动、协议栈,到现在做操作系统内核和IC相关开发,中间走了很多弯路,也吃了不少苦。
我上的是一个三流的高校,就连同一个城市的人多数都不知道。因为学校不好也就没 有指望能靠学校名气找一个好工作。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努力上了,大一开学的假期我就开始了学习,记得我买的第一本书是《计算机基 础DOS3.0》,大家别吓着了其 实当时已经普及了DOS6.22了,只是我在书店里看到了DOS4.0,5.0,6.0的书,以为像语
那样是第四、五、六册,记得当时到处找DOS1.0,现在想想也幸好我没有找到:)开前 我学完了PASCAL,那时既没有计算机也没有人可以请教,我连程序是什么的概念都没有,
只好死记硬背代码,然后拿纸写,我一直到大三才有了一台486,在这之前用纸写了多少程 序我也记不清楚了,只知道最长的一个我拿A4大小的草稿纸写了30多页,我的C语言、C++ 、VC都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入门的。所以说条件是可以克服的,希望我的经历多少给条件艰 苦的同学们一点信心。第一次上机是在我姐夫的机房,我的心情激动的无与伦比,但是一 上机我立刻傻了眼,他们用的是英文版的Win3.1,我的那点DOS知识都见了鬼,上机提心吊 胆的一阵瞎摸,一不小心把Word弄成了全屏,怎么都还不了原,当时真是心急如焚,我以 为机器被我弄坏了。第一个C语言程序,就是那个经典的HelloWorld,我调了几个星期,上
机机会非常少,也没有书告诉我开发环境(TC2.0)需要设置,而且开始我都不知道有编译器,我甚至自作聪明把写......
年轻工程师怎样修炼成为高手(2007-03-31 17:26:00)
摘要:本人做过技术开发工作多年,从焊电路板的小工程师逐渐做到项目经理、研发经理,现在做到总工程师,作为工程师有亲身的感受,作为研发主管,对工程师的性格、心理和知识结构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现在把自己的一点感悟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欢迎补充完善。
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成为高手的必要条件,喜欢新生事物,对问题喜欢刨根问底,以钻研为乐趣。那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仅仅把工作当作饭碗的人连熟手都成不了,更何况高手。有好奇心的人,可以为解决一个问题通宵干,躺在床上也在寻思解决方案,这样的人就是高手的胚子!
做事谨慎细致,考虑问题全面。技术工作来不得半点粗心马虎,否则问题多多,后患无穷。甚至给生产、产品品质造成重大影响,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马虎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只可能当当助手,哪个上司敢把项目交给一个马大哈?改,难呐,本性难移!趁早找个理由炒他鱿鱼!
模拟、数字,高频、低频,软件、硬件,模具、结构,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写产品使用手册、工艺指导书等等也可看出一个人的专业水准)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企业中的工程师不是研究学问,也没指望成为科学家,是为企业的产品服务的。因此,全面的知识架构对于迅速完成产品开发任务非常重要,复合型人才更为难得。既然是高手,当然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否则,难以独挑大梁,只能做配角。没有全面的知识,要上升到项目经理、研发经理层面是不可能的。企业中的工程师必须时刻关注成本、生产工艺、用户需求、测试环境、采购渠道、配套厂家工艺水平等等许多方面,一点不慎后续问题就冒出来了。你的设计再好,工艺性差,车间生产装配调试困难,导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或者配套厂家工艺水平达不到又有什么用?或者器件采购困难,经常影响按期交货也同样对企业不利。时刻提醒自己,产品是赚钱的工具,自己才能的张扬要服从这一大前提。这里要特别提醒那些学历高,某方面技术精深,但对企业运作、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物流管理、行销模式、市场调查、用户心理是“二把刀”的人,不要自恃一点DSP皮毛就以为可以天下无敌,谦虚地深入基层,熟悉一切,虚心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才有大为!
&nb......
中国软件业(2007-03-31 17:21:00)
摘要:中国软件业缺自信 应尽快走出单一印度模式
【来源:南方日报报业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涓涓 北京报道
“首先需要厘清的是,这只是一个商业模式而已。”5月17日,一位国际知名咨询管理机构的中国区总经理向记者指出,只有中国才把印度的外包模式称为软件业,连印度本身都从来没有将其提升到软件业的高度。
但是,这并不妨碍在软件产业发展上,印度屡屡被国人树为标杆。事实上,上述专家也同样认为,“但要看到,这个外包市场是多么巨大,中国软件业的确有必要重新考量软件外包在整个产业链上的位置。”
时至今日,当中央将长期以来的“引入型”思路全面调整为“自主创新”并提升为国家战略的时候,面对曾经与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如今却已形成规模并发挥效应的印度,我们还要不要再向它看齐?
“中国软件业最缺自信”
《21世纪》:数年来,业界乃至政府有关部门都有同一个论调,那就是中国软件业应该向印度学习,中国软件业该不该学印度?他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怎么学?
倪光南:学习印度经验是不错的,印度外包出口的成功,确实对中国很有吸引力,但同时,更值得中国学习的榜样却往往被“忽略”。
数据表明,印度现时的外包出口额是173亿美元,它大约有85万软件人员,人均产值约为2万美元,这当然是很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微软公司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414亿美元,等于2.4个印度。微软只有6万名员工,因此,微软的人均产值约为69万美元。也就是说,一个微软员工创造的价值等于34名印度软件人员。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不是人员的素质(在微软也有不少印度员工),而在于微软是做基础软件的,印度是做外包的,微软在上游,印度在下游。
既然有微软这样的榜样,那为什么只说学习印度而不说学习微软呢?印度缺乏国内市场,走外包道路是不得已。而中国有巨大的内需市场,为什么不学微软,不学美国,依靠内需市场的支撑,全方位地发展包括基础软件在内的自主软件产业体系呢?
这里的障碍主要不是人员的素质,也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缺乏自信,缺乏创新意识。在一些人看来,做基础软件是美国人的“专利”,似乎中国人只能为美国人打工。
徐少春:印......
关于国产科学软件的思考 (2007-03-31 17:02:00)
摘要:
关于国产科学软件的思考
[%repeat_0 match="/data/option"%]
[%=@title%]
[%=@count%]票 [[%=@percent%]%][%_repeat_0%]
这一段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在我们常用的科学计算软件当中,有多少国产的?”,在记忆里面搜索了很久,似乎真正能够数得上“常用”或者“听过名字”的,一个是叫作FEPG的有限元源码生成器,这几年不时在一些论坛上见过他们的广告;另外一个是CTEX套装软件,作科学排版的,听说是中科院的人参与了一些工作。此外,实在想不起来还有什么。当然不排除学校课题组自产自用的软件,但断言我们没有发展出象matlab/mathematica/maple/lapack等这样一批影响科技发展的科学工具也是不失偏颇的。
科学计算软件的匮乏反应了中国软件开发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的不足。国内对科学计算软件的需求是很大的,但令人担忧的是,几乎整个市场都被国外的软件占据了。有限元的论坛上,言必称的是ANSYS, Fluent, Abaqus...,电路模拟的论坛上,熙熙攘攘的是HFSS, ADS, microwave office,...,,计算化学的讨论中,<edit>Gaussian</edit>, NWChem, ADF占据了大面积的篇幅,而我参与了很久的数学工具的讨论中,几乎也充满了matlab, mathematica, tecplot和IDL的大名。我们很少有机会看到大家热烈地讨论一个自创的软件,或者计划编写、合写这样的软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有下面几条:
1. 盗版软件太容易获得。国外很多科学软件,包括一些开源的、免费的软件都是被商用软件“逼”出来的,由于企业、科研单位需要某种科学计算功能,而商用软件的licensing费用太高,导致企业或者科研院所自行编写适合自己的软件,并且软件或者以商业化,或者以免费的形式发布出来满足社会上类似的需求。而在中国,几元一张的盗版光盘上,几千、几万美元的科学软件一应具有,再加上科研、商业的诚信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盗版软件成为很多人的首选,大家非但不以使用“盗版”软件为耻,反而堂而皇之使用他们来发表文章,开发产品(当然,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