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抓住机遇 挑战未来 (李开复)(2005-11-19 17:49:00)

摘要: 抓住机遇 挑战未来 李开复
2004年3月  软件产业是新世纪的主导性产业   正如上世纪初叶汽车制造业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极大地推动了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样,软件产业在21世纪中同样将扮演主导性产业的关键角色。

一方面,全球软件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000亿美元,从事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软件产业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了影响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以中国为例,2001年,中国软件产业的总产值达到736亿元,同比增长34.2%,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近5倍,占全国GDP的比重也由1999年的0.54%增长到2001年的0.83%。

另一方面,软件产品和软件技术正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以PC机为代表的硬件平台和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代表的软件平台已经将电脑和人们的工作、生活紧紧连在了一起。Internet的出现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尽管经历了“.COM泡沫”的起起落落,人们还是接受并喜欢上了Internet这个足以改变每个人的生活,足以同汽车、电话等伟大发明相媲美的全新计算平台——今天,也许没有哪个现代企业的职员可以忍受没有电子邮件或没有浏览器的办公环境了。

更为重要的是,软件产业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正在或即将为我们的世界带来更加巨大的变革。到2010年的时候,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数字化的设备相互传递信息——这是比尔·"[1]盖茨先生为微软公司和整个软件产业提出的“数字十年”的宏伟前景。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数字十年”的目标正在我们身边悄悄地变成现实:过去只摆在办公桌或写字台上的个人电脑已经被嵌入到了汽车、冰箱、手机甚至闹钟里,软件本身也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Windows、Office等桌面应用,人们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控制电脑,可以用“数字墨水”技术与计算机交流,可以通过宽带网络实时获取音频、视频资料……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数字化生活将成为现代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无所不在的信息将最大程度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数字十年”中,软件......

阅读全文(15406) | 评论:0

科技、人才和教育(李开复)(2005-11-19 17:46:00)

摘要: 科技、人才和教育 旅美三十载经验谈 李开复
2004年4月  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中国人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理智、自信、充满活力的亚洲大国的和平崛起。从神州五号的飞天梦圆,到2008年相聚北京的奥运之约,从每年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民储蓄,到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在这些鼓舞人心的事实当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前景、开明的治国方针以及勤奋、向上、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

新世纪的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是仅仅像亚洲四小龙那样在经济上取得成功,成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还是在成功的基础上向卓越迈进,全面接近或超越美国的科技、教育和国民收入水平,成为新的超级强国呢?其实,成功和卓越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我们解决好了科技、人才和教育这三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中国就有可能在新的世纪里创造出新的辉煌。

在过去的32年里,我一共在美国学习、工作和生活了30年。30载的旅美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美国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良好的科技、人才和教育环境,中国只有在这几个方面虚心向美国学习,才能真正从成功走向卓越。在本文中,我愿意结合自己的旅美经历,与大家一同分享美国在科技、人才和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美国的优势
  美国之所以能在20世纪里一举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强国,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建立了一个以人才为中心的良性循环机制。在美国,政府为教育和科研投入了大量经费,不遗余力地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从教育、科研机构走出的大批人才带着大量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进入了美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帮助企业生产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在全球化的经济模式和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指引下,美国企业向全世界的客户销售产品,并由此创造出大量的财富;企业和国民的富足也必然导致美国政府收入的增加,这反过来又切实保障了政府对教育和科研事业的持续推动。

由此可见,美国的优势是全方位的优势。在美国,一流的教育创造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科技。正是有了一流的科技,美国才能在短短的两百多年里,从一个移民国家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以IT产业为例,1980年代初期,PC机和DOS等操作系统在美国诞生,它们催生了电子表格、字处理等应用形式,这不但使计算机真正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

阅读全文(15635) | 评论:0

中国软件产业的机会与挑战(李开复)(2005-11-19 17:45:00)

摘要: 中国软件产业的机会与挑战 在“2004中国信息技术年会”上的主题演讲  李开复
2004年  短短20年,全球软件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2000亿美元,从事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而中国IT业以25%的增长率,在这个世纪,将成为世界IT第一大国,包括微软在内的任何公司都不可能忽视中国市场,中国的软件产业在21世纪将拥有很多机会,但同时也会伴随诸多挑战。

第一个机会,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为软件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印度相比,虽然中国目前的软件行业总产值远小于印度,在软件开发管理等方面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中国却拥有世界上成长最快的国民经济和传统企业。而中国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企业通过信息化可以得到更高的效率,另一方面,传统企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软件产业,以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5%的PC和15%的移动电话,所有的PC机和智能设备都需要各类软件的支持,中国市场对软件产品的需求巨大。但同时,中国的软件服务产值只占世界总量的0.2%,可见,中国的软件生产和软件消费不成比例,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中国软件产业的规模还很小,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相当有限。因此,若要发挥中国的软件潜力,必须大力推动创痛企业的信息化,帮国内的软件上创造商机。

第二个机会是外包。外包已成为全球IT业的一个趋势,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希望将更多的IT工作外包到印度或中国,这会产生很多商机。但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印度的软件业已远远超过了中国,印度三个最大的IT公司的市场总值达到了400亿美金,远远超过了中国前100个IT公司的价值。今天,印度已经成为国际化的软件外包生产基地,拥有一大批管理体系规范、生产规模较大的现代化软件企业。最重要的是,印度软件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软件开发管理、软件人才培养、软件市场拓展、软件外包服务等方面积累了非常深厚的经验。相对来说,中国的人才在技术方面很强,但是没有管理、流程、或在国外作业务、拿订单的经验和能力。

目前,印度最优秀的软件企业已经在美国市场上对美国顶尖的系统集成商构成了挑战,许多公司最初因为成本原因选择印度企业,现在则因为质量原因而继续使用他们的服务。因此,中国的软件企业首先应虚心......

阅读全文(14588) | 评论:0

给李岚清副总理的一封信(李开复)(2005-11-19 17:44:00)

摘要: 给李岚清副总理的一封信 李开复
2001年10月  我在2001年做完“对话”节目后,感触极深,决定写一封信给李岚清副总理。这封信大致如下(其中六点我后来曾作补充)。 这件事在凌志军的《成长》一书有生动的描述。如果你想知道“后来怎么了”或“李总理怎么回答”,请看《成长》。                                                                 - 李开复  
尊敬的李岚清副总理:

开复在华工作期间,久闻岚清总理对中国高科技的期望和激励。虽然微软公司去年将开复调回美国总部,但是身为炎黄子孙,总是希望中国能成为科技强国,希望更多中国人能把握最新的技术。

今年回国时,欣闻岚清总理对我的文章有正面的评价。因此,我决定写一封信,将我对中国高科技的基本问题所在,直接提给总理。这封信,纯属私人身份,不代表微软公司的意见。

在中国工作两年,总听到人们在讨论,中国的创业环境、中关村的条件、中国的民族软件企业、中国的创投环境、中国与印度的差别、大学该不该办企业等。对这些问题,我曾将一些看法写成文章发表。但是,我总是认为这些问题只是表面的问题。真正彻底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中国若希望成为科技强国,中国的下一代一定要赶上外国。而若想有一批出色的下一代,中国一定要有一流的教育体系。

在中国工作两年,我曾做过上百次的演讲,有数万学生参与。让我最感动的是中国学生......

阅读全文(4412) | 评论:1

学习C++和编程的50个观点zz(2005-11-19 13:27:00)

摘要:学习C++和编程的50个观点zz 注:这篇文章早就流传了很久了,自我初学编程(02年)的时候我同学就转到我们班级的校友录上面,这里面的很多建议是比较好的,基本上都是不错,当然有一些说得比较绝对,这个不伤大雅,因此我也就不提出来了。大家学习以后慢慢会领悟其中的道理。仅以次篇献给各位初学者。 新版的50条:http://blog.programfan.com/article.asp?id=9618 关于初学者如何学习C++,请见:http://blog.programfan.com/article.asp?id=1651 1.把C++当成一门新的语言学习(和C没啥关系!真的。); 2.看《Thinking In C++》,不要看《C++变成死相》; 3.看《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和《Inside The C++ Object Model》,不要因为他们很难而我们自己是初学者所以就不看; 4.不要被VC、BCB、BC、MC、TC等词汇所迷惑——他们都是集成开发环境,而我们要学的是一门语言; 5.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小编程问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伸出很多知识点; 6.会用Visual C++,并不说明你会C++(其实不会C++根本不可能真正学会Visual C++)。 7.学class并不难,template、STL、generic programming也不过如此——难的是长期坚持实践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8.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想学编程就不要想玩游戏——你以为你做到了,其实你的C++水平并没有和你通关的能力一起变高——其实可以时刻记住:学C++是为了编游戏的; 9.看Visual C++的书,是学不了C++语言的; 10.浮躁的人容易说:XX语言不行了,应该学YY;——是你自己不行了吧!? 11.浮躁的人容易问:我到底该学什么;——别问,学就对了; 12.浮躁的人容易问:XX有钱途吗;——建议你去抢银行; 13.浮躁的人容易说:我要中文版!我英文不行!——不行?学呀! 14.浮躁的人容易问:XX和YY哪个好;——告诉你吧,都好——只要你学就行; 15.浮躁的人分两种:a)只观望而不学的人;b)只学而不坚持的人; 16.把时髦的技术挂在......

阅读全文(5874) | 评论:3

C++图书三人谈(来自《程序员》杂志)(2005-11-17 13:20:00)

摘要:C++图书三人谈 见《程序员》杂志2002年第九期P113-116或者《程序员》杂志2002年增值合订本下册P396-398), 总体而言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除了评说了国内读者对国内书籍的看法和国内作者在C++方面的书籍的贡献,同时还对下面的内容进行了澄清(全文见附录):
(1)正确看待MFC以及侯捷的《深入浅出MFC》
(2)正确看待设计模式
(3)正确看待重构,提出No Silver Bullet(没有银弹)
(4)简单对比了C++和Java
(5)强调“必须有framework的意识,要学会用framework,还要主动去分析framework”
(6)应该分清C++、MFC、VC、BC(我觉得需要澄清的知识太多了,.Net、STL甚至COM、ATL牵涉到Java就更多了,初学者应该先扎实的学好语言基础C/C++或者Java等)

下面的介绍是那时的,现在这三个人都有了新的发展,大家可以去看看他们的blog
熊节:http://blog.csdn.net/gigix/ 或者http://gigix.blogdriver.com/
孟岩:http://blog.csdn.net/myan/
金尹:http://counterpoint.blogdriver.com/counterpoint/index.html 主持人:熊节(透明),《程序员》杂志编辑,C-View成员
嘉   宾:孟岩(梦魇),联想公司掌上设备事业部应用开发处任职,C-View成员。与侯捷先生合译了《C++ Standard Library》一书
       金尹(恶魔),上海天宇公司CTO,在《程序员》连载有“自由与繁荣的国度”系列文章 透明:“学C++用哪本书入门”,这是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但是哪一本书是最好的入门书?似乎很难找到答案。《C++ Primer》太厚,《Effective C++》对读者要求比较高,《Essential C++》又常常被批评为“太浅”。
其实说穿了:no silver bullet。想从一本书学会C++,那是不可能的。有朋友问我如何学C++,我会建议他先去找本数据结构书,把里面的习题全部用C+......

阅读全文(4528) | 评论:0

由网上批评谭浩强说起(2005-11-17 01:09:00)

摘要:由网上批评谭浩强说起 面对网上的批评谭浩强的一些评论,我再次写下这篇文章(以前我写过的,见我的blog:http://www.programfan.com/blog/article.asp?id=3810 一、下面引用一些话来说明现在中国国内很多沽名钓誉的人的“卑劣行径” 说明:用了“卑劣行径”这种词是因为我总是觉得一些人评论某种事好像带有很大的目的性,总是对人不对事,好像要把一个人治之死地。 1、林锐博士在《高质量程序设计指南C++/C语言》(第二版)的前言中(页码:IX)写到:网上有一些愤世嫉俗者认为计算机领域的每个分支都已经有了世界名著,不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中国人再写类似书籍都是欺世盗名的行为,这种极度自负和极度自卑的心态导致他们专门爱骂国内作者。如果中国作者的书籍中的技术错误被他们逮住,经过放大、推理、演绎之后基本上就能断定作者是卑鄙之徒,于是砖头就拍过来了(简称“拍砖”),拍砖者们遥相呼应,很快就能拍出江湖豪情,被拍的作者就成了“倒霉鬼”。 2.下面摘自《C++图书三人谈》(见《程序员》杂志2002年第九期P113-116或者《程序员》杂志2002年增值合订本下册P396-398),
主持人:熊节(透明),《程序员》杂志编辑,C-View成员
嘉  宾:孟岩(梦魇),联想公司掌上设备事业部应用开发处任职,C-View成员。与侯捷先生合译了《C++ Standard Library》一书
              金尹(恶魔),上海天宇公司CTO,在《程序员》连载有“自由与繁荣的国度”系列文章 上面的介绍是那时的,现在这三个人都有了新的发展,大家可以到csdn去看看,他们在csdn好像都有一个专门的blog
熊节:http://blog.csdn.net/gigix/ 或者http://gigix.blogdriver.com/
孟岩:http://blog.csdn.net/myan/
金尹:http://counterpoint.blogdriver.com/counterpoint/index.html 下面把一些相关的代表他们观点的内容摘录了下来。 恶魔:如果......

阅读全文(21670) | 评论:16

由哈佛女孩刘亦婷谈起(2005-11-16 23:51:00)

摘要:由哈佛女孩刘亦婷谈起 安安注:2006.7.21
我看一种东西一般也是愿意取其精华,而我写这篇文章来说这件事,主要是考虑以下几点:
1.刘亦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对大部分的人是不适用的,当然可能有一些东西可以学习(这个不是我讨论的,而且我也没有完全否定人家)
2.这种学习和生活方式也不是大部分人应该追求的 也就是说,这种培养方式在我看来是一种对大部分人会产生不健康的影响,不是普遍适用,因此我的建议就是:不能一味模仿 chenwen说我没有深入研究,这个是实话,我确实只看过一遍,在我看来这种书就是一种故事,没什么值得我研究,看看别人神话般的学习和生活我只能佩服和祝福。然而我这里说的并不是这本书的具体内容,而是这种生活和学习方式,这个并不需要我对整本书的内容非常清楚,我只需要知道大体的一种成长过程就可以了。

最好再强调几点:
1.就事论事,请不要上纲上线
2.先看前面我写的部分,不要只看标题就乱说话,
3.《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不是我写的,但是提供另一种声音,一种独特的见解,我认为很多地方跟我的观点比较符合。 安安注:下面是我的说明 其实关于哈佛女孩刘亦婷我一直想看看现在这个女孩到底发展得怎么样了。因为我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本书看到了这种教育的缺陷,说白的其实也就是填鸭式的教育,让这个女孩一心只想着数学、英语、作文,如何才能当好班干部,如何才能受到同学的欢迎啊。总之,我认为刘亦婷基本上是失去了那种让你忘不了的天真的童年生活——捉鱼、烤地瓜、捉迷藏…… 当然,刘亦婷确实是个优秀的女孩,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模仿。我很关心这个女孩的成展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我看到了这个女孩的老妈想把整个这种思想强加到中国所有的家长的身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刘亦婷的老妈除了最早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外还写了《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不止是这样,我去年在厦门的时候还看到了刘亦婷的老妈说要去作新书宣传的报告,这件事给我的影响很大。我实在是很希望家长们可以取其精华,不能一味的模仿。 当然,至于这个教育的更多缺陷我没有更多的阐述,因为我的知识有限,文笔又不好,鉴于这样就转载下面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没有毁谤诋毁之意,只希望中国的年轻一代可以成长得更好。
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转载)   这些年,由于致力于基础......

阅读全文(8056) | 评论:12

听《百家讲坛-正说三国人物-刘备》(周思源)总结(2005-11-15 20:24:00)

摘要:听《百家讲坛-正说三国人物-刘备》(周思源)总结 刘备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的变化:
一.弱化了刘备的勇猛
  
   在《三国志》中如何表现刘备的勇猛?有两个方面:
1、三英战吕布
2、刘备怒打督邮(在《三国演义》里面是张飞怒打督邮) 为什么《三国演义》要弱化:
1、因为《三国演义》是小说,要突出人物的主要特点,而刘备手下的武将及其他的武将不计其数,因此就弱化了刘备的武勇 2、张飞在《三国志》中的笔墨比较少,在《三国演义》中把怒打督邮转移到张飞可以更好表现张飞的性格
二.刘、关、张正式结义
   在《三国志》并没有明确记载他们结义,只是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为什么在《三国演义》要这样改变呢?
1.桃源三结义使他们关系更密切,故事更好看
2.当时的民间结社成为当时老百姓相互帮助的主要形式,而结义是民间结社的主要方式
3.小说尊刘贬曹,小说这样写可以使刘备这方面的主角更早出场亮相,桃源三结义符合人们的审美心,效果很好 三、大大加强了刘备忠厚、仁义的形象 表现在: 1.在《三国志》中写的是刚开始刘备确实推脱,但是在别人的劝说(主要有陈登和孔融)后答应了。在《三国志》中记载当时刘备为什么不敢 贸然继任徐州,一方面有收买人心,更重要的刘备担心一旦成为徐州的最高领导就等于为别人攻打自己提供了借口。是而在《三国演义》中写 刘备三让徐州。 2.白帝城托孤,《三国志》记载: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毛宗岗、李贽)认为,这话表现了刘备虚伪的一面,因为刘 备了解诸葛亮。当然,在《三国志》中也写了很多刘备的仁义明君,忠厚长者。  ......

阅读全文(6299) | 评论:0

美刊评选十大功夫影片,李小龙成龙雄霸天下(2005-11-11 17:30:00)

摘要:美刊评选十大功夫影片,李小龙成龙雄霸天下

上海青年报

  去年,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在北美掀起了一股功夫武侠热,而2005年又是功夫巨星李小龙诞辰65周年。

  为了纪念这位不朽的传奇巨星和给人类精神带来新的注解的“中国功夫”,美国《Askman》评选了有史以来的世界十大功夫影片。

  李小龙的《精武门》和《龙争虎斗》分别列在冠亚军的位置,成龙的《醉拳》、《警察故事》位列三、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西方观众中对于中国功夫的理解和热爱。

  1《精武门》(1972)

  《精武门》被认为是李小龙最著名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当年登上事业顶峰的一部标志性作品。

  凡是看过影片的人都明白,李小龙被列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功夫影星的确是当之无愧。在《精武门》中,李小龙展现了作为一个武术家的风范。影片主要讲述了李小龙扮演的陈真为师傅复仇的故事。在片中,他的动作无可挑剔;他的天才的想像力,以及对于镜头的把握,至今看来都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当然,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李小龙挥舞双节棍,在日本道场展现的那种舍我其谁的风范。此外,李小龙在影片中所展现的那种民族气节,甚至征服了日本的观众。

  2《龙争虎斗》(1973)

  如果说《精武门》是李小龙的巅峰之作,那么《龙争虎斗》是真正让他成为一个世界级影星的一部作品。

  该片的导演罗伯特·克罗斯将影片曲折的情节和李小龙高超的技艺充分结合起来。尤其是最后一场四周都是镜子的打斗中,将摄影技巧和功夫结合得相当完美。

  在影片中,李小龙除了首次充分展现了他自己独创的截拳道,还使用了齐眉棍、菲律宾短棍、双截棍三种武器。这些武器在他手中皆使得出神入化,充分展示了李小龙对各种武器的熟悉和精通。

  3《醉拳》(1978)

  这是成龙首次向整个世界展示自己潜力的影片。当然,其中自然少不了导演袁和平的功劳。在《醉拳》中,成龙把自己的真功夫和一些幽默搞笑的情节糅合在了一起,并且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这部影片对于成龙乃至整个世界的功夫片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自从李小龙去世后,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功夫片模式。

  4《警察故事》(198......

阅读全文(4396)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