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成功完成天网千帆开源项目的感受  来自csdn论坛(2006-12-21 15:17:00)

摘要: 成功完成天网千帆开源项目的感受. 来自CSDN的文章,作者zihui. 一个真实的案例,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开源特点的项目管理过程,对于开源的项目运作,是有借鉴作用.更可贵的是,他记录的非常完整和全面. 【【开源尝试】】
  2004年4月至8月,作者有幸进行了一次开源开发,期间感受颇多,在此撰文向大家做一简单介绍我们开源项目的前前后后,并穿插很多开源相关的知识,以飨读者。 【背景】
 在教育网,尤其是高校的学生中,北大天网文件搜索引擎(旧称北大天网FTP搜索引擎)大概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文件搜索引擎了。它是一个运行了多年的较成熟的文件搜索引擎,每天有大约30万的查询量。我有幸从它的主要开发者陈华手中接过它,作为唯一的维护、开发人员。但系统从2000年至今,经过多次的增删改,结构相当复杂,加之秉承了高校项目的一贯问题——文档不全、代码可读性较差,致使后续维护和开发相当困难。
  人力问题大概是首要的问题,我首先向负责老师申请学生和我共同开发,但由于实验室本身容量的限制,已经不可能有其他人和我共同工作了。或者说,封闭 开发这条道路已经被堵死了。
  不得已,我只有另择它途。如果从外面吸引人,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不适用了。很快,“开源”这条路映入了我的脑海,也许这是一条通往成功之路。 【开放源码项目的开发模式】
 光有目标是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我决定先学习前辈的经验,看看开放源码项目的具体开发模式是怎样的。
 现有的成功的开放源码开发模式主要有:
1. 小型开源软件开发模式
2. 中型开源软件开发模式
  其特点为拥有3-5 名核心维护人员,参与开发的人员10人-40 人之间,采用CVS 进行代码管理,通过maillist/irc进行开发交流,有明确的开发计划和日程。 用户提出的错误报告和修正数量很多,并且有一些分支产生。
3. 完全封闭的商业Open Source软件
4. 比较封闭的大型Open Source软件的开发
5. 由商业软件转化过来的大型Open Source软件开发.
6. "独裁"式的大型Open Source软件的开发.
7. "民主"式的大型Open Source 软件的开发......

阅读全文(5248) | 评论:0

C++各大有名库的介绍 来自csdn(2006-12-20 20:11:00)

摘要:C++各大有名库的介绍 来自csdn   来自csdn  http://blog.csdn.net/wqf363/archive/2006/11/22/1406251.aspx 在C++中,库的地位是非常高的。C++之父 Bjarne Stroustrup先生多次表示了设计库来扩充功能要好过 设计更多的语法的言论。现实中,C++的库门类繁多,解决的问题也是极其广泛,库从轻量级到重量级 的都有。不少都是让人眼界大开,亦或是望而生叹的思维杰作。由于库的数量非常庞大,而且限于笔者 水平,其中很多并不了解。所以文中所提的一些库都是比较著名的大型库。 标准库 标准库中提供了C++程序的基本设施。虽然C++标准库随着C++标准折腾了许多年,直到标准的出台才正 式定型,但是在标准库的实现上却很令人欣慰得看到多种实现,并且已被实践证明为有工业级别强度的 佳作。 1、   Dinkumware C++ Library 参考站点:http://www.dinkumware.com/'>http://www.dinkumware.com/ P.J. Plauger编写的高品质的标准库。P.J. Plauger博士是Dr. Dobb's程序设计杰出奖的获得者。其编 写的库长期被Microsoft采用,并且最近Borland也取得了其OEM的license,在其C/C++的产品中采用 Dinkumware的库。 2、   RogueWave Standard C++ Library 参考站点: http://www.roguewave.com/'>http://www.roguewave.com/'>http://www.roguewave.com/'>http://ww w.roguewave.com/ 这个库在Borland C++ Builder的早期版本中曾经被采用,后来被其他的库给替换了。笔者不推荐使用 。 3、SGI STL 参考站点: http://www.roguewave.com/'>http://www.roguewave.com/'>http://www.roguewave.com/'>http://ww w.rog......

阅读全文(5676) | 评论:0

10大热点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转(2006-12-19 20:15:00)

摘要:10大热点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006.12.17  来自:通讯世界   当前,在亚太乃至全球电信市场,最热门、最受大家最关注的技术和业务是什么?是3G、IMS?还是IPTV、手机电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在光网络、网络安全、手机终端、OSS等传统领域,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和机会?除此之外,无线宽带、运营级以太网等新兴领域,也聚集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在ITU香港电信展即将来临之际,本期《通讯世界》编辑部特意摘取这10大技术(业务),对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飨读者。   3G:全球起飞 中国等待   2006年进入年底,3G对于中国来说注定还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与之相对应,WCDMA和CDMA2000在全球正在呈现可喜局面,这表现在用户不断增加,向更大带宽的不断升级等。对于中国来说,唯一牵动人心的是TD-SCDMA的发展,TD-SCDMA的测试终于出现转机,面向国内五城市的放号测试结果将决定牌照时间。   对于WCDMA而言,目前全球75%的WCDMA执照持有者已推出WCDMA商用网络,已经有123张WCDMA网络投入商用之中,目前全球总用户数已经超过了8000万,在过去2个多月时间内的新增用户数量就高达1100万。这表明WCDMA已经完全成熟起来,其增长速度超越历史同期GSM的发展速度。   除了积极建设WCDMA网络之外,运营商也开始日益关注HSDPA或者HSUPA这样更高速率的技术。据GSM协会统计,仅仅在过去两个月时间内全球HSDPA商用网络数量再次增加了30%,目前37个国家推出的商用HSDPA网络已达到了59张之多。而且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还会继续持续下去,预计到2006年年底,全球商用HSDPA网络数量将有望突破85张。   对于CDMA2000而言,据CDMA发展集团数据,截至2006年第二季度,3G CDMA2000用户数量突破了2.75亿。CDG还指出,CDMA2000 1x EV-DO用户队伍继续壮大,第二季度新增600万新用户,全球用户数量达到3600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   在中国,TD-SCDMA无疑更受到关注。根据最新消息,从11月15日起,北京、上海、青岛、厦门、保定五个城市将陆续有2万专业用户,开始使用TD-SCDMA手机,这表明TD-SCDMA试验重点正进入......

阅读全文(2732) | 评论:0

Java开发技术十年的回顾与展望(2006-12-19 20:13:00)

摘要:Java开发技术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2006.12.19  来自:luap  从JDK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1年的时间了。沧海桑田一瞬间。转眼11年过去了,JDK已经发布了6个版本。在这11年里诞生了无数和Java相关的技术和标准。现在让我们进入时间隧道,重新回到1995年,再来回顾一下Java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迁。

  一、 JDK前传

  在这个世界上,熟悉Java历史的人非常多,如果要问一个人Java是从哪年诞生的,也许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1995年(这个非常好记,因为微软的Windows95也是在这一年发布的)。但事实上Java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酝酿了。

  1991年4月,Sun公司的James Gosling领导的绿色计划(Green Project)开始着力发展一种分布式系统结构,使其能够在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上运行。而Green项目组的成员一开始使用C++语言来完成这个项目,由于Green项目组的成员都具有C++背景,所以他们首先把目光锁定了C++编译器,Gosling首先改写了C++编译器,但很快他就感到C++的很多不足,需要研发一种新的语言Java来替代它,一杯飘香的咖啡成为了它的标志。

  在17 个月后,整个系统完成了,这个系统是更注重机顶盒式的操作系统,不过在当时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他们的项目没有获得成功,但Java语言却得到了Sun总裁McNealy的赏识。
 
  直至 1994年下半年,由于Internet的迅猛发展和环球信息网 WWW的快速增长,第一个全球信息网络浏览器Mosaic诞生了;此时,工业界对适合在网络异构环境下使用的语言有一种非常急迫的需求;Games Gosling决定改变绿色计划的发展方向,他们对Oak进行了小规模的改造,就这样,Java在1995年的3月23日诞生了!Java的诞生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始,它能够被应用在全球信息网络的平台上编写互动性及强的Applet程序,而1995年的Applet无疑能给人们无穷的视觉和脑力震荡。我们姑且将Java的这段历史称为Java前传吧。

  其实Java的诞生颇有那么一股“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味道。就象当年Unix和它的前身MULTICS系统一......

阅读全文(3205) | 评论:0

回眸2006 IT十大争议话题 (2006-12-19 20:10:00)

摘要:回眸2006 IT十大争议话题 来自csdn博客,http://blog.csdn.net/wingates/archive/2006/12/18/1447471.aspx  2006年的日历已经越来越薄,薄得只够我们整理思维、总结过去、展望来年了.在这一年里,充满变数的IT业界发生了太多的事,而其中一些事在网络传播的推动下产生出了巨大的“蝴蝶效应”,激发出了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表达欲望.因作为个体的网民看问题的视角远近高低各不同,于是对同一事件形成了多元化的判断标准,导致网上有关IT大事的争议声不断.       ■一、实名制:该不该?   实名制可以说是2006年网络上最具争议的话题.有关实名制的争议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形成了几个小小的高潮:一是7月份重庆市出台个人上网实名备案制引发不小的争议;二是10月初,信产部计划对手机实名制做出规定;三是10月中旬,信产部酝酿实行博客实名制.   实名制并非今年开始,先期已有一些网站或高校实行了网络游戏实名制、论坛发贴实名制,为什么今年的实名制就引起了网民的非议呢?主要是因为今年的实名制范围在扩大、管理更严格,特别是触及到了正在蓬勃发展的博客,因而争议的产生是必然的.当然,这种争议也是管用的,在对博客实名制的争议之后,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出台后台必实名、前台可匿名的有限实名制.   客观地讲,实名制之所以产生争议,主要是当前推行实名制的时机还不成熟.推行“实名制”有赖于沦理道德回归、公众诚信重建、社会制度改革和法律缺陷修正.只有这些根基打牢之后,“实名制”才能够被所有的社会公众所接受,反之,“实名制” 与“匿名制”之间的激烈PK,还会继续. ************那就不写了呗************   ■二、网吧管理:要不要?       如何加强网吧行业的管理一直是困扰管理部门的心头之痛.为了减少网吧之祸、净化网吧环境,今年网吧管理部门和一些地方纷纷出台了一些创新之举或大胆之举.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网吧电脑专用标志与山西方山县全城取缔网吧.   致力于提升网吧产业的文化管理部门今年可谓费尽了心机,7月份公布《网吧专用计算机应用标准》,并据此确定了几家较大电脑企业生产的电脑作为网吧专用计算机入围机型,而且还贴上了网吧专......

阅读全文(2236) | 评论:0

2007年web开发技术预言 转载(2006-12-15 18:39:00)

摘要:2007年web开发技术预言 转 2006.12.11       验证HTML代码----多重浏览器标准的穿越者图-2 应用web页面验证的分布图 评论:服从web标准将引领web站点走向成功,更友好地与搜索引擎"协作"、快速load页面、减轻Server负载、兼容众多浏览器、吸引更广泛的浏览量。提供了对web页面的验证功能。这些站点维护家族信息----以数字格式保存家族成员姓名、财产、相片等。 show_ads_zone(13); 本文来源:http://www.matrix.org.cn/resource/article/2006-12-08/ab918451-8669-11db-b1d1-19025991d682.html摘要: 2006年即将过去,这一年被广泛地看作是:在线投资新浪潮的一年;更新的web技术和技巧兴起和成长年;从未这样采用web能量的新商务模式的兴起(和衰落)的一年。根据SitePoint和Ektron这两家组织提供的调查报告,大家不妨跟随作者一起放眼遥望一下亮光周围的风景,也许你会听到自己的惊呼,请加入到对“未来”的预言中吧!尝试一下网络对趋势的影响力! 2007年web开发技术预言

作者:cleverpig

此图来源于1954年的《现代机械杂志》,图中展现了那时对2004年“家庭电脑”的预言


前言

        2006年即将过去,这一年被广泛地看作是:在线投资新浪潮的一年;更新的web技术和技巧兴起和成长年;在采用web标准上增长年;从未这样采用web能量的新商务模式的兴起(和衰落)的一年。
        从SitePoint和Ektron这两家组织提供的调查报告预览版中,其中的数据照射出在技术进化进程中的一丝亮光。大家不妨跟随作者一起放眼遥望一下亮光周围的风景,也许你会听到自己的惊呼,请加入到对“未来”的预言中吧!尝试一下网络对趋势的影响力!

关于SitePoint和Ek......

阅读全文(11092) | 评论:0

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陆首群 (2006-12-15 18:37:00)

摘要: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陆首群     我国IT产业的创新工作
  我国是全球IT产业发展的后起者,我们肩负为我国IT产业生存、发展和提升而搏弈的历史重任。走自主创新之路,将是这场搏弈胜出的关键。
  集成电路和软件是IT产业的两个支柱。近年来国内围绕这两个支柱产业的创新历程为:
  在集成电路方面,国内自主开发了中低端通用微处理器(CPU)、芯片集成系统(SOC)和数字讯号处理器(DSP)等芯片,虽然这些芯片的集成度还较低,大约比国际高水平还差一个数量级(如龙芯II号相当于奔腾IV中档,其集成度约为10的7次方个晶体管,而国际水平为10的8次方个晶体管),但毕竟我们从无到有,完成了上述一系列芯片开发创新的全过程,即完成了科研创新、设计创新,以及工具创新、工艺创新和工程创新全过程(必须指出,工程创新的难度比科研创新的难度要大得多,有人预测工艺创新难度约为设计创新难度的10倍),但我们毕竟在创新全过程道路上走了一回,突破了国外对工艺技术的严格控制,积累了自己非常宝贵的工程经验。集成电路的创新有了良好的起步。
  国内软件创新又如何呢?
  系统软件是最基础、最核心、创新难度也最大的软件,我想可将它作为软件创新的代表。系统软件一般为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和工具、编程环境、中间件等,其中操作系统又在系统软件中处于龙头地位。
  中国要自主开发操作系统或系统软件,难度很大,必须走开源软件创新之路,从开源软件创新中找机遇突破;而要进行开源软件的创新必须实行体制创新。
  目前国内虽然推出了几款Linux操作系统发行版,但自主创新的技术含量不高,总体上还处于学习模仿阶段,缺乏深层次的研发能力。在先导的社区开发创新(即“集体开发”、“合作创新”)阶段,国内个别人虽然曾向国际开源社区递交了诸如“Linux虚拟服务器(LVS)”、“入侵检测系统(IDS)”等修改的软件包,但作为社会或企业的志愿者向国际开源社区的贡献还属凤毛麟角;而在后续的企业开发创新(即“自主开发”、“自主创新”)阶段,国内企业一般尚未能把握好工程化实现技术,工程经验很少。有人说,“中国系统软件的开发创新面临着一个进退维谷的境界”,这样的估计似乎过于悲观。我认为,中国开源系统软件应该从模仿走向创新,在“合作创新”基础上扩大“自主创新”。
  为了实现......

阅读全文(1911) | 评论:0

中国十大经典评论网站 来自csdn(2006-12-15 18:34:00)

摘要:中国十大经典评论网站 来自csdn
  
  第一名:新华网言论——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sh.htm
  
  特色:信息量大,栏目丰富多彩。
  
  文章质量:★★★★★
  图片质量:★★★★★
  栏目合理性:★★★★
  阅读舒适性:★★★★
  页面美观度:★★★★★
  更新速度:★★★★★
  访问速度:★★★★★
  
  得分:33
  
  第二名:人民网观点频道——网址:http://opinion.people.com.cn
  
  特色频道:报系观点 媒体言论 一语惊人 网友留言 图说世象
  
  文章质量:★★★★★
  图片质量:★★★★★
  栏目合理性:★★★★★
  阅读舒适性:★★★
  页面美观度:★★★★
  更新速度:★★★★★
  访问速度:★★★★★
  
  得分:32
  
  
  第三名:评论观察——网址:http://observe.icxo.com
  
  特色:非常注重文章质量,都是精选。
  
  文章质量:★★★★★
  图片质量:★★★★★
  栏目合理性:★★★★
  阅读舒适性:★★★★
  页面美观度:★★★★
  更新速度:★★★★★
  访问速度:★★★
  
  得分:31
  
  
  第四名:和讯评论—网址:http://opinion.news.hexun.com
  
  特色:以财经金融为重点,商业及社会方面关注不够。
  
  文章质量:★★★★★
  图片质量:★★
  栏目合理性:★★★★★
  阅读舒适性:★★★★
  页面美观度:★★★★
  更新速度:★★★★★
  访问速度:★★★★★
  
  得分:30
  
  第五名:搜狐评论——网址:http://star.news.sohu.com
  
  特色:设有专门的IT、娱乐及体......

阅读全文(2366) | 评论:0

李开复谈工作:不要成为“紧急”的奴隶(2006-12-15 18:31:00)

摘要:李开复谈工作:不要成为“紧急”的奴隶 2006.12.14       事分轻重缓急,因此不要把全部的时间都去做那些看起来“紧急”的事情,一定要留一些时间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方法是,早上定立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顾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有那么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都做到最好是不实际的。 show_ads_zone(13);   最近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可以每天工作那么久的时间,在没有周六和周日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身体状态?这是个好问题,很多人辛苦工作,可总是觉得自己没有成就感或者疲于奔命。如何长时间工作并且保持效率?我愿意将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以前读博士时,基本上一天工作16小时。如何在艰苦的工作中,激励自己、让自己能做到更多从而发挥自己的潜力,我认为大家应该考虑的是:要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接轨的事情。   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如果面临我没有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40%的时间,但是真正产生的结果可能只有20%的工作效率;如果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的时间而得到200%的工作效率。   其次,不要成为“紧急”的奴隶。要关注“关键”的问题。事分轻重缓急,因此不要把全部的时间都去做那些看起来“紧急”的事情,一定要留一些时间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管理自己时间的问题,尤其是要分清何为“紧急的事”、何为“重要的事”。   我这里有几个辅助的建议:第一,排序。每天对该做的事排好优先次序,并按照这个次序来做。我感到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有的年轻人会说“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学习没有被排上优先级次序”。   第二,时间管理与目标设定、目标执行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是不可分的。每个小目标的完成,会让你清楚地知道你与大目标的远近,你的每日承诺是你的压力和激励,每日的行动承诺都必须结合你的长远目标。所以,要想有计划地工作和生活,需要你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   第三,在时间管理中,必须学会运用80%∶20......

阅读全文(9930) | 评论:0

《程序员》专访:SOHU研发团队畅谈开发经验(2006-12-14 20:00:00)

摘要:《程序员》专访   SOHU研发团队畅谈开发经验   林凡:我是98年进到清华计算机系的,在02年毕业,在学校期间可能也尝试过很多东西,包括在99年那会也工作过,但是大家那会都不认识,最后可能我自己的目标还是要去做一些研究,做一些自己的事情,那02年就申请自己出国,在美国的大学自学,因为我老婆当时没出成,就回来了,当时也没有定下来完全不去,当时做过开发硬件的产品,红外那种感应的温度计,就是非典的时候,过那个门就会测温度的那个系统就是我作的,也有跟别人合作过管理软件的开发,到03年8月份的时候,才过来做引擎,做着做着就越来越有意思了,然后到04年就留到SOHU了,到现在为止也做过三年多时间了。     闫辉:那你现在负责搜索引擎这一块是怎么样的?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杨洪涛:恩,我叫杨洪涛,我在做一些桌面软件的设计,还有桌面的产品。   闫辉:那是输入法?那你以前的经历是什么?   杨洪涛:我的经历比他单纯的多了,也是从清华呆了6年半,然后读硕士的时候,同时也出来做一些搜索相关的,起点跟林凡也差不多,然后再作搜索团队什么的,当时只有十几个人就开始工作,到现在也是工作了三年多的时间。   刘洪洁:就是说跟着现在商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团队提供好的需求,但是有的时候就是商业跟技术团队相矛盾,你们平时是怎么样处理这个事情的呢?就是让你们作的事情可能会实现不了?你们是怎么实行的呢?   杨洪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闫辉:就是你们作输入法的老板的目标是什么?比如你们要作从技术角度怎样去作这个产品?而商业是从这个角度之前怎样考虑这个问题?   杨洪涛:我个人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就是不能够那么单纯的独立存在的,他一定是服务于市场需求或者商业上的要求也好,所以我觉得我没有把他理解成一种矛盾,我没有看到里面太大的冲突,技术做得好与不好,就是说我创造的商业价值的体现。   王小川:我讲一下,就是一方面来讲就是提倡技术驱动,对时间金钱相对来说就是收拾的局面,第二种来讲就是提高产品的角度,不是看那种产品有需求而是来填充产品,就是这个产品本身有许多的发言权,而产品之间就会有交换是不同的。   闫辉:你......

阅读全文(2895)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