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千橡集团董事长陈一舟:我们是最像Google的公司(2006-11-30 18:59:00)
摘要:千橡集团董事长陈一舟:我们是最像Google的公司
来自:北京晨报
网络泡沫破灭的2000年,陈一舟将自己创办的Chinaren社区网站卖给了搜狐,那笔交易当时曾无比震撼。过了两年,陈一舟又回来了,中国WEB2.0概念里最红火的20家网站中,好几家都是他的,其中包括老大猫扑网。
show_ads_zone(13);
网络泡沫破灭的2000年,陈一舟将自己创办的Chinaren社区网站卖给了搜狐,那笔交易当时曾无比震撼。过了两年,陈一舟又回来了,中国WEB2.0概念里最红火的20家网站中,好几家都是他的,其中包括老大猫扑网。
时至今日,陈一舟操纵的千橡互动集团仍在疯狂扩张。一切仿佛传奇。
“猫扑”想卖也没人买得起
斯坦福毕业的精英中有一群另类,叫“连续创业者”,但创业创到陈一舟这个分儿上,除了惊讶,人们无话可说。不过,这位创业狂人如今已被套牢,因为仅猫扑网就没人收购得起,陈一舟跑不动了。
记者:猫扑网很受年轻人喜欢,你为什么又新推出了“人人网”和“5Q校园网”?
陈一舟:猫扑网还有巨大成长空间,但WEB2.0时代需要的是多品牌与市场细分,网民的需求高度多样化,“人人网”提供的是城市分类信息服务,而“5Q校园网”则是一个只针对在校学生的社区网站,都很酷。
记者:你此前还收购了“斗牛士网”与“豆瓣网”,千橡拥有的网络品牌是不是太多了?
陈一舟:宝洁集团麾下有那么多化妆品与洗发水品牌,都挺知名,因为市场有这个需求,WEB2.0同样如此。
记者:现在互联网市场有太多好题材,会不会过两年你又创业去了?
陈一舟:唉,不创了。想卖也没人买得起吧?千橡集团将是我一项长期的事业,千橡现在的收入规模已超过不少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了,而猫扑网的流量基本跟TOM差不多。
记者:但WEB2.0概念下多数社区网站都在亏损?
陈一舟: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成长性很好,猫扑网的广告规模目前在全国所有网站中已进入前八,何况社区网站还能依靠无线收入,没你想的那么悲观。
记者:猫扑等网站是否很容易模仿?似乎技术门槛不是很高?
陈一舟:技术门槛是能用人和时间堆砌起来的,别人可以复制一个与猫扑完全相同的网站,但不会复制我们的人气。技术不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关键是整体策略别人不能复制,......
华为十年用人制度的蜕变:不再讲献身与传纸条(2006-11-30 18:50:00)
摘要:华为十年用人制度的蜕变:不再讲献身与传纸条
2006.11.26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丘慧慧
这位以作风强悍、反应机敏著称的“猛将”几乎是目前华为EMT中除了总裁任正非之外,公众形象唯一略带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如果说1997年华为开始全面引进世界级管理体系的话,1996年华为“市场部集体大辞职”等事件可视为后续改革的序曲。
show_ads_zone(13);
59056——浪子李一男回归华为的新工号。
该数字意味着这个集合了太多光环、争议的人物,在他今年9月初重新踏入深圳坂田华为公司总部的一刻,已将关于自己的所有“传奇”抛在了过去,连同那些华为18年创业史中正在逐渐淡去的“英雄往事”。
有些意味深长。透露李一男新工号的华为人士说,华为目前员工逼近5万人,工号将近60000,过去18年中,已经离开华为的近2万人在华为越来越宏大的座次表上留下一个个空座。在李一男回归之前,大度的华为大都让重返的华为人按旧工号对号入座。
也许唯独李一男,这个1992年即加入华为、工号在1000以内、一度贵为华为常务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部总裁的少年天才,一度被华为员工以及公众打造为绝顶聪明、个性刚烈、年少得志,并被中国通讯业教父任正非视同己出的高科技“英雄”和“偶像”——被悄然放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这句1996年以后常被华为内部提及的名言最恰当地比喻了李一男的离去与归来。“李一男心态一切如旧”,最近见到李的人士说,李平静地出任着华为EMT(经营管理团队)之外的“华为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之位,对目前相对平淡的职位保持着一贯的睿智和自信,同时增加了更多的沉稳持重。
少年已然成人。而造就这样一位天才偶像的华为公司也正在从一个呼唤英雄、需要英雄的草莽时期,向一个依靠组织与制度推动的8万人大型高科技疾速公司迈进。
献身与传纸条的晋升之路
据说几年前,华为核心管理团队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的副总载徐直军在公司内部发表了一篇题为《别了猛张飞》的演讲,以此对华为市场等部门过往狼性十足、粗犷有余、细致不足的作风“话别”,以此强调公司近年管理变革后鼓吹的团队合作、流程化作业。
这位以作风强悍、反应机敏著称的“猛将”几乎是目前华为EMT中除了总裁任正非之外......
IT时代周刊:吴鹰下台内幕(2006-11-26 13:27:00)
摘要:IT时代周刊:吴鹰下台内幕
2006.11.25 来自:IT时代周刊
不过,对于吴鹰不再就任CEO职位一事,UT方面称,这只是公司让吴鹰承担更重要的职能,寻找公司战略选择,而不是因为小灵通的问题。一位接近吴鹰和UT达数年之久的内部人士对《T时代周刊》记者透露,由于当初吴鹰做小灵通做得很强势,分抢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饭碗,曾经给两者造成了很大压力, UT一度与两者关系很僵。
镁光灯下的吴鹰、饱受赞誉的UT,曾经编织了一个个令人钦慕的美梦。但在今天,当小灵通脱去那层繁华,吴鹰也就失去了那层炫目的光环。而随着UT的代理商贿赂蒙古、印度等一连串商业贿赂案的出现,更是将这昔日的明星企业丑化。而吴鹰从内定的CEO宝座上被董事会否决,也宣告着他从神坛跌落到凡间。UT变数之中,吴鹰已经失去了昔日耀眼的光环。
风云际会的资本市场从来都是缔造神话的梦幻之地。满脸大胡子、被美国《时代周刊》描绘为切·格瓦拉造型的吴鹰,更是裹挟着UT斯达康一度将全球投资机构的目光齐齐聚拢到了中国。
全球主流商业媒体一直没有忘记吴鹰。查阅当年出版的《福布斯》、《商业周刊》、《财富》、《华尔街日报》,我们仍然可以读到吴鹰慷慨激昂、娓娓道来的投资故事、成功经验以及想当年“27美元独闯美国”的气魄。
但,梦终究是梦。
当股票价格从最高91.88美元急速下挫到5.86美元甚至更低的过程中,最先醒来的依旧是吴鹰。股市的重重压力催生了UT 2006年3月来自纳斯达克摘牌威胁的窘迫局面(UT斯达康称,公司推迟提交财报不是股市压力,而是公司内部审计的流程需要)。 7月,UT再次向纳市申请暂缓7天提交公司财务报表。 随后,2005年12月的UT贿赂蒙古国政府官员、2006年4月的贿赂印度政府官员等一连串商业贿赂案日渐浮出水面,再度丑化了步履维艰的UT。
小灵通的无力回天,WCDMA十几亿美元化作泡影,大手笔下注IPTV却再度被稳稳套牢……力图扭转乾坤的吴鹰备感尴尬,心力交瘁之余,其个人能力开始遭遇集体性质疑。
2006年10月,UT董事会否决了原定的吴鹰的全球CEO职位。
UT变数之中,吴鹰已经失去了昔日耀眼的光环。
成也小灵通 败也小灵通
1989年,在......
千橡互动集团收购大学生互动空间校内网 (2006-11-25 23:01:00)
摘要:
千橡互动集团收购大学生互动空间校内网
2006-10-26
2006年10月23日,千橡互动集团正式宣布收购大学生互动空间校内网。千橡旗下校园社区5Q校园网与校内网的结合,使得千橡互动集团垄断了中国校园互联网市场。
根据千橡互动集团、校内网针对此次收购达成的共同意向,本着互相支持、尽量减少给广大用户带来的不便的原则,千橡互动集团对校内网的收购将按照如下步骤稳步进行:
1、千橡互动集团将在短期内战略性地完全整合5Q校园网和校内网的资产。
成立于2006年4月30日的5Q校园网,在推出短短近半年的时间内迅速覆盖中国近2000所大学,拥有120万忠实用户群,一跃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校园网!而成立于2005年12月的“校内网”,覆盖面近千所高校,在重点院校中拥有忠实用户群高达30多万人,且平均每天仍在以2000余人的速度不断增长。此次千橡互动集团收购校内网,5Q校园网与校内网珠联璧合后的新平台,无疑具备更强大的功能和更迅猛的势头,将在中国校园网领域占据垄断地位。
2、5Q校园网和校内网整合后的资产将由校内网创始人王兴负责管理。原5Q团队和原校园网团队将整合,组建成更强大的校园网团队。
来自福建的王兴是校内网的创始人,毕业于美国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ofDelaware)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2005年秋王兴组建团队专注于一块细分市场:大学校园SNS。并结合国情,开发出了校内网xiaonei.com。发布三个月来,校内网就吸引了3万用户,增长迅速,一跃成为中国“211工程”院校中最热门的校园网。如今,5Q校园网与校内网的合并后,王兴将继续引领中国校园网的发展,中国校园网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千橡互动集团斥资收购校内网,是千橡互动集团发展道路上战略性的决策。在完成这次战略性收购合并后,千橡互动集团还将加大投资力度,针对中国高校特点为中国大学生用户开发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提供更全面的交流互动平台。
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一舟表示:“校内网是中国学校SNS最早的实名制社区之一,在中国各重点院校中占具垄断地位,......
AMD“炮轰”英特尔 称其非真四核产品(2006-11-22 12:46:00)
摘要:AMD“炮轰”英特尔 称其非真四核产品
2006.11.22 来自:北京晨报
show_ads_zone(13);
“英特尔匆忙向市场推出了所谓的四核,声称自己是这个领域的领先者,实际上,它唯一能吹牛的只有时间。”在英特尔推出首款四核处理器后,AMD第一时间发动了“攻击”。
AMD服务站/工作站产品线全球业务拓展经理约翰?弗鲁赫日前专程来到北京发布自己的四核计划,并讽刺英特尔不是真的四核。
“他们只是把多个处理器黏在一个芯片上。”弗鲁赫言下之意是英特尔有糊弄之嫌。他表示,真四核有很多特征,包括真四核的设计,单核、双核、四核乃至多核的散热、功耗相同,每个核都有独立的二级缓存等等。在AMD列举的七八项指标中,英特尔是一片空白。
弗鲁赫表示,英特尔的四核建立在多芯片模式基础上,“这对客户而言意味着更加昂贵,而且效率更低、功耗更大”。他表示,AMD不会因为竞争对手的提前策略而改变计划。该公司的四核处理器代号为“巴塞罗那”,将在明年年中推向市场。
弗鲁赫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性能提升数字,只是表示效率更高且价格更具杀伤力。
几天前,英特尔抢先在全球发布首款四核处理器。该公司原计划明年一季度才发布,显然AMD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其决定提前发布。因为前两年AMD成功运用先发策略,在64位和双核两技术上一度令英特尔陷入被动。
对于AMD的“攻击”,英特尔似乎也早有心理准备。英特尔亚太区总经理杨旭在发布会上就曾表示,不希望AMD方面对其技术“指手画脚”。
“我们的焦点是放在客户身上,他们说的话是我们非常在意的,”弗鲁赫表示,“我们认为真四核是客户需要的产品,英特尔也认为真四核是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
内幕:DONEWS封杀TNT主编顺风先生真相 转(2006-11-21 23:05:00)
摘要:内幕:DONEWS封杀TNT主编顺风先生真相 转
http://www.chinalabs.com/forum/bbs.asp?id=21096
一、对于好的内容,读者的注意力,作为作者他当然可以分享,这才是博客精神的精髓,不仅仅参与内容制作,也要参与内容价值分享。比如目前一些博客在自己的博客上面放置GOOGLE等广告,基本是没有BSP去干涉的。至于限制某名作者一天只允许发表一篇的歧视性规定,不仅罕见,也非常滑稽。至于DONEWS论坛出现付亮发表的《建议DONEWS封掉顺风的帐户》的贴子,更是赤裸裸的威胁恫吓——互联网现在如此开放,谁又能够封杀谁呢?我相信这样的霸权和不尊重作者的意识,即使可以获得一点点虚假的“安全感”,但是更可能破坏自身的信誉和口碑。
但是DONEWS删除我的《“中国TNT论坛”版主管理支持手册》(http://bbs.chinalabs.com/bbs.asp?id=19562&listpage=1)一文,难道DONEWS的专栏作者连一个博客的基本权利都不被尊重,那么我们怎么相信注册博客以后可以分享广告等方面的收益?不能不让我感觉到所谓的“分享”精神,通过DONEWS删除我的文章这个事情,让人们怀疑是一种虚伪的承诺。一种将自身的利益与作者的利益、将作者的贡献与作者的分享利益的权利、将自己的要论承诺和自己的行动割裂开来的网站文化,最终又如何获得长远发展的持续动力呢?
二、如果以后DONEWS推出博客作者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面放GOOGLE类广告,那么为什么不能够放置其他作为博客主认为自己应该做主的广告?何况鄙文只是关于版主管理的一些思想,后面所附链接我想也只是对于怎么样操作论坛的一些个人思考的结晶,应该也不是对一些做论坛的朋友全无用处的文字。
我的博客我做主,我的专栏文章我做主,这样的基本利益分享意识都不具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在左右某些人的大脑和行动呢?这样做是不是太吃独食了一点?不仅仅不具备基本的分享精神,而且在行动间显示出以万物为刍狗、唯我独可生的霸道。
&nbs......
顺风:致刘韧(我看DONEWS的四大价值观)(2006-11-21 23:04:00)
摘要:
顺风:致刘韧(我看DONEWS的四大价值观)
文/顺风
本文地址:http://bbs.chinalabs.com/bbs.asp?id=22010&listpage=1
DONEWS聚集了一大批IT精英,多年来为国内IT业的交流沟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DONEWS删除笔者文章和其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给的安置一种DONEWS正在死去的感觉,因为一个交流和集中的虚拟环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人数多少、参与的阶级多少,也不在于过去的历史发展如何,根本还是在于其恩制的思维和文化,在于其是否具有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正确价值观念。通过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DONEWS的价值观正在扭曲或者暴露:
一、自我而自私的DONEWS价值观
笔者历年在DONEWS发表文章数以百计,作为一个DONEWS的专栏作者应该无任何理由说无尺寸之功。但是现在仅仅因为笔者在DONEWS发表了一篇阐述自己对论坛版主管理和工作的理解性的文章《“中国TNT论坛”版主管理支持手册》http://bbs.chinalabs.com/bbs.asp?id=19562&listpage=1,不仅以广告名义予以删除,而且后续来自DONEWS论坛的付亮删除笔者ID的建议有之,以粗俗语言或者游客身份辱骂笔者是“流氓”者有之,通知笔者以后DONEWS每天只允许发表一篇文章者有之,在TECHWEB论坛以游客身份攻击笔者是所谓的方兴东“走狗”者有之,笔者从中感受到的明显是一种用而迎之、恶而弃之的杀气,专栏作者对DONEWS的历史贡献无论大小,一大前年反面向恶都可以一棒子打死、反脸相向,甚至会出现无数骂辞和人身侮辱,难道这就是专栏作者在DONEWS最终所可以获得的回报吗?
换言之,仅以DONEWS与博客网相比,即使出现有意见不一致、利益相左的专栏作者或者文章,即使出现直接对方兴东的侮辱文章,他们仍然可以在行动上保持超然态度,并且对于无粗俗文字、无人参攻击、无无聊言论、无违法乱纪的文章及其作者,从来没有出现封杀、删除IT之类的恫吓——DONEWS过......
3COM抢先竞购H3C 华为心理价位10亿美元 (2006-11-21 13:03:00)
摘要:
3COM抢先竞购H3C 华为心理价位10亿美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 00:4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丘慧慧 徐志强 深圳报道
3COM对于H-3C——这个华为和3COM于2003年11月17日诞下的“混血儿”——似乎迫不及待。
11月15日,赶在双方约定的三周年期限的前两天,3COM率先启动了竞购程序,欲将华 为在H-3C中的所有股权揽入怀中。根据规定,华为需在三日内对此做出回应。
华为是会倾向于针锋相对地竞购,还是会像几年前以7.5亿美元将华为电气出售给爱默生一样,把H-3C卖个好价钱?
3COM下战书
“我们启动了竞标程序。”3COM在11月15日公告称,其已向美国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文件,“在仍然积极与华为谈判的同时”,寻求购买华为在H-3C中所拥有的所有股权。
事实上,今年以来,H-3C的竞购者,已接二连三地出现过北电、Juniper网络,以及德克萨斯太平洋(Texas Pacific)、贝恩资本(Bain Capital)、银湖(Silver Lake Partners)三家私募基金的身影。
很显然,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3COM的决策与步伐更快、更坚决。
2005年11月初,3COM就宣布,按照两年前合资协议,履行以2800万美金购入华为所持的H-3C 2%股权,从而拥有了后者51%的控股股权。
今年8月8日,3COM还正式向华为宣布欲增加其在双方合资公司中股份的意向。
有意思的是,按照游戏规则的设定,率先启动竞价的一方显然拥有一定的主动权。据3COM透露,竞价启动后,“每一次还价,至少要比原来的出价高出2%”。
这意味着如果双方执意要通过竞价的方式来获得控制权,接下来的情景将会是一场资金的赛跑。“除非双方共同同意有其他解决方式,否则这个过程将一直进行,直到有一方叫价胜出。”3COM在公告中表示。
迫不及待的竞购者
“华为如约进入相应程序,具体细节不便披露。”11月17日,华为官方如此答复。
相对于华为的不紧不慢,3COM为何表现得更为主动和迫切?
实际上,对于近年业绩每况愈下的3COM来说,H-3C的重要性已经与日俱增。
......
2006中国新媒体人物评选(2006-11-21 12:49:00)
摘要:
2006中国新媒体人物评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并深刻地影响了传统媒体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鼓励推动新媒体的发展,举办06’中国新媒体人物暨第3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评选活动。旨在鼓励对中国新媒体有新举措、新思想和建设性贡献的人士。活动由中国传媒思想库——史坦国际发起,并与著投资机构联合主办,为非营利、非政府活动。提名只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并不反映他们的全部风貌和完全水准。在中国新媒体投资报告会(11月16-17日)由嘉宾现场投票并推选提名,经过网上评选、短信参与、专家评审产生。
短信投票方式:
移动/联通手机请编辑参选人物编号到95882962(每条一元不含通讯费)
评选指标
1,社会公信力
2,核心管理团队
3,市场运作机制
4,媒体传播方式
5,品牌知名度
6,财务运行状况
7,目标受众市场
8,管理团队与投资方关系
评选范围
1,新媒体人物
2,传媒投资人物
3,网络与新媒体
投票:2006中国十大新媒体人物(多选,最多10票)
01 陈一舟
千橡互动总裁
02 陈沛
中国搜索网总裁
03 程虹
导航时代总裁
04 曹国伟
新浪CEO兼总裁
05 邓广梼
互动通总裁
06 丁磊
网易
07 方兴东
博客网董事长
08 高燃
MySee前总裁
09 高峰
CCTV证券资讯频道
10 郭凡生
慧聪网总裁
11 郭曼
航美传媒
12 何加正
人民网总裁
13 何世红
中国金融网总裁
14 黄明明
Zcom总裁
15 纪国世
校园新鲜人总裁
16 李峰
亿品......
Borland IDE业务买主难寻 独立成CodeGear公司(2006-11-20 19:07:00)
摘要:Borland IDE业务买主难寻 独立成CodeGear公司
2006.11.16
Borland执行长Tod Nielsen表示,有许多买家都对该公司的IDE业务很有兴趣,但他们所提供的价格无法真正反映Borland IDE业务的核心价值。事实上,根据Borland所公布的财报,该公司今年第三季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营
原本打算要放弃旗下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业务的Borland,在历经半年寻找买主未果后,于本周二(11/14)宣布将独立其IDE部门成为Borland的子公司,并命名为CodeGear。
今年2月,Borland宣布要出售旗下的整合开发环境业务,并迎向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ALM)业务。Borland一向以开发工具闻名,不过近年来却饱受开放原始码产品的竞争,特别是来自Eclipse基金会的Java IDE,使得Borland的IDE营收比重不断下滑。
Borland本来计划要在今年9月以前就卖出IDE业务,但由于与众多买家价格谈不拢而作罢。Borland执行长Tod Nielsen表示,有许多买家都对该公司的IDE业务很有兴趣,但他们所提供的价格无法真正反映Borland IDE业务的核心价值。
Borland营销长Rick Jackson则说明,约有五家业者向Borland开价,只是,该业务的价格很难评估,因为它有许多不同的产品线。
Tod Nielsen指出,经过多方考虑后,Borland决定将IDE部门独立,成为Borland的百分之百子公司。该公司认为CodeGear的成立不论是对客户、股东或员工的权益都是最佳选择。
Tod Nielsen表示,他们相信透过创造Borland及CodeGear两家公司,并专注在不同的领域将能提供市场区隔。未来前者将锁定ALM市场,后者则着重在软件开发。
事实上,根据Borland所公布的财报,该公司今年第三季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营收比去年同期成长了22%,其中,ALM授权营收比去年成长117%,现阶段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