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积极主动——小故事两则(2006-11-14 12:43:00)
摘要:积极主动——小故事两则
我其实激情很不够,很多可做可不做的事我一般都不想做,同学朋友组织的游玩聚会我都经常缺席。但是,对于比较重要的事或者有求于别人的事我都会很主动的,下面讲述两个我认为做的不是很主动的例子。
故事一,一同学知道我的计算机类书还比较多,有天聊起,说要向我借Java书,我说好啊,反正暂时也不会看。事后他也没有向我要书,也没有再提起,我以为他不需要了。突然有一天他埋怨我不厚道,太吝啬,说好书借给他怎么又反悔。呵呵,这事我觉得我的同学做的不是很主动,他应该主动找我要书。
故事二,经常在论坛上看到类似:谁有某某电子书或者资料,帮忙发一个到我的邮箱:XXX@XXX.com;或者,谁知道关于XXX的情况,加我QQ:123456等等。
这样做我觉得很不主动,如果是内部论坛,大家都很熟悉的话可能还会有人帮你,否则,这样求人的话应该很少能够得到帮助。一般不认识的话大部分应该都不会主动发Email帮你的;而且有些资料或者电子书可能还比较大,附件可能装不下;有些人可能仅仅会回帖给出下载的链接地址。不管怎么样都应该积极主动去查看自己的贴甚至有时应该主动发消息询问特定的人。叫别人加你QQ更是不太可能。
真实的例子:
1、在我的blog上曾经有人留言(http://blog.programfan.com/article.asp?id=1651):“我是个初学者希望大家多多帮助!~本人QQ18576885~有什么好的东西给我发上几条!多谢拉哥哥姐姐们”。
我给的回复是:学习是主动的,有什么问题你应该主动问人家才对啊。
而你所谓的好的东西是很难定义的,别人觉得好的你不一定有用。如果你需要什么东西或者知识你基本上可以在google或......
豆瓣网杨勃谈WEB2.0、排行榜和小众文化(2006-11-14 12:32:00)
摘要:豆瓣网杨勃谈WEB2.0、排行榜和小众文化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感谢关注新华访谈。当人们对“博客”这样的名词刚刚变得耳熟能详,其他的网络文化新形式仍在不间断的涌现。Web2.0就出现了一支生力军,一个评论和分享图书、电影、音乐、旅行的网站——豆瓣网。豆瓣网现在在网络上越来越火,从2005年开创至今,短短的时间里会员已经发展到30多万人,日点击量在110万以上,现在有最新的数字吗? [ 2006-11-07 10:11:28 ]
[杨勃]在120万左右,差不多有是它10倍的注册用户,他们经常在豆瓣网潜水。 [ 2006-11-07 10:12:28 ]
[主持人]有人说,豆瓣网从模式上来说完全是原创,不像有些国内的互联网模式是国外的拷贝,那么它的创意何来?有人说,豆瓣网几乎就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在星巴克写成的,这个年轻人曾经把物理作为事业,计算机不过是工具和兴趣。那么,他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今天的嘉宾——豆瓣网创始人杨勃。 [ 2006-11-07 10:13:38 ]
[杨勃]主持人好,大家好。 [ 2006-11-07 10:14:47 ]
[主持人]网友“排队买菜”:豆瓣网,这个名字就很有意思,请给我们讲讲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 2006-11-07 10:15:57 ]
[杨勃]这个名字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开始做豆瓣网时,我住在北京朝阳门内的豆瓣胡同,就想到这个名字还可以,而且没有人注册域名,我就注册了。我越来越喜欢它,上口、好记,也有草根气息,符合整个网站的风格。 [ 2006-11-07 10:17:58 ]
[主持人]网友“泼墨仙人的境界”:有媒体报道说,豆瓣网几乎就是你在星巴克写成的。我想知道这个创意的来源?有没有参照物?整体框架是如何形成的?当初你设计豆瓣整个网站的架构来说,有没有考虑到Web2.0、SN......
最佳实践:优化网站设计的五种方法 转(2006-11-12 13:13:00)
摘要:最佳实践:优化网站设计的五种方法
2006.11.11 来自:CNBETA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网站被创造出来,这些新网站不是基于浏览者的需要而是基于网站所有者的需要。1. 成为浏览者中的一员 把自己放在浏览者的地位。5. 指导浏览者 您并不想要浏览者为了寻找一个产品而点遍您的网站。通过降低浏览者点击的次数,可有效的降低浏览者的挫折感,提高从浏览者到会员的转化率。
show_ads_zone(13);
原文链接:five ways to optimize your design
原文作者:Neil Patel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网站被创造出来,这些新网站不是基于浏览者的需要而是基于网站所有者的需要。浏览者被忽视,是大多数网站不成功的最大原因。这里将给出5种方法来优化您的设计。
1. 成为浏览者中的一员 把自己放在浏览者的地位。浏览者到您的网站来,他想要什么?您的网站的目标不仅仅需要满足您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需要满足浏览者的需求。要得出浏览者想要 的,有一种好的方法就是,对对您开发的产品和服务感兴趣的人做个调查,并调整您的设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您自己的需求。这并不需要花多少钱,比如您可以问 问身边的朋友们。
2. 简约是最终的目标 假如您看了比较成功的网站,比如 Google、Flickr 和 Blogger,他们都是简约的。为什么要加上臃肿的内容呢?尤其是当只有80%的浏览者使用了20%的上述的内容。当加入每一个特征时,请考虑浏览者的需要!把它当做您的目标吧。
3. 内容为王 确保网站的内容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排列。如果您仅仅将注意力集中于网站的视觉及其引起的感受,而忽视了内容,那么由浏览者转化为忠实的会员的比值,您认为会 很高吗?如果您想浏览者购买您的产品或服务,就需要一种简洁的、令人心悦诚服的内容和立体化的信息结构。同时最重要的是,内容要通俗易懂。
4. 细节是大的区别 网站的每一个方面的细节都需要仔细考虑。有一些元素,比如颜色、形状甚至梯度改变后,在整体上就有可能给浏览者很大的冲击。使用蓝色、绿色、青绿色和银白 色,能给人一种平静的氛围。在您的设计中,使用圆角比使用尖角更能给人一种柔和的、个性化的感受。通过适当的混合颜色、图形、图片,您可以创造出强烈的氛 围和感受,这将对浏览者产生深......
用户界面设计——用好的设计替代不好的 转(2006-11-12 13:11:00)
摘要:用户界面设计——用好的设计替代不好的
2006.11.11 来自:CNBETA
经过考虑的折衷原则其实贯穿了所有的用户界面设计,但在设计最佳的用户界面时,具有讽刺的是,它还要求你避免设计折衷的界面。无论大小,每一个设计方案都应该在可用性评估和考虑网络用户界面好处之后再决定。在每一个设计方案中通过理解、评估和解释折衷原则,你可以设计可用性更高和更有说服力的界面。
原文: User Interface Design - Taking the Good with the Bad
成功的婚姻之关键在于折衷。当事情沿着你不希望的方向发展,在最后,形成的争论却可以为你带来极大的好处。这条定理同样适用于用户界面设计。毕竟,如果婚姻不是形式和仪式又是什么呢?
设计用户界面的过程从根本上就是折衷的训练。这个训练并非指设计者和项目负责人之间的折衷(可用性从来没被办公室政治利用过),而是指设计方案的倒退和前进之间的折衷。每一个有关用户界面的决定,从一像素的精确定位到整个网站的信息架构都需要深思熟虑。对每一个设计方案给用户带来的好处与花费两者之间的仔细权衡才是本质。人们常常忽略有时是很小的代价,但每一个用户界面设计都要付出的代价。经过考虑的折衷原则其实贯穿了所有的用户界面设计,但在设计最佳的用户界面时,具有讽刺的是,它还要求你避免设计折衷的界面。
你不能吃了蛋糕还想拥有它
在创作用户界面的时候,你必须处理两个主要且冲突的局限:在仅有的一个显示器上传达海量的信息;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接受海量的信息。在一个显示器上显示太多的内容,用户不得不从混沌中“艰难跋涉”了;显示太少的信息,用户为了找到他们的目标,又不得不靠猜测了。好的设计应该在程序和用户之间找到平衡点,既有效利用屏幕,又能考虑用户理解信息的能力。
你的舞台(显示器)是有局限的——毕竟有x像素的宽和y像素的高。这意味着资源很重要,你利用的每个象素都可看作是有价格的。当你试图去创建一个用户界面的时候,保持信息密度的平衡是项挑战。每个设计方案都要经过深思,因为在屏幕上每增加一块内容就加大了信息密度,这对用户有限的精力和认知过程是个挑战,使得用户更难弄明白了。
好的设计代替不好的
无论何时,花费只要能带来好处,采取折衷原则也是可以的。理论上,你可以最大化好处和最小化坏处,但本质问题是,所带来的好处能否超......
2006网站设计风格总结分析 转(2006-11-12 13:09:00)
摘要:外篇:2006网站设计风格总结分析
2006.11.11 来自:CNBETA
这篇文章翻译至:http://www.webdesignfromscratch.com/current-style.cfm
它总结了一些当前网站设计风格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得先提一句,它说的都是西方网站,未必适合我们中国网站的情况和中国网民的审美观。如果能给你一点点参考和借鉴的价值,就足够了。
————–Enjoy!————–
我很高兴看到2006年的网站设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现在有更多的网站,因而可以找到更多长得不错的。事实上还是有很多长得抱歉的。我想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网页设计师比以往更懂得该如何做设计。
下面的这些例子显示了现代图形设计技术的精彩。它们看起都很漂亮、干净而且容易使用。
最热门的
我并不是说下面这些就是最好的,但它们是典型:
» The Alternative Energy Store
» Gr0w collective
» Forecast Advisor
» emaginacion.com.ar
» iconbuffet.com
» Save Longstone Edge
» iomega.com
» linkedin.com
» mozilla.org
» Rapid Mortgages
» plaxo.com
» Prolotize
共同的特点
以上这些网站都有下面的特征:
布局简单
中心定位
3D效果
柔和,自然的背景色
颜色鲜亮(要谨慎使用)
可爱的图标(也要谨慎使用)
有许多留白
大字体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布局简单
和几年前相比,设计师们似乎正在寻找更加简单的单栏或双栏布局。总的感觉就是设计师们普遍认同简单的页面表现更好。阅读这类页面只需要从上看到下即可,你的眼睛不用在页面上转来转去拼命寻找想要的东西。同时在浏览过程中它也提供更加平和、稳定的浏览体验。
中心定位
......
决定学习RoR(Ruby On Rails)+Ajax(2006-11-12 01:23:00)
摘要:决定学习RoR(Ruby On Rails)+Ajax
不单单只是跟随潮流,追捧新技术,其实构建一个网站是我由来已久的想法,经过一轮的网站学习方案的征集( http://blog.programfan.com/article.asp?id=20124 )觉得RoR比较适合我。同时结合Ajax,Ajax也是没法一时学通,只是希望Rails中可以利用Ajax的地方尽量使用,为了减少学习时间,估计会避免使用JavaScript。
当然,这些学习都只是业余爱好,也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大家多给点建议和意见,有时间也会总结学习体会。
学习参考资料:
《应用Rails进行敏捷Web开发(第一版)》
Ruby中文网 http://rubycn.ce-lab.net/index.html
其他一些网络文档
大家有好的资料网站书籍请介绍给我 daisha2001@163.com ......
给管理技术系新生们的一点建议 陈~(2006-11-11 20:05:00)
摘要:给管理技术系新生们的一点建议
陈~ 管理技术系05级
小狼注:
管理技术系是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一个很有特色的系,每一年主要接收考取北大光华落榜或者报送北大光华落榜的本科是经济管理的学生,当然也有一些本科是学技术的转向学习管理的,他们的教学特色是管理和IT基本技术以及IT企业的动态发展相结合,学生在IT企业竞争销售市场部,以及像IBM这种技术咨询等工作很有竞争力。
从大兴校区搬去万柳的前一天晚上,正是夏末,在校园里面来来回回的走了许多趟。教学楼和研发楼已经没了人,黑漆漆的,草坪上的喷水头来来回回的洒着水。突然觉得伤感的紧,一年的光阴就这样一忽儿不见了,在这里度过的每一个充实的日子,此时都变成了深深的留恋。
也许对于咱们的学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罢,而此时,我想对所有来到软微学院的同学们说的是:踏踏实实的度过自己在这里的每一天,珍惜每一个可以安安静静学习的日子,让自己厚积而博发。
因为我是管理技术系的学生,我的这篇文章主要也是针对管理技术系的同学来写的。在这样一个以技术为主流的学院,很多学习管理的同学刚来时都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怎样走,是继续学习管理还是转向技术?是出国还是就业?职业到路该如何选择?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经历给大家一点建议,但是真正该怎样走还要自己来选择,人生中有很多叉路口,也许一个选择就会使自己的一生变的不同了。
第一篇:关于课程和学习
因为我本科是在北大学习的化学和经济学,对于管理和技术接触的都不是很多,所以我在这里选的每一门课程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我觉得自己都收获良多。
先来说一下我的选课情况吧,除了全校必修课外,技术类的课程我选了:JAVA和数据库。管理类的课程我选了:营销管理与策略执行;项目管理;营销模型与数据分析;会计学;高......
《应用Rails进行敏捷Web开发》中文版书评 转(2006-11-10 22:19:00)
摘要:《应用Rails进行敏捷Web开发》中文版书评 转
毫无疑问,ruby on rails这个号称开发速度10倍于Java的快速web开发框架是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web应用开发领域最大的奇迹。自从2004年7月ruby on rails第一个版本发布以来,ruby on rails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迅速征服了web应用开发领域,毫无悬念的获得了Jolt大奖的web开发工具奖项;rails的作者DHH(David Heinemeier Hansson)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荣誉,2006年8月荣获OSCON(全球开源大会)年度最佳黑客;而依靠rails起家,开发web2.0互联网应用的37signals公司则得到了Amazon创始人Jeff Bezos的投资,Bezos本人则对ruby on rails相当看好,计划推出基于rails的Hosting服务。
在2005年和2006年,整个ruby社区和rails社区也呈现出来爆炸性的发展趋势,并且诸多Java社区,敏捷社区的德高望众的人士例如Bruce Tate,Martin Folwer纷纷投身ruby和rails社区,这恐怕不单单用开发速度快能够解释的了的。
《Agile Web Development with Rails》这本书的名字其实就已经很好的揭示了ruby on rails流行和获得社区认可的一个很重要原因,那就是“Agile”。其实随着互联网web2.0时代的来临,对于应用软件行业来说,也越来越需要能够灵活应变需求,能够快速开发,能够迅速反馈的发展趋势。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IBM的企业文化叫做“随需应变”,HP的企业文化叫做“动成长”,而BEA的企业文化叫做“流体思维”,角度虽然不同,但是无一不是揭示出来软件发展的趋势,即“Agile”,能够灵活应变的本领,而ruby on rails框架正是顺应了敏捷软件开发方法,才得以成功的。
ruby on rails一个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就是JavaEye2.0网站:
http://www.javaeye.com
三个背景不错的Java程序员,在从来没有ruby on rails实际项目经验的情况下,仅仅使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一个包括了论坛,博客,招聘等多种功能融合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网站的设计,开发,测试,迁移和部署上线运营,这在使用其他web开......
Ruby on Rails——已经是企业就绪的? Jon Mountjoy著(2006-11-10 22:11:00)
摘要:Ruby on Rails——已经是企业就绪的?
作者:Jon Mountjoy
本文关键字:Ruby, Ruby on Rails, WebLogic, J2EE
一种新出现的语言正逐渐引起大家的兴趣,这就是Ruby。最近几个月我一直在学习Ruby(以及Ruby on Rails),而且我发现我喜欢这种语言,非常喜欢。Ruby和Rails框架已经被用于生产中,在许多蓬勃发展的站点中得到应用。所以当我看到这个关于Rails如何处理失效的数据库连接的讨论时,我有点吃惊。看起来它还不支持处理失效的数据库连接(到目前为止?)。
我得说,我已经习惯了WebLogic Server中的许多“奢侈品”了。例如,连接保留处理、失效连接处理,还有分布式事务等等。可在此找到连接池中的可用选项的汇总。
除了不支持失效连接外,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也令我吃惊。存在很多不错的解决方法,但就是没有人说:“来,让我们看看业内已有的现实解决方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例如,我想知道WebLogic Server是如何做的,或者我们来研究一下Hibernate”。“动手解决”有时候很管用,但是很多人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没有必要重新发明车轮。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些问题并没有阻止对Rails的采用。一些公司,比如37signals,已经开始创建大型解决方案了。无疑Rails已经足够好——虽然它缺乏许多企业特性(分布式事务就是另一个),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采用它。也许37signals对数据库连接进行了特别处理,也许这个问题对大多数应用程序都没什么影响,我觉得后者更接近于事实的真相。
在J2EE领域,我们往往更注重于解决复杂的问题,而不是使简单问题更易于编码。J2EE应该向Rails学习的重要一点就是生产力。所以我才对在WebLogic Server上采用Spring如此激动。这是在生产力的方向上迈出的正确的一步。需要(针对简单问题的)简单解决方案的人要比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的)复杂解决方案的人多得多。换句话说,我认为,Ruby和Rails从长期来看会比J2EE更有效。当然了,如果有好的数据库连接处理就更好了。
评论
......
【Scott Meyers】C++5×5断想之一:C++历史上最重要的图书(2006-11-12 14:27:00)
摘要:
【Scott Meyers】C++5×5断想之一:C++历史上最重要的图书
小狼注:很可惜,我推荐的三本C++书《C++ Primer》、《Effective C++》和《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只有一本上榜,但是我仍然认为我推荐的三本书是很值得大家学习,同时推荐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原文地址:http://www.artima.com/cppsource/top_cpp_books.html。译文发表于《程序员》2006.11。
作者介绍
Scott Meyers,C++顶级权威之一,为世界各地客户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出版有畅销的Effective C++系列图书(《Effective C++》、《More Effective C++》和《Effective STL》),设计了创新型的Effective C++ CD,Addison Wesley的Effec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 Series顾问编辑,The C++ Source (http://www.artima.com/cppsource/)咨询板块专家。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他的网站是www.aristeia.com。
1991年,我写作了《Effective C++》。在此之前,我已学习C++多年。坐下来撰写本文的同时,我相信我的C++学习历程始于1986年,现在是2006,正好是我学习C++20周年和写作第一本C++图书15周年纪念。不过,记忆里——至少在我的记忆里——不敢保证,似乎有历史记录证明过我实际于1988年开始接触C++。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我与C++的19周年纪念年。虽然这个数字比不得20那么完整,但仍然说明C++于我已是多年老友。今年里,无论作何考虑,我都觉得我不应该关注C++的未来,而是回想它的过去。目前,C++的未来是热门话题,比如备受关注的下一个版本语言规范(C++0x),临近最后定稿阶段,首版技术报告已经出炉,二版也正蓄势待发。但我现在想驻足过去,做点与众不同的事:分门别类评选C++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
首先要公布的是最重要的五本C++图书。公布之前,我想先罗嗦几句。这些C++领域最重要贡献是在我个人阅历和准则基础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