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吴刚谈数位红创业故事-4万起步七年历程回顾(2007-01-14 00:24:00)
摘要:吴刚谈数位红创业故事-4万起步七年历程回顾
2007.01.12
本月1月18日是数位红的七周年纪念,至2007年1月18日,数位红成立已经七个年头,现将数位红历史大事记写出来以做纪念,同时,也希望能让更多的创业者看到一个由4万人民币起家的小公司辛苦创业历程。看过之后再骂不迟。
数位红大事记
2000年1月18日:
公司正式成立,注册地:北京。
1月18日算是个吉利的好日子。
但当时数位红的名字并不叫数位红,而是叫数字红。
公司最初定位:手机游戏引擎的开发,希望透过引擎的授权来支持公司运营。
公司初始资金:4-6万人民币
2001年5月:
公司搬到北京市朝阳区七圣庙路6号沁园写字楼225房间与一家广告公司共用一间办公室,租金为4000人民币。公司固定领薪员工数量4人,兼职1人。分别有:吴刚、周田伟、冯文杰、柯安、李鑫。
2001年6月:
写出第一版商业计划,寻找投资,当时我们的优势为:
Pocket PC 近一年的开发经验
EPOC近一年半的开发经验
深入的Linux 底层操作系统开发经验
跨各种移动平台的多媒体图形引擎(2D、3D)
针对Intel Strong ARM/Motorola DragonBall/Hitachi SH3/NEC MIPS 等CPU的深入优化经验
2001年7月:
引擎开发成功,但发现手机游戏引擎之路很难短期走通,决定使用引擎开发1-2款游戏,既可以用于展示引擎效果,又可以通过产品有些收入。
为香港Karatv.com开发Internet卡拉OK点播解决方案,贴补公司支出。
2001年8月:
通过与NOKIA、COMPAQ的联络,决定放弃在POCKET PC上开发DEMO产品,呵……主要是因为COMPAQ负责人态度冷漠,而NOKIA的负责人看似忠良。NOKIA免费借用开发样机9210,并承诺解决游戏产品销售,预计收入12万人民币。
2001年9月:
为某系统集成公司保险系统平台设计了移动设备上的数据库引擎,以贴补公司支出。但对方长期赖帐不给,差点造成肉体冲突。
为中国网通开发无限伴旅解决方案,负责终端上的软件界面设计部分,以贴补公司支出。
......
【Scott Meyers】C++5×5断想之三:C++历史上最重要的软件 (2007-01-14 00:21:00)
摘要:【Scott Meyers】C++5×5断想之三:C++历史上最重要的软件
原文地址:http://www.artima.com/cppsource/top_cpp_software.html。译文发表于《程序员》2007.1。
作者介绍
Scott Meyers,C++顶级权威之一,为世界各地客户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出版有畅销的Effective C++系列图书(《Effective C++》、《More Effective C++》和《Effective STL》),设计了创新型的Effective C++ CD,Addison Wesley的Effec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 Series顾问编辑,The C++ Source (http://www.artima.com/cppsource/)咨询板块专家。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他的网站是www.aristeia.com。
在本系列的第三篇文章里,我将把视线转移到评选过去最重要的C++软件上来。
用C++编写软件,你需要工具的帮助。在我看来,这些工具曾经是(将来也是)有关C++的最重要软件。可以想见,曾经出现了不少用C++开发的重磅软件,它们促使很多人为了以后项目的开发选择了这门语言,但我不关心这些。这门语言最重要的软件应该是软件开发人群使用的最基本的东西:编译器和库。可能,C++是更为库编写而不是应用开发所设计的一门语言。
我选择的C++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软件如下,以诞生年份为序:
Cfront,AT&T的Bell实验室开发,1985-1993。Cfront是最早的C++编译器。它可是真正的编译器,不过生成的是C格式的目标码。因此将它认作C++到C代码的预处理器是很自然的。很难让人在调试时不做它想,因为至少在我1998年开始使用它时,仍然没有C++调试器。头发花白的前辈们当时使用C调试器,必须要对付那些让人精神崩溃的名字(比如,识别调试器里指向C++源代码中某个加法函数的__pl__1Aff)。
事实上,Cfront生成C目标码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非常容易将Cfront移植到新的平台,因为C编译器到处都是。这就促成了C++在各种环境里的快速传播。第二,使用者可以观察编译生成的代码,知道编译所做的工......
程序人生9年回顾 来自csdn论坛(2007-01-14 00:17:00)
摘要:程序人生9年回顾 来自csdn论坛
http://community.csdn.net/Expert/topic/5290/5290699.xml?temp=.4558832
注:文章是一个女孩子的经历,来自csdn,不是偶哈哈.
98年到现在,我一直迈着浮躁的步伐走着我的技术之路。
有时候想到底是我从未走近技术,还是技术抛弃了我,还是说大环境让我无法深
入某个技术领域?怎么给自己定位? 我显得如此迷惘。
98年我还在上大一,从小就很喜欢电脑的我,学的是自己蛮喜欢的计算机专业。
对各种新鲜的东西都很敢兴趣。以前只会点pascal,学过一下fortran,上了大学
,无意中发现Delphi,就自学起来。第一个比较象样的软件是给爸爸做了一个编
教案的小软件,后来爸爸单位需要一个饭堂系统也就叫我去做。那也许是我最怀
念的时光,那时侯没有上网,时常一个人在黑夜中孤军奋战,可以为了解决一个
问题熬通宵,可以极其耐心地反复啃那两本好不容易才找到的Delphi书。如果一
直能有这样的学习激情,我的人生也许能改写。系统做出来有一种很大的满足感
,看到到上千人在用这个系统感觉很幸福,很想对排队的人群说“这个程序是我
做的!”那种成就感也许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促使我一直喜欢做技术的原因。
那时侯有点井底之蛙,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
99年才接触互联网,虽然96年就曾经因为计算机竞赛获奖而得到过一套免费上网
的优惠盘,最后还是因为当时的“猫”太贵而搁浅。那时侯的我不能容忍自己的
落后,看到周围有不少人开始上网,心里非常着急。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我家终
于可以上网了。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份写程序的兼职,一个月1750的工资让还
是穷学生的同学们很羡慕。
2000年,完成了三年的专科教育,我要走进社会了。因为学校不错,也因为有点
小作品,找工作不难,并没有因为是专科生或者女生而尝过失败的滋味。后来在
家人的安排下去了一个挺不错的事业单位,多少人羡慕。而我面对每天喝茶看报
,偶尔教教同时玩电脑的日子烦躁透了。我觉得“自我”不复存在,没有人关心
我是什么我可以做什么,只关心我有什么关系。看到我的同学不断进步掌握各种
新鲜的技术,而自己只能业余接些小项目来做,还是那句,我无法容忍自己的落
后。
也许年轻想法有点偏激,2002年我终......
唐骏:别看盖茨有钱 一点精神寄托没有(2007-01-14 00:09:00)
摘要:唐骏:别看盖茨有钱 一点精神寄托没有
2007.01.11 来自:TECHWEB
几周前,我去华尔街做了一次路演。在整个路演当中,盛大的股价提升了30%,从15块一股变成了20块。随后,一家国内著名媒体登出了这么一篇报道,题目是:“唐骏用45分钟忽悠了540万美金”。虽然其中我确实花了45分钟时间说服投资者购买了30万股,但那个记者用了一个让我难以接受的方式——说我“忽悠”了540万美金。“忽悠”这个词确实很不好听,所以我打电话对他说,你怎么可以这么写唐骏呢?这不是把我的形象毁了吗?他说,唐骏,你不知道,老百姓根本不懂你们这个行业的事,什么上市?你们做老板的人才会说上市,融资也就是做资本的人才知道;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只知道圈钱,说你忽悠人家钱是好听的,没有说你骗人家钱就已经很好了。
他还说,媒体的目的就是把信息传递给每个人,所以要吸引人的眼球,要让文章写出来有人看;如果我写唐骏花45分钟融资540万美金,有人看吗?除了你和我,没人看!我想,这确实有道理,翻看一下报纸,什么新闻传得最快?一定是八卦新闻。所以要想炒作,最好是来点绯闻。还好我没什么绯闻。
所以做企业真的很难,想把企业变得有名一点,又希望绯闻少一点;但是绯闻少一点知道的人就更少了。由此,我们引入今天的话题:未来企业营销的手段是什么。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感觉很压抑,希望有自由的空间放松一下。放松的方式很多——当然我坚决反对低级的放松方式。让人放松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娱乐。不娱乐不行,传统的营销模式肯定在今日市场中走不下去。
我给大家讲一个八卦的故事。我在微软时,经常有机会跟盖茨交流,他比我们娱乐得多。我就通过营销的方式跟他讲。
我说,世界上很多人在研究宏观经济,估计没什么人能研究透彻,除了我之外!看一下上世纪整个80年代的经济,日本经济从0.5%的低速增长,到1985年开始5.3%的高位增长,发生了什么呢?有个事件,经济学家们忽略了,有个人到了日本。到了1990年不知道怎么回事,日本经济一下子全面崩盘,发生了什么?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有一个人离开了日本。美国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也是处于低迷状态,但是到1990年,一下子萌发起来了,微软、英特尔、思科等一系列高科技企业带动了经济发展。只发生了1件事,有个人来到了美国。我知道,这跟这个人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没办法。1997年......
2006年IT风云榜十大新闻评选结果揭晓 (2007-01-13 01:23:00)
摘要:
2006年IT风云榜十大新闻评选结果揭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 11:37 ChinaByte
由天极网、新浪网、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的2006年第五届IT风云榜十大新闻评选结果今日正式揭晓,本次评选历时一月,综合50万网友投票结果、12位资深业内专家评委团意见,最终选出以下十大事件为年度IT新闻:
1.TD-SCDMA成为国家标准,中国版3G完成规模测试,并进入规模放号阶段。
2006年1月,TD-SCDMA成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这也是中国官方部门正式向外界宣告TD-SCDMA成为国内3G的行业标准,亦可称之为“国家标准”。
2.信产部重拳清理SP
面对SP乱扣费的猖獗的局面,信产部宣布要利用半年时间集中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专项活动。其中以“二次确认”最为严厉,很多SP的业务因此缩水90%以上,众多中小SP难逃倒闭、转型、被并购的命运。
3.Google 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
一场“全民开博”运动之后,播客成为下一个聚焦点。web 2.0商业价值大辩论尘埃未定,中国近百家视频网站的神经又一次被这笔16.5亿美元的收购案刺激起来。2007年,播客取代博客,还是融合在一起?
4.“极度”事件引发公众对搜索引擎中立性大讨论
由于搜索结果排名和错链事件,天极和百度开打口水战并诉诸法庭,引发网民和媒体对搜索引擎中立性的大讨论。
5.澳洲电讯2.54亿美元鲸吞搜房网
2006年,澳洲电讯巨资鲸吞搜房网、日本Impress千万美金投资天极网、It168获投资等多起事件表明,中国的垂直行业网站获跨国机构及风险投资青睐,搜房网只是典型个案之一。
6.“流氓软件”大论战促使恶意软件标准出台
“流氓软件”成为2006年软件和网络行业的流行语,官司与口水齐飞,1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出台恶意软件标准,是否能使“流氓软件”绝迹江湖?
7.“台湾屏”事件
液晶屏产地本不是问题,然而卷入夏普、索尼、东芝、三星、LG,再延至中外品牌激烈竞争,恐怕令业界始料不及。媒体的推波助澜和消费者的退货潮背后事关企业诚信。
8.微软全球同步推出Window......
市场报:2006中国IT业20件大事 (2007-01-13 01:17:00)
摘要:
市场报:2006中国IT业20件大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10:19 人民网-市场报
回顾即将过去的2006年,中国IT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更为繁荣,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并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与此同时,它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的性质甚至非常严重,给整个产业带来极深的伤害。
(本文总结归纳出2006年所发生的对中国IT业最具影响力的20件大事,排名不分先后,只求无所谬误与重大遗漏。)
“汉芯”造假扯出“方舟”
早在去年的12月间,网上即已传出有关“汉芯”造假的消息,而该事件直到半年后才得以澄清。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向媒体通报了“汉芯”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并决定撤销该项目负责人陈进的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此后不久,与“汉芯”事件性质极其相似的“方舟3号”事件也被曝光,研发单位方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因涉嫌非法挪用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资金而遭到调查。
“汉芯”与“方舟”,可以说是2006年中国IT业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件,原因就在于它暴露出国内业界长久以来所存在的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影响应当远不止于此,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
“张恩照案”曝IT贿赂丑闻
11月3日,建设银行原行长张恩照受贿案一审宣判,张恩照以受贿(款、物共计)419.3万元之事实,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张恩照一案涉及多家跨国IT巨头企业,这些企业行贿的动机则是为了争取到数额巨大的IT合同。
事实上,商业贿赂在国内IT业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超乎人们的想象,迄今得以揭露的几桩案件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反盗版行动”取得成果
今年以来,我国政府明显加大了打击盗版活动的力度。4月初,信产部、版权局等4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市场出售的计算机必须预装正版 操作系统。此后,有关部门又相继展开“反盗版百日行动”和“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取得较大的成果。数据显示,仅至8月底,各地就已收缴各类盗版出版物647.2万余件;查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780起,其中多数案件与计算机软件和影视版权有关。......
2006年度IT风云榜揭晓 发布十大IT企业及人物(2007-01-13 00:55:00)
摘要:
2006年度IT风云榜揭晓 发布十大IT企业及人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10:52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1月11日上午,2006年度第五届“IT风云榜”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该评选由天极网、新浪网、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颁奖典礼上发布了年度十大IT风云人物以及年度十大IT企业。
以下为2006年度十大IT风云人物名单:
曹国伟、陈绍鹏、阚凯力、李开复、莫天全、史玉柱、徐少春、杨旭、张宝全、周鸿祎
新浪CEO兼总裁曹国伟
联想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国区总裁陈绍鹏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
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
搜房资讯公司总裁莫天全
上海征途网络科技董事长史玉柱
金蝶国际软件董事长徐少春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销售与市场营销部中国区总经理杨旭
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
奇虎董事长周鸿祎
以下为2006年度十大IT企业名单:
阿里巴巴、Google谷歌 国美电器、联想、神舟电脑、盛大、腾讯、TOM在线、迅雷、英特尔(中国) ......
互联网周刊封面报道:2007年10大悬疑(2007-01-13 00:51:00)
摘要:
互联网周刊封面报道:2007年10大悬疑
2007年01月05日 14:23 互联网周刊
作者:董晓常 陈琼 辛云勇 陈亮 明叔亮
一年以来,许多疑案交织在互联网、电信、IT、传媒等行业当中,悬而未决。就在几周前,Tom与eBay易趣的绯闻经过一年的猜测之后,终于等来答案:eBay败走,TOM接盘。而在TOM和eBay之外,更多的悬案仍旧待解。
自吴征退出、四通稀释股份之后,新浪公司的执行权与拥有权分离已久,谁来破局?陈天桥、李嘉诚还是新涌现的神秘人物?
马云整合雅虎中国几遇波折,刚刚接盘eBay易趣的TOM又会有什么表现?
国内的Web2.0大热之中亦有大忧,Web2.0网站能够树立新的商业模式吗?
流年不利的UT斯达康能避免大成大败的轨迹吗,会被其他的公司收购吗?
最近两年以来,电信运营商重组的传言屡成妄言,2007年电信运营商拼图会有改变吗?
雅虎、eBay纷纷败走中国,Google在中国的前途又当若何?
MySpace会跟谁一同来到中国,谁会成为领军者?
过去两年,拥有大量现金的微软屡屡放过大的收购机会,2007年,微软会买雅虎吗?
2006年,惠普的年收入首次超越IBM,两家巨头,两种道路,谁更代表未来?
2006年,戴尔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疑问,究竟会否放弃纯粹的直销,能否保住PC霸主的地位?
站在 资本市场的门口,史玉柱、陈一舟和求伯君谁会在2007年借资本市场之力一跃冲天,改变行业和财富版图?
10个意义重大的未解之迷,答案一时尚远,我们需要锻炼一下我们的想像力,一种谨慎而又积极的想像力:如果把新浪交给江南春,会怎么样?如果把UT斯达康交给 阿尔卡特,又会怎么样?
想像最佳的尺度还是应当止于想像,我们无法,也无意给出最后的答案,我们也在期待着真正的答案。 ......
迅雷CEO邹胜龙做客新浪揭密Google等投资(2007-01-12 23:07:00)
摘要:
迅雷CEO邹胜龙做客新浪揭密Google等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15:03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1月5日,刚刚获得联创策源与谷歌(Google)千万美元投资的迅雷公司CEO邹胜龙做客新浪科技白银时代,揭密迅雷的投资以及与谷歌可能展开的合作。邹胜龙透露,此次参与此次投资的还包括IDG、晨兴和富达(fidelity),这笔投资将主要用于研发和市场,邹胜龙称,迅雷不擅长做收购,目前还没有收购目标。
以下为邹胜龙的主要观点:
战略投资一般来说是在风险投资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么联创策源的风险投资,Google的战略投资很自然就跟进了。
做投资之前我们必须能够跟投资合伙人先做成朋友,就跟谈恋爱一样,大家开始有火花,这个恋爱才能谈成。
李开复在这次Google对迅雷的投资中不仅仅是穿针引线,而是一个决定性的作用。他对大中华区业务非常熟悉,他对投资、运作都有一定的话语权。
迅雷P2SP的技术门坎不比搜索引擎低。
创业的时候人都是充满激情的,但是有的时候天灾人祸是想象不到的。迅雷2003年1月成立公司,4月份就开始进入了SARS,这是比互联网冬天更冷的一个冬天。但这对迅雷的发展也有好处,让我们不那么浮躁,沉静下来,也让我们的技术没有曝光在聚光灯下,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一个互联网公司做互联网服务比去做一个企业级的软件,在中国来说要更有出路。
周鸿袆是迅雷发展过程中的良师益友,他的互联网泛社区化的概念我也比较认同。
迅雷和Google可能联合推产品,也可能互相在对方的产品里面植入自己的产品。
下载这个市场很年轻,还是处于一个拓展期的市场,迅雷和Flashget还没有到PK的阶段。
在一个行业的上下游关系发生改变的时候,以前的既得利益者他的关系因为这种改变,他的利益发生了不平衡,所以大家有想法是很自然的。
运营和并购不是迅雷的强项,因为并购以后就是磨合,整合团队,所以我们对并购会很慎重。
以下为聊天全文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的嘉宾是迅雷的CEO邹胜龙先生,迅雷刚刚获得来自两个公司的投资,应该也是千万美元级的投资,这个投资也是在迅雷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件,我们今天的话题也会从投资来开始。除......
商业周刊:陈天桥和丁磊角逐虚拟世界(2007-01-11 19:54:00)
摘要:商业周刊:陈天桥和丁磊角逐虚拟世界
2007.01.11 来自:Donews
导语:《商业周刊》杂志今天发表分析文章称,盛大董事长陈天桥和网易CEO丁磊都是“白手起家”的中国亿万富翁,而且都运营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游戏公司,但在角逐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过程中,他们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业务模式。
中国年轻人无疑可以进入全球最狂热游戏迷的行列。在上海和北京的网吧里,经常可以看到20多岁的年轻人花费数小时在网络游戏,如《热血传奇》或《魔兽世界》上。总而言
之,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的获利前景十分看好。根据IDC公布的数据,中国网络游戏市场2005年总产值为4.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54%,预计2010年将达到21亿美元。中国有望于明年超越韩国,成为亚洲最大的游戏市场。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1.2亿名互联网用户,在全球仅次于美国,而且未来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尽管中国网络游戏市场高速增长,但这一行业的公司却一直在为应当采用什么样的业务模式而争论不休。是继续采用现有的收费模式,还是转向免费模式以吸引更多用户?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选择。目前看来,网络游戏运营商通过销售虚拟物品、音乐和网络电影获得的营收还无法弥补转向免费模式所损失的营收,因此这场争论将会继续下去。
过去一段时间,盛大和网易股价均持续下跌。自2005年11月达到52周最高点以来,盛大股价下跌了26%,上周报收于16.48美元。与此同时,网易股价自今年3月底以来下跌了近40%,上周报收于15.25美元。2005年底,盛大宣布将开始采用免费游戏模式。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措,但到目前为止,盛大的转型之路并不平坦。今年第三季度,盛大的净利润为1810万美元,同比下滑43%。当然,盛大财报也带来了一些利好消息。例如,盛大第三季度网络游戏营收为5170万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9.4%。
陈天桥坚称,盛大网络游戏业务的转型计划正在顺利实施。他在盛大电话会议上表示:“新游戏模式不但能提高游戏收入,还可以延长游戏生命周期,并提供给玩家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系统、从而保证游戏业务的长期发展。”毫无疑问,如果能获得更加多样化和有趣的体验,玩家将在游戏上花费更多时间。在免费游戏模式下,游戏运营商将免费为玩家提供游戏服务,主要通过销售虚拟物品和附加服务获得营收。IDC马来西亚公司高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