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震撼了世界——第14届Jolt奖点评(熊节)2005-09-10 15:15: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xiangyu/1754.html

分享到:

谁震撼了世界——第14届Jolt奖点评
创建人:杭州北大青鸟公司项目经理 熊节  
   三月,一年一度的SD West大会上,万众瞩目的第14届Jolt大奖终于尘埃落定。一项技术产品只有在获得了Jolt奖之后才能真正成为行业的主流,一本技术书籍只有在获得了Jolt奖之后才能真正奠定经典的地位。赞助商Jolt可乐的广告词是“震撼全世界”,Jolt奖就让我们看到,是谁在震撼着我们今天的世界。

  三月,一年一度的SD West大会上,万众瞩目的第14届Jolt(官方站点)大奖终于尘埃落定。Jolt大奖素有“软件业
界的奥斯卡”之美誉,共设通用类图书、技术类图书、语言和开发环境、框架库和组件、开发者网站等十余个分类,每个分类设有一个“震撼奖”(Jolt Award)和三个“生产力奖”(Productivity Award)。一项技术产品只有在获得了Jolt奖之后才能真正成为行业的主流,一本技术书籍只有在获得了Jolt奖之后才能真正奠定经典的地位。赞助商Jolt可乐的广告词是“震撼全世界”,Jolt奖就让我们看到,是谁在震撼着我们今天的世界。


通用类图书


  所谓“通用类图书”,是指适用于各种软件项目开发、而不拘泥于具体技术的书籍。Tom DeMarco和Tim Lister的作品《 与熊共舞:软件项目风险管理 》(Waltzing with Bears,清华大学出版社中译本)拿到通用类图书的震撼大奖,当属众望所归。

  风险越大,回报也越大——尤其是在软件行业里。逃避风险的企业将很快被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但是,由于管理者的不审慎,软件企业常常被置于一种尴尬的两难境地:要么承担风险而失败,要么回避风险而落后。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风险管理的失位,大多数软件企业、大多数软件项目本来可以不必像现在这样窘迫。Tom DeMarco有一种特殊的本事,总能将大家都仿佛知道、却又感到模糊不清的道理讲得清楚明白,这当然得利于他在这个行业中浸淫数十年的经历。对于普遍缺乏风险意识的软件人来说,这本《 与熊共舞:软件项目风险管理 》无疑有醍醐灌顶之效。

  就在获奖名单公布的第二天,第一批中国读者就拿到了《 与熊共舞:软件项目风险管理 》的中文译本,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早在前年年底,原书还未面世、甚至连封面设计都尚未定稿之际,我就在Dorset的书单上挑中了它,决定将它作为我2003年的重点翻译项目。选中这本书的原因有二:一则我曾经翻译过DeMarco先生的《 最后期限 》,对DeMarco先生崇敬有加;二则为了这本书的名字——我和清华大学出版社那位编辑小姐恰好都姓熊,这个书名在我们这里又加上了多一层的意义。为了一个有趣的名字选上一本书,不料却撞上了Jolt大奖的未来得主,这也算是机缘巧合吧。

  即便是DeMarco和Lister的大名,也掩盖不了其余几本“生产力奖”得主的光芒。Eric Raymond的《Unix编程艺术》(The Art of Unix Programming,电子工业出版社即出中译本)是自由软件社群一直翘首期盼的大作,这本讲述Unix编程思想的书凝结了Unix发展历程中的技术精粹,又由著名的“传教士”Raymond执笔,获奖呼声极高。另一本“生产力奖”得主则是来自“用本主义程序员”Dave Thomas和Andy Hunt的Pragmatic Starter Kit,这是他们给“用本主义程序员”的第一个入门教材,自然也大受关注。

  从通用类图书的获奖名单中,我们隐约看到一些血统论的迹象:大师的作品总是杰作——我们当然还记得《 最后期限 》和《 人件(第2版) 》,我们当然还记得《 程序员修炼之道 》,我们当然还记得《大教堂与集市》。这样的血统论也给程序员们的偶像崇拜增加了几分合理性:只要跟着你信赖的偶像,他总会不断地为你指明方向。


技术类图书


  《Test-Driven Development》的获奖,在Jolt大奖的历史上续演了一段“惟名论”的传奇:2002年,Alistair Cockburn的《 敏捷软件开发 》获得通用类图书生产力奖;2003年,Robert Martin的同名书籍荣获通用类图书震撼奖;同年,Kent Beck的《 测试驱动开发(中文版) 》获得技术类图书生产力奖;今年,与Kent Beck这本书同名的《Test-Driven Development》也拿到了技术类图书震撼奖。整个故事如同宿命一般。看来,如果想拿到明年的Jolt大奖,一个不错的办法就是到今年的生产力奖得主中选上一本,然后写一本同名书籍。

  如果说Kent Beck的TTD(《 测试驱动开发(中文版) 》)是测试驱动开发方法的战斗檄文,那么David Astels的TDD就是敏捷开发者们的战术手册——从它600页的篇幅就不难推知其详尽的程度。在书中,作者不仅巨细靡遗地介绍了JUnit的用法,还逐一列举出它在xUnit家族中的其他兄弟姐妹。但是,全书最吸引人的还是它的第三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详细讲述了一个真实的Java项目如何从头到尾地进行测试驱动开发。如果你对于在现实世界里实施测试驱动开发还有所疑虑,这部分内容就该让你放心了。

  “血统论”的传说在技术类图书这里终于不攻自破了——Kent Beck和Eric Gamma合著的《Contributing to Eclipse》(《Eclipse:模式、原则与实践》,熊节先生翻译,即将由电力出版社出版)尽管获得了提名,但最终一无所获,空手而归。选题略偏自然是这本书落选的原因之一,但这本透过Eclipse插件开发阐述软件开发思想的著作最终不入评委法眼,大概主要还是因为生不逢时——恰好遇上今年的竞争对手如此强劲。Scott Ambler是数据库敏捷技术方面的执牛耳者,一篇“数据库重构”的文章就足以在敏捷社群掀起轩然大波,《Agile Database Techniques》(即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早已让不得不继续与数据库周旋的敏捷开发者们望穿秋水了。《[ISBN]0-201-79940-5[/ISBN]》也是同样大名鼎鼎,在Open Source蒸蒸日上的今天,程序员们不是一直在为“如何更好地阅读别人的代码”而上下求索吗?

  不过,这两本书的名气加起来或许都比不上另一本生产力奖得主——Alan Cooper的《About Face2.0》(即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为交互式用户界面设计的顶级大师,Cooper对于软件设计、尤其是用户界面设计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他的《About Face》一直被视为软件界面设计的里程碑。在这本书里,Cooper告诉软件开发者们:界面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甚至也不仅仅是美学问题,这里还有心理学、行为科学等领域的诸多知识。Alan Cooper的另一本大作《神经病管理疯人院》被中国的出版商改名为《 软件创新之路--冲破高技术营造的牢笼 》,中庸平和却失了风格。如果有出版商引进这本《About Face2.0》,但愿他们不要再修改这个书名——尤其是版本号。


震撼=潮流


  在技术产品这里,我们可以从获奖者名单中看出世界的潮流。最出色的IDE是什么?Jolt大奖告诉你:是Eclipse。最优秀的框架是什么?Jolt大奖告诉你:是Hibernate。最有用的技术网站是什么?Jolt大奖告诉你:是IBM developer Works——从这份名单中你不难看出另一个隐含的事实:去年最引人注目的技术平台和技术社群,就是J2EE。

  作为软件技术的后进者,我们经常在说“紧跟世界潮流”,而Jolt大奖恰好就是一个世界潮流的窗口。在选择技术方向、选择产品架构、选择书籍时,如果选择了公认的杰作,你不仅可以得到最好的技术,还可以获得最丰富的学习资源。所以,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不妨看一看:是谁在震撼着我们的技术世界。

(编辑注:本文发表在中华读书报,文中提到的“生产力奖”有时被翻译为“效能奖”,我们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在原文的基础上做了一些链接,并对一些书的出版计划做出说明,在此向熊节先生致歉)  

程序员的觉醒——第14届Jolt奖点评之二
(2004.04.14)   来自:CSDN    
文/熊 节

在技术产品这里,我们可以从[第14届Jolt大奖]获奖者名单中看出世界的潮流。最出色的IDE是什么?Jolt大奖告诉你:是Eclipse。最优秀的框架是什么?Jolt大奖告诉你:是Hibernate。最有用的技术网站是什么?Jolt大奖告诉你:是IBM developerWorks——从这份名单中你不难看出另一个隐含的事实:去年最引人注目的技术平台和技术社群,就是J2EE。

这是我在点评第14届Jolt大奖获奖图书(“谁震撼了世界”)时,捎带对几个获奖产品的总结。也许你可以将Java社群(以及Open Source社群)在这届大奖上满载而归的理由归结于Microsoft恰好没有推出重量级的新产品,但在我看来,这里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味——它意味着程序员,软件世界的真正主人,他们的重要性在软件企业(而不仅仅是技术社群)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并且仍在前所未有地觉醒。

不妨从“项目管理工具”这里看起。来自“简化敏捷开发”的VersionOne,V1:XP拿到了这个奖项的震撼大奖。众所周知,XP是敏捷社群的领头羊,一种专为XP设计的项目管理工具获得震撼大奖,这一事实本身就颇值得回味。这个奖意味着XP不再被误解为“牛仔程序员的胡来蛮干”,倒是业已成为一种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的、“经典”的方法学。实际上,XP对纪律的重视胜过几乎任何一种重型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它极度强调人本主义的敏捷思想——项目的成功不是依靠汗牛充栋的文档,而是依靠软件开发者的才华、以及开发者与客户共同组成的团队永不间断的交流。换言之,软件项目的重心不再是“管理”或者“流程”,而是人,是动手开发软件的人,是那些曾经被鄙薄为“代码工人”的程序员。钟情于科层制管理和泰勒体系的CMM迷们,你们有理由感到恐惧,因为芬尼根已经觉醒了。

Eclipse就是这些赛伯空间的新部落人的杰作。没错,Eclipse出自IBM的捐赠,并且一直受到包括IBM在内的众多厂商支持。但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它是一个真正的Open Source项目。我完全相信IBM肯定有一支团队在工作时间从事Eclipse的开发和维护,但我同样相信他们在做着这项工作时心里充满贡献的快乐与满足。继Apache之后,Eclipse再一次地向世人证明:Open Source不仅可以像Rickard Oberg那样玩,也可以像Hani Suleiman或者Rod Johnson那样玩,甚至可以像Brian Belendorf或者Marc Fleury那样玩——换句话说,Open Source不仅可以给你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让你赚钱,甚至是赚大钱。麦克卢汉说,电脑时代让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我们还原为将工作视为艺术的部落人。现在,软件开发者们不再愿意忍受职业与乐趣的割裂,他们要在Open Source的舞台上同时满足从温饱到自我实现的诉求,而Kent Beck和Eric Gamma的Contributing to Eclipse正是给这些新部落人的赞歌——P.J. Plauger早年的威名在我们的记忆里还有些残存,但他写过任何一本关于微软产品的书吗?

Hibernate的获奖将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在FUDer眼中,这个纯粹的Open Source项目具有Open Source项目的一切缺陷:它的核心开发者只有一个人;它三天两头发布新版本;它毫不留情地将三个月前的API和功能deprecated掉;用2.1.2版本替换2.1.0竟然不能通过编译;到现在仍然无法肯定3.0版本是否会兼容JDO 2.0……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全世界的J2EE开发者们如痴如醉地学习Hibernate、无法阻止Hibernate拿到“类库、框架和组件”类的震撼大奖。Hibernate用Open Source的方式告诉全世界:在一个完全开放、完全自由的世界里,你不必抱残守缺,你不必担心“厂商绑定”,你有权用审美的眼光去选择你的技术框架。一家大厂商也许可以给你10个人的支持团队,而对于一个流行的Open Source产品,你可以向1000个出色的同行寻求支持。

对于这些觉醒的新部落人来说,IBM developerWorks是他们名副其实的精神家园。即令是出于商业利益,IBM对Open Source的支持仍然是值得我们感激的——话又说回来,要是IBM不考虑商业利益,那才要让作为WebSphere用户的我担心了。可以对各大厂商的开发者网站做一个肤浅的横向比较:dev2dev总是在说“为什么BEA产品很好”,MSDN则告诉开发者“如何用好微软产品”,只有developerWorks是在说“我教你开发优秀的企业应用,即使不用IBM产品也不要紧”。同样是商业公司,不偏袒自家产品的气度就足以让developerWorks能够问心无愧地拿走“开发者网站”的震撼大奖。而且,对于中国的J2EE开发者,developerWorks甚至能给他们额外的收获(而不是像别的开发者网站那样短斤少两)。如果评委们懂中文的话,我想在获奖名单的“developerWorks”后面会加上“China”。

第14届Jolt大奖尘埃落定时,我相信无数像我一样的开发者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选择XP、TDD、Eclipse、Hibernate、AspectJ和developerWorks没有错,我们选择Open Source没有错。这条路或许荆棘密布,但这是一条自由的路,一条自主的路。我们选择过,我们体验过,我们快乐过,我们满足过,这就已经足够了——顺便同情一下.NET的同行们吧,他们恐怕很难体会到选择Hibernate时的那种快乐。

作者简介:熊 节(《程序员》杂志特邀记者)
    程序员,喜编程,乐此而不疲。酷爱读书,好求新知,记性好忘性大,顾凡有所得必记诸文字。有小得,无大成,胸有点墨,心无大志,唯愿宁静淡泊而己。夜阑人静,一杯清水,几本闲书,神交与各方名士,献曝于天下同好,吾愿足矣。

阅读(5496) | 评论(0)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暂无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