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Windows Server 2003 R2与SP2 的升级(2011-12-09 11:33:00)

摘要:关于 R2,很多人分不清楚 R2 与 SP2 的关系,总是有人提出“R2 与 SP2 有什么区别”、“我应该将 Server 2003 升级到 R2 还是 SP2”之类的问题。其实 R2 与 SP2 两者并不冲突……   Windows Server 2003 R2 是微软为了扩展 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的功能而推出的一项功能软件包,目前已经有很多用户将 Windows Server 2003 升级到了 R2 版。关于 R2,很多人分不清楚 R2 与 SP2 的关系,总是有人提出“R2 与 SP2 有什么区别”、“我应该将 Server 2003 升级到 R2 还是 SP2”之类的问题。其实 R2 与 SP2 两者并不冲突,我们完全可以将 Windows Server 2003 升级为“Windows Server 2003 R2 with SP2”。   Service Pack(简称 SP)是软件服务程序包,它的主要目的是更新软件的文件版本、是零散更新的集合。SP 属于免费软件,它并不会更改 Windows 的产品使用授权,任何正版的 Windows 用户都可以免费升级;而 R2 做为一个全新的功能软件包,它不是免费发布的,用户需要重新购买 R2 的产品使用授权,换言之,我们将 Windows Server 2003 升级到 R2 版后,Windows 的产品使用授权也将发生改变,因此 Windows 必须重新激活。这是 SP 与 R2 的一个显著区别。   Windows Server 2003 R2 的程序文件是在 Windows Server 2003 SP1 的基础上开发的,因此在将 Windows Server 2003 升级到 R2 版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安装 SP1 或 SP2(至少安装 SP1)。在升级到 R2 版后,SP1 将无法卸载。说了这么多,到底应该怎样将 Windows Server 2003 升级到 R2 呢?原来,Windows Server 2003 R2 的安装程序由两张 CD 组成,第一张 CD 是 Windows Server 2003 with SP1 的安装程序、第二张就是 R2 组件的安装程序。如果我们已经有安装好的 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已安装 SP1 或 SP2......

阅读全文(2035) | 评论:0

Common command / program exit codes / er(2011-11-22 17:56:00)

摘要: 0 Program suseccfully completed. Usually indicates that the program / application or DOS / Cmd command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1 Incorrect function. Usually indicates that Run DOS / Cmd command Action has attempted to execute non-recognized command in Windows command prompt cmd.exe. 2 The system cannot find the file specified. Indicates that the file can not be found in specified location. 3 The system cannot find the path specified. Indicates that the specified path can not be found. 5 Access is denied. Indicates that user has no access right to specified resource. 9009
0x2331 Program is not recognized as an internal or external command, operable program or batch file. Usually indicates that command, application name or path has been misspelled when configuring the Action. 3221225477
0xC0000005
-1073741819 Access vio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executed program has terminated abnormally or crashed. 3221225495
0xC000001......

阅读全文(3082) | 评论:0

android usb流程(转载加整理)(2011-11-12 14:30:00)

摘要: 原帖地址:http://www.hzlitai.com.cn/article/ARM11/SYSTEM/Android_USB_develop_lx.html 这是关于USB Mass Storage的架构图。   上图关系为:     StorageManager为Client,MountService是Server,通过AIDL进行进程间通信。     MountService是一个Android Service,由systemserver启动。     Volume Daemon(Vold)是一个Native Service,有Init.c读取init.rc后启动。     MountService和Vold之间通过Socket通信。     NativeDaemonConnector帮助MountService取得Vold的socket,建立通信。     Vold通过NetLink读取Kernel的uevent.     NetLinkManager帮助Vold建立与kernel间的通信 注:对于上图,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 《AIDL之Jave Framework层实现》 2. 《AIDL之 Native Framework层实现》 3. 《AIDL之Kernel层实现:Binder机制》 4. 《Vold 通信详解》 5. 《Vold Framework层分析》 IPC IPC是一系列面向多线程间数据交换的技术集合。这里所说的多线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进程内线程间的数据交换和进程间的线程数据交换。如果进程运行在不同的PC上,需要网络建立连接完成进程间通信。(这种情况极其复杂)。IPC技术的方法被分为:消息发送、同步、内存共享和远程过程调......

阅读全文(1065) | 评论:0

DNS基础教程(十四)DNS查询工具之DIG的使用(2011-10-13 11:02:00)

摘要:从本节开始,我们将详细介绍2个常用的DNS的命令行诊断工具,分别是linux下的DIG和windows下的NSLOOKUP,我们首先来说DIG工具。 DIG,全称Domain Information Groper。原本是Linux平台上BIND服务器诊断的工具(已上传至附件),现在已经有了windows的版本,这节就是利用此工具在windows环境下来做一些DNS的诊断测试。 首先,需要将DIG安装到系统中,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1、安装DIG程序 运行安装程序中的BINDInstall.exe,如下图: 运行完成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告诉我们安装已完成。如下图: 程序默认将关键文件安装到C:\WINDOWS\system32\dns下的BIN文件夹下,如下图: 红框的文件就是DIG程序。至此,程序安装完成。 2、设置DIG运行环境 待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将上述安装目录添加到环境变量中,以方便在命令行中直接运行dig命令,而无需使用绝对路径。具体步骤如下: 打开系统属性,并找到高级选项卡。如下图: 我们需要把DIG的路径添加到系统变量中,如下图: 添加完成后,在命令行里测试一下。如下图: 出现上图提示就表明DIG程序安装成功,下面对输出内容做简要介绍,如下图: 当不添加任何参数,直接使用dig命令时,默认会解析根服务器,并附加解析对应的A记录。如果想解析一个域名,则之需要在dig后面添加域名地址即可。 以www.126.com为例,如下图: 上图是利用dig命令查询www.126.com的A记录,但这样的结果过于简单,并没有体现整个解析过程,此时我们可以借助+trace这个参数,来获得过多的信息。如下图: 上图是利用dig命令解析www.126.com的A记录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首先是查找根DNS服务器,然后其中的K.root-servers.net根服务器告诉DNS负责.com域名的13台顶级域名服务器,接着由其中的a.gtld-servers.net顶级域名服务器告诉DNS负责126.com的2台NS服务器分别是ns3.nease.net和ns4.nease.net,最后DNS继续查询负责解析www这台主机的NS服务器,结尾一行表明是由NS3这台NS......

阅读全文(2433) | 评论:0

DNS基础教程(十三)图文详说A、CNAME、MX和NS记录(2011-10-13 11:01:00)

摘要:在之前的12个小节我们对DNS的基础、以及Windows的DNS系统作了较详细的描述,下面的几节主要是说一些有关DNS应用方面的内容。DNS记录 如果把DNS的体系结构比喻成一棵倒挂的大树,那么毫无疑问,每一条记录就是组成这棵大树必不可少的枝叶了。所谓的DNS记录,其实就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个数据条目。在windows的DNS中,这些条目一旦被创建后,就可以实现各式的功能,比如创建一条A记录,就可以为客户端提供某个域名到IP的正向解析功能等。当然,DNS记录分为很多种,各有各的用途。进入DNS管理系统,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如下图: 尽管这里列出了几十种DNS记录,这里只说说我们接触较多几类记录。 A记录 当我们想获取一个域名对应的IP地址,或通过域名方式访问某一网页或程序,此时就需要在这个域名和所属的IP地址间创建一个映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利用在DNS中为此名称创建的A记录。而这个名称可以理解成是某台主机的计算机名如www,它的IP是192.168.1.100,同时,在这台主机安装IIS并创建一个测试页面。当DNS服务器上存在一个abcdef.com的区域,同时,将www这台主机的主DNS后缀设为abcdef.com,现在,我们想在局域网内实现通过www.abcdef.com就可以访问那个测试页面,那么就需要在DNS上做一个A记录,目的是把www.abcdef.com和192.168.1.100对应起来,如下图: 按照上述步骤创建完成后,如下图: 在列表中会出现一条A记录,同时这个条记录的对应的FQDN就是www.abcdef.com,我们来验证一下创建的结果,如下图: 因为试验环境里没有192.168.1.100这台计算机,所以ping无法通过,但如果真实存在的话,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同时访问测试页面也会很顺利(此处不再演示)。我们可以为一个域名添加多个IP,同一IP也可以对应多个主机名。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简单的冗余访问。 以上是本地DNS的A记录操作方法,如果你有一个付费域名,想让用户通过它来访问某个网站,那么就需要在该域名的控制台上添加DNS记录,这里以易名中国为例,进入域名管理界面,如下图: 上图有一个域名zenter.cn,点击右侧的[管理],就可以对这个域名做进一步的操作。 如下图: ......

阅读全文(2364) | 评论:0

DNS基础教程(十二)DNS服务器属性之调试和监视选项(2011-10-13 11:00:00)

摘要:接着第九节的部分,一起来探讨DNS服务器的剩下几个选项,内容比较少。 如下图: 这里,我们可以对DNS数据进行有选择的记录,通常这些都是用来辅助解决问题的调试日志,由于当DNS查询和请求连接很多时,开启调试功能会对服务器性能造成一定影响,所以默认是被禁用的。我们也可以手工开启。如下图: 调试日志分为4大类,每一类必须要选择一项,具体分类就不多说了。在【其他选项】中,我们可以通过筛选功能监视某一个或一些的DNS数据包的情况。 如下图: 【日志文件】里,默认情况下如果不输入日志保存的文件名称。系统会自动保存在 C:\WINDOWS\system32\dns,这个路径下,文件名为dns.log,这里也可以自定义一个名称,同样会保存在dns目录下;我们也可以键入绝对路径,比如 D:\dnslog\dnslog.txt,类似这样的也可以,如此同时原目录下的dns.log文件将会自动清除。请大家留意此处。 【事件日志】没有什么好说的,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事件查看器工具同时浏览到DNS的事件记录。 【监视】选项卡,其实是对DNS服务器性能的一个测试和监控。通过这个选项卡,我们可以完成对此DNS服务器的简单查询和递归查询的测试。如下图: 简单查询属于DNS内部查询,不会涉及到往网,所以通常这个测试很容易通过。但DNS服务器的递归查询需要测试到根提示服务器的连接性,如下图: 如果查询不通过,那么就需要检查一下根提示服务器列表是否有问题,再就是查看DNS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有关DNS服务器属性的部分就讨论到这里,本节内容很少,也很好理解。 ......

阅读全文(1791) | 评论:0

DNS基础教程(十一)DNS服务器属性之高级服务器选项(2011-10-13 11:00:00)

摘要:本文接着前面学习的内容,我们来继续探讨DNS服务器的属性,今天主要内容是【高级】选项卡,也是DNS属性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但有趣的是,我们平时却很少修改这里的内容。不过,各个选项的含义还是需要认真理解的。 打开DNS属性,找到【高级】选项卡,如下图: 这个是【高级】选项卡里的内容,这里我们一一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 这里的服务器版本号主要是为了电话咨询、疑难解答时候,告知工程师这个版本号,便于解决问题。其实也就是在寻求MS技术支持服务时会用得到的。在版本号5.2.3790(0xece)中,5.2是整个系统的版本号,后面的0xece就是十六进制表示方式,换成十进制就是3790。这部分东西很少,了解即可。 第二部分: 看设置项目的多少就知道这部分是重点啦,的确如此。在这里我们来对每一个选项进行描述,重点地方重点讲解。(请注意,以下所有设置均不保存。) □禁用递归(也禁用转发器) 上两节里,叙述了有关DNS的递归和迭代查询的内容,这个选项也与之有关。如果勾选,那么也就是说关闭了DNS服务器的递归,同时【转发器】选项卡也将失去作用,这样DNS服务器就只能工作在迭代查询的模式下了。也就是只能相应查询请求,而不代为查询,默认为启用此项。如下图: □BIND 辅助区域 BIND是linux下DNS服务器,我们可以讲两个系统的NS服务器联合起来使用,但由于Windows下的DNS在在区域传输时使用快速传输格式,这与BIND有一定差别,不过BIIND4.94以上的版本都支持这种格式,所以这是个保留选项,是为了兼容早版本的BIND服务器。 □如果区域数据不正确,记载会失败 这一项比较好理解,当选中此项后,在DNS在加载区域数据时,如果数据有问题,则会停驶加载,并出现错误提示,反之则继续之前的操作,即使数据不正确。显然,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所以默认情况下此项未启用,目的是保证 区域数据的正确性,同时也是为了可以给客户端提供正确的请求结果。 □启用循环 默认情况下,这项设置是启用的,如果你的服务器中有多条类似的记录且访问量很大的话,建议使用此功能。英文版的系统中被称为Round Robin,提到这个可能不少朋友都有接触或了解,那具体是做什么的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在检测网......

阅读全文(1611) | 评论:0

DNS基础教程(十)图例详解DNS递归和迭代查询原理及过程(2011-10-13 10:59:00)

摘要:前面我们曾经提到了一些有关递归查询的内容,但说的很少,也很笼统,本节将会从原理和实例两方面入手分析DNS的递归以及迭代查询。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以便于更好的理解今天的主题内容。 在互联网中,一个域名的顺利解析离不开两类域名服务器,只有由这两类域名服务器可以提供“权威性”的域名解析。 第一类就是国际域名管理机构,也就InterNIC,主要负责国际域名的注册和解析,第二类就是国内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在中国就是CNNIC了,主要负责国内域名注册和解析,当然,尽管分为国际和国内,但两者一主一辅,相互同步信息,毕竟最终的目的是在全球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顺利访问任何一个有效合法的域名,其间的联系就可见一斑了。 有的朋友可能会有这个疑问,域名服务器不是有很多吗?为什么说只有2类呢?是的,ISP何其多?当我们输入某一网址(或域名),系统将这个域名发送至需要将其当前已配置的DNS服务器,以便转换为IP地址进行访问,通常会是当地的公共DNS服务器(内网环境可能直接提交到防火墙或路由器上做进一步转发处理)。公网DNS服务器收到此请求后,并非立刻处理,比如转发至上一级的DNS服务器(在第一节讲过DNS有着很严格的逻辑层次关系),而是首先会查看自己的DNS缓存,如果有这个域名对应的IP,则直接返回给用户,系统收到这个IP后交给浏览器做进一步处理。在这个轮回的过程中,客户端所得到的DNS的回复就是“非权威的性”的,也就是说这个结果并不是来自这个域名所直接授权的DNS服务器,而是该记录的副本。简单的说,“非权威性”的应答是从别的DNS服务器上复制过来的,与之对应的,就是“权威性”应答则是由域名所在的服务器作出的应答,听起来似乎不易理解,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我所在地是深圳,这里的公共DNS服务器是202.96.134.133,我们来检测一下。 如下图: 这里用到了nslookup命令,用来查询当前本机解析域名所依赖的DNS服务器,从上图中文名可以得知当前默认的DNS解析服务器是ns.szptt.net.cn,对应的IP地址为202.96.134.133,也就是说在这台机子上运行的网络程序,如果需要用到DNS域名解析的,都会将请求到这个服务器上,寻求解析。 当然,如果你是在内网,或是其他类型的局域网,在解析时候可能无法顺利得到......

阅读全文(2789) | 评论:0

DNS基础教程(九)DNS服务器属性之接口和转发器(2011-10-13 10:56:00)

摘要:本文我们将讨论一下DNS服务器属性的内容,其中会涉及到诸如转发器、递归和迭代查询等概念。 实验环境未变,TOPO图如下: 打开DNS1的服务器属性选项卡。如下图: 选定【属性】后,如下图: 在首个选项卡中,我们可以设置那些IP地址可以接受DNS查询和解析请求,默认情况下是网卡上所有IP地址均可,但我们也可以手动指定部分地址。 下一个是【转发器】选项卡,相比前一个要略显复杂。如下图: 我用3种颜色的方框将这个选项卡的分成了三个部分,转发器的目的是,当此DNS遇到非本DNS负责的区域的查询请求时,服务器会将解析请求信息发到转发器上,同时需要检查两个方面。 1、是否满足转发器设置的区域范围要求,默认情况下,DNS会接受除自身区域外的其他DNS域的请求,如红色框图的部分。我们也可以指定只对某一个或某些DNS区域进行转发,可以通过点击上图的【新建】选项来添加区域名称。一般情况下,这里都是默认全部区域的。2、同时会检查设定区域对应的转发IP地址,也就是下一个DNS服务器的地址,默认情况是下一个DNS服务器的地址为空。 此时,DNS并非就此罢工,因为当我们输入一个域名后,DNS服务器对此域名采取的解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NBNS解析等。如果此处没有设置转发地址,则会使用配置中的13个根提示服务器尝试进行解析,但请大家注意,此时需要为DNS服务器设置一个网关或路由器地址,这样才能将信息交由外部DNS代为处理。 我们来模拟一下这个过程,现在将DNS和客户机的网关都设置为192.168.1.1,并在此基础上为DNS配置一个转发地址2.2.2.0,在客户端,我们通过浏览器访问op.com,我虚拟域名。首先,设置添加一个转发地址,如下图: 然后,我们在XP3上利用浏览器访问op.com,并用wireshark来观察数据包的变化,因为内容很多,所以我将这个关键过程分为四部分,分别说明。如下图: 第一部分,如下图: 第二部分,如下图: 第三部分,如下图: 第四部分,如下图: 除了添加.com的顶级域外,还会有如.net、.org等,之后还产生了很多数据包,但基本大同小异,所以不再详述了。从这几个图可以得知,客户端发起一个域名解析请求,除了DNS忙于解析和响应外,同时系统也在试图寻求别的解析方式,目的......

阅读全文(1635) | 评论:0

DNS基础教程(八)DNS客户端查询过程(2011-10-13 10:55:00)

摘要:经过前面的学习,本节我们就可以一起探讨DNS客户端查询方面的内容。 DNS客户端的注册信息在DNS服务器中是以记录的方式体现出来的,那么客户端就可以用一些方式进行查询各类记录。相对应的,服务器会对这些查询进行响应,我们称之为解析,至于DNS内部的工作机制,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通过一些命令和方法间接地了解DNS查询过程。为了更好的描述这个问题,我做了一张简单的TOPO图,其中DNS1为DNS服务器,主机XP3是一个DNS客户端。拓扑图如下: 在客户端向DNS服务器提交一个查询消息中,通常都会包含3条基本信息,1、需要制定查询的DNS域名;2、指定查询请求的基本类型;3、DNS域名的指定类别。对于windows系统的DNS服务器而言,第三条即DNS域名的指定类别总是Internet,即我们常说的IN类别,这个关键字无论是在正向还是反向区域的DNS文件中都可以看的到,我们以正向查找区域的DNS文件为例,如下图: 所以,通常我们在提交一个查询时只需要包含DN S域名和查询请求的类型这两部分内容就可以了,通过一个实例来讲解吧。在a.com区域内存在2条A记录,如下图: 那么我们在XP3上查询DNS1的A记录。为了更好的理解整个过程,我们依然会使用wireshark来进行辅助分析。整个过程如下图: 在上图中用到几个命令 ,如nslookup、set 等,这些命令在DNS应用和排错中用的很普遍。所以后面会单独有一节来讲这部分内容。我们再来看看wireshark都发生了什么,整个过程经历了2个步骤。如下图: 数据包1的分析过程: 数据包2的分析过程: 上面是查询A记录的过程分析,同理,在查询NS记录或者PTR指针记录时也是类似的过程,只是查询的类型和结果不同而已,这里不再熬述。 DNS客户端在第一次查询某条记录时,会按照上述的过程进行,当再次查询时则会首先使用本地缓存信息来解析查询请求,如果有对应的记录则完成此次解析,否则就会向自身的DNS服务器发起查询。而这样的本地解析依据来源于2个地方,如下: 1、即为本地预先配置的主机名到地址的映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提的HOSTS文件。 2、以及系统保存在查询缓存中的记录。 其实,从上面不难看出,客户端解析的过程也就是记录匹配的过程,如果有匹配的选项,则会返回相应信息给客户端,反之则提示......

阅读全文(1798)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