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华为:一个看不清前途的企业2011-08-09 14:29: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edwardguo/52736.html

分享到:

冬天已经来临。

在过去的十年中,华为总裁任正非多次说华为的冬天来临,如今,却是一语成谶。

虽然过去的一年中,华为的收入已到1000亿,成为中国为数寥寥的“千亿帝国”,放眼全球,亦雄踞全球五大电信设备商之列。庶可为中国企业的标杆,然拔去重重神圣光芒,我们赫然发现,华为,已经是一个看不清前途的企业。

从本质上说,华为也好,中兴也好,其近二十来崛起的本质,不仅由于任正非、侯为贵等人雄才大略,更在于电信行业的逐步开放,下游设备行业从电信行业的剥离,给予了华为,中兴,乃至后来的UT斯达康等企业以机会。

成败两由之。

华为再大,在整个中国电信行业来说,也不过是一根附着在皮上的“毛”。

同样,作为电信设备商,华为本质上不过是中国电信行业的下游产业链之一端,犹如滔滔大江,上游涨落,直接决定下游有水还是无水。在电信行业,上游是移动、联通等垄断巨头,虽然现在重组,亦未改变此基本格局,均是垄断国营企业,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华为,中兴等的发展,要受到其极大的制约。而中兴和华为,从本质上说只是电信产业链的下游,经常为争夺定单互相打得头破血流,肉在垄断的上游商业,下游产业只得其骨。近年来,华为为争夺国内市场,经常以自杀式价格进行攻击,2007年移动营业收入 2430 亿元,净利润达到535,利润率超过20%;而中兴去年收入345亿,利润只有12,5亿,利润只有3%,华为稍好,2007年销售125.6亿美元,净利润6.74亿美元,也已经从2005年的14%,迅速滑落到5%。

产业上的不独立,使中兴,华为难以成为世界性巨头。在家电行业,海尔已经初步走出国门,美的,TCL等亦展现出无量前途,虽然他们目前尚无法与华为并肩,但是,产业的独立与竞争的充分,给予了他们无限希望,甚至,汽车行业仅仅只是开放了一小步,李书福就在昨天,敢在通用面临破产的境地下,豪言成为世界汽车巨头。

在中国,美的,吉利们敢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但是,华为与中兴,却不能;

甚至同为新兴市场,印度电信行业在开放竞争后,诞生了Reliance和Tata等巨头,但是,华为与中兴,却不能;

只要中国电信行业不开放竞争,华为与中兴,本质上就是一个行业内的婢女,产业上的不独立,使其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自主性非常差。

去年一年,几大电信服务商的重复投资,即达1000亿以上,而自2002年至2006年,几大电信服务商基础设施投资达11235亿,利用率却只有30%左右,等于浪费3000亿以上,如此累计,电信行业每年的浪费,即达1000亿以上,而华为,所谓的中国电信巨头,是如此的可怜,辛苦一年的所有收入,尚且不及上游垄断国企一年的铺张浪费。华为所谓的“巨头”,原来不过是垄断势力九牛之一毛,殊为可叹可怜。

今年的CDMA招标,华为与中兴等近百家中外企业竞标,最后,华为以6.9亿的超低价惨胜。抢下了30%的份额,从此可与中兴分庭抗礼,其报价仅为最高的阿尔卡特朗讯 的1/20 ,而此前中兴70亿的报价已经够低了。而据行业人士计算,本次投标华为亏损30亿元左右,足够消减华为08年一半以上的利润。日后CDMA每扩容一个载频,华为都将增加亏损若干万元。下游竞争如此惨烈,上游的垄断服务商,却可安坐中军帐,笑看下游企业为了争夺一点可怜的利润互相攻击。

任正非经常说,华为的冬天到了,其实,华为真正的冬天,却在华为之外,处于电信产业的下游,而上游被国有垄断巨头所控制,既无法独立,也无向上游自由延伸,才是华为,中兴等企业的冬天。

在中国这样的商业环境下,无论华为还是中兴,都只能做奴婢女而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要一天不开放竞争,华为虽勇,亦如猛虎伏其爪牙,雄鹰收其羽翼,看不到成为世界巨头的希望。婢女式的宿命,是华为的无奈与悲哀。

在国内市场受到制约的同时,在海外,华为亦同样无法短期融入主流市场。也无法成为世界性巨头。

在过去的几年,华为与中兴的海外市场均增长迅速。中兴海外市场收入已达总收入的60%以上,而华为更高。华为2007年订单销售额为160亿美元。华为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国际市场,销售额中有72%来自国际市场,约115亿美元。主要国际市场包括非洲、亚太、东欧和西欧、中东以及拉美。

目前,仅就收入来说,华为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商,以2007年的收入排名,排在华为之前的四位设备商依次为思科(347亿美元)、爱立信(313亿美元)、阿尔卡特朗讯(279亿美元)、诺基亚西门子(210亿美元)。华为2008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订单销售则可达220亿美元,很可能超越诺基亚西门子成为未来的全球第四。

华为的海外空间,也许仅止于此。

虽然华为在欧美等主流市场增长迅速,其2007年在欧洲、日本、美国的市场收入增长150%,但是,其海外市场,仍然主要依靠亚非拉等落后地区。而纵使华为把这些非主流市场全部收归帐下,亦仍然不过是一个二流企业,无法成为世界性巨头。

在欧美等高端市场,华为仍然无法成为主流。

联想的杨元庆曾经说,联想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最大挑战,是因为来自中国。这句话对华为来说,仍然有效。目前,仅有少数国家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作为异类,海外对于中国的通讯企业,异常警惕。由于通讯行业涉及到国家安全,要进入世界主流市场,更是面临重重困难。华为几次收购3COM均告失败,体现了其在欧美市场的举步惟艰。

同时,作为中国企业中少见的注重技术研发的企业,华为的研发投入,以及技术水平,在国内企业中属于上乘,但是,如果放眼全球,华为的国内领先技术,则即可变为落后了。在国内市场的比较优势,进入全球市场之后荡然无寸,甚至变为劣势。华为与思科等巨头,技术上尚有不小的差距。 而华为看似辉煌的跨国版图,也存在隐忧。在很多国家的公开招标中,华为都是以价格优势夺得定单,一旦印度和欧洲一些网络设备商也加入竞争,提出比华为更优厚的报价,华为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更为严重的是,华为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所养成的行为风格,与主流市场格格不入。华为习惯于以超低价格,来打击竞争对手,这在国内市场以及亚非拉等非主流市场,或学有效,但是,到了欧美等市场,不仅面临着利润压力,更面临很多法律风险,涉嫌不正当竞争。本次CDMA招标“地狱价”取得惨胜的情况,不可能在欧美等市场出现;而华为解聘全部员工,在很多法律完备的国家,绝对属于违法之举。而至于华为与思科的知识产权纠纷,未来将变得非常普遍。

既无独立的产业地位,又无法在短期内融入世界主流市场,注定了华为无法成为世界性企业,其未来堪忧。

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华为若要真正成为全球性巨头,必寄希望于在中国电信市场的开放,以获得独立的产业地位,而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方是华为逐鹿的沃土.。先成为本土市场的强者,再成为全球市场的强者,是大国羽翼之下的企业全球扩张之道。

阅读(2707) | 评论(1)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load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