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坚硬如水——我读《老子》之五2010-05-19 21:32: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edwardguo/51161.html

分享到:

黄国荣

    几年之前,战友阎连科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叫《坚硬如水》,当时看稿后,不甚完全明了他用此书名的寓意。今再读《老子》才解其意。书名源自《老子》的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

    老子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坚克强的能力却没有能胜过水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替代它。

    守柔取弱是老子人生哲学的核心,老子在《道德经》五千言八十一章中,用了十章的篇幅论水和柔弱的品格。“守柔取弱”与“中庸之道”同是处世哲学,追求的方向却大不一样。

    所谓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中庸之道在这里被奉为修心养性的最高境界。

    所谓守柔取弱,老子说: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他确认柔弱谦下是道的功能。

    在此,我们不妨作一简单比较。中庸之道的核心是守中,不偏不倚,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高不低。对两极端不露锋芒,不做任何一端的对立面,主张和为贵。其实这种抱着调和矛盾的入世态度是十分被动的,真正做到守中是很难的。孔子就说:道之不行,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又说:道其不行矣夫!(《中庸》)孔子很清楚,中庸之道是很难施行的,聪明和贤能的人会做过了头;愚笨和小人做不到。

    守柔取弱则是处下,甘居卑下,谦让退后。居下退让,并不是遁世,也不是厌世,更不是逃避。《道德经》中凡遇高下、强弱、刚柔、长短、贵贱、雄雌、智愚等取舍时,老子都主张取后者,处众人之所恶。这种表面看来消极的态度,其实是一种立场,守柔处下,实际是隐含挑战,是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积极入世超凡脱俗的智慧。

    老子的这一观点体现着唯物的辩证思维,是他对大自然长期观察,归纳总结出来的一条原理。老子坚信柔弱胜刚强是自然之规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他说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没有人照着做。在当今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对这种弱道哲学从心理到观念上都绝对难以接受。其实只要睁开眼睛观察一下大自然,这个道理无须赘述。

    就水而言,从它的形态来说,没有比它最柔弱的了。但水的坚硬、强大,生活中随处可见。屋檐下那些年久的花岗岩阶石,哪一块没有滴水穿凿出的一个个坑眼;钢铁制造的舰船,每一年都上坞涂防锈油漆,可照样被水锈蚀以至使其腐烂;更不必说暴雨、洪水,坚实的岸堤能钻出管涌、甚至决堤,世间的一切都会因此而土崩瓦解,人或为鱼鳖。正如老子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第四十三章)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穿来穿去,这个看不见的力量,能穿透没有空隙的实体。

    老子的这一观点,源自于水的品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他说最高境界的善德像水那样,它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利,流注停留在人人厌恶的低下的地方,所以它本性接近于道。世间的一切动植物,离开了水,都无法生存,它是万物的生命之源;水只是付出,只是给予,而不讲求条件,也不向自然索取回报,真正与世无争;常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甘居低下,不灌满坑洼不往前走。水具有滋养万物、与世无争、甘居低下这三大特性,所以老了称它接近于道的本性。

    老子认为柔弱是生命的象征。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事实的确如此。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人死了之后,就变得僵硬了。万物草木活着的时候,枝干叶也都是柔软的;死了之后,枝干叶也变得枯槁了。所以,凡是坚强的东西,都是属于死亡的一类;凡是柔软的东西,都属生存的一类。

    老子主张守柔取弱,并不是要当弱者。“守柔取弱”是为人的处世哲学,是理念、胸怀、品格;弱者是能力低下的人,是竞争生存能力低下的代名词。前者是精神追求,后者是现实状态,“守柔取弱”与“弱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老子主张柔弱并非一味追求柔弱本身。柔弱是手段,目的是刚强和生存。他在第三十六章中说:将欲敛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收敛它,暂且扩张它;削弱它,暂且增强它;废弃它,暂且举兴它;夺取它,暂且给予它;这就是柔弱的手段。就是常说的以弱胜强、以退为进,守柔居上的道理。所以老子在第七十六章中最后归纳得出:“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的结论。

    历史上有人看了这段话,说老子是阴谋家,宋代王应麟有话:这是阴谋家的话,范蠡用这个道理以取吴国,张良用这个道理以灭项羽。(汉艺文志考证)其实,老子不过集中地概括了自然规律的辩证关系,其理解和应用,只能是因人而异。同样一部《三国》,有人读到的是智,有人读到的是义,有人读到的是权术,道理是一样的。

    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任继愈《老子绎续》本为“其无以易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为“(以)其无以易之。”中国三环出版社余培林《老子》为“以其无以易之”。

阅读(2749) | 评论(1)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load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