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六2009-10-29 23:54: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edwardguo/49946.html

分享到:

                关于救赎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若干年前,我是一个学生。在校园旁边那破败的影碟出租屋里,一部叫做《刺激九五》的电影,让我久久难以释怀。如此恶俗的片名,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劣等AV,但细细品味那甘醴般的情节,却让人如同饮干了最后一杯美酒,心怀喜悦,又怅然若失。
    多年后,我已经毕业。夜里,卸下一天的疲惫,半躺在由无数啤酒瓶堆积而成的“床”上,在胸前的笔记本里点开这部电影,熟悉的旋律,再一次缓缓响起。顺手启开一个瓶啤酒,一口口的灌着自己,这时,仿佛手中的啤酒,就是安迪用智慧和勇气换来的那瓶Tiger。
    电影的原名是《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也许翻译成《肖申克的救赎》更为合理,但我却不得不感谢将其翻译成《刺激九五》的台湾盗版商,是你们让中国的普通观众能看到一部如此精彩的影片。
    Shawshank(肖申克),是一座监狱,台湾碟翻译成“鲨堡”,看似毫无道理,却也意味悠长:肖申克监狱,不正是一座 “关着鲨鱼的堡垒”吗。
    我始终认为,影片既不像片商标榜的那样,是部惊悚片,也不像无数专业影评人评论的那样,是部励志片。在我心中,它只是一部好电影,一部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好电影,仅此而已。
如若问我影片为何打动我,我会毫不忧郁的写下:希望、自由。
                关于希望
    至今记得,瑞德与安迪的一段关于希望的对白,并奉为经典。
    安迪:你应该继续吹(指口琴)就不会忘记了。
    瑞德:忘记什么?
    安迪:忘记在这世界上,还有这用高墙栅栏围起来的地方,还有你自己心里的,他们拿不走、碰不到的东西,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瑞德:你指什么?
    安迪:希望!
    瑞德:希望?听我说一句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险的,它会让你发疯,在这种地方,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
    显然,瑞德已经认同了典狱长的话: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
    但是,安迪却答之以一个淡定的微笑。
    无论是什么,都关不住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起,世间无数的拼搏、付出,以及百折不回,就正是为了内心的希望吗?有了希望,肖申克监狱不过形同虚设,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锤子便可以救赎生命、救赎自由,甚至救赎鲨堡(肖申克监狱)。有了希望,安迪便可在无尽的等待与提心吊胆中尽情享受每一个小小的乐趣,并将这乐趣传播开来,将希望播种在每个人心里。希望是关不住的,锁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鸟,是流动的空气,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远无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无法染指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瑞德心中早已没有了希望,那图书馆管理员老布,居然会对希望充满恐惧,而安迪却始终心怀希望,那怕 “用这样的小锤挖洞,至少需要600年。”安迪最能打动人心的品质,恰恰是这种看似对眼前现实平和接受,而心中希望却永不不磨灭的精神。
关于自由
    一头是系在小小鹤嘴锄上的自由,这种自由的追求要面对频繁的查房和重重的高墙;一头是监狱里悠然自得地生活,这种生活看起来既不空洞又拥有尊重。安迪毫不忧郁的选择了前者,那怕风险是那样的大,哪怕安全仅仅来源于一张丽塔.海华丝的海报(海报后面就是安迪用锤子挖的洞)……
    一个人能够在十九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这其间又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当凶恶的狱警将安迪推向死亡的边缘,他仍然面不改色,口若悬河。最后,他第一次在监狱里赢得了自由,虽然这自由,只是在完工的屋顶喝上一口啤酒。
片中,瑞德曾这样说道:“体制化是这样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排斥它,后来你习惯它,直到最后你离不开它。想想看,我们的身体已经有多大一部分被体制化了? ”
    看看老布。重获自由后,他失去了监狱安稳的生活和周围犯人的尊重,又迟迟无法融入新的环境,只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前,他饱含深情的放飞了自己饲养多年的乌鸦,他的自由,也只能在高飞而去的鸟儿身上延续,因为,他已经被鲨堡高度体制化了。甚至瑞德,也若隐若现地走在体制化的边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安迪,只有他安迪,找到了对抗体制化的办法,那就是始终不放弃对窗外自由的追求,哪怕这种追求是多么的危险。为此,他付出了太多。当安迪将监狱喇叭放上《费加罗的婚礼》,安详的半躺在在广播室的椅子上,掩目微笑时,他得到了短暂的自由,虽然代价是一周的禁闭,但是,解除禁闭,他又微笑的走了出来。
    安迪终于重获自由,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从污泥中艰难地站了起来,仰头深深的呼吸——他一定闻到了自由的味道。那一刻,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笼罩他整整十九年的,那所有的冤屈和压抑,全然释放!
    “上帝地审判比预料来得快!”这是典狱长办公室墙上挂的圣经刺绣。他的审判,也来得比预料得快,但那却不是上帝带来的,而源自一个越狱犯人的举报。
关于安迪
    安迪既是弱者,又是强者。我们同情弱者,安迪正是弱者,因为他遭人误解,身处冤狱;我们崇拜强者,安迪又是强者,因为他充满智慧,且内心坚定无比,他利用智慧和希望,这两个自己仅有的资源,救赎了自由,也救赎了充满罪恶的鲨堡。
   “要么忙着去活,要么赶着去死,人总得做点什么”,这个人类朴素的真理,被安迪完美的演绎。当失败和成功的概率对比如此悬殊时,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冒险。最终,这个白面书生,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关于救赎
    安迪已然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人群退去,荧幕渐渐暗淡下来,我们不得不重又走进现实生活。面对颐指气使的老板,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哭闹的孩子,变心的情人……我们怎么来完成自己的救赎?
    不需要鹤嘴锄,也不需要丽塔·海华丝的海报;我们不需要面对暴躁的狱警,不需要面对无休止的查房,更不需要为“三姐妹”吹喇叭。阻碍我们的,只是人性里的懒惰和恐惧。惧怕失败,懒得去付出努力——不正是这样吗?
    习惯痛苦,并泰然处之,自欺欺人地过那所谓的幸福生活;抑或在内心始终保持对痛苦的敏感,并在痛苦中挣扎,期待一个全新的开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跟“to be or not to be”一样让人难以选择,这个命题与“做一个痛苦的思考者或者做一头快乐的猪”一样让人无从下手。
    我们该暗地问问自己:内心深处,我们到底被“制度化”了多少?是否我们在心中早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不可能”的高墙,把自己围在这监牢里,准备无风无雨地老死其中?我们是否在做之前就想好了退路,计算好了成功与失败的比率,试图付出最少的代价而得到最多?
    若果真如此,那请不要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在山崖上找个下山的曲径,比蒙头向上攀登更难!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蒙头向前。

阅读(1615) | 评论(0)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暂无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