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诗人毛泽东》
1973年,刚刚大病一场的毛泽东,已经整整80岁了。
这年夏天,他用已经有些枯涩的情思,写了平生最后一首诗。
这年冬天,他还劳费情思地做了一件词墨韵事。
他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把自己一生的全部诗词作品,重新抄写了一遍。抄完后,他一一核对,对其中的一些词句作些修改。然后让工作人员又抄写一遍,抄清后,又再次核对。
以老病之躯,如此这般,反复多次,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他似乎很想为后人留下一套完整的诗词定稿,又好像是在进行一次艺术上的自我总结。
他或许是要为自己的心灵世界,留住一片珍贵的情感空间,留住几多动人的历史回声。
他或许是在用诗人的目光审视自己一生的行程,重温那遥远起伏、百折千回的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漫长?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短促?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险峻?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雄壮?依然是心路。
数量并不太多的七十来首诗词,正是毛泽东播撒在坎坷心路上的心灵花朵。
诗人毛泽东,该汇聚多少感情?
毛泽东的诗,该传递多少消息?
这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
有婉丽的爱情悲欢。
这里有谁主沉浮的浩歌,
有霹雳暴动的风烟。
这里有残阳如血的壮烈,
有战地黄花的灿烂。
这里有临海而迎潮搏浪的激情,有登山而倚天抽剑的呼喊。
这里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
这里有鲲鹏展翅的恢宏遐思,有乱云飞渡的从容气象。
这里有宏图惊世界,更有腊梅傲雪霜。
这里有坐地巡天的浪漫华章,更有闲庭信步的击水新唱。
心路上的风景,是这般灿烂。
细细检视笔下天地,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风色、革命风云,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悲欢、历史巨变,在晚年毛泽东的心底,该唤起怎样的波澜?
作为诗人,毛泽东是政治家诗人。
作为政治家,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
作为诗人,毛泽东是自信的。
四十多岁的时候,在陕北峰峦起伏的黄土高原上,他便举起套着灰色棉袄袖子的右手,指着自己对一个来访的美国记者说了这样一句——
“谁说我们这里没有创造性的诗人?这里就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