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2009-10-04 22:19: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edwardguo/48855.html

分享到:

从太极拳说起

绵绵青山,描绘不尽,结穴只在德性和智慧。万里长河,诉说不止,源头只在修身和做人。要修养德行,读读古书。要学点智慧,更需要读读古书。这世界已经是变化那么快了,更需要学学那些不变的德行;更需要学学那些知道如何变化的智慧。     

      编者按:恳请每一个读者坚持读下去!

      Q:从网上看到一个美国人制作的文档,表述世界转变正在发生。其中有几个数据:在中国,如果你是百万人中的一个精英,那你至少有1300个势均力敌的竞争者。美国前教育部长 Richard Riley 认为,2010 年最迫切需要的10种工作,在2004年时,根本不存在。于是,我们必须教育现在的学生毕业后投入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还没发明的科技,解决我们从未想象过的问题。现在知识爆发,更新太快,到2010年的学生,两年前学的知识,在三年后就过时了。然后又罗列许多的数据,说明以后的资讯量,会加速增加,会是现在的千万亿兆倍。文档在最后问读者:“你已经知道了这些事情,你准备怎么办?”


      尹建维:想想现在的年轻人,真难。

      面对如此快速变化的环境,却又没有传承到足够的智慧遗产来应付这个环境,跟长辈的接触也越来越少,全凭自己闷着头去试、去闯、去碰,多难啊!难怪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婚姻问题越来越多,出轨的事情越来越多,离经怪诞的事情越来越多,情杀的事情越来越多,自杀的人越来越多,有精神毛病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庆幸自己已经走过了那一段路,不必再去玩那些游戏了;另一方面,看着现在一大群的人宛若游魂,飘飘荡荡,不知所终,总是令人有些不忍。还是能说就多说一点,能做就多做一点,尽其在我吧。能有多少人能接受?那也只有委之于天!良心事业可以有目标、有方向、有计划表,但是难有绝对的衡量尺,更是没有终止线的。

      虽然资讯变化是如此之快,如此之多,如此之令人不安。但是,有件事情绝对要弄清楚,处理那些变化快速资讯的一定要是我们自己,决不能让电脑和手机变成我们的主人。没错,忘了带电脑和手机上班,可以不方便,但不能心慌,不能感觉自己就失神落魄了。我见过从来不回电子邮件的大老板,我也见过从来不接手机、甚至不要手机特立独行的人,我见过家里不要电视机的人,我也知道有不看报纸、不上网的人。那些人或许不是我们可以完全师法的对象,但是我知道的那些人都还是活得蛮成功,尤其是活得非常愉快的一群人,因为他们知道如何主动地选择他们所需要的资讯。

      到底,真正重要的资讯,我们总是会知道的。到底,我们所需要的是我们要的资讯,而不是那些毫不经选择,推到我们眼前、闯到我们耳边的资讯。我们经常没想,单纯地认为多知道一些资讯总是好事情。但是,吸收了那些资讯需要花时间,会让我们分心等等,我们就应该要有选择地选取自己要的资讯了。我们也许无法做到我看过的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所做到的,但是我们每天总要有一点时间不看电脑、不看电视、不接手机,让自己静一下,让自己跟自己对对话,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资讯变化再快,总得有个不变的主人在处理这些资讯。若是人也跟着外在的世界快速地变,那当然出毛病。事实上,这物质主义的社会毛病正出在这里。追、追、追!变、变、变!快、快、快!弄得自己头晕了,也把别人的头搞得晕头转向。每个兜得团团转的人都说自己也不愿意这么快速地变化,但是没办法啊!

      是吗?真的没办法吗?

      打拳、打架一般讲究的是“先发制人,后发者制于人。”打仗也讲究“抢占先机”,要“主动,不可被动”。打球、运动也都是运动快的队伍,或是运动快的人才能得胜。那这又怎么说?不快行吗?快是没错,在怎么个快法。

      我常在想,中国人当初不知道是谁发明太极拳的?是谁在功夫练到出神入化以后,体会到要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制快”、“后发先至”?是谁想到教人打拳、练拳要缓缓的、慢慢的、柔柔的?是谁体会到能够反着一般打拳的道理却威力无穷?

      太极拳虽然打来缓慢,但是每一个动作都得要求非常精凖、确实。最重要的是基本功夫要做好,马步要蹲得稳、自己的重心要低、要沉。自己重心不稳,不需要人家来推,一个提腿自己就已经是摇摇晃晃了,怎么对敌?马步蹲好、重心摆稳,虚实分明,然后练习推手,练习听劲。推手,也是慢慢地;听劲,更是要去感觉,要用心。练拳,尤其是太极拳,绝对不能快,快就打不好了;绝对不能用力,却要用心,要很用心。方法对了,练着、练着,就能以静制动,就能后发先至。

      自己的重心稳不住,是无法对敌的。自己没有原点,也无法面对快速变化的外在世界的。我想,在这个时代,每个人最重要的是先找到自己的原点,自己的中心点,然后把自己的原点与中心点摆好、摆正、摆稳。

      老子的《道德经》就这么说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总是从反面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他在两千多年前就也了解到,不能顺着外面的五光十色的世界晃动,并且对我们提出警告。五光十色、五味杂陈,整个人被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整得心慌慌、意乱乱、神散散的。所以老子教我们别被接触外在世界的眼、耳、鼻、舌、身拖走了,要注意累积实力,要注意内在的“腹”部。腹内扎实,什么都好办;腹内不扎实,眼里看得再多,心里想得再多也没用,不但没用,还会妨碍自己、令自己心发狂。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看到了当时的人奋力往外,老子要人从外引向内,所以要人“去彼取此”。两千多年前如此,现在更是如此,我想千年以后也还会是如此。深刻的智慧是划时代的。

      《孟子》讲过这么一句话: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这里说放心,是说放出去的心,是说心老在外面,不在自己身上。另外,孔子、孟子说学问与学习,主要都不是读书,而是求智慧、下学而上达般地修道。也就是说,要学智能,这也不太难,没什么其它的方法,就是把心从外面的世界拉回来。

      这不都也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要把自己的原点找好,把自己的重心摆好?

      中国的老祖宗不知道哪来的智慧,在很久很久以前,就知道外面的环境永远在变,我们有不该变、不能变的部分,有需要顺势而变的部分,还有就是变动的时机。一部《易经》就是在讲变化的道理。“易”有三个意思:简易、变易、与不易。是教我们变的道理和智慧。这有多高啊!?我们这些后代子孙不肖,别说能发明出那些高明的道理,现在连看都看不懂,听也听不懂,甚至不听、不看。若是能看懂一点,体会到一点,日子也就好过多了。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我们的和谐社会

      这就是目前社会最大的问题,大家都往外追逐,忘了自己的原点、中心点。

      什么是自己的原点、中心点?道家就讲“无极而太极”,禅师就讲“当下”,儒家就说“仁”。说“空”、说“无”、说“无极而太极”,说“当下”,是玄乎了一点。老子在《道德经》就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段话很有意思,有喜欢老子的人,就用这段话批评孔子。但我想,这都只能是在“理”上的争辩。到了实用的层面,尤其是在社会上、政治上,对多数人实用的层面,就应该可争辩的不多了。老子已经讲得清清楚楚了:正是因为人心变了、人心杂了、人心乱了,所以要用新的方法,所以用仁、用礼、用义。孔子谈仁、谈礼义,正是老子说的道失了,德失了,就只好用仁、用礼义了。讲老实话,我们真没老祖宗那些智慧,能拾点他们的载经车上掉下来的穗子,就够我们用了。能抓住自己有形、有感、有觉、有体会的“心”就非常好了。能抓住孔子说的“仁”就不错了。先抓住了“仁”,有机会,有本事,有能力,再进一步谈形而上的道、无、空吧。

      先看看孔子下面这一章:子曰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第七》)

      朱熹的《四书集注》是这么注释的:“仁者,心之德,非在外也。放而不求,故有以为远者;反而求之,则即此而在矣,夫岂远哉?”

      孔子说的“仁”,就是我们的“心”的行动化与实际化。谈“心”,容易落空,一句孔子的“仁”,就有个着力点,有个入手处了。

      这西方传来的物质文明与物质文化,不是说它们不好,但是它们有些用过头了,太偏了一点,它们非常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文明与精神文化来平衡。活在西方的人,没有这些传承,要学都很困难。因此,西方社会面对无穷无尽的压力与不平衡,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中国人快速地接受西方文化,快到连自己的文化都不认得、都要丢失了。我虽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但我也不是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应用过头了,也需要西方文化来平衡。但是,身为西方人,不懂得西方文化,他想学中国文化,也难学得好;身为中国人,不懂得中国文化,没有根,很难学好另一套系统。在过去百年,是以西方文化统领全世界,用过头了,不平衡了,就出了许多问题了。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生活所最需要的。身为中国人是幸运的,就活在宝山旁边,就活在甘泉旁边。只是,要知道掘寳,可别千万渴死在甘泉之侧!

      西方讲究的是公平,讲究的是竞争。因为公平,人人都有机会,但是要努力,要竞争。竞争过了头,就失去了和谐。现在在信息产业的竞争,讲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大了还要更大,多了还要更多,这就似乎是过了头了。美国的职业橄榄球、职业篮球竞争,大家只歌颂第一名,从来没有人注意谁是第二名,更别谈第三名了。中国几千年来改朝换代,也都是你死我活,但是,这不是老祖宗教导的最高智慧。中国老祖宗讲究的是共存,讲究的是“存人之国,存人之祀。”

      “武”这个字,就是“止”跟“戈”合成的。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要有武力,是为了和平,是为了“防止战争”。最激烈、最残酷的战争和武力,在中国老祖宗的心里,都是一股仁爱、和谐的支持。我们后代子孙能不努力去学这些胸襟吗?


      《孙子兵法》就讲得更明白了: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 谋攻篇》 )

      孙子告诉所有后代学兵法的人说,用兵之法,最高明的是“全人之国”、“全人之军”、“全人之旅”、“全人之卒”、“全人之伍”。听说美军攻打伊拉克,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本翻译的《孙子兵法》。他们俘虏了伊拉克的士兵以后,发现伊拉克士兵的身上也每个人都有一本阿拉伯文翻译的《孙子兵法》。听到这消息,我们是该引以为荣?还是引以为耻?当然,中国老祖宗的东西,全世界的人都在用,我们该引以为荣。但是,我们身为老祖宗的后代子孙,不知道自己的家底,不该引以为耻吗?到底,布什是不对的,他很可以“全人之国”,他却“破人之国”而且同时把自己拖入泥沼。这不正也是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在告诫所有用兵的人“善战者,服上刑”吗?

      再看看孔子怎么教我们的: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这就是和谐社会的真义。允许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尊重不同的意见。孔子认为一定要别人的意见跟我一样,这可就是小人呢。君子人,照顾到大家,而不会结群朋党。大家互相和谐、互相帮忙,而不是你死我活,互不信赖。

      这“和谐社会”的图像是很好的,理想是很好的,目标是很好的。挑战是怎么做?

      前面说过,我们就住在宝山旁边、甘泉之侧。我们可以控告中国历史几千年来种种不对、不好、不合理、不健全等等的缺失,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世界上没几个民族像中国一样可以文化不断,传承不断,虽有战乱,但是稳稳地过了几千年。反倒是今天,更富了,更好了,传承却有断裂之虞!正是孔子的儒家文化、儒家教导让中国社会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之中,充满韧性地过了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看来像是弱,但同化了入侵的匈奴、蒙古、旗人。看来像是弱,但是生命力如此地坚强、如此地包容。这不就正是“和谐”的意思吗?我包容了你,我融化了你,我接受了你。到最后,你也接受了我。

      要建立“和谐社会”,先从让大家读古书,读传统儒家的书开始。要建立“和谐社会”,先从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原点与重心开始。
 
      我们心里要有个稳定而深刻的价值观,才不会人云亦云。释迦深刻、老子深刻、庄子深刻,但是有点摸不着边,得先抓住一些东西,慢慢学习、进步,再去琢磨那些抽象、比较摸不着边的东西。先把儒家的孔子抓稳。能够好好把儒家的价值观装在心里体会体会,好好去实践孔子爱人的“仁”的思想,渐渐地自己就也会深刻起来。外面世界的比较、竞争、炫耀等等,心里也就渐渐不会在意了。再进一步,能够像孔子所教的,“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能够帮着别人,心里会有无限的充实。像孔子所说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又是何等的充实、何等的愉悦!

      资讯不是知识,知识不是学问,学问不是智慧,智慧也不是德行。资讯是变动的、是更新的;知识变动得少些、慢些,但还是变动的、是更新的。学问,比较起来,是成长的,但不是变动的;智慧就更是有根的,成长的,但不变动的。德行,更是像山一样,稳稳地竖立在那里。

      我常想,没有德行,最好没钱、没名、没权。没有德行,钱、名、权,只会伤身。看看那些暴发户,有几个有好下场的?看看那些年轻就成名的明星、歌星,有几个能全身而退,有个幸福、安逸的下半生?看看那些不知道为什么就掌权的人,能长保令名?看看莫扎特,若是他没有那些才气,还可以活得好好的。看看苏东坡,不正是因诗词而坐狱、受贬吗?苏东坡就写过这几句话:“人家养子欲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至公卿。”苏东坡写这几句话是有些愤世嫉俗。一个人只是愚鲁是无法保证会作官的,但是一个人没有德行,聪明、有才、有钱、有名、有权,几乎可以保证都会出事的。苏东坡的愤世嫉俗正因为自己没能有撑住自己才气的纪律与德性。中国若是少了一个苏东坡,文学都会少了许多的味道、少了许多优雅、少了许多光辉。苏东坡的才气是他的,也不是他的。他的才气带给了中国许多美丽的讴歌,却带给了他自己无尽的痛苦。上天给他才气,他已经没有权力不要,他是属于所有中国人的,不只是自己的。只可惜,他顺着自己才气走,没能够了解自己的“天命”是什么,而努力、默默地去实践自己的天命;他没有足够的纪律和德行,托住那些才气。他没能让那些才气滋润他自己。

      绵绵青山,描绘不尽,结穴只在德性和智慧。万里长河,诉说不止,源头只在修身和做人。要修养德行,读读古书。要学点智慧,更需要读读古书。这世界已经是变化那么快了,更需要学学那些不变的德行;更需要学学那些知道如何变化的智慧。

      好好读些中国古书吧,只有这样,生活还能蛮有点意思的。

 

阅读(1573) | 评论(0)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暂无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