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狂情燃尽终成灰 --池莉《香烟灰》读后感(2011-12-22 10:25:00)
摘要:
读了池莉小说《香烟灰》,有点感慨。可能是小说那语境场境情境激活了我的深层记忆,更主要的是,小说所说与我所思似有相通。
小说主人公詹国滨的人生,是香烟灰的人生。
用詹后妻的话说,詹国滨就是香烟灰,自己以为自己很有火,其实连自己也照亮不了,就是一段香烟灰。 詹的人生两段经历:武汉知青到江陵,荆州教师回江城;做了两件大事:狂热少年,革命造反,红旗楼顶插红旗.孤寡老年,疲惫不振押房产,胡吃海喝中风亡;两个老婆却孤独一人:乡村教师,城市姑娘,先后离弃;两个子女却无人送终,均改姓他名离他而去。最终,“波浪欢腾,都不是他的”,他只能在孤独中进入了不知道是地狱还是天堂。
灰之所至,缘于狂情燃尽。
在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里,他红旗一插名天下;在激情燃烧的年代里,他抢来民兵连长未婚妻,联姻公社书记女,读完师专留荆州。在“新的春天”的年代里,他激发“野兽般的革命性”,抛妻弃子回武汉,当上“革命伙伴”的老襟。然而,在“走进新时代”的年代里,他怎么也“走不进”新时代。"一杯茶几支烟,一张报纸混半天”,提前退休享清闲,照张照片像囚犯。他成于辉煌。16岁辉煌的壮举,带来了他高昂的自信,终生念叨不能忘。因为这次辉煌,他幸运留城武汉。因为这次辉煌,他自信地抢人未婚妻,爱上朋友妹。他败也辉煌。因为辉煌,他不能接受工作安排,选择下乡,因为这次辉煌,他认为自己应有资格上最好的大学,却被”太自私和狡猾“的农民掌握了命运。因为“再提16岁的辉煌”,因为“早已成为历史的“文化大革命””(注:柳熹西语)“一个有理想有才智充满革命激情的男子汉”不能投身于“遍地是黄金”的改革开放大潮,他做不到“有志气出去创业,去赚钱让老婆孩子早日达到小康”。最终孤单一人,放开本能,将房产抵押,预支“拥有受人尊重的愉快生活方式”,过把瘾就死。
詹国滨是一类人的代表。
或者说,他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部分思想。这类人一直不能从狂热的理想主义时代走出来,更不能走进“俗气的金钱和物质”的现实主义“新时代”。但是在这个“新时代”里他们却本能地“打开了魔鬼的潘多拉盒子”,俗气地恣意地预支玩火自焚。他视前妻为噩梦,嘲笑蔑视曾经的“革命同伴”,又......
不要辞职!在现有岗位上去获得晋升(2011-12-21 15:53:00)
摘要:在现有的工作上感觉没什么空间,想通过辞职来获得晋升的机会?嗯,这可能是大多数人辞职的最重要原因:现在的工作已经到顶了!可是,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如果有可能,你不妨尝试一下下面的5个方法,或者能够让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出现预期中的转机。
1、告诉你的老板你想得到晋升。这可能看上去是愚蠢的。你的老板并没有任何能够提供给你升职的职位,那么为什么还要打扰他去问呢?因为你实际上根本不知道那是真的还是假的。而升职也有很多种形式。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比较熟悉传统的或真实的晋升——你去到了一个工资更高的空缺职位上。但是,也有隐性的原位升职或成长性升职。这些情况下,你基本上是做相同的工作,不过会增加更多的工作职责并有更好的头衔。那么,如果你已经是一名分析师,你得到了成长性升职,头衔就变成了高级分析师,再过几年就变成了项目经理。
2、假装每两年换了一次工作。当然,并不是正式的。但是,可以在简历上写上,假装每两年你都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职位。在你做这种编写工作职位的头衔的练习中,我打赌你会发现你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你只是还没有得到合适的头衔并且晋升到那个职位上去。你在1998年所做的工作项目绝对和你在2010年所作的项目不一样。(如果不是这样的,请看上面我所写的内容。)一旦你完成了这个编写头衔的练习,重写你的简历,划分出各个时间段;即使头衔没有变化,也要确保显示出......
年末,应对职业危机(2011-12-21 14:52:00)
摘要:又到年末,一个盘点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刻。对于一个刚开始工作的“职场新兵”,这可能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时刻:每年都有进步,一切皆有可能。而那些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的“职场老兵”,感觉则可能有些复杂:对工作的激情在慢慢耗散,职业发展遇到瓶颈,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身体不如以前健康,家庭生活似乎也陷入了危机……. 你是否感同身受?如果是,你很有可能陷入了“中年危机”。何谓“中年危机”呢?用心理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话来说就是:“中年危机好比是当你爬到梯子顶端,忽然发现梯子架在错误的墙上”。具体来说,中年危机包括对未来的担忧,对健康的不安,对婚姻的悲观,对工作的日渐消极,以及赡养父母带来的压力。其中,工作上的消极就是“职业倦怠”。
就像青春期一样,一个人的中年期往往也充满了沮丧、困惑和孤独。对于数千万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员工来说,他们最想做的就是从工作焦虑中解脱出来,重新变得干劲十足。如果处理得好,一个人的职业中期也是一段发掘自我,发现人生新方向、新起点的时期。他们很快就能找到新的方向和动力,从而释放出潜在的能量,开始生命中新的旅程。
在发达国家,“中年职业危机”一般发生在45〜55岁,但在中国,这个危机却提前了将近10年。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原因有三点:一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让管理人才的职业晋升速度超过了心智成熟度的提升。二是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分数,而忽略心灵的成长和滋养。三是国内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的集体心态,造成了这一批职业人缺乏对生活的整体观。
企业高管教练吴晓庄认为,发生中年职业危机的原因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要走出中年职业危机,主要有三个步骤:一、自我定位,找到自己的梦想、使命和价值观,找到自己的偏好、长处和短处;二、设立目标,把自我和工作衔接,实现生活的平衡。三、承诺改变,设定分阶段目标,及时采取行动,自我反思,获取他人的反馈。
罗伯特·莫里森、塔玛拉·埃里克森和肯·迪赫特沃德则给那些处在中年职业危机的经理人提供了六点建议:一、安排新任务,焕发工作激情;二、转变职业道路,发展新技能;三、辅导同事,让中年期员工重新焕发活力;四、提供新培训,培养新技能;五、休一个长假,重新焕发青春活力;六、扩展领导人培养计划,拥有更多晋升的可能。
要走出中年职业危机,要求我们提升自我的......
《科学》社论:科学的价值(2011-12-21 14:12:00)
摘要:
追求真理;勇于挑战传统观念;理性探讨,平等开放
6月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社论——《科学的价值》(The Values of Science),对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科学价值的实现进行了探讨。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一个社会要实现真正的开放和民主,其所需求的价值,也正是科学的价值。
对于科学来说,真理和信誉最为重要。任何对数据进行造假的科学家是在冒被学术界无期限驱逐的风险,这种行为会损害科学在整个社会中的信用。科学家可以在分析数据时出错,但没有人可以接受数据造假。试问,在对待造假问题时,又有哪一个社会领域能持有科学界的这种态度呢?
科学需要独立自由地调查、质疑、思考以及去猜想未曾被想到过的事物。要打破传统观念限制,勇于挑战。
科学也需要理性,任何人身攻击是不被接受的。科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开放的,不论国籍、种族、宗教信仰或性别。
年轻一代承担着社会建设的重任,他们必须对科学的价值抱有信仰。在科学价值的指导下,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将是建设更好明天的基础。(科学网 张笑/编译)
......
读林语堂《秋天的况味》之随想(2011-12-20 13:49:00)
摘要: 前两天,看电视又遇《京华烟云》,突然非常想读读林语堂先生的作品,即遇到《秋天的况味》一文。一篇很独特的描写秋天景色,体味秋天风韵的绝妙文章,使我对秋色有了新的认识。
之前,我也曾写的几篇描述秋天的文章,几乎都是和红叶有关,再不就是秋风扫落叶之状况,记得当时也为描写秋日的层林尽染而激动不已。现今读林先生的《秋天的况味》后,才知道自己对秋天理解的太单调、太肤浅。相比之下,停留于事物浅表的浮华色泽,停留于风花雪月的磨磨叽叽,停留于飘忽不定的不宁心绪,是那样的苍白空洞。遂下决心要重新读读名人力作、读读留世名著、读读诸子百家,为这个年龄段中的自己,补充新的感悟和理解。扯远了,折回来继续说读《秋天的况味》之随想。
在林先生的文中,把秋天比之为:“过来人”“烟上的红灰”“又醇又老的酒”“用过二十年的破烂字典”,甚至是“鸦片”“雪茄”或“一只陶锅在炉火上用慢火炖猪肉时发出的声调”······并借用这些比喻,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正得秋而万宝成”的境界。不是吗?秋天,不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一个收获的季节吗?诚然,这一显而易见的结论,人人知晓。可真要人独用那些比喻来印证“秋的成熟”,想必少而又少吧。也许是自己孤陋寡闻,看的读的少吗?但我读林先生的这篇《秋天的况味》,体味着秋之味觉,品尝着秋之成熟厚重、古朴雄浑、气势滂沱。
如今的我有如此感觉,与年龄和阅历是有关系的。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中的一句话:“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从不敢说自己视觉宽了,而是更愿意让那飘在半空中的心趋于安静,并让曾今的迷惑和不解,伴随年龄和人生的成长而趋于成熟,一如《秋天的况味》中的“人生的况味”,珍惜和享用“四十不惑” 这一丰厚内涵的生命阶段。在文中,林先生也说“···大概我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读此时,随想到人生的“初秋”,是如此的珍贵,又是如此的短暂,感觉是那样的一瞬即逝......
澳大利亚夏季网球大满贯赛(2011-12-15 16:42:00)
摘要:一月份在澳大利亚到球场边去欣赏网球巨星的英姿。新年开始,首先是在柏斯举行的有八对著名男女选手参加的霍普曼杯(Hopman Cup)。在阳光明媚的布里斯班和历史悠久的荷伯特看国际选手为澳大利亚公开赛热身。在悉尼奥林匹克公园(Olympic Park)举行的Medibank国际赛上观看顶尖选手对阵。一月底,在年度第一场大满贯赛事-墨尔本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欣赏世界最一流的男女单打和双打选手竞技。在场外,享受各种现场娱乐表演和澳大利亚城市生机勃勃的夏日生活方式。 澳大利亚的夏季网球赛事从柏斯的霍普曼杯赛开始。这是一项邀请赛,有八个国家参赛,每队包括男女选手各一名。在柏斯的波斯伍德体育馆(Burswood Dome)欣赏这些一流选手激烈的单打和混合双打比赛。2010年澳大利亚的参赛选手为前世界头号选手Lleyton Hewitt和前世界双打头号选手Samantha Stosur。网球形状的奖杯上嵌有产自西澳金伯利(Kimberley)地区的钻石。
观看比赛之余,可以去探索柏斯。在长长的白色沙滩上躺一会儿,逛逛弗里曼特尔(Fremantle)历史悠久的海边街道,前往天鹅谷(Swan Valley)的葡萄园,探索宁静的罗特尼斯岛(Rottnest Island)。
在国土的另一侧,布里斯班国际网球赛(Brisbane International)也在一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举行。在昆士兰网球中心(Queensland Tennis Centre)的室外硬地球场边看击球凶猛的男子选手为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热身。离开赛场,乘船航游布里斯班河(Brisbane River),探访南岸(South Bank)巨大的文化区,到毅力谷(Fortitude Valley)就餐,或是前往附近的莫尔顿湾(Moreton Bay)一日游。
一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女子选手将在穆里拉荷伯特国际赛(Moorilla Hobart International)上一展身手。到荷伯特的领域网球中心(Domain Tennis Centre)观看比赛,在比赛间隙去探索荷伯特的帆船、砂岩建筑和海鲜餐馆。逛逛历史悠久的萨拉曼卡广场(Salamanca Place),沿德温特河(Derwent River)航游,攀登饱经风霜的威灵顿山(Mt Well......
欲望(2011-12-15 15:08:00)
摘要: 在很多人的口里欲望是有罪的,是造成世界苦难的源头。但在更多人的内心里,却始终被欲望操控。其实让人迷失自己的有的时候是欲望,有的时候又是没有欲望。欲望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火焰的指示灯。欲望灭了,一切也就走了。这样想,那么红灯区的存在就合理了。
......
如花似玉的过完这个冬天(2011-12-15 12:11:00)
摘要:不知道是不是和天气有空,我又处于了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内心很不安定,想发泄可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发泄,还是只能像往常一样,坐在办公室里,死盯着蓝色的电脑屏幕,脑子里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从上周开始,接连有一周了吧,不是下雪就是下雾再就是下雨,好几天都没见过太阳了。 春夏秋冬季节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冬天,我喜欢晴朗的冬天,略带些寒冷的风,穿着厚厚的棉衣在户外闲逛,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我本是安静的,貌似中间有一段日子,在大学里的日子我开始四处游荡,我开始试着改变自己,可是最终我还是回归到了现在的安静生活,每天朝九晚五,我也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不过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堕落,今生也没有什么大追求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都已经在毕业后灰飞烟灭了,都已经在繁琐的工作里昙花一现了。想想自己身边有觉得还不错的朋友,可是我喜欢的那几个朋友却都南的南,北的北,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好像我越发变得安静起来,因为我不知道该和谁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所以有段日子我的生活里只剩下了网络。上班要用电脑处理一大堆的文件,写一大堆写完有来的材料,下班要用电脑逛淘宝,看肥皂剧。。。。。。貌似这就是我的全部生活,枯燥乏味,可是又改变不了。也曾经我跟着一堆朋友唱歌吃饭,可是除了在K歌的时候充当一下麦霸的角色,其余的时间我都是安静的倾听者。
说白了,我很寂寞。
很是羡慕《男人帮》里那几个大男人,有事没事的粘在一起,不管是喜怒哀乐都有人在身边倾听。他们的爱情也是可以如此的信手拈来,一群风流倜傥的男人,一些如花似玉的女人。
兔年就要过完了,我马上就26岁了。老妈在26岁的时候已经生下弟弟了,而我现在还在不断的相亲当中。越来越觉得相亲很不靠谱,也很长时间没再看《非诚勿扰》了。我现在也算是在相亲路上阅人无数的姑娘了,我总结的一点是,如果想找结婚对象,相亲是一个方法,但......
写给想创业,但是还在犹豫等机会的人!!(2011-12-07 19:27:00)
摘要:(一)温州人的思路
发现很多朋友创业的心里很矛盾,既有创业单干的j激情,同时又有担心失败后悲惨的命运! 所以很多朋友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决定等等再看,一月过了一月,一年过了又一年,岁月流逝,光阴不再,沉浸在打工的生涯中难以自拔,结婚供房,身上的经济枷锁日益沉重,无力再搏,最后只好认命,打工一辈子。
中国温州人号称中国最富有的人群,我认识好几个温州的年轻朋友,在她们还在上大学时,理念就与众不同,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或者“宁愿做生意一个月只赚1000元,不愿打工一月赚3000元”。这些理念相信是他们的长辈在生活中告诫他们的,潜移默化中成为他们心中做事情的原则。
这种理念却是很先进的,正是这样的理念使得温州人与众不同,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群。
“思路决定出路”!!!
这句话很多人听说过,但是转眼即忘,但是我身边的事实却随时都在验证这个道理
我所在的大学有一个女同学,是班级唯一的温州人,长的比较丑,学习也不用心,家里父母是开皮鞋厂的,所以经济宽裕一点。在班上每次考试都处于中下等,有点钱喜欢炫耀,挺拽,所以男同学不追她,女同学瞧不起她。
可是这个女孩最喜欢吹嘘自己毕业后5年内要买辆宝马车,送给未来的老公做结婚礼物,别人都觉得她是意想天开,更加讨厌她了。
但是这个女孩行为方式就是不一样,别人忙着考证过级,学习考研,提高知识储备将来好找工作,她最不喜欢的就是学习,最喜欢的是晚上在学院门口摆地摊,从周围的小商品市场进来一些劣质小玩意,高声叫卖,不怎么赚钱,后来自己又卖糖葫芦,不赚钱后来又自己买个高压锅,晚上崩爆米花,两块钱一锅的那种,这样混到毕业,竟然听她亲口说自己大学四年共赚了近2万元。
毕业后,她没有找工作直接去杭州丝绸一条街,在亲戚的帮助下开了一个小门面,三年后据说就发财了,同学聚会时竟然开辆本田来参加。5年还没有到,但是她原来说的送宝马车给老公的诺言,很多同学开始相信了。
这个现实的例子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女孩的理念比较先进,别人费了老鼻子力气在考研,在学习,在考证,她却认准了做生意,压根就没有想着将来去打工......
伟大的公司如何思考?(2011-12-07 19:08:00)
摘要:创建一家伟大的公司、一个长青的基业,是很多企业追求的使命。然而,很多企业能做到优秀(Good)就不错了,称得上伟大(Great)的企业非常少有,能够做到基业长青的就更寥寥无几了。那些伟大的企业是如何思考的?他们如何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他们是如何做到基业长青的呢?这是所有想要建立伟大和长青基业的企业都要思考的问题。
在此之前,吉姆.柯林斯已经在《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这两本书中系统性讨论了这个问题。伟大的企业具有如下特征:1、无所畏惧的好奇心,2、培养第5级经理人,3、先人后事,3、面对残酷现实,保持坚定信念,5、知道自己能在哪方面做到最好,6、框架之下的自由和责任,7、技术是发展动力的加速器而不是创造者,8、不断累积和突破。
哈佛商学院教授、曾担任《哈佛商业评论》主编的罗莎贝思.莫斯.坎特教授也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系统性的思考和研究。她对四大洲20多个国家中备受尊崇且经济上大获成功的企业进行了长期的实地调研,结果发现堪称伟大的企业之所以显得卓尔不群,就在一般的企业仅仅从财务逻辑来考虑自己的经营决策,而伟大的企业则遵循着不同的“体制逻辑”。
这种“体制逻辑”又可以称之为“社会逻辑”,它们相信企业是社会内在的一部分,和家庭、政府以及宗教一样,几百年来一直是社会的一大支柱。伟大的公司和一般的公司一样,也要赚钱,但赚钱只是为了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它的目标。这些企业在选择赚钱之道时,考虑的是如何建立经久不衰的体制。它们会努力理解人与社会的需求,为未来而投资。
“体制逻辑”共包括六个方面:1、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2、企业的长期视角,而不是短期目标;3、通过价值观激发员工的正面情感和积极性;4、与公共领域合作,兼顾其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5、创新;6、自发组织。这六条原则互相关联,并且有很多共通之处。伟大公司的领导者利用体制逻辑来弥补财务逻辑的不足,并以此指引和壮大他们的企业。
要讨论“体制逻辑”,还涉及到企业最基本的问题: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不在自身,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这就是造就顾客。而麦肯锡的前任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