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我们的飞机要上天啦!(图)[转](2013-05-18 10:53:00)

摘要: 今年我们本科生毕业设计做的三架飞机。 第一架,翼展3.6米的6.5马力的双缸汽油无人机样机。刚喷过底漆,晾晒中... 调试中,即日试飞。 本次毕设中,三组同学中男女均各半。 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我这四张的人也觉得年轻了许多。 来张侧视图。 前视图 另外一架航拍机的加工间。 可以实现实时图像传输的航拍机。 看看,盖头揭开里边有个摄像头 整装待发。 同济大学的女生是最漂亮的,满校园都是一等一的美女。 同济的男生,我国高校工科男的典型。看着就让人感觉踏实。 工作室一隅。   帅吧!我的学生。 谁说工科院校缺乏帅哥美女! 我们的弹射飞机,凑凑J15舰载机的热闹! 干活累了,歇歇! 这就是我们的大学,宝贵的青春就在这里如此美好地度过...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356-690243.html ......

阅读全文(2266) | 评论:0

中国学生的常见误解之一(2013-05-14 10:42:00)

摘要: 中国社会和教育界对中国学生的常见误解之一是:中国学生很聪明善于动脑,但实验差不善动手。 比较中国和外国不是很容易,而且人群中各种人都存在,不能一概而论所有中国人,比较是看整体有无倾向。 中国社会流行很多对自己的误解,其中有些是为了给自己打气,有些是因为在不了解、无比较的情况下结论先行,有时特例也造成错误印象。 认为中国学生“动脑行而动手差”是有社会影响的一个误解,比如导致有些老师过分强调实验技能、也误导有些能考试的中国学生以为自己特长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似乎有必要讨论这一误解。 这一误解的起源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无需做实验,在现代教育开始后,社会、老师、学生开始很担心,以自己的心理不安(psychological insecurity)先入为主地流行这种误解后没根据百年来的实情而改变观念。 这一误解还因为中国社会(包括中国教育界)长期不能比较中国与西方,在近三十年有些大学老师出国较多而能比较后,却忘记了告诉中小学老师,所以误解却继续在中国社会普遍流行。 这一误解也因为我国在国外留学的学生,至少在生命科学,迄今为止进入国外前五最顶尖系科的研究生较少,而带回国内的印象不是来自这些国外优秀学生进入的系科,得出的结论来自中国顶尖学生在美国非顶尖系科对比美国非顶尖学生。 这一误解可能还有特例被误为常规的因素。中国最早获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人皆理论强。1970和1980年代,中文介绍多次说杨振宁认为中国人理论强、实验弱。其实是因为杨振宁本人是一位非常聪明、即使今天有希望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几位后辈华人也觉得他智力超出自己很多的人。我曾忍不住问杨先生:“我觉得,从我们生命科学来说,中国人理论强的极少,而绝大多数都是以做实验厉害。但报道称您说中国人理论强、实验差。是否因为中国人做物理的不同于做生物的?”。杨先生的回答很清楚:做物理的华人也是实验强的多,理论强的少。 所以,虽然杨振宁、李政道及近年可能得奖的张首晟等确实理论强,但他们是华人的异数,即使在华人科学家中迄今也属于例外。纯数学确实有陈省身、丘成桐、田刚、夏志宏等少数突出的,但他们占世界顶尖纯数学的比例很低,而应用数学和统计的华人就多很多,占世界的比例高。如果要总结多数人的情况,中国人实验强的比较多,理论强的极......

阅读全文(1524) | 评论:0

我曾经批评过南昌大学校长 刘庆生 [转](2013-05-13 16:45:00)

摘要: 我曾经批评过南昌大学校长    作者:刘庆生 刚看到报道,江西省纪委正式宣布: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因严重违纪,正式接受调查。围绕此事已经出现几篇博文,许浚远:“干了两件“惊天骇俗”大事的南昌大学校长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和南昌大学校友徐大彬:“南昌大学不是你口中的垃圾学校”,他的博文是针对有网友说南昌大学是垃圾大学评论而写。我在他的博文后的评论是:“写的客观!要理性对待这个事,将校长和学校区分。我也正在写一篇博文:“我曾经批评过南昌大学校长””。这个校长一直给我印象过于感性,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较多,没有能力领导这个重点大学。我们讨论这个事情一定要客观和理性,一定要将领导与学校分割开来,否则就会伤害大学里面的师生,这对他们很不公平。 我对这位校长的批评出现在2012年3月8日我的博文:“大学校长需要更多的理性”(中国科学报2012年3月17日A3版转载)。这篇博文的开头写道:“近年从媒体上经常看到一些大学校长的种种“精彩表现”。有的唱唱卡拉ok,,,”说的就是从网上看到这位校长率领几位副校长戴着耳麦尽情欢唱的视频情景。显然,我这儿捎带调侃,其实校领导们工作累了,唱唱歌跳跳舞也无不妥。事过之后的4月22日我又写了一篇“我为校长出主意”的博文(4月24日中国科学报A3版转载),以一个在大学工作40多年老教师的亲身体会谈一个大学校长应该做的事情。 我是一个地道江西人(江西省吉安市永阳人氏),对这片红色土地给予很深感情。从小我们就会唱民歌“江西是个好地方”。据说上世纪50年代,周总理曾经对原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方志敏的战友)说过:“你们江西是富农”,指的就是江西作为一个粮食主产区,革命群众基本上都能吃饱饭的现实。我记得即使在三年(人为和自然)灾害期间(我正上初中),至少在我家乡(吉安地区)周边没有听到饿死人的消息。倒是听说永新县粮库有粮不放,一些老红军的家属到北京找当了大官的亲人告状,迫使领导们放粮救灾。因此,基于这种感情,我对江西省唯一一所重点大学的南昌大学一直比较关注。最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学校的网页了,冥冥之中学校似乎要出大事。当然,我更关注我们吉安地区唯一一所大学井冈山大学的发展。例如我曾经一篇科学网博文:“大学生活应该有点激情,而不是迷茫”就应该校宣传部的邀请在学校报纸“井......

阅读全文(2932) | 评论:0

左岸咖啡(2013-05-09 11:29:00)

摘要: 在赛纳河左岸择个地方坐下,点一杯熟悉的咖啡,翻开刚刚淘来的旧书,把自己氤氲在和煦的阳光里,静静地发一会儿呆,这是一些读书人心中的圣境。我没有这样的雅兴和机会,喝咖啡只为了提神。
参观过肯尼亚的咖啡种植园,当时只顾着看那些红红的果,没注意那小乔木如何开花。这次在海南兴隆再见咖啡树,惊讶于它满枝的一丛丛的雪白小花。是啊,作为茜草科植物,怎能没有花呢?在落日的余辉里,那些花儿舞动在红红绿绿的咖啡果间,有着别样的优雅。都说境由心生,作为三大饮料中最小布尔乔亚的品类,咖啡也合该有个非同寻常的来处。
从咖啡果到卡布其诺(Cappuccino)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段路充满了腌臜与烟火,一如从青涩学子幻化至殿堂学者要经历的种种困苦。采收下来的咖啡果,要经过发酵去除果肉,所以细品之下咖啡会有淡淡的酸味,有人不喜欢,用各种糖奶来掩盖。去掉果肉后得到的咖啡豆再经过干燥、烘焙①,水分一次次释放,密度越来越低,芬芳的油质却逐渐释放出来,这才有了大家熟悉的咖啡香。这些步骤里的每一次细微操控,都会形成不同的咖啡口味。学人成长至最终独步于天下,不也需要一次次的细致点拔么?
说起来有趣,以人类所知,最早享用咖啡的竟然是一群羊②,咖啡与动物似乎有着不解之缘。麝香猫咖啡(Kopi Luwak)是现今世界是最昂贵的咖啡豆③。这种咖啡豆出自印尼,采集自一种俗称“麝香猫”的树栖野生动物的粪便。这猫以咖啡果为食,果肉就在它的肠道中被消化、吸收,咖啡豆则随粪便排出体外。许是它的肠道中有某种特殊的微生物参与了发酵过程,产生了独特的物质,使这种咖啡豆别有一翻滋味,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一些咖啡馆也以拥有这种咖啡作为号召。真不知是实有其味,还是只是人的求异心理在作祟。类似地,泰国也出产象粪咖啡,阿弥陀佛!这样的东西实非一般人所能消受。
市场上流通的咖啡豆多半以产地区分,中南美洲、非洲、中东和南亚、东亚和太平洋诸岛皆有咖啡出产,我国的云南、海南、台湾都种植咖啡。有人说,在咖啡中,蓝山④可以称王,摩卡⑤可以称后,这两个名字即源于它的产地。咖啡树的品种、产地的水土气候、果实的加工工艺、咖啡豆烘焙的深浅、烹煮和饮用的方式都会决定咖啡的口感。所以,求蓝山咖啡不得的咖啡达人,会用不同的咖啡豆混调出近似的滋味,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书山有路,千踪万径......

阅读全文(1137) | 评论:0

苍井空和知名科学家的正能量(内附照片)(2013-05-09 08:27:00)

摘要:       苍井空在我国是知名的艺人,尤其得到广大网民的喜欢,在解构生命制造过程的可视化研究领域,被尊称为德艺双馨的苍老师。以本老人家的眼光看,在很多方面传递着蒋科学和肖黑崇拜的正能量,而这种正能量与知名大牛科学家,尤其是解析生命蛋白解构的科学家极为相似,所以,本人诚惶诚恐地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将苍老师和他们作一比较,不妥之处,还望大家补充修正:                                             苍井空                                      知名大牛科学家   职业及兼职:           艺人、教授                               教授、演员     主攻专业:          解构生命制造过程                       解析变质蛋白结构   所属领域:               生命学                ......

阅读全文(1490) | 评论:0

领导者如何增强说服力(2013-04-08 15:53:00)

摘要:    大胆尝试去说服别人,让他们毫不犹豫地接受一种理念,投身于一次意外的行动,或者去追寻一个未经证实的愿景,是一种美妙的体验。领导力的精髓,就在于你能否在自己周围营造激动人心的气氛。听听领导力的声音吧;那是你以雄辩的口才、强大的说服力去吸引别人关注的声音。领导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心软服输,但只要你足够用心,在他们身上点燃星星之火,最终这火花势必升腾成熊熊烈焰。     你必须学会通过说服来领导。如果不能说服别人或者令他们信服,你就无法成为领导者。如果你觉得要求别人做出改变让你犯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专注于你希望引发的反应,而不仅仅是你想说的话。     为了引发“我从来没这么想过”的反应,你必须表达出自己激动热切的心情,讲述你所实现的飞跃,即从形成理论到提出富有想象力的、规模尚属未知的新主张。     你可以应用哪些新工具来说服别人,劝他们改变主意?用假想的争执、夸张的语言、音乐,还有连绵不绝的鼓点吗?哦,或许吧。但其实你还可以掌握一些更高级的沟通技巧。     你的目的并不是强迫人们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是为他们提供一个从全新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机会。若想发动变革、创造一个新的未来,你必须承认自己的弱点,对未经验证的理念表现出热情和信念,并为追寻这个理念甘冒失败的风险。你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讲话风格,以令人信服、无可辩驳的方式表述你的坚定信念。     领导辅助工具     如果你的目标是施加更多的影响,那么你在传达信息时,就要散发出让听众难以抗拒的激情。也许你需要打消人们的疑虑、帮助他们克服不愿接受新理念的心理,或突破那种漠不关心的状态。以下是六种有用的工具:     •威胁或强调后果。你可以通过强权、威胁或恫吓让那些懒惰无为或骄傲自满的人乖乖干活。每家企业都有那么一两个恃强凌弱的家伙,原因就在于此。作为团队中的一名管理者,只要制定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目标,通常就足以激励他们努力投入工作。不过,如果有人进度落后,或某一派......

阅读全文(4591) | 评论:0

“万金油”文科生沦为就业“弱势群体”?(2013-04-07 17:23:00)

摘要:    读文科好不好?这似乎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许多选择了文科的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文科专业好,收入高,社会地位好,工作轻松体面。因此文科专业每年高考时填报的人数不少,录取的分数也挺高。由于好招生,开设文科专业的成本又相对较低,于是出现了大多院校都开设文科专业的现象。 确实,文科生素有“万金油”之称,一向就业具有较强的就业灵活和适应性。然而,在近年来在就业市场上却因所学专业应用性不强而沦为就业市场上的“弱势群体”。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在眼下的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中,中文、历史、哲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明显遇冷。尤其是在今年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文科生受冲击更为严重。据麦可思调查显示,近3年来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最高,其次是理科,文科最低。法学、经济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文科专业持续走低。 然而记者也发现在众多文科生就业难的今年,一些文科专业就业情况却不错,文科生就业究竟是难还是易? 文科生普遍遭遇就业难 如果仅从名称上判断,文学、经济学、史学、政治学、法学,这些专业都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且由于“学文科”本身所富有的浪漫色彩,让许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其“情有独钟”。然而,四年之后的就业市场上,文科毕业生却面临着“盛名难副”的尴尬处境。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在就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文科生的处境则更显尴尬。在中山大学的一场招聘会上,一位学法学的男生说:“学法律最无奈,你还没有考到律师资格,给人家打杂都不要”。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说,文科生就业难现象并非今年独有。近几年来文科专业就业率就一直低于理工科专业,在今年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文科生受冲击更为严重。 北京师范大学张网成博士分析:“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加上相当多的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对理工科毕业生的需求维持着相当高的增长趋势是情理之中的事。虽然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近年来超过了第二产业,但对高层次服务业人才需求并没有同比增长,加上......

阅读全文(968) | 评论:0

本科非211的不要,纯属胡闹!!国人要反思!(2013-03-25 15:19:00)

摘要: 也来谈一下本科非211毕业的不要的问题,现在很多公司,高校,研究所在每年招聘的时候很多人都发现工作单位招聘有一条,本科非211毕业的学生不要,这简直是胡闹,典型的歧视,比美国白人歧视黑人来的更狠!

最近,央视不是一直报道什么中国人,中国梦吗,我看非广大非211毕业的千万学子都要实现不了了,只有少部分人能实现了。我看以后招聘的可以多加几条,比如亚裔的不要,单亲的不要等,你不是要优中选优吗?那就应该考虑的更长远。 笔者在高校工作了几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事实上已经分不出什么211和非211的差别了,都是差,目前的教育滑坡导致优秀的人才很少,大部分都是自生的,而非211高校教育出来的,很多211毕业的,985毕业的其实都是很一般的。笔者亲历过一次美国高校的招聘,尽管学校排名在美国只有120多位,但是各种大公司,向宝洁,微软等都如期而至,对学生很尊重,通过面试来考察你的真正素质,应聘成功者免费到上述公司参观,看了以后感觉确实不一样。 我认为在国内也应该如此,不管你哪个学校毕业的都应通过面试来观察其素质,给每个人机会。人的发展是动态的,很多考上211高校的学生慢慢的就下滑了,很多没考上211的也许人家今后7,8年一直在进步,早已超过了211的学生,怎么可能仅仅通过学校牌子来决定是否给人家机会呢。 其实,211也有很多水货,真有! 非211也有很多人才,真有! 不过,中国的这种歧视早已有之,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国内英语界的泰斗式人物黄国文,拿了两个国外博士学位,一个爱丁堡大学博士,另一个是威尔士大学,博导都是英语语言文学的大牛,后又在纽卡斯尔大学博后两年,斯坦福访问一年,回国后应聘北大,北大不要,说人家是工农兵学员,没有正规本科毕业,最终拒绝了他。 所以,我们要反思国人是不是有一种歧视就在自己的骨子里呢,比如看不起农村人,看不起农民工,动不动敢打环卫工等。 ......

阅读全文(1890) | 评论:1

早春二月赏花(2013-03-25 15:06:00)

摘要:
                                                                                ......

阅读全文(1070) | 评论:0

终于明白为何那么多北京高校的学生选择出家(2013-03-04 15:01:00)

摘要: 以前总是以为出家人对父母很绝情。但是现在,我忽然惊觉,自己对父母的孝顺,甚至不如出家人。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终极关怀的层面。这个问题太大,太严肃,此处先略去。其二是现实层面。《清华博士法师“弃亲割爱”的孝子本怀》讲述了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法号贤实)选择出家后,他父母生活的改变——   “有两次,父母就在龙泉寺住了下来。寺里长着六百多年的翠柏,还有千年的银杏和古柏。他们发现,不仅仅是他们的孩子在龙泉寺落发,在上百名居士中也有别的父母,在孩子上完早课后,跟孩子打招呼。
“在寺院住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竟开始喜欢寺院的环境,” 贤实发现,“ 甚至我爸爸突然有了一种动力,就是赶紧回家把农活干完,然后来寺院里住。”
龙泉寺是2005 年正式开放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的,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多次法会,规模和影响力都在扩大。寺院方面甚至考虑将来成立实体的养老院,以解决出家人的后顾之忧。实际上,千年禅院,百丈清规,从前一旦身入空门,就与尘世了断关系的认识和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社会现实。……“现在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孩子选择出家,不能一出家就不管父母了,这是情理上不允许的。”1980 年出生的贤实说。 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贤实“全程陪伴,全力照顾,这对父亲来说是很大的安慰”。在贤实看来,这是一个永远的“还债” 过程。只是,出家人的还债,债主却再也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也包括天下所有人的父母。   最近看到一句话,“小孝养父母之身,中孝养父母之心,至孝养父母之慧。”不管小中大,我觉得共同的先决条件是能经常见到父母。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回老家找一份工作;其二是在外地工作,然后买一所能够住下老人和小孩的房子。从我周围年轻人的经历来看,如果家里没有背景,回老家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如果在外地工作,除非是二三线城市,否则很难买一所够老人和小孩住的大房子——“20%”政策出来后,估计更是如此吧。   难怪,龙泉寺会成为“北大清华分校”。如果考虑到龙泉寺的慈心农场生产的有机蔬菜,考虑到山上新鲜的空气,那就更......

阅读全文(1382)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