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我国师生关系的演化历程(2012-02-12 08:14:00)
摘要:我国师生关系的演化历程
(王德华)
题目挺吓人的,这个主题是几本书的内容。
实际上,研究生培养也就是几十年的事。快速发展的社会,浮躁的社会,不按常规出牌的社会,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全世界都一样,好像2012年真的是最后一年了似的。
我觉得很难将导师和研究生随意分为“好和坏,优和差”。通过归纳分类的方法虽然可以将繁杂的事情条理化、清晰化,但如果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也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在生物学上,分类学是一门古老而现代且非常重要的学科,生物学分类是根据特征进行的,特征要在同一个水平上,这样方可进行比较,如形态学、解剖学、行为学、生态学、地理学,甚至分子生物学的特征等等。如果给导师和学生分类,也需要确定分类依据,如果根据个性(性格)分,要多少种类啊,千人千脾气啊。生物是多样的,人的个性也是多样的,每一个人之所以被周围的人们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然有其独特的能够分辨的特征。要是根据处事方式呢,也是可以分成很多类的。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依据,会产生不同的师生类别,任何分类都是无法包含丰富多样的导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很简单,简单的就是教与学,又很复杂,复杂得雾里看花。
如果了解一下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对中国的导师和研究生的情况还是可以说几句的。从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开始到现在,30多年了。这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教育到现在这个规模的确是不可想象的,很让人震撼的,成绩是大家看得见的,也是不可否认的,也是国家引以自豪的。正因为有这么大的规模,今天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才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善,政策失误,对中国的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此规模的教授队伍,博士队伍,大学生队伍,研究生队伍,博士生队伍,任何问题都不会是小问题,况且这些都是高智商的人群,是对社会发展起重要影响和作用的人群。如果对这些人群不重视,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中国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大体上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是中国学术界的老学者、老专家做导师。那个时候,国家批准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不多,招生规模也不大,如中国科学院系统,北京的研究所博士生每年5、6个人,硕士生10几个人,京外的研究所有些只有硕士招生权,每年也就招收5、6个研究生。全国第一批博士只有十几人,前几年还举行了一次聚会。这些导......
女人应当怎样应对职场“潜规则”(2012-01-28 21:05:00)
摘要:
女人应当怎样应对职场“潜规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女人的地方就会有“潜规则”,“潜规则”并非只存在于演艺圈中,如今,它已经渗透到职场中。什么是潜规则?就是不成文的见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的规定和原则,它最早产生与人们的贪婪和私欲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壮大,滋生繁衍,如今已经无孔不入的渗入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中。
切勿轻信他人
职场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品德好的人往往树敌众多,而坏人却顺风顺水。你可以不学坏人那样去害人,但至少要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别人要来害你,最简单的方式是利用你的善良,其次是因为你轻信于人。而在职场中,信任往往应该有尺度。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守住应该有的利益,相信应该相信的话,这才能活得更好。
伪善的人不是异类
很多女孩子都会觉得,身边同事都太假了,像是戴着面具做人。而实际上,这种伪善的人在职场中是主流,所以一个实话实说的人反而成了异类。别把职场中伪善的人当成怪胎,他们每说一句谎话,都是有好处的,而你做不到他们那么虚伪,是一种缺憾。所以在职场中,你或者学会说谎话,或者学会沉默。
掌握你命运的人是老板
职场是一个用权力来划分等级的地方,拥有最高权力的老板,完全掌握你的命运。而你的直属上司则部分掌握你的命运。其余的同事们,他们只是掌握你的情绪而已。所以,对一个女人而言,事情就变得很简单。只要谁掌握老板就等于掌握了别人的命运。而如果你老是被情绪控制,则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同事手里。要不被老板控制是很难的,但至少,你要学会不受同事的影响。
做得多不如说得多
在职场里,有些人明明做了很多,却不懂表现,以至于没人知道,甚至功劳被人抢走,这种人就算累得半死,也是不会有半分功劳的,因为上司压根看不见她。而另一些人,事情还没做,就先说得天下皆知。于是不管她们做不做得成,有没有做,都成了领导眼里的红人。职场的现实就是这样,做得多不如说得多,做得好不如说得好。
为小事生气
女性在职场里,很容易为小事情生气。然而,小事情往往是最难分出对错的,所以就把大量的精力纠结于此,弄得天怒人怨,最后还不了了之。实际上,小事情并不会改变你的职场命运,就算争赢了也不会让你得到什么好处。相反,过于纠缠细节,会令......
王元院士:精英教育需要自由生长空间(2012-01-03 20:54:00)
摘要:
王元院士:精英教育需要自由生长空间
王元院士
担任过10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主席的王元院士有些忧心:即将进小学的孙子孙女如果不喜欢自己研究了半个多世纪的数学,最后是不是仍将被迫卷入奥数培训的滚滚洪流。
每天走在中关村的大街上,这位耄耋老人放眼望去,最多的就是为应试而生的奥数补习班。
他常常现身说法寄语年轻人,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由于兴趣爱好而执著追求,才创出成绩的。
面对今天教育的按部就班重重藩篱,他呼吁要给予精英教育自由生长的空间,而他的中学时代恰是对此最好的注脚之一,尽管时代和环境已经大不相同。
距离迈进中学校园已经过去整整70年,王元回顾那些青葱岁月,意兴盎然。
中学不需要门门考满分
王元的初中生活是在战乱与艰难中度过的。
1942年,王元考入了当时的国立二中,这所学校由扬州中学西迁四川后改名而来。
今天的资料显示,王元求学前后从扬州中学毕业的学生中走出了40余位院士。
其时的教育更趋近精英模式,一个县里也不一定有一所中学,“小学班里40人能考上初中的也就三五个。”
“当时的学习太简单,管得不多。”正是得益于这样宽松的环境,精力旺盛的王元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课外,“学了很多人文的东西”。
他喜欢看小说,不管多厚的本本,他都要想方设法看完它,《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更是看过一遍又一遍。
正是在这一时期,这个知识分子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开始接触莎士比亚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看过的超过了30本”。
看别人拉二胡,王元也动了心,抓紧时间苦练,又肯动脑筋琢磨演奏技巧,不久就成为出色的二胡演奏者。
后来,他又喜欢上画画和游泳。他经常带着画板出去写生。画累了,就脱下衣服跳到湖里痛痛快快地游泳。广泛的兴趣,培养了他不怕困难和强烈进取的精神。只要他感兴趣的项目,他总比别人学得好。
王元快上高二时,全国迎来了八年艰苦抗战的最终胜利。王元一家搬到了南京。
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从美国漂洋过海传来的文艺电影吸引了王元的目光,那段时间,他每周必看一场,《魂断蓝桥》、《飘》、《卡萨布兰卡》、《哈姆雷特》……那些经典情节,60多年后回顾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整个中学时期,王元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中等水平,“50名......
我的博客的部分内容(2011-12-23 08:26:00)
摘要:
2011年12月20日
冬日清晨里的一束暖阳
北方的清晨,夜里的寒冷还留有“余孽”,四五级的西北风,虽说是冬日里常见的,可它依旧是穿透人们的厚实衣衫,直抵肌肤。早行的人们,裹着严实的冬季装备,身上除了眼睛以外,几乎就没有裸露的地方。只有晨练的人们,穿着薄薄的运动衣裤,或是慢跑或是快走,可身上散发的热气,却在衣衫上结着薄薄一层白霜,印证着户外的清冷。
Tags: 冬日 清晨 暖阳
发布:cunzhiLee | 分类:网络文摘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1
2011年12月6日
白岩寺---银杏
两年前的深秋来白岩寺徒步,从怀远下车后徒步十多公里来到山中的寺庙,看到寺中的银杏树已落叶缤纷。微风轻抚,树枝摇动,一派秋凉的景象。去年的秋季在温暖如春的西双版纳度过,错过了赏叶的最佳时机,心中甚是遗憾。今年无论如何也要到白岩寺去看看那金黄的银杏叶在秋风中摇曳的美景。。。白岩寺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川西平原唯一的一家藏传佛教寺庙,也是距离成都最近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山中有九十余株银杏相传为
Tags: 白岩寺 银杏
发布:cunzhiLee | 分类:美文欣赏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5
2011年12月5日
高管们的高效人脉
高管们的高效人脉有一种流行的观念:成功只有20%靠的是能力,还有80%靠的是人脉。基于这种流行的观念,很多人把自己打造成社交明星,他们秉承这样的理念:你认识的人就是你的人脉,人脉自然是越多越好、越重要约好。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号称自己认识多少“大人物”的人,稍稍有些遗憾的是,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广度似乎和他们获得的成就不是很匹配。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陷入了一个误区:以
Tags: 高管 高效 人脉
发布:cunzhiLee | 分类:网络营销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3
2011年11月24日
揭秘中国最高级别的人才计划
什么是“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