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出家的念头(2012-06-20 11:29:00)

摘要:   出家隐居的念头由来已久,有出家成佛成仙的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在生活的烟雨红尘中滚打摸爬了几十年,经历了人生的各种艰难曲折,眼看着满头银丝一天多似一天,皱纹一日深似一日,走路时不由自主地步履蹒跚、腰身弯曲起来。回顾自己的人生,工作一事无成平添无奇,生活马马虎虎萌生退意。远眺曾经的老朋友,升官发财者怕你干扰人家的仕途不愿意往来,不如意者各忙各的为生活打拚没心情往来,夜阑人静之时,孤独的感觉似乎被无形的排挤和压抑。青少年时期那种天不怕、地不怕,争强好胜勇往直前的冲动劲早已被生活磨砺的无影无踪了,人未老却心先衰,懈怠的对什么事似乎都无动于衷,懒散的仿佛置身于陶渊明先生“采菊东丽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中,对外界于己无关的事物麻木不仁、漠然置之,甚或不愿意看到怕烦心,不愿意听到嫌烦恼,心态淡然的仿佛生活在云雾中,情感淡泊的宛如浸泡在盐水里。  
  或许是对创造未来生活失去了信心,也许是抑郁寡欢产生了心理疾病,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在房子里看书看电视,晨曦中喜欢早起去乡间丛林中呼吸新鲜空气,稍晚时喜欢一个人去广场林荫道散步,一个人寂寥地随心所欲的思来想去,寂静地无休止的产生各种各样的念头,细细想来,既荒诞怪异,又滑稽可笑,说是构思文章,却懒于执笔写作,说是考虑大事,又都是些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事,其实平民百姓有啥大事呢,不外乎国际国内新闻上说的那些于己无关的东西罢了。  
  渐渐地,脑海深处无形中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出家人六根清静无牵无挂、四大皆空看破红尘,一切随缘。可现在这年头儿,那家庙宇又是真正的佛家圣地呢?一切向钱看,佛家圣地道观庙宇都变成了旅游胜地,敲钟念佛诵经地宗旨还不是为了收善男信女的财物,说白了,没有供奉和旅游收入,和尚妮姑、道人法师们吃什么,穿什么呀!世界是平衡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再说了,你想出家那里收你呢?意愿中的出家就是打坐修行、就是诵经念佛,才不是呢,因为做一天和尚至少也要敲一天钟!  
  心中有佛佛常留驻心中,念有神灵神灵常在头顶,出家不出家又能如何,有家就当已经出家,出家也是在家,只要心灵深处浩月当空,超然于世消除杂念,回归于童心年代,别让理想羁绊了生活秩序,别让烦忧搅乱了淡泊宁静,随它世事纷飞绕绕,心态恬淡虚无。......

阅读全文(758) | 评论:0

死亡的价值(2012-06-19 13:49:00)

摘要: 看过一部电影,其中有句台词记忆犹新:“活着,像畜生一样的活着。”这句话相当的震撼!活着,一切才有机会。 人生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选择组成的,有些是社会、父辈或其他人替你选择的,更多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遥的小说《人生》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原先一直以为这是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因为依稀记得小时候就知道这句话,后来有博友纠正,说是路遥的小说里说的,我不知路遥小说里的这句话是不是原创,但不管出自哪里,我还是认同这句话的。与其说人生是走路,还不如说是选择更确切。也就是说,人生的选择有很多,但关键的选择只有几个,有时甚至只有一个,你一旦选择错误将满盘皆输。 对于死亡的选择恐怕要分情形而论,我曾经就自杀问题发表过几篇博文,其主要的观点是,现在的年轻人轻生大多源于心理问题,因此引起一番口水,也让我领教了YC的率真与假小子作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死亡可能是一种抗争的方式甚至是另一种战斗的形式,例如忠臣的以死进谏、义士的以死殉国、烈妇的以死证清白等都是可歌可泣的壮举。这样的死亡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死者死得明明白白,大众也看得清清楚楚。而那种带着某种“暧昧”的自杀,恐怕就不能主观臆断地归于某个特殊原因,至少在没有弄清楚缘由的情况下不宜妄加定论。忠臣的以死进谏有可能改变皇帝的抉择,义士的以身殉国可能激起民众的热情,烈妇的以死证清白可以为自己洗清冤屈,不清不楚的死亡能给社会、给身边人甚至他自己带来什么?我想只有一种可能,寻求解脱,一了百了。所以我不主张不明不白的死亡,活就要活得明明白白,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否则你的死亡就没有价值。 我们总会因为某个教授、某个学生或者某个员工的自杀而议论纷纷,也常常将死亡的原因归于社会因素,认为死者是对社会不满了,是现实逼得死者选择了死亡。对社会不满的人多了,如果都因为对现实不满而选择轻生,那这个社会就没得玩了,都让那些幸福满满的人玩得了。即使你果真因为对现实不满而选择死亡,那也应该向世人宣布,你为什么不满?你希望以你的死改变什么?假如你自己都死得稀里糊涂,别人如何能了解你的良苦用心?所以,我不觉得那......

阅读全文(867) | 评论:0

做事情要有境界(2012-06-15 14:02:00)

摘要: 近日,在朋友的引荐下,与一位在京城叱咤风云的前辈吃饭,行业内的高层领导都极其敬佩该前辈的为人处世之道,这位前辈是可以把行业内的领导随时约出来吃面条练地摊的人,足见其在业内的口碑和影响。闲谈之余,我提到现在的年轻人机会越来越少了,社会逼着年轻人浮躁,该位前辈语重心长的说:“如果你现在没有能力立马改变现状,就要学会接受现状,并尝试着从中积累能量,静下心来你会发现你的现状里好多东西都还没有学到和掌握。你现在可能羡慕我的生活状态,但是我在你这个岁数的时候受的什么苦都是你不可想象的,到现在我总结自己的所获都得益于一句话——做事情必须有境界!”接着该前辈把一位山上的大师赠予的短信转发给我看,并叙述了自己的处世之道,也让我对于“做事情有境界”有了自己的思考: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
凡事不可做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余德与己。
年轻人在闯荡社会之初,是非常急于得到社会认可的,为了凸显自己的睿智和成熟,慢慢的学会分析人性,并为他们编各种性格标签。在别人问及自己对所认识的人的看法时,便会从自己的角度主观的迫不及待的一股脑儿倒出,为了证明自己的分析正确,还添油加醋的把自己所知晓的一件事情口述在旁作为论据。其实年轻人,你错了,人的行为是由众多环境因素促成的,你断章取义的分析和判断只会凸显自己的嘴碎和天真,只有经历了非常之事,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的品行好坏。所以以后再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尽可能的以“实质性接触不多”来做委婉的评价,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轻易的为一个人的品行下结论,更不要转述未经过自己证实的他人的评价,尤其不要因为对方损害过自己的利益而恶意的破坏宣扬对方的名声,狗咬人不稀奇,但人咬狗就贻笑大方了!人的一生极其漫长,人性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所以以后为人处世之时,切莫做落井下石、背后诋毁之事,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别人不会因为你的评价而轻信他人如何,但肯定会因为你的背后行为而确定你的品行何几。还是那句话,头上三尺有神灵,即使看破也不说破吧,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绝对不做!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
锋芒不必露尽......

阅读全文(692) | 评论:0

功率二极管的15个小问题(2012-06-15 10:25:00)

摘要:1、什么是二极管的正向额定电流?
  二极管的额定电流是二极管的主要标称值,比如5A/100V的二极管,5A就是额定电流。通常额定电流的定义是该二极管所能通过的额定平均电流。但是有些的测试前是方波,也就是可以通过平均值为5A的方波电流。有些得测试前提是直流,也就是能通过5A的直流电流。理论上来说,对于硅二极管,以方波为测试条件的二极管能通过更大的直流电流,因为同样平均电流的方波较于直流电流,会给二极管带来更大损耗。那么5A的二极管是否一定能通过5A的电流?不一定,这个和温度有关,当你的散热条件不足够好,那么二极管能通过的电流会被结温**。
  2、什么是二极管的反向额定电压?
  二极管反向截止时,可以承受一定的反压,那么其最高可承受的反压就是额定电压。比如5A/100V的二极管,其额定反压就是100V。虽然,所有二极管厂家都会留一定的裕量,100V的二极管通常用到110V都不会有问题,但是不建议这么用,因为超过额定值,厂家就不会保证其可靠性,出了问题就是你的问题了。而且很多电源设计公司,为了保障可靠性,还会降额设计。
  3、什么是二极管的正向冲击电流?
  开关电源在开机或者其他瞬态情况下,需要二极管能够承受很大的冲击电流而不坏,当然这种冲击电流应该是不重复性,或者间隔时间很长的。通常二极管的数据手册都有定义这个冲击电流,其测试条件往往是单个波形的冲击电流,比如单个正弦波,或者方波。其电流值往往可达几百。
  4、什么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
  二极管在正向导通,流过电流的时候会产生压降。这个压降和正向电流以及温度有关。通常硅二极管,电流越大,压降越大。温度越高,压降越小。但是碳化硅二极管却是温度越高,压降越大。
  5、什么是二极管的反向漏电流?
  二极管在反向截止的时候,并不是完全理想的截止。在承受反压得时候,会有些微小的电流从阴极漏到阳极。这个电流通常很小,而且反压越高,漏电流越大,温度越高,漏电流越大。大的漏电流会带来较大的损耗,特别在高压应用场合。
  6、什么是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和反向恢复电流?
  这个是二极管的重要指标,所谓的快恢复,......

阅读全文(753) | 评论:0

索尼常务董事:绩效主义毁了索尼(2012-06-14 08:21:00)

摘要: 索尼常务董事: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索尼连续4年亏损,去年更亏损63亿美元。为什么?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因实行绩效主义,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   文/天外伺郎   2006年索尼公司迎来了创业60年。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因笔记本电脑锂电池着火事故,世界上使用索尼产锂电池的约960万台笔记本电脑被召回,估计更换电池的费用将达510亿日元。   PS3游戏机曾被视为索尼的“救星”,在上市当天就销售一空。但因为关键部件批量生产的速度跟不上,索尼被迫控制整机的生产数量。PS3是尖端产品,生产成本也很高,据说卖一台索尼就亏3.5万日元。索尼的销售部门预计,2007年3月进行年度结算时,游戏机部门的经营亏损将达2000亿日元。   多数人觉察到索尼不正常恐怕是在2003年春天。当时据索尼公布,一个季度就出现约1000亿日元的亏损。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索尼冲击”,索尼公司股票连续两天跌停。坦率地说,作为索尼的旧员工,我当时也感到震惊。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从发生“索尼冲击”的两年前开始,公司内的气氛就已经不正常了。身心疲惫的职工急剧增加。回想起来,索尼是长期内不知不觉慢慢地退化的。   “激情集团”消失了   我是1964年以设计人员的身份进入索尼的。因半导体收音机和录音机的普及,索尼那时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当时企业的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索尼神话”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进入公司到2006年离开公司,我在索尼愉快地送走了40年的岁月。   我46岁就当上了索尼公司的董事,后来成为常务董事。因此,对索尼近年来发生的事情,我感到自己也有很大责任。伟大的创业者井深大的影响为什么如今在索尼荡然无存了呢?索尼的辉煌时代与今天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激情集团”不存在了。所谓“激情集团”,是指我参与开发CD技术时期,公司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开发的集体。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激情集团”接连开发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产品。索尼当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井深大的领导。 ......

阅读全文(668) | 评论:0

悲观主义的花朵 3(2012-06-13 11:11:00)

摘要:   首先应该谈起的不是陈天,而是徐晨。   徐晨竹竿似地顶着个大脑袋,不,那是以前的记忆,他的脑袋不再显得大了,像大多数三十岁的男人一样,他发胖了,不太过分,但还是胖了,这让他显得不像少年时那么青涩凛冽。   这是我的看法,我知道他会不以为然,他爱他不着调的,结结巴巴的,消瘦的青春时光——比什么都爱。   “我是一个温柔提供者。”徐晨一边说一边点头,仿佛很同意他自己的观点似的,然后又补充说,“我是一个作家。”   “对,没错,美男作家。”  
  “偶像作家。”他纠正我。   “人称南卫慧,北徐晨……”我拿起桌上的一张《书评周刊》念给他听,他的照片夹在一大堆年轻美女作家中显得很是突兀。   “胡说八道!”他把报纸抢了扔到一边,“完全是胡说八道!”   “你不是要成为畅销书作家吗?急什么?”我奇道。   “我指的畅销书作家是海明威!米兰昆德拉!再说说,普鲁斯特都算!”   “原来是这个意思。”   我和徐晨可以共同编写一本《误解词典》,因为几乎所有的问题,我们都需要重新界定和解释之后,才能交谈。我们经常同时使用同一个词,却完全是不同的意思。我们就在这种深刻的误解中热烈地相恋了两年,还曾经赌咒发誓永不分离。  像大多数恋人一样,我们没有说到作到。   但是在讲述这一切的一切之前,我应该首先指出我对故事的情节不感兴趣;其次不标榜故事的真实,像前两年那些领导潮流风头正健的年轻作家们常干的那样。这两点都基于我不可改变的身份——一个职业编剧。   我是以编造故事来赚钱的那种人,对这一套驾轻就熟。想想,一个故事怎么能保证在二十集,900分钟的时间里恰当地发生、发展、直至结束,有的故事要讲很久,有的虽好却很短小,而我必须要让这些形态各异的故事具有统一性,而且在每个45分钟之内都有所发展,出那么几件小事,随着一个矛盾的解决又出现另一个矛盾,到一集结束时刚好留下一个悬念。如果这套戏准备要在台湾的黄金档播出,长度就要加长到三十集,因为他们的黄金档不接受二十集的电视剧,而不在这个档播出就不能挣到钱。所以我曾经接过一个活儿,把一个电视连续剧......

阅读全文(666) | 评论:0

悲观主义的花朵 1 2(2012-06-13 10:53:00)

摘要: 看了 廖一梅 的 小说作品 《悲观主义的花朵》 感到不错,转来分享。 第一节     我知道我终将老去,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你的爱情也不能,我将从现在起衰老下去,开始是悄无声息的,然后是大张其鼓的,直到有一天你看到我会感到惊讶——你爱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模样。   我们都会变成另一个模样,尽管我们都不相信。   阿赵在固执地胡闹,狗子在固执地喝酒,徐晨在固执地换姑娘,爱眉固执地不结婚,老大固执地无所事事,我固执地作你的小女孩,我们固执地在别人回家的时候出门,固执地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工作,固执地东游西逛假装天真,但是这些都毫无意义。   你要知道我已经尽了力,为了答应过你的事我尽了全力,你专横而且苛刻,你求我,你要我答应,你要我青春永驻,你要我成为你的传奇,为了你的爱情我得年轻,永远年轻,我得继续任性,我得倔犟到底——你只爱那个女孩,那个在时间的晨光里跳脱衣舞的少女。   我们从年轻变得成熟的过程,不过是一个对自己欲望、言行的毫无道理与荒唐可笑慢慢习以为常的过程,某一天,当我明白其实我们并不具备获得幸福的天性,年轻时长期折磨着我的痛苦便消逝了。   “凡是改变不了的事我们只能逆来顺受。”我们的需求相互矛盾、瞬息万变、混乱不堪,没有哪一位神祗给予的东西能令我们获得永恒的幸福。   对于人的天性我既不抱有好感,也不抱有信任。  
第二节       夜里,我又梦见了他——他的头发完全花白了,在梦中我惊讶极了,对他已经变老这个事实惊讶极了。我伸出手去抚摸他的头发,心中充满了怜悯……   实际上他永远老不到那个程度了。   九个月前,我在三联书店看到陈天的文集,翻开首页,竟然有他的照片。陈天从不在书上放自己的照片,但是现在不需要征得他的同意了。我看着照片上的那张脸,鼻子,眼睛,嘴唇,下巴,这个人似曾相识,仿佛跟我有着某种联系,那感觉就像我十八岁见到他时一样,但是具体是哪一种联系却说不清。   我买了那四本书,用书卡打了九折。   ......

阅读全文(670) | 评论:0

我们工作到底为了什么?(2012-06-09 15:55:00)

摘要:  你的人生是什么呢?工作不顺心怎么办?我们工作到底为了什么呢?如果你看完,觉得那是一个过来人,对你的人生忠告,并你也愿意用他告诉你的思想去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对你来讲成功不是很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用这篇文章里的思想一直鞭策自己。       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你的人生是什么呢?工作不顺心怎么办?我们工作到底为了什么呢?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外企员工意气风发,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经理人很尴尬。40岁附近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成功,并非个人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进外企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点,把自己成功90%归功于自己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影响。当这些经理40多岁,他们薪资要求很高,而才能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老板会怎么选择?有的只要不高薪水,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这个例子可看到我们工作轨迹,二三十岁时生活压力比较小,身体较好,父母身体还好,又没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很光鲜,挣得不多也够花。但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吃药,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时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点,一时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薪水,更没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薪水,这在刚出校园学生中很常见。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马拉松比赛不同,这次比赛没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

阅读全文(1069) | 评论:0

借口的真相(2012-06-05 23:04:00)

摘要: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世界: 有的人说自己不开心,于是朋友给她建议,说如何如何可以让自己开心,她听完以后找了一堆的理由和借口说自己不能如何如何; 有人说自己想赚钱,于是有人给他一堆可以赚钱的建议和意见,听完后他说这些不适合,当然也是一堆非常合理的理由和借口,他所以根本都没有去尝试就否定了…… 突然之间,似乎窥视到一点点真相:其实她是“不想开心”的,而他是“不想赚钱”的……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不是她或他不相信你,是不是她或他已经尝试过没有效果? 是的,当然是的,因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世界! 假如我们想去做一件事情,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无数种理由和借口,来说明做这件事情的紧迫性、正确性、重要性等等;同一件事情,假如我们不想去做,也一定有一堆的非常合情合理的理由。归根结底,其实做与不做不是理由决定的,而是我们内心想或者不想决定的。 对于一个非常非常想赚钱的人,一星半点的意见或建议,他就会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尝试,即使失败一次两次,十次二十次都阻止不了他的尝试,因为他内心非常想要成功的结果,所以他根本不会在乎那些建议对他适不适合、有没有用,他想的只是去做,做了才知道结果。 对于一个真心想活得开心幸福的人,她会用尽全部的可能去寻找幸福的方法,因为她的目标是我要活得开心,然后她会调动她全部的能量、资源去让自己开心,如果有人告诉她那样活着这样会很开心,她就会去做去行动去尝试,而不是否定、评估、等待。 所以,那些成功的人特别会抓住机会,特别虚心,有空间去听去交流,还特别愿意去尝试;那些快乐的人越活越快乐,朋友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充实,你几乎从她的口中听不到:没时间、不可能等这样的词汇,她们也不会抱怨、不会埋怨,只谈如何可以让自己、让生活更好更快乐! 意向+心态+行动+结果,可以是一个良性循环,也可以是一个恶性循环,问题是,我们要怎么去选择?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1702-578798.html

......

阅读全文(1386) | 评论:0

窥视了一场约会(2012-06-05 21:45:00)

摘要:     它先来了,焦急地等待 它在另一棵树上,显然,弄错了约会地点 终于见面了,有说不完的话 受批评了?态度好像还不错 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依然爱你 见一次不容易,激动不已! 有人偷窥?小心点 保持点距离,免得有人看见 你的影子,在我心里。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1287-578522.html

......

阅读全文(1504)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