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2007-12-10 19:02:00)
摘要:1 普通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
电流互感器的结构较为简单,由相互绝缘的一次绕组、二次绕组、铁心以及构架、壳体、接线端子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与变压器基本相同,一次绕组的匝数(N1)较少,直接串联于电源线路中,一次负荷电流()通过一次绕组时,产生的交变磁通感应产生按比例减小的二次电流();二次绕组的匝数(N2)较多,与仪表、继电器、变送器等电流线圈的二次负荷(Z)串联形成闭合回路,见图5-1。
图5-1 普通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图
由于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有相等的安培匝数,I1N1=I2N2,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比:。电流互感器实际运行中负荷阻抗很小,二次绕组接近于短路状态,相当于一个短路运行的变压器。
2 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
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其本身结构不设一次绕组,载流(负荷电流)导线由L1至L2穿过由硅钢片擀卷制成的圆形(或其他形状)铁心起一次绕组作用。二次绕组直接均匀地缠绕在圆形铁心上,与仪表、继电器、变送器等电流线圈的二次负荷串联形成闭合回路,见图5-2。
图5-2 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图
由于穿心式电流互感器不设一次绕组,其变比根据一次绕组穿过互感器铁心中的匝数确定,穿心匝数越多,变比越小;反之,穿心匝数越少,变比越大,额定电流比:。
式中I1——穿心一匝时一次额定电流;
n——穿心匝数。
3 特殊型号电流互感器
3.1多抽头电流互感器。这种型号的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不变,在绕制二次绕组时,增加几个抽头,以获得多个不同变比。它具有一个铁心和一个匝数固定的一次绕组,其二次绕组用绝缘铜线绕在套装于铁心上的绝缘筒上,将不同变比的二次绕组抽头引出,接在接线端子座上,每个抽头设置各自的接线端子,这样就形成了多个变比,见图5-3。
图5-3 多抽头电流互感器原理图
例如二次绕组增加两个抽头,K1、K2为100/5,K1、K3为75/5,K1、K4为50/5等。此种电流互感器的优点是可以根据负荷电流变比,调换二次接线端子的接线来改变变比,而不需要更换电流互感器,给使用提供了方便。
3.2不同变比电流互感器。这种型号的电流互感器具有同一个铁心和一次绕组,而二次绕组则分为两个匝数不同、各自独立的绕组,以满足同一负荷电流情况下不同变比、不同准确度等级的需要,见图5-4。
图5-4 不同变比电流互感器原......
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2007-12-10 18:58:00)
摘要:1 普通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
电流互感器的结构较为简单,由相互绝缘的一次绕组、二次绕组、铁心以及构架、壳体、接线端子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与变压器基本相同,一次绕组的匝数(N1)较少,直接串联于电源线路中,一次负荷电流()通过一次绕组时,产生的交变磁通感应产生按比例减小的二次电流();二次绕组的匝数(N2)较多,与仪表、继电器、变送器等电流线圈的二次负荷(Z)串联形成闭合回路,见图5-1。
图5-1 普通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图
由于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有相等的安培匝数,I1N1=I2N2,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比:。电流互感器实际运行中负荷阻抗很小,二次绕组接近于短路状态,相当于一个短路运行的变压器。
2 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
穿心式电流互感器其本身结构不设一次绕组,载流(负荷电流)导线由L1至L2穿过由硅钢片擀卷制成的圆形(或其他形状)铁心起一次绕组作用。二次绕组直接均匀地缠绕在圆形铁心上,与仪表、继电器、变送器等电流线圈的二次负荷串联形成闭合回路,见图5-2。
图5-2 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结构原理图
由于穿心式电流互感器不设一次绕组,其变比根据一次绕组穿过互感器铁心中的匝数确定,穿心匝数越多,变比越小;反之,穿心匝数越少,变比越大,额定电流比:。
式中I1——穿心一匝时一次额定电流;
n——穿心匝数。
3 特殊型号电流互感器
3.1多抽头电流互感器。这种型号的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不变,在绕制二次绕组时,增加几个抽头,以获得多个不同变比。它具有一个铁心和一个匝数固定的一次绕组,其二次绕组用绝缘铜线绕在套装于铁心上的绝缘筒上,将不同变比的二次绕组抽头引出,接在接线端子座上,每个抽头设置各自的接线端子,这样就形成了多个变比,见图5-3。
图5-3 多抽头电流互感器原理图
例如二次绕组增加两个抽头,K1、K2为100/5,K1、K3为75/5,K1、K4为50/5等。此种电流互感器的优点是可以根据负荷电流变比,调换二次接线端子的接线来改变变比,而不需要更换电流互感器,给使用提供了方便。
3.2不同变比电流互感器。这种型号的电流互感器具有同一个铁心和一次绕组,而二次绕组则分为两个匝数不同、各自独立的绕组,以满足同一负荷电流情况下不同变比、不同准确度等级的需要,见图5-4。
图5-4 不同变比电流互感器原......
滤波电感在电源抗干扰中的应用(2007-12-05 15:03:00)
摘要:摘要:从磁性材料的角度指出了共模与差模抗干扰滤波器中电感材料的选择原则。指出必须根据干扰信号的类型(模或差模)选取对应的磁性材料,并按照所需抑制频段研制该材料的磁性能,使之适合该抑制频段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佳的抗干扰效果。最后本文指出由于开关电源的微型化,促进抗干扰电感器件向片式化和薄式化的发展。
关键词:电磁干扰(EMI) 电磁兼容(EMC) 共模、差模抗干扰滤波器
Application of FILTER Inductance to Anti-jamming in Power Supply
Abstract: The selection principles of common-mode and differential-mode anti-jamming inductance FILTER material is pointed out at the field of magnetic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o obtain the best effect of anti-jamming ,the materials are selected basing on the type of jamming signal(commonmodeordifferentialmode),and the materials must b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blanketing frequency. At last this paper clarifies that microminiaturization of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dvances the development of sheet and thin FILTER inductance.
Keywor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ing (EMI), Electrom......
了解和正确使用红外线夜摄功能(2007-12-04 12:15:00)
摘要: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数码摄像机从最初功能单一的VHS模拟机发展到了现在功能繁多的DV摄像机,许多以前只听过名字的数码技术越来越贴近了普通大众的生活,“红外线夜摄”技术就是其中的一员。所谓红外线夜摄,就是在光线十分昏暗甚至完全漆黑的情况下,数码摄像机也能够通过红外线技术拍摄出可以被肉眼看得到的影像。
我们都知道,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比紫光波长更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光叫红外线,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红外线的。因为数码摄像机用CCD感光元件感应所有光线(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这就造成所拍摄影像和我们肉眼只看到可见光所产生的影像很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码摄像机在镜头和CCD感光元件之间加装了一个ICF红外滤光镜,其作用就是阻挡红外线进入CCD感光元件,让CCD感光元件只能感应到可见光,这样就使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影像和我们肉眼看到的影像相一致了。红外夜视,就是在夜视状态下,数码摄像机会发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线去照亮被拍摄的物体,关掉红外滤光镜,不再阻挡红外线进入CCD感光元件,红外线经物体反射后进入镜头进行成像,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由红外线反射所成的影像,而不是可见光反射所成的影像,即此时可拍摄到黑暗环境下肉眼看不到的影像。
索尼数码摄像机首创了红外线夜摄功能,索尼的CCD感光元件对近红外线(NIR)感应比其他品牌要敏感得多,能够在全黑环境下进行拍摄,甚至连肉眼也不能分辨清楚的物体,现在也可以清晰地拍摄下来。这种夜视的特点是可以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条件下进行拍摄,但由于采用的是红外摄影,无法进行彩色的还原,所以拍摄出来的画面是单色的,影像会变绿,摄影师可以凭借这项功能拍摄红外线风景照片,可以实现正常拍摄无法达到的效果。
以上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红外线夜摄的原理,想必大家对红外线夜摄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实际使用过程,我们发现一些朋友在使用红外线夜摄功能时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了部分朋友不但不能“享受”到红外线夜摄的乐趣,还造成了机器的损伤,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操作误区吧。
1、白天使用红外线夜摄功能
这样做有可能对数码摄像......
单节锂离子电池保护芯片的设计(2007-12-03 20:07:00)
摘要:摘 要:锂离子电池的众多优点使其在手提式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与镍铬、镍氢电池不同的是锂离子电池必须和保护芯片配合使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单节锂离子电池保护芯片的设计,此芯片能有效防止锂电池应用中发生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状态。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过充电;过放电;过流;待机状态
前 言
锂离子电池保护芯片的设计与其封装结构密切相关,如图1所示为封装在锂离子电池内部的保护电路的基本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充电控制端CO 和放电控制端DO 为高电位,N型放电控制管FET1和充电控制管FET2处于导通状态,电路的工作方式可以是电池向负载放电,也可以是充电器对电池进行充电;当保护电路检测到异常现象(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时,使CO或DO输出低电平,从而切断充电或放电回路,实现保护功能。
为了有效利用放电电流或充电电流,FET1和FET2采用导通电阻很小的功率管。它们的选择原则除了导通电阻要小,还要求体积小,并且关闭时源漏击穿电压要能经受不匹配充电器的影响。从理论上说,FET1和FET2可以用N 管也可以用P 管。但由于单节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的电源电压较低,为了减小导通电阻,一般都采用N管。图1中二极管是FET1和FET2的寄生二极管,它们的存在使系统在过放电状态下能对电池充电,在过充电状态下能对负载放电。
图1 3.6V 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封装结构
锂离子电池保护芯片的应用场合要求其具有低电流驱动、高精度检测的特点,另外由于保护电路的供电电源即为电池电压,因此在电池电压的变化范围内,保护电路必须正常工作,本文......
混在北京的六大必备能力(2007-12-03 20:01:00)
摘要:有句话说:“人在北京漂,哪能不挨刀”,对于许多怀带各种梦想来北京创业生活的男男女女们,如果还未在社会磨练五年以上,如果月薪还在5000以下,如果没有显赫的学历和家庭背景,每个人都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折磨,我已在北京混了六年多,虽然仍是草根一族,但有很多心得愿与各位博友交流一下!
第一点:必须的持续学习能力
很多朋友认为大多社会名流,企业精英当年也是没上过大学或者不是名牌毕业,因此认为学习无所谓,这是严重的错误! 学历不等于知识,没有学历的人可以出人头地,但没有知识的人一定不会成龙成凤,很多朋友只看见了名人们没有上过大学或好大学所以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忽略了他们在艰难的人生历程中在社会大学所锻炼出的优秀品质与再学习经历,而这些历练所带来的知识与经验,才是他们可以高人一等的根源所在!
所以,无论诸位是大学毕业,还是没上过大学,无论你曾经学过何种专业,现在都不能有任何借口退却再学习的机会,而且要不断创造机会去学习!不仅仅是去课堂参加培训,不仅仅是要求公司完善培训制度,包括与贩夫走卒的交流体验,包括对商场政界事件的个人模拟分析,包括对自然万物的细微观察,都是不断提升自我的途径!
职场就是战场,这里不相信眼泪,没有真才实学,注定没有成功的机会!
第二点:与当地人共处的能力
如今针对北京人的恶评是很多的,不同地域,不同利益,不同观念的人在针对北京人的问题上却出奇的一致,这或许北京的朋友们应该反思一下!其实南方人统治北京200多年,蒙古人,东北人统治北京300多年,近代战争频繁,整个北京其实就是移民的城市,包括门头沟,昌平,延庆等等郊区也都是建国后才因为利益需要划入北京,这些地方55岁以上的早先都是河北人! 大家又都是中国人,又何必你讨厌我,我鄙视你呢!
尽管现实中一定要面对种种不公,但对于来北京漂流的各方精英们,你们来北京的目的都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记住,是为了价值,为了利益,然后才是享受生活的乐趣! 生存是第一位的!你不是来打架的,不是来胡闹的!所以,如果这些小事都无法忍耐,那我劝你立刻回家乡,不要在......
常见画图制版工具比较(2007-12-03 19:59:00)
摘要:早期的EDA企业有1000多家,后来发展到10家左右,其中Cadence,Mentor,Zuken主要是高端产品,他们的软件要求在工作站上运行,操作系统都是unix,而且价格昂贵。而protel,powerPCB他们主要面向低端用户,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不高,一般在windows下运行。protel Altium Design 6是protel系列中的最新版本,对硬件要求配置很高的,推荐P4 3G、1G内存、1280*1024的分辨率.
随着,cpu和相关电脑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Cadence,Mentor,Zuken开始推出windows下的产品,这方面cadense走的比较快。好像是2000的样子吧,由于互连网泡沫的破裂,EDA产业进行了从新洗牌,上面的几家公司进行了重组!
从市场占有率来说. Mentor公司现在最高. Cadence公司第二. Zuken 公司第三. 单个的PCB工具,Allegro在中国高端用户中软件占有率应该是最高的,其次powerPCB,protel 在中国大陆使用人比较多.
具体来说:
Mentor公司的产品是boardstation(en)和expeditionpcb(wg)以及收购来的pads(powerPCB)。en是传说中的pcb无敌高手,那些只考虑工期不考虑成本,总是做8层~12层pcb的通讯和军工研究所必杀绝技。wg好像所有的bbs都同意这是地球上最好的布线工具。powerpcb就不说了,用的人也不少。Mentor公司收购了PowerPCB后,继续两条腿走路,高端的还是原来的Mentor,现在最新版 Mentor EN2004;低端的产品还是PowerPCB,新名字叫PADS2005,最新的叫PADS2005SP2吧! &nb......
黑暗中的眼睛 数码摄像机夜摄功能详解(2007-12-02 18:11:00)
摘要:随着数码摄像机价格的不断走低,DV开始走入普通家庭,很多DV都宣称拥有夜摄功能,那么什么是夜摄功能呢?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光线十分昏暗甚至一点光线都没有的情况下,数码摄像机也能够拍出可以被肉眼看得到的影像。
目前在国内数码摄像机领域影响较大的品牌主要有索尼、松下和JVC三大日本品牌,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夜摄技术——索尼的“红外线夜摄”和“超级红外线夜摄”、松下的“彩色夜摄功能”和JVC的“彩色数码夜眼”,虽然都是在黑暗环境下的一种拍摄方式,但是它们之间又有所不同:
DV夜视讲解
索尼的“红外线夜摄功能”和“超级红外线夜摄功能”:我们都知道,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红外线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索尼的数码摄像机在镜头和CCD之间加装了一个红外滤光镜,其作用就是阻挡红外线进入CCD,让CCD只能感应到可见光,这样就使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影像和我们肉眼看到的影像相一致了。
红外线夜摄功能能够在全黑环境下进行拍摄,甚至连肉眼也不能分辨清楚的物体,现在也可以清晰地拍摄下来。这种夜摄的特点是可以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条件下进行拍摄,但由于采用的是红外摄影,无法进行彩色的还原,所以拍摄出来的画面是单色的,影像会变绿。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索尼在传统的红外线夜摄和超级红外线夜摄功能之外,也新开发了彩色慢速快门功能,与松下彩色夜摄功能、JVC彩色数码夜眼功能类似,适合拍摄不移动的彩色画面,但是也会出现拖尾、画面断续等问题。
松下数码摄像机采用的“夜摄” 方法是:“彩色夜摄”——利用1LUX(快门速度控制在1/2秒时)的亮度,使被拍摄目标明亮起来。彩色夜摄摄像机不象红外线夜摄的机型那样发出红外线,它不发出任何光线,而是采用延长CCD的曝光时间的手段,使得光线在CCD上产生的电荷进行逐渐的增量积累,同时运用数码摄像机的电路进行高增益运算而完成“夜摄”功能的。
静态照片彩色夜摄效果
它的特点是拍摄地至少应该有1LUX的光线(大概一支蜡烛的亮度),因为不是红外线拍摄,所以拍摄出的画面是彩色的,但是由于CCD的曝光时间延长,拍摄的画面是不连续的,而且会产生画面拖尾的现象。
JVC的“彩色数码夜眼功能”——这一功能与松下彩色夜摄功能类似,由于采用的是慢速快门,所以在拍摄的时候最好使用三角架,用手持的方法难以获得良好的画面,比较适合拍......
微光夜视技术(2007-12-02 18:10:00)
摘要:摘要:以像增强器为主线概述微光成像技术,以红外探测器为主线概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分别介绍各自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对这二种夜视技术进行了比较,最后介绍微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的融合技术。
关键词:微光;红外;夜视技术;图像融合
1 引言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微光夜视技术靠夜里自然光照明景物,以被动方式工作,自身隐蔽性好,在军事、安全、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微光夜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基础上,第四代技术应运而生。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也走过了三代的历程,它以接收景物自身各部分辐射的红外线来进行探测,与微光成像技术相比,具有穿透烟尘能力强、可识别伪目标、可昼夜工作等特点。可以说,微光成像技术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成为夜视技术的二大砥柱。
2 微光夜视技术及其发展
2.1 第一代微光夜视技术
20世纪60年代初,在多碱光阴极(Sb-Na-K-Cs)、光学纤维面板的发明和同心球电子光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完善的基础上,将这三大技术工程化,研制成第一代微光管。其一级单管可实现约50倍亮度增益,通过三级级联,增益可达5x104~105倍。第一代微光夜视技术属于被动观察方式,其特点是隐蔽性好、体积小、重量小、成品率高,便于大批量生产;技术上兼顾并解决了光学系统的平像场与同心球电子光学系统要求有球面物(像)面之间的矛盾,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其缺点是怕强光,有晕光现象。
2.2 第二代微光夜视技术
第二代微光夜视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微通道板电子倍增器(MCP)的发明并将其引入单级微光管中。装有1个MCP的一级微光管可达到104—105亮度增益,从而替代了原有的体积大、笨重的三级级联第一代微光管;同时,MCP微通道板内壁实际上是具有固定板电阻的连续打拿级,因此,在恒定工作电压下,有强电流输入时,有恒定输出电流的自饱和效应,此效应正好克服了微光管的晕光现象;加之它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所以,第二代微光夜视仪是目前国内微光夜视装备的主体。
2.3 第三代微光夜视技术
第三代微光夜视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将透射式GaAs光阴极和......
基于微光与红外的夜视技术(2007-12-02 18:08:00)
摘要:摘要:以像增强器为主线概述微光成像技术,以红外探测器为主线概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分别介绍各自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对这二种夜视技术进行了比较,最后介绍微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的融合技术。
关键词:微光;红外;夜视技术;图像融合
1 引言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微光夜视技术靠夜里自然光照明景物,以被动方式工作,自身隐蔽性好,在军事、安全、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微光夜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基础上,第四代技术应运而生。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也走过了三代的历程,它以接收景物自身各部分辐射的红外线来进行探测,与微光成像技术相比,具有穿透烟尘能力强、可识别伪目标、可昼夜工作等特点。可以说,微光成像技术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成为夜视技术的二大砥柱。
2 微光夜视技术及其发展
2.1 第一代微光夜视技术
20世纪60年代初,在多碱光阴极(Sb-Na-K-Cs)、光学纤维面板的发明和同心球电子光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完善的基础上,将这三大技术工程化,研制成第一代微光管。其一级单管可实现约50倍亮度增益,通过三级级联,增益可达5x104~105倍。第一代微光夜视技术属于被动观察方式,其特点是隐蔽性好、体积小、重量小、成品率高,便于大批量生产;技术上兼顾并解决了光学系统的平像场与同心球电子光学系统要求有球面物(像)面之间的矛盾,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其缺点是怕强光,有晕光现象。
2.2 第二代微光夜视技术
第二代微光夜视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微通道板电子倍增器(MCP)的发明并将其引入单级微光管中。装有1个MCP的一级微光管可达到104—105亮度增益,从而替代了原有的体积大、笨重的三级级联第一代微光管;同时,MCP微通道板内壁实际上是具有固定板电阻的连续打拿级,因此,在恒定工作电压下,有强电流输入时,有恒定输出电流的自饱和效应,此效应正好克服了微光管的晕光现象;加之它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所以,第二代微光夜视仪是目前国内微光夜视装备的主体。
2.3 第三代微光夜视技术
第三代微光夜视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将透射式GaAs光阴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