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arm 新手导航(2008-04-17 10:41:00)

摘要:ARM7开发板模拟器Skyeye安装设置全攻略 文章指数:0 CSDN Blog推出文章指数概念,文章指数是对Blog文章综合评分后推算出的,综合评

分项分别是该文章的点击量,回复次数,被网摘收录数量,文章长度和文章类型;满分100,每月更新一次。

ARM7开发板模拟器Skyeye安装设置全攻略


SkyEye可以做什么事情?

1. 通过SkyEye可以帮助促进嵌入式系统的学习,在不需要额外硬件的情况下学习和分析uclinux操作系统和其它嵌入式操作系统,如ucosII等



2. SkyEye可用于嵌入式系统的教学。

3. 希望通过skyeye促进操作系统的研究,如ucosII,uclinux+RTAI,uclinux2.5.x等。

4. 可以基于SkyEye进行仿真特定硬件模块的研究。

5. SkyEye可以作为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开发嵌入式系统(当然需要对SkyEye做大量的工作)。

注:引自陈渝《SkyEye Project FAQ》

Lesson 1 开始前的准备

再穷买不起开发板也得有台电脑吧。

在电脑上装linux,最好是新一点的版本,如果你以前没装过,那先在虚拟机上练习一下,然后再用真实的电脑装(当然你得有光盘),免得新手不

小心把盘格了(什么?你不知道什么是虚拟机?去网上找一找吧!Vmware或Virtual PC)

第1节 linux版本解疑

我用的linux版本是:SuSe linux 10.0 核心版本是2.6.x

如果你没怎么装过linux,可以先从mandriva linux 2006 Free Edition(基于2.6.x核心)入手,它的安装比较友好,分区程序自动化,甚至可以

直接安装在Ntfs或Fat分区上,不过你可得把这个分区清空,因为它会把此分区缩小,并在空出的分区尾部建立一个交换分区。mandriva linux

2006 Free Edition有3张安装CD,1张附带软件CD。是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linux版本,界面也挺漂亮,虽然不如SuSe linux,......

阅读全文(6261) | 评论:0

实时操作系统uC/0S II下TCP/IP协议栈的实现(2008-04-17 10:36:00)

摘要:结合ez80和ARM7两种系统上的具体实现,说明了如何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0SII上移植实现LwIP这套TCP/IP协议栈,使uC/0S II成为支持网络的RTOS。 关键词: uC/0S II,TCP/IP,LwIP,网络设备驱动 1 引言 随着嵌入式系统与网络的日益结合,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引入TCP/IP协议栈,以支持嵌入式设备接入网络,成为嵌入式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uC/0S II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开放源码实时操作系统,但它只是一个实时的任务调度及通信内核,缺少对外围设备和接口的支持,如没有文件系统、网络协议、图形界面。笔者在多个嵌入式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以开源TCP/IP协议栈LwIP为基础,给uC/0S II加上了网络支持。下面就以uC/0S II +LwIP分别在8位MCU ez80和32位MCU ARM7TDMI上的实现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使用的ez80系统是Zilog公司的ez80190开发板,自带网络芯片。而ARM7系统是使用笔者参与开发的Skyeye,一个基于GDB的ARM7TDMI指令级软件仿真器。Skyeye小组最近为Skyeye加上了软件模拟的Ne2k兼容网络芯片,可以运行带网络支持的μcLinux和uC/0S II。以下的全部相关程序和代码都可以在Skyeye网站(hpclab.cs.tsinghua.edu.cn/~skyeye/)下载。 2 基于uC/0S II的网络平台概述 嵌入式操作系统uC/0S II是一个公开源代码的占先式多任务的微内核RTOS,其性能和安全性可以与商业产品竞争。uC/0S II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公开源代码,代码结构清晰、明了,注释详尽,组织有条理,可移植性好。可裁剪,可固化。内核属于抢占式,最多可以管理60个任务。uC/0S II自1992年的第一版(uC/0S)以来已经有好几百个应用,是一个经实践证明好用且稳定可靠的内核。目前国内对uC/0S II的研究和应用都很多。
TCP/IP是Internet的基本协议,以其实用性、高效性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嵌入式设备要与Internet网络直接交换信息,就必须支持TCP/IP协议。目前嵌入式设备上TCP/IP方案有很多种,但面向低端应用的开源嵌入式网络平台还很少见。
uC/0S II......

阅读全文(2529) | 评论:0

把LPC900的串口模拟程序移植到了LPC922,很稳定(2008-04-12 20:18:00)

摘要:把LPC900的串口模拟程序移植到了LPC922,很稳定
 
 
yuzhuju 发表于 2005-6-14 11:49 Philips LPC900单片机 感觉LPC900写的程序可读性很好,不像有些网友的C语言里面都偏僻语法,看上去好象很高深厉害,实际可读性一点都不好.第一次用模拟串口,感觉收发很稳定,谢谢LPC900. /*用I/O模拟串行口例程(LPC900)
    下面的程序是我以前写的,适合于80C52内核的单片机,不能直接用在LPC900系列单片机上。我现在懒了,
    不想再修改,如果要用,您自己动手做一些修改吧:
    首先,该程序中的定时器用的是T2,然而LPC900系列单片机中没有T2。您可以将其换成T0或者是T1。
    RXD_pin和TXD_pin的属性要重新做一些设置,使之能够在您的LPC900单片机上运行。
    晶振不能用22.1184MHz那么高,建议用低于12MHz的晶振或者直接使用片内RC振荡器。
*/ /*
    52单片机实用的IO模拟串行口C语言源程序
    作者:LPC900
    移植: saint(yuzhuju)
    用途:短距离、波特率要求不高、环境干扰不大的场合
    特点:
        程序简练、实用、移植方便
        占用定时器T0
        只消耗约600字节的ROM
        有详细的注释
    参数:
&n......

阅读全文(2035) | 评论:0

用两个三极管组成的串口接口电路图(2008-04-12 20:14:00)

摘要:......

阅读全文(1840) | 评论:0

串口取电和232转换电路(2008-04-12 20:12:00)

摘要: 
串口取电和232转换 简单实用的串口窃电电路 用到7805的串口窃电电路......

阅读全文(1951) | 评论:0

PCB行业一项重大的新技术正喷薄而出(2008-04-12 20:04:00)

摘要:在德国纽约堡应用科学大学W.Jillek教授在上海市电子电镀学术交流年会上作了题为“电子元件功能结构的喷墨打印——Ink-jetPrintingofFunctionalStructuresforElectronicDevices”的报告,其副标题是“打印印制电路板——PrintthePrintedCircuitBoard”。报告中较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喷墨打印在PCB制造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成果。 
    
  PCB行业要改变当前由于采用减成法所造成的高材料消耗,高废液量等顽症,全加成法是业界期盼已久的技术,今天从喷墨打印印制电路板技术的出现,梦想有可能成为现实。 

  常规应用热风整平技术的PCB生产过程一般要很多道工序,而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只需六道左右工序:CAD布图——钻孔——前处理——喷墨印制——固化。除了工序短以外,还有以下主要优点:不用掩模、十分灵活、几乎无三废、线条精细、可适用于刚性板和挠性基体、可用卷到生产方式、能高度自动化、多喷头并行动作可获得高生产能力、可用于三维封装、可实现有源和无源等功能件的集成。同时由于金属纳米材料的低熔点,使得金属线条固化温度有望低至200℃-300℃。报告中提到阻焊剂喷墨打印的例子,用的机器有15个打印头和256个喷嘴,打印一块(457mm×610mm)的面积的阻焊剂<60秒。如今台式打印机墨液体积已达到1/10皮升,频率可达40000次/秒,打印速度﹥35页/分,这次机器价格已大幅下降,所有这些使打印印制电路成为可能。

  由于可以喷墨打印各种无机、有机材料,因此各种电子功能结构材料可以通过打印集成于电路板之中。除了电极以外还可打印制作晶体管、电感、电容、电阻、电池等功能组件。从而使印制电子电路可发展成为一种全印制电子加工过程,一种崭新的加工工艺。可用于显示器、信号板、传感器、光电池等方面。正由于这种新工艺的优越性和日益接近产业化的背景,由IDTechEX公司举办的国际交流会不断,2007年9月刚在日本东京举办了亚洲PrintedElectronicsConference。2007年11月12-15日在美国加州又举行了PrintedElectronics大师论坛交流展示会,从会上传来的信息看出,国际上诸多大公司均......

阅读全文(763) | 评论:0

我的25年嵌入式生涯   周立功 (2008-04-12 20:03:00)

摘要:在这篇文章里,我不打算将创业的艰辛与喜悦重新回忆一遍,我确实不想去误导大家,因为我所处的年代是一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成功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有其个性化的东西,每个人的成功创业经验虽然有一些可以遵循的普遍规律,但一般来说都很难复制,成功需要不断地创新。

  对于今天很多的年轻人来说,一味注重技术至上的观念刻骨铭心,其实很多时候努力并非一定有回报。事实上,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才往往做出来的产品就是卖不掉,因为设计者压根儿就不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心理以及产品功能的恰当定义,而总想在同事及其老板面前卖弄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功能。其实有很多思维性的东西恰恰是很多人所忽视的,因为从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怎么可能取得辉煌的成绩呢?所以有时拥有卓越的技术并不一定代表人生的成功,很多企业就是死在一些自命不凡的“卓越人才”手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减少“阶段0”的开发

  有所“创造”确实是人人期待的,令人瞩目的发明虽然激动人心却谈何容易,人们时常将盖茨没有任何爆炸性的发明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探索微软的成功奥妙从而为我们所用。

  确实不假,盖茨的DOS源代码是从帕特森手上“买”来的。这些年来,我收集了世界各地中英文版有关微软的专著来比较研究,大家仅仅注意到盖茨为建立整个行业架构标准的远见,并叹服盖茨深得市场运作经验的精髓,我认为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后来者研究微软成功经验,是“牵强附会”不可复制的理论总结。

  当初微软公司还仅仅是一家很稚嫩的公司,可以说生存下去是盖茨作为老板唯一的使命。事实上,正当盖茨决定动手来写IBM所要的OS时,原计划在一年左右完成,但IBM公司只给了他几个月的时间。尽管帕特森的QDOS并不完善错误百出,但为了履行对IBM的承诺,盖茨购买了QDOS改贴标签后卖给了IBM公司。盖茨对此心知肚明,因为他知道如果用一年的时间来做OS的开发,他将失去与巨人IBM的合作机会,那是一种浪费。付一小部分的技术费用没有关系,只要能获得Know-how,获得更高的利润就好了。通过支付权利金引入技术,然后以模仿的方式学习他人的技术,再改造成符合IBM需要即可。

  “买”――只要有现成的就不需要自己开发,这就是盖茨的过人之处,而且恰恰是很多人忽视的地方,值得......

阅读全文(893) | 评论:0

IC设计工程师的高手进阶之路(2008-04-12 20:02:00)

摘要:随着中国IC设计产业渐入佳境,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加入到这个新兴产业中。从一个初学者成长到主持大型设计的IC设计专家,这是每个IC设计工程师的理想。在这个新兴的领域里,IC设计工程师需要领路的"师傅",但是没有"师傅",该怎么提高?深圳国微技术有限公司系统总监孙建宁先生担任《如何成为IC设计高手?》论坛的嘉宾与工程师交流成长心得,论坛中的一些观点颇有参考价值。 

一、学习、积累、交流-IC设计高手的成长之路 

  如何成为IC设计高手?如何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孙建宁先生提出首先要学习,作为初学者,需要了解的是IC设计的基本流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基本清楚系统、前端、后端设计和验证的过程,IC设计同半导体物理、通信或多媒体系统设计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字电路、混合信号的基本设计过程,弄清楚ASIC,COT这些基本的行业模式。他认为这对于培养兴趣,建立自己未来的技术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在向高手迈进的过程中,积累和交流也是很重要的。积累指要学习借鉴一些经典设计,而通过访真细细观察这些经典设计的细节,既有收益,也会有乐趣。在交流方面,要重视同前端或系统的交流,深刻理解设计的约束条件。作为初学者,往往不太清楚系统,除了通过设计文档和会议交流来理解自己的设计任务规范,同系统和前端的沟通是IC设计必不可少的。所谓设计技巧,都是在明了约束条件的基础上而言的,系统或前端的设计工程师,往往能够给初学者很多指导性的意见。 

  当然还要重视同后端和加工线的交流,IC设计者还应该主动地同设计环节的上下游,如后端设计服务或加工服务的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进行主动沟通和学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后端加工厂家往往能够为他们带来一些经典的基本理念,一些不能犯的错误等基本戒条。而同行之间的对提高水平也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发现环境对于IC设计水平的重要影响。 

  此外,他还建议要重视验证和测试,做一个"偏执狂",他认为:对验证的重视和深刻理解,是一个IC设计者能否经受压力和享受成功十分关键的部分。由于流片的机会相对不多,因此找机会更多地参与和理解测试,对产品成功和失败的认真总结与分析,是一个IC设计者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做......

阅读全文(824) | 评论:0

把自己打造成最优秀的硬件工程师(2008-04-12 19:54:00)

摘要:1 充分了解各方的设计需求,确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启动一个硬件开发项目,原始的推动力会来自于很多方面,比如市场的需要,基于整个系统架构的需要,应用软件部门的功能实现需要,提高系统某方面能力的需要等等,所以作为一个硬件系统的设计者,要主动的去了解各个方面的需求,并且综合起来,提出最合适的硬件解决方案。比如A项目的原始推动力来自于公司内部的一个高层软件小组,他们在实际当中发现原有的处理器板IP转发能力不能满足要求,从而对于系统的配置和使用都会造成很大的不便,所以他们提出了对新硬件的需求。根据这个目标,硬件方案中就针对性的选用了两个高性能网络处理器,然后还需要深入的和软件设计者交流,以确定内存大小,内部结构,对外接口和调试接口的数量及类型等等细节,比如软件人员喜欢将控制信令通路和数据通路完全分开来,这样在确定内部数据走向的时候要慎重考虑。项目开始之初是需要召开很多的讨论会议的,应该尽量邀请所有相关部门来参与,好处有三个,第一可以充分了解大家的需要,以免在系统设计上遗漏重要的功能,第二是可以让各个部门了解这个项目的情况,提早做好时间和人员上协作的准备,第三是从感情方面讲,在设计之初各个部门就参与了进来,这个项目就变成了大家共同的一个心血结晶,会得到大家的呵护和良好合作,对完成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2 原理图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原理图设计中要有“拿来主义”,现在的芯片厂家一般都可以提供参考设计的原理图,所以要尽量的借助这些资源,在充分理解参考设计的基础上,做一些自己的发挥。当主要的芯片选定以后,最关键的外围设计包括了电源,时钟和芯片间的互连。

电源是保证硬件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设计中要详细的分析:系统能够提供的电源输入;单板需要产生的电源输出;各个电源需要提供的电流大小;电源电路效率;各个电源能够允许的波动范围;整个电源系统需要的上电顺序等等。比如A项目中的网络处理器需要1.25V作为核心电压,要求精度在+5%- -3%之间,电流需要12A左右,根据这些要求,设计中采用5V的电源输入,利用Linear的开关电源控制器和IR的MOSFET搭建了合适的电源供应电路,精度要求决定了输出电容的ESR选择,并且为防止电流过大造成的电压跌落,加入了远端反馈的功能。

时钟电路的实现要考......

阅读全文(1280) | 评论:0

我国铁矿的资源利用情况(2008-04-05 20:39:00)

摘要:钢铁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材料,2004年我国钢产量2.60亿吨,为世界第一位。我国铁矿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组份多,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的富矿相比,缺乏成本竞争优势,需要长期从国外进口铁矿石。

我国铁矿石保有储量119.48亿吨,基础储量211.76亿吨,资源总量456.38亿吨。居世界5-6位。其中品位大于55%的铁矿石仅占3.2%。

全国已探明的铁矿区有1834处。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区主要有:辽宁鞍山一本溪铁矿区、冀东一北京铁矿区、河北邯郸一刑台铁矿区、山西灵丘平型关铁矿、山西五台一岚县铁矿区、内蒙古包头一白云鄂博铁锈稀土矿、山东鲁中铁矿区、宁芜一庐纵铁矿区、安徽霍丘铁矿、湖北鄂东铁矿区、江西新余一吉安铁矿区、福建闽南铁矿区、海南石碌铁矿、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钒钛磁铁矿、云南滇中铁矿区、云南大勐龙铁矿、陕西略阳鱼洞子铁矿、甘肃红山铁矿、甘肃镜铁山铁矿、新疆哈密天湖铁矿,等等。

当前正在开采的铁矿,主要分布在十个铁矿集中区,即鞍山-本溪、冀东、西昌、吕梁-五台、宁芜、白云鄂博、鲁中、鄂东、邯邢、海南地区,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4.8%,主要铁矿区与钢铁企业的分布一致。

现有矿山3767个,其中大型40个,中型55个,从业人员33.5万人。其中生产300万吨以上露天矿14座,如齐大山、南芬、尖山、白云鄂博等,100万吨以上地下矿山6座。

国内多数铁矿山铁精矿成本要超过220元,与进口富铁矿块矿持平,由于进口富矿品位高,易于冶炼,相比国内铁精矿具有竞争优势。我国铁矿石在1997年达到2.68亿吨年产量后,便逐年下降,到2000年为2.24亿吨,进口矿由1997年的5510万吨,上升到2000年的6997万吨。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秘鲁进口。2002年4月1日,财政部下文将铁矿资源税下调60%,使铁精矿每吨成本下降25元,有望使部分国产铁矿石获得和进口富矿的竞争能力。
......

阅读全文(4409)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