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与俄罗斯
乌克兰是俄罗斯民族与国家的发源地。
今天俄罗斯人的先祖是东斯拉夫部落及部落联盟。其中一支生活在第聂伯河支流罗斯河(Рось)地区。Рось演变成该部落联盟的名称。看看地图,第聂伯河纵贯今天的乌克兰。Рось成为后来俄罗斯人(Россия)的名称。
据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往年纪事》记载:瓦良格人留里克兄弟3人应诺夫哥罗德贵族的“邀请”,于862年渡海来到诺夫哥罗德,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罗斯国。留里克王朝始于此。882年(中国的唐朝后期,懿宗咸通年间),留里克王朝定都基辅,因此又被称为基辅罗斯。东斯拉夫人社会自此从原始部落联盟走向了王朝。
12世纪时,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蒙古人,建立了几乎横跨整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11世纪后半期基辅罗斯开始走向衰落、解体,1240年基辅罗被蒙古帝国征服,成为成吉思汗长子术刺之子拔都所建立的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的藩属。
(附带一提:“俄罗斯”这个名称就是蒙古人转译的,中国人是从蒙古人哪里学到这个称谓的。Россия较贴近的音译应是“拉西亚”,估计蒙古语中也没有弹音Р,所以就将音节Ро读成了“俄罗”,当初我们学俄语时,也有不少人在发Р这个音时,在前面加上“俄”,否则就发不出音来。)
在金帐汗国的统治下,罗斯王公和教会形同奴仆。在罗斯的各个城市里最豪华的房子里住着大汗的代表,他们催取税收,发布命令;王公和神甫们低声下气,趋前趋后唯恐伺奉不周,得到的却是责骂、侮辱、毒打,时刻有生命危险,每年各个王公定期去朝拜大汗,领取诰命,作为自己统治凭证。
那时莫斯科偏处欧洲,远离金帐汗国统治中心,又有森林沼泽的掩护,大批俄罗斯人在那里找到避难之地,莫斯大公用权谋从金帐汗国大汗那里取得了凌驾其他大公之上的权利,用大汗名义,狐假虎威极大加强了自己的国家力量。1480年,伊凡三世最终击败了蒙古人。俄罗斯取得了独立。金帐汗国留下的巨大地理真空,使地处有利位置的莫斯大公国快速扩张。
1497 年颁布了推行于全罗斯的法典,在各地和各城市任命了大公的地方长官。从此,莫斯科大公国的地位完全改变了。从东北罗斯许多公国的一个,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莫斯科大公则从“几个平等王公中的最有权势的一个”,变成了整个俄罗斯唯一的君主,其他王公都成为他的臣民,为他服务。今天的俄罗斯开始成形。
俄罗斯继承了金帐汗国广大领土,也继承了其中央集权的统治传统制。俄罗斯走向了既非西欧又非东方三大文明(中国、伊斯兰、印度)的独特航向。蒙古人两百多年的统治,在俄罗斯人中留下了约30%的蒙古族基因,所以俄罗斯人也自称是“欧亚人”。蒙古人尚武扩张的传统也被俄罗斯人继承,自彼得大帝后,这种扩张就专注于出海口。今天的焦点地区克里米亚,就是俄罗斯在黑海的出海口,
与此平行,在第聂伯尔地区,约从14世纪起,乌克兰人开始脱离古罗斯而形成为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单一民族。13—15世纪,乌克兰曾先后抗击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起历受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17—19世纪,在第聂伯河中游一带以基辅﹑波尔塔瓦和切尔尼戈夫为中心形成了乌克兰现代民族。
波兰在乌克兰的直接统治,从1340年代起的200年间,一直局限在西乌克兰的加利西亚。1569年根据《卢布林联合》协定,波兰和立陶宛变成波兰立陶宛联邦。与此同时,乌克兰的更大一部分领土脱离了立陶宛,直接并入波兰。在下一个世纪,所有乌克兰民族的领土实际上都处在优势的波兰政治和文化的直接影响下。天主教会逐渐向东扩张,进入乌克兰,它享有国家的支持和凌驾於东正教之上的合法优势。
这是今天波兰在乌克兰乱局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历史根源。
波兰在乌克兰领土上的统治随著波兰-立陶宛王国於1772、1793和1795年被3次瓜分後灭亡而告终。在第一次瓜分中,加利西亚被并入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在第二次瓜分中,俄罗斯获得右岸和沃利尼亚东部地区。在第三次瓜分中,俄罗斯又兼并了沃利尼亚的其馀地区。
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俄来统治,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
18世纪,俄罗斯又相继把乌克兰和黑海北岸大片地区并入自己的版图。到1795年,除加利西亚(1772—1918年属于奥地利)以外,乌克兰其余地区均在沙皇俄国统治之下。
然而,波兰三百多年统治的历史依然留有明显的印迹。俄罗斯史学界与沙俄官方认为:乌克兰人是俄罗斯人的一个分支或“支族”,即“小俄罗斯人”,被蒙古-鞑靼人从罗斯整体中分裂出去。由於受到波兰的恶劣影响而偏离了他们自身的历史进程。因此,重新把乌克兰和俄罗斯统一成一个整体国家是十分必要的。
事实上,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的隔阂很深。大文豪果戈理是乌克兰人,他向一伯爵家的小姐求婚时,女方的母亲说他“是神父的儿子,是霍霍尔!这是不般配的婚姻!”神父的儿子是骂人话,指出身低贱;“霍霍尔”是俄罗斯人对乌克兰人的蔑称。
《静静的顿河》中则有这样的描写:
“自古就是这样:如果一个哥萨克没有伴儿,赶车去米列罗沃,路上遇到乌克兰人(他们的村落从下雅布洛诺夫斯克村,一直绵延到米列罗沃,约有七十五俄里)而不让道的话,乌克兰人就会把他打个半死。”
“到顿河岸帕拉莫诺斯克粮栈运送麦子的乌克兰人的遭遇也是一样。这时候他们会无缘无故遭到毒打,只因为他们是“霍霍尔”,既然是“霍霍尔”——那就应该打。”
1917年底,东乌克兰地区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苏维埃政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至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时期,西乌克兰(东加利西亚和西沃伦)被波兰占领。
1922年苏联成立,东乌克兰加入联盟,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根据波兰和苏联签订的《里加条约》,西乌克兰成为波兰领土。
1939年11月,二战爆发,波兰被分割占领,西乌克兰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
至于今天的热点克里米亚半岛,从1478年到1777年,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附属国,其中收入来源之一是前往东欧捕捉奴隶,卡法城是著名奴隶市场。最大的一次战事是在1572年围攻莫斯科,捉拿了十五万人,尸骸塞满莫斯科河。
从1584年伊斯兰·格来二世开始,克里米亚维护了伊斯兰边界,定期扫荡南俄,阻止斯拉夫人定居草原。
1774年俄罗斯迫使奥斯曼承认克里米亚独立,从1777年起,克里米亚汗王沙希因附属俄罗斯。不久,克里米亚贵族起义反对沙希因,沙希因向俄国人请求援助。波特金率7万俄军到达克里米亚,1783年俄罗斯正式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纳入版图,并入俄国的克里米亚,隶属塔夫里达州管辖。
1918年建立了塔夫里达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俄罗斯联邦的成员。
1921年,又成立了隶属俄罗斯联邦的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1941年德国军队在试图占领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大陆的地峡时损失惨重。最后德军还是冲破了苏军的防线,只有塞瓦斯托波尔从1941年10月一直坚持到1942年7月4日。
1944年,苏军重新解放塞瓦斯托波尔。因许多克里米亚半岛鞑靼人与德国合作,斯大林把全部鞑靼人居民强迫流放到中亚,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也被改为克里米亚州。大约46%被流放的人死于饥饿或疾病,其余的人直到数十年后才获准返回克里米亚半岛。
1918年到1954年为止,克里米亚半岛一直是苏联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的一部分。
1954年,为庆祝乌克兰的哥萨克人鲍格丹·赫梅尔尼茨基开始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赫鲁晓夫主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1954年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决议的理由是:“鉴于克里米亚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经济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经济和文化关系密切。”
1991年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半岛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许多半岛居民对此不满。岛上还驻有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当时情况相当紧张,有爆发战争的可能。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在选举中失利后,情况开始减缓。同年5月,俄议会通过决议,宣布1954年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的决议不再具有法律效力,并要求俄罗斯、乌克兰和克里米亚三方就半岛地位问题展开谈判。乌克兰则予以强硬反击,宣布俄议会的决定无效。
1992年5月5日克里米亚半岛宣布独立,后来决定成为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俄罗斯租借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部分作为黑海舰队的基地。
6月1日,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就克里米亚的地位问题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组成部分有权自主地利用其地理位置发展对外开放经济,同其他国家建立社会经济和文化关系。
1994年7月,随着奉行对俄友好政策的库奇马当选乌克兰总统,有关克里米亚半岛归属的争执渐渐趋于沉寂。
1997年5月,俄罗斯与乌克兰正式签署俄乌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确立双边友好关系,原则上为解决克里米亚归属等问题奠定了基础,俄乌关系缓和。
复杂的历史演化导致了今天乌克兰的人口分布:以俄语为母语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德涅泊尔河以东,
站在俄罗斯的立场上,不但乌克兰人是俄罗斯人的一个分支,今天的乌克兰领土大部分是俄罗斯的,在历史上一次次给予了乌克兰。1654年的乌克兰领土只有图中橘红色那一小块。从1657年到1917年乌克兰从沙俄获得了黄色区域,1922年列宁给了浅蓝色区域,1939年和1945年斯大林给了绿色区域,1954年赫鲁晓夫给了粉红色区域(即今天的热点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显然是俄罗斯的必争之地。它是黑海舰队的主港塞瓦斯托波尔的所在地。从彼得大帝起,俄罗斯就极端重视出海口,黑海虽然是内海,但可通过运河经伊斯坦布尔进入马尔马拉海,进而入爱琴海、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入大西洋。
如果丢了克里米亚,或克里米亚被一个敌视俄罗斯的政府控制,黑海舰队将陷于困境,俄罗斯的整个海洋战略将被破坏。这是俄罗斯无论如何不可能接受的。也是东乌克兰的俄罗斯族人口不能接受的。
乌克兰危机固然有其历史根源。但西方的“颜色革命”策略无疑起了重要作用。俄罗斯自苏联后期起,在西方的紧逼下步步后退,而今已被逼到了底线,已经退无可退了。他势必竭尽全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做出人们意想不到的举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