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随便聊聊2013的诺贝尔(1)2013-10-09 16:56: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enc999/54311.html

分享到:

北京时间今天下午17:30公布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及托马斯·聚德霍夫,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解释了细胞是如何组织自身的转运系统的。


詹姆斯·罗斯曼


一张图读懂2013生理学或医学奖



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纪念Fergus F. Wallace生物医学教授。他曾获得多种荣誉,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的露依莎·格罗斯·霍维茨奖、拉斯克奖基础医学奖(2002年)、费萨尔国王奖。他在耶鲁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在哈佛获博士学位。

兰迪·谢克曼

一张图读懂2013生理学或医学奖



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1948年12月30日-)是一位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细胞生物学家,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主编。199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2年与詹姆斯·罗思曼因对细胞膜传输的研究获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托马斯·聚德霍夫

一张图读懂2013生理学或医学奖

1


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1955年12月22日生于德国哥廷根),德国生物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知名。自1986年以来聚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经阐明了许多主要的蛋白介导突触前功能。2013年,他和理查德·舍勒分享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其实,三位科学家并不是在同一个学校,做的工作也并不完全相同。聚德霍夫是研究神经科学的,大家现在都知道突触间隙需要化学递质来传递,可是包裹化学递质的,就是突触小泡,也是囊泡的一种。聚德霍夫发现了钙离子在囊泡运输中的作用,并对很多细节进行了解释,这样我们的高中生物里才有那些内容哦。并且,聚大爷的现任妻子就是中国人,他也有很多中国学生。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想想办法快去找聚大爷拜师。(具体看这里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0/283486.shtm)

 

谢克曼就比较偏门,他研究的是酵母菌的。好在酵母菌也是一种模式生物,无数的科学家还在拿酵母菌做实验,比如最近欧美进行的HPV疫苗就是利用酵母菌系统制造的,而中国在做的用的是大肠杆菌系统。

酵母菌作为一种真核生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就近的多了。它们也需要进行囊泡运输,就是胞吞胞吐和细胞内的运输(虽然单细胞的酵母吞吞吐吐似乎没啥意思,不过单细胞之间卿卿我我想想也挺有意思)。酵母菌是真核嘛,细胞里有内质网高尔基体之类膜细胞器,所以很多蛋白质等的转运就需要囊泡来加入进行定点运输,否则整个细胞里到处都是,还怎么一个个抓呢。他揭示的三个基因突变导致了“类似于糟糕的公共交通系统的状况”。他就是发现了在囊泡上的几个很关键的蛋白质,这个蛋白质就可以帮助细胞器正确形成囊泡把物质准确地运输到该去的地方。

谢大爷听说自己得奖以后不断惊呼“我的天啊”,甚至还跳了一段“胜利之舞”。

 

罗斯曼据说是个大块头,飞机商务舱坐不下那种。所以中国请他来的时候还特意订了头等舱。

罗大爷嘛,根据我已有的资料,他似乎是个机械唯物主义者。当然这只是猜测。但是他在很多场合都曾经表达过“细胞微观运作就像机器一样”这样的观点。实话说这样的观点吧,也不是不行,你看人家都得诺贝尔了,说明诺贝尔真的不管科学家的个人思想……他发现的东西呢,说起来还是蛋白质,不过运作机制和聚大爷的钙离子差不多,一种蛋白发挥了钙离子一样的作用去寻找目的蛋白结合保证囊泡和目的蛋白正确结合,两种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就可以打开囊泡释放其中包裹的东西了。

 

说到囊泡,其实就是细胞膜或者内膜的一部分,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还记得吗?最近给某个高中生讲的焦头烂额啊。。。。

 

最后呢再说一个八卦。这三个人得奖看似没啥关系,但是,首先他们的工作是相联系的,不过还有其他科学家也做了很重要的工作。

不过,他们还有一个联系。

罗斯曼的导师叫科恩伯格。他也是名人啊。看看。


是的,很荣幸他和我的名字一样都是arthur(脸皮厚!),阿瑟被称为DNA先驱,他是DNA聚合酶的发现者,还自己合成了一段DNA。

 

而谢克曼曾经也投在科恩伯格的门下,只是后来由于科恩伯格实验室的竞争太大,于是转到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继续博士后研究,最初导师主攻哺乳动物细胞膜研究,但他认为这方面的工具太少,转而研究更易培植的酵母菌。

 

聚大爷就更有意思了。他是斯坦福的教授,阿瑟也是。阿瑟2007年10月26日过世,那一年的前一年罗杰得了化学奖。不过聚大爷应该在07年左右就到斯坦福了吧,(有位朋友说聚德霍夫老师是08年到的斯坦福,所以我猜错了……)所以他和阿瑟应该算同事,当然不是一个级别的。

 


罗杰研究的是DNA转录相关的过程。基本上和他老爸是一脉相承。他们是诺贝尔史上第六对父子、母女得奖的范例。罗杰的弟弟托马斯也是做生物的,在加州大学,还有个小弟弟,不过是建筑师。这也再一次说明较小的儿女不会和较大的儿女走同样的路,因为他们需要别出心裁才能获得他们想要的(进化心理学)。

 

写在后面的话:斯坦福,耶鲁,伯克利。名校的名导师的弟子和同事得了诺贝尔。这说明啥?

无节操揣测一下,这年头,要拼爹,拼导师,还要拼同事,拼单位……(没有不敬的意思,敬拜几位本行业的先贤和大牛)


本文部分内容和全部图片来自多个搜狐、科学网等网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76008-731056.html                     

阅读(983) | 评论(0)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暂无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