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奇的π2013-07-22 10:41: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enc999/54273.html

分享到:

神奇的π(130722)   

闵应骅

 

   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叫“神奇的九寨”,我借用这个题目写一写“神奇的π”。上一篇博文“是先有结论,还是先有数据?(130715”中,我谈到了理论要从实践中来。一般来说是这样,但不都是。本文想说:π就不是从实践中来的。

   大家知道,圆周率是指圆周长与直径之比。公元前20世纪,巴比伦人就发现圆周长是直径的3.125倍。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约公元前2世纪)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汉朝时,张衡得出圆周率的平方除以16等于5/8(约为3.162)。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得出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他继续割圆到1536边形,求出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3927/1250=3.1416。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即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1706年英国数学家威廉·琼斯(WilliamJones 16751749)最先使用“π”来表示圆周率, 1737年,瑞士大数学家欧拉也开始用π表示圆周率。我当过数学教员,记得在苏联中学教科书上有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那是25位,现在还记得。其实,这些都是近似值。微积分发展起来以后才知道:π是一个无穷级数之和,或者说一个极限。可以证明它不是一个有理数,而是一个无理数,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奇怪的是:不管大圆、小圆;欧洲的圆、亚洲的圆,其周长都是直径的π倍。不过,不管你怎么试,用多么精确的仪器,都得不出π来。只有经过理论的推理,才能推出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然,计算它的近似值到几千位、几万位,那是计算机的事,计算π还被用来测试系统稳定性和测试CPU计算完特定位数圆周率所需的时间。都无非是劳务而已。

其所以说π神奇,是因为它无限不循环,可以任意想象。美国有一个教授,叫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是位太空科学家,曾经因为报导太空文学而得普立兹奖。美国科学基金会颁发了一项最高荣誉给他,并称赞:他的研究工作改变了星际科学……,他给人类的礼物是丰盛无比的。他的科幻小说《接触》,还改编成电影。里面说,一个地球上的科学家访问一个遥远的行星,发现外星人计算π的位数长得多,而且转换为各种进制,譬如二进制、3进制、11进制等等,很长很长。这个无限长的序列里包含了多少信息?有人说它包含了所有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其他所有信息,不过不知道是在哪一段。有人说它包含了所有素数。也可以说它包含了所有可能的数字组合。这个结论既不能证明它对,也不能证明它错,因为它无限不循环。只有人们定义的正规数,可以包含所有可能的数字组合。正规数(Normal Number)是一个任何数字都显示均匀随机分布的数字序列,即每个数字出现机会均等的实数。以10为低,任意数字组合的出现都是等可能的。譬如掷铜板出现的正反面是以2位为底的无穷序列;掷骰子出现以6为底的无穷序列。这些都是正规数。那么,它到底包含了多少信息?可申农说随机数不包含任何信息。已经证明:几乎所有实数都是正规的,除开一个勒贝格测度为0的集合之外。别以为这个勒贝格测度为0的集合很小,所有有理数都包含在内。人们构造了许多正规数,而且可以相信,但无人证明在任何进制下π是一个正规数。

科幻小说离开形式逻辑,凭着钻空子的想象,可以发现许多知识,但必定是没有结局的。所以必须要利用科幻的外表,发掘人性的本质。科幻小说和电影在我国好像不太时兴。我们不太提倡科学幻想,大胆地自由思考。我们只知道重拍四大名著,重拍N次。但人家卡尔·萨根,凭着科学幻想,可以成为大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0937-710181.html

阅读(1414) | 评论(0)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暂无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