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亡清兴六十年之李自成进京2011-04-10 09:56: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enc999/52400.html

分享到:

明亡清兴六十年之李自成进京


        明亡清兴六十年之李自成进京

        解说:明亡清兴六十年之李自成进京。

        解说:根据史书记载,李自成原来只是银川驿站的一个小职员,那么,他为什么要发动民变呢?李自成即使再鲁莽大概也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那么,当时的李自成真的就没有生路可走了吗?面对如火如荼的民变风潮,崇祯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可让人疑惑不解的是,崇祯皇帝任命大学士李建泰代朕亲征。为什么此人不去进攻李自成,却突然攻打起自己人防守的县城了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咄咄怪事?而李自成究竟凭借什么,能够很快攻下固若金汤的北京城呢?此时的崇祯皇帝将何去何从?明朝的高级官员和整个北京城,又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命运呢?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走进《百家讲坛》。

        阎崇年:明朝末年,到了崇祯朝的时候,东北是民族矛盾,中原是社会矛盾,这两个矛盾已经非常尖锐,非常激烈,也非常严重。关内的矛盾一个突出人物就是李自成。李自成陕西米脂县一个农民,家里头很贫苦,小时候家里吃饭有问题,就把他舍到庙里头了,解决了吃饭问题。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又不在庙里头了,就给地主放羊,稍微长大一点之后,他就到驿站做驿卒。到崇祯初的时候,财政非常困难,就精减驿站,有人建议崇祯皇帝你不要精减驿站,你要精减驿站,那些人没饭吃了,它增长社会矛盾。崇祯皇帝不听,他要精减。就裁了一些驿站,裁了驿卒。恰好这个时候,李自成就被裁了。西北这个地方,又经常闹灾荒。李自成被裁了,没饭吃,怎么办?也不能饿死啊?他就和一些哥们儿一些朋友就举事,就民变了。这个事情历史有记载,康熙朝《米脂县志》有一个记载,这么说的,明末李自成,银川驿之马夫耳,因裁驿站,饥荒,无所得食,奋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就是他是银川一个驿站的一个马夫,你把他裁了,又没有安置,当地又闹饥荒,没饭吃了。奋臂一呼,叫民变,我们今天叫起义。

        解说: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李自成是在吃饭问题没有着落的情况下,才揭竿而起,发动民变。那么,问题难道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因为这毕竟不是儿戏,这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大事,一旦民变不成,不仅李自成自身性命不保,而且绝对会祸及整个家族。李自成即使再鲁莽,大概也不会不知道,这当中的利害关系。那么,当时他真的就没有别的生路可走了吗?而当时整个社会,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情形呢?

        阎崇年:李自成的民变,不是一个个人的现象,是一个社会现象。这个事情的引起,是有深刻的社会的原因。第一,辽事。辽事本来在北方,怎么会影响西北了?它是互动的。你辽事要打仗,打仗就要花钱。人要粮,马要料,军队要军饷,这钱哪来?财政不够,财政不够就加,加赋,辽饷,练饷,剿饷就这么加,加的数字很可观,原来一年花多少银子,多了说花到280万两银子一年。后来增,增,增,增到多少呢?这个数字非常可观,明万历末年,合九边饷止280万,后加派辽饷900万,剿饷330万,练饷730余万,共1960万,自古有一年而括两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两千万以输边者乎。《明史·食货志》说的。原来280万两银子,这个时候,增加到1960万两银子,钱哪来啊?还是出在老百姓身上嘛。层层加赋加税。本来就民不聊生,你再这么严重地盘剥,就加剧了中原地区的社会矛盾。

        第二,天灾。你光辽东战事需要钱,这是一方面,还有天灾,瘟疫。天灾很严重,大旱三年,赤地千里。史书记载这么说的,明国三年饥馑,禾稼不登,人皆相食,或食草根,树皮,饿死者十之九。严重吧,饿死的人占十分之九。十个人有九个人饿死,这数字不一定可靠,说明一个严重的情况,老百姓没有粮食,庄稼颗粒无收。吃什么呢?有一种草叫蓬草,吃那蓬草。天凉了,草都枯了,吃草也没有。怎么办?就剥树皮。先剥榆树的树皮,榆树树皮我吃过,也还勉强可以吃。榆树树皮剥完了,剥别的树的树皮,苦啊,涩啊,就拿水泡,泡的时间长一点味去一去。树皮又剥光了,赶上春天了,吃什么?一种土叫青叶土,中原地区叫观音土,这种土很细,吃到胃里头暂时能够充饥,但是它不消化,很多人时间一久,就是死了。那怎么办呢?有的书记载说,这个小孩或者单独一个人走,走着走着这个人就没有了,哪去了呢?后来发现了,小孩和单位行走的人,被别人抓住以后杀了,煮肉吃了。在这个地方见了很多的尸骨,才知道这些人失踪的原因。说吃得人的两个眼睛都发红。

        在这种情况下,又有瘟疫,瘟疫非常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啊?中原有瘟疫,北京也有瘟疫,崇祯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年,北京瘟疫是个什么情况呢?史书记载说,北京甚疫,就是瘟疫很严重,死亡昼夜相继,阖城惊悼,全北京城崇祯人都恐慌了。《崇祯实录》也记载说,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一天死的人数以万计。

        第三就是军乱。明朝的军纪很坏,这个时候走哪抢哪。你本来要先去打仗,他不打仗,他先抢老百姓,特别是有一些官兵,让他到某个地方作战去,他走半路哗变,不去了,不去了他吃什么呢?就抢掠,抢老百姓的,他有武器,又是群体,集体抢一块地方。这个也加剧了明末社会的矛盾。

        第四,民变。天灾,加赋,军队又抢,那老百姓怎么生活?就逃亡吧,跑了,我不在这村了。但是明朝它有保甲制度,这一个甲是十户,跑了一户,他这个钱粮得有人给拿啊,谁给拿?那九户摊。又跑,剩八户了,那八户还得难十户钱粮。后来跑得严重了,跑了一半,十户跑了五户,这五户得拿十户的钱。最后跑了八户了,这两户得拿那八户的钱,干脆我给跑得了,我拿不起,我怎么拿得起?我往哪跑啊?那就是民变。在这种情况下,明朝政府不是很好的救济,不是很好安民,还继续盘剥,就四个字,官逼民反。你民反,当时叫盗,盗贼,你抓住要被杀头,就问他,说你为什么要为盗啊?他说,我不为盗,我得饿死,饿死,死的鬼是饿鬼,我为盗,抢,抢完了以后吃饱了,也死,死了我是饱鬼,饿鬼跟饱鬼比较起来,我做饱鬼,不做饿鬼。原话是这样的,他说,死与饥,与死于盗等尔,相等。预期坐而饥死,就是饿死,何若为盗而死呢?尤得为饱鬼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饥而死,为饿死鬼,盗而死为饱死鬼,所以我干脆我饱死也不饿死。起来吧。当时叫民变,后来叫起义。在崇祯登继的前一年,就是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澄城县的饥民,把县衙门砸了,把知县叫张斗耀给杀了。到崇祯初年,这个民变的火星就越燃越厉害。先在陕西,又燃烧到山西,燃烧到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就变成了燎原大火。明朝崇祯皇帝就派军队去镇压。刚刚真正有点头绪了,你比如说派洪承畴去同李自成作战,李自成败走商洛,就率了有说是十骑,有说是二十骑,总之,率了很少的人,就败走到陕西的商洛。崇祯皇帝认为这平息了,就抽了洪承畴率着军队到关外,进行了松锦大战,13万军队全军覆没了。你摁下那个葫芦,这个瓢又漂起来了。你就那么点军事力量,而且中原的灾荒就更加严重了。民变就成为气候,成为燎原大火。

        解说:这真是屋漏又遭连下雨,既是外患,又有内忧。而此时的内忧却显得分外紧迫。面对着这样严峻的形势,崇祯皇帝将会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呢?他是否会有什么高妙的计策?能够足以控制事态的发展呢?此时的明朝廷,还会有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材吗?广告之后继续讲述。

        解说:面对日趋严重的民变风潮,崇祯皇帝心急如焚,但也并非无计可施。崇祯皇帝很快就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那么这些措施能否受到应有的成效呢?大学士李建泰他能够完成崇祯皇帝交给的任务吗?

        阎崇年:崇祯用五种措施来对付中原农民的燎原之火。崇祯的第一招是什么呢?第一,派官代朕亲征。他自己,他说我要亲征,周围大臣说不行不行,别人来代替你。大学士李建泰带他亲征。这个大学士李建泰带了兵到前线去了,前头是农民军,他不打,你前头走,我后头跟着你,你停了我也停了,停了到了河北一个县,叫广宗县,到这个县的时候,他就要进城。县里头长官就说,你是去剿匪,你同农民军打仗,你干嘛要进我的城,他们就在前头。他说你开门不开?说不开,不开就攻城,他那军队攻那县城还是可以的,同农民军打仗他不敢,他打县城,攻下来了。

        有一个人,这个人是乡绅,叫王佐,就对李建泰说,说你是大学士,你代表皇帝亲征,你不同李自成军队打仗,你打开我这个城门干什么?我这没有李自成的军队。这个李建泰恼羞成怒,杀了,就把王佐给杀了。杀完了以后,在全城抢掠。饱掠而退。后来李建泰明朝大学士,皇帝派你去代朕亲征,结果就是他,一仗没打投降了李自成的军队。

        第二,抽调官兵勤王。各地官兵抽调北京,来保卫北京勤王。结果呢,有的答应了,慢慢腾腾就不走,包括吴三桂,我不来也不行,我就慢慢磨蹭,磨蹭。阳奉阴违,得拖且拖。结果到北京最紧急的时候,那些勤王的军队都不到。甚至于还有勤王的军队半路没勤王投降了,投降农民军了。

        第三,南迁首都之议。一看北京保不住了,危险了,有人提出了迁都,迁到南京。崇祯皇帝就召开大臣会议,讨论,你们说怎么办?这个大臣怎么办?你要发言,说主张迁都,你不知道崇祯皇帝他什么意思?他不主张迁都,他把你给杀了。你说不主张迁都,那崇祯皇帝他想迁都,他又把你给杀了。所以你左右不是,说什么都不是,干脆大臣就一条我不说话。崇祯皇帝还有一个心思,是他在北京让他的那个儿子到南京,一旦出事,南京不还有吗,或者是让他儿子在北京留守,他到南京去,你也闹不清他的意思。你要说劝他留守北京,让他儿子到南京,他可能想了,你是拿我送死,我杀了你。你要说让他儿子留守北京,让他到南京,你是让我天子守都城,守国门,也杀你。是左右不是。

        这个时候,君臣隔阂很严厉。当年好多提正确建议的那些大臣,一个一个被杀了,所以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说真话,就等他说,你说怎么着,我们就附和。崇祯那本来意思是想要迁,话不是从自己口里说,是让别人说。说完他再附和。但是别人没摸透他的心里,谁也不敢说。当您有个兵部尚书叫陈新甲,崇祯想要和皇太极议和,有几封书信,陈新甲既然觉得皇帝授意我跟他议和,当然没问题了,书信来往,都是直接通过崇祯皇帝。这陈新甲他疏忽了,他夜里头很晚,那个书信就搁在桌子上,他就没收起来。第二天早上起来,他的家人归置桌子,归置卫生的时候,以为是废止就拿出来,完了就传出去,官员一看是崇祯皇帝主张议和,那官员就弹劾,说怎么可以议和呢?宋朝不是宋徽宗,宋钦宗已经做了俘虏了,怎么可以议和呢?崇祯皇帝这时候,他没做自我批评,说都是陈新甲不好,杀了他,就把兵部尚书陈新甲给杀了。这种情况下,谁还跟你说,我心里话怎么敢跟你说?我没摸透你的意思是什么。没说。所以迁都之议,就没有实现。

        第四,诏令百官助饷。库里头不是没钱,文武百官你们捐钱,捐献,帮助国家来补充军饷。先让谁捐呢?先让周皇后的父亲周奎,让他先捐。崇祯皇帝给他下指标了,12万两银子。周奎就哭穷,说实在没钱,是不是捐一点啊?崇祯皇帝说你捐两万,至少两万。周奎说我捐一万吧。崇祯皇帝说不行,周奎捐了一万。捐了一万还不够啊,他就找他女儿了,找周后,说,你看我的钱不够,你帮助我一下。他女儿说我帮助你五千两银子吧,就给他五千两银子。这个时候,周奎拿到这五千两,他还扣下两千两,他交了三千两,那两千两他扣下了。你作为国丈,在国家困难的时候,你自己不交,而且你女儿银子拿出来,你还扣,出来装自己兜里头。

        后来李自成军队拷饷,周奎家交出银子53万两。那零头都被两万两还多。这反映了当时明朝皇亲贵戚官僚贵族,他们对崇祯皇帝,对明朝政权的一个不忠诚态度。

        第五,派遣太监监军。文官不相信了,武官不相信了,相信谁啊?太监。你崇祯皇帝一上台,就把魏忠贤给杀了,铲除了阉党,这时候他又用太监,派太监到居庸关监军,到北京城墙上监军,派他的那个心腹太监王承恩到城墙上监军。实在没有人了。这些人有的目不识丁,毫无历史,地理,军事,政治知识,你派他们到前线去,你怎么可以呢?说明最后实在没人了。

        解说:出现这样的局面,对崇祯皇帝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这也说明崇祯皇帝在大政方针和用人问题上的彻底失败。那么崇祯皇帝前面所采取的四条措施,没有一条能够取得成效。这第五条措施派遣太监监军,是否会产生作用呢?这些监军的太监,他们会忠于崇祯皇帝吗?会忠于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吗?而在李自成巨大的进攻下,等待崇祯皇帝的又究竟会是怎样的命运呢?

        阎崇年:崇祯十七年,这一年很重要。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大变动的一年,明朝灭亡,李自成进京,清军打败李自成又定都北京。这一年中国历史上三个著名人物,一个崇祯,一个李自成,一个多尔衮。李自成这一年38岁,崇祯皇帝这一年34岁,多尔衮这一年是32岁,都是正好的年华。在政治场上三个人在进行搏斗。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然后就往北京进发。到三月十五,李自成的军队就到了北京西北的居庸关,就是长城的重要隘口。守城的总兵叫唐通,守城的监军太监叫杜之秩,投降了。三月十六第二天,李自成的军队就到了昌平。焚毁了明皇灵的享殿和明楼。往南就进到昌平。昌平没有费很大事就攻破了。第三天就是三月十七,李自成的军队到了北京城下。李自成的军队主要是在西直门,阜成门,广宁门,现在的广安门,主要在这块。

        在这个时候,明朝的一些大员还有一些监军的太监,他们私下订了一个秘密的公约,叫做开门迎这么一个公约,这是私下秘密的,串通的。所以到了三月十八,李自成军队到了彰义门,就是广宁门,就是现在的广安门。守门的太监打开城门,将李自成迎进来。随着就是阜成门,西直门就进来了。这是外城。三月十九,崇祯皇帝一看,外城已经陷落,他就招集大臣商量怎么保卫,没有一个人到。这个时候身边没有一个文武大臣,他到后宫把他的皇后逼着自杀,自己用宝剑砍死砍杀自己的亲生的女儿。然后孤家寡人到了煤山,现在的景山,自缢而死。

        史书记载,他死之前,情况是八个字,叫做自取冠冕,以发披面,就是他上吊之前,把帽子,皇帝帽子,皇冠等等都去掉,用头发把自己脸蒙起来,什么意思啊?没有脸见他的祖宗,当然也没有脸见京城的民众。可怜,旁边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这个时候可以说崇祯皇帝是四面楚歌,孤家寡人。这一年崇祯皇帝34岁。

        解说:北京的陷落,崇祯皇帝的自杀而亡,意味着大明王朝的覆灭。那么李自成在攻占北京以后,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明朝的高级官员呢?大学士为藻德和他儿子的遭遇,究竟说明了什么?李自成又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北京的城楼和紫禁城的宫殿呢?广告之后继续讲述。

        阎崇年:这个时候李自成进到北京了。进到北京就进了紫禁城。李自成在北京当然做了很多事情了,我今天讲几件跟他灭亡,就跟他失败有关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情在北京就是拷掠明朝的官员。因为他的经费不足,他和努尔哈赤皇太极不一样,努尔哈赤皇太极有个基地,有供应,李自成没有。拷掠有指标,内阁10万两银子,京卿锦衣卫官7万两银子,翰林等1500两银子。把大学士叫魏藻德抓住了,交银子。魏藻德官还比较清,我没银子。没银子就打。拷掠,拷打,说实在没有,我只能交一万两银子,就交一万两银子。还不行,你是不交。大学士啊,拷掠结果是个什么结果呢?

        史书记载说,酷刑五日夜,脑裂而死。就残酷拷打五天五夜,最后把脑子打碎了,脑浆流出来而死。死了以后,就找他儿子。说这数还不够,你还得接着交。他儿子说,说我父亲活着的时候的他还有些朋友,有些学生,请大伙凑一点,也还可以凑一点,现在他已经死了,我怎么去凑这个钱呢?你敢抗拒,当场就把他儿子给杀了。史书记载,五个字,叫贼挥刃斩之。就是李自成的部下挥刀把他儿子给斩首杀了。他杀的不是大学士魏藻德一个人,他是所有的明朝官员被拷掠得,被抢得人心惶惶。这个和多尔衮那个宣布,官仍其职,民复其业,恰恰相反。闯王在北京时间一个月多一点,后来进行山海关大战,大战失败了,就回到北京。四月二十六李自成回到北京,四月二十九,李自成一看形势不好,就在武英殿仓仓促促地举行了登极典礼,就做皇帝的典礼。完了就带着掳掠的金银财宝撤离北京。临走之前,李自成下令,焚毁紫禁城的宫殿,城门和北京城的城楼。紫禁城里的很多宫殿皇门,这一次遭到焚毁。皇极殿就是后来的太和殿,焚毁了。怎么证明呢?就是顺治元年十月初一,顺治皇帝举行登极大典没有在皇极殿,就在太和殿举行。而是在皇极殿前头那个门,皇极门,就是太和门那举行的。还有其他一些宫殿焚毁了。这就使人们联想到项羽,项羽当年攻下秦度咸阳之后,《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就是项羽焚毁秦朝的宫室,大火烧了三个月还没有熄灭。多尔衮到了北京之后,下令保护紫禁城宫殿,对保护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有贡献的。而李自成这个做法是应当受到历史的批判。因为紫禁城宫殿不是皇帝个人的宫殿,是千百万劳动人民和技术人员,用鲜血凝结成的,应当珍惜,应当保护。李自成的军队进到北京之后,军纪很差,他的大将掳掠妇女,李自成的军官到了故明皇宫之后,抢掠妃嫔,特别是他的这个大将刘宗敏,抢掠了陈圆圆。这件事情成了吴三桂降清一个重要的口实。下一讲我讲《吴三桂降清》,谢谢大家。

上篇:明亡清兴六十年之太后下嫁之谜
下篇:明亡清兴六十年之吴三桂降清

阅读(2262) | 评论(0)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暂无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