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舌尖上的中国与研究方向的多样性2014-05-05 02:20: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enc999/54448.html

分享到:

舌尖上的中国是什么?最近看了几集舌尖上的中国Ⅱ,而舌尖上的中国Ⅰ我基本就没有看,感觉这部片子之所以火,完全是颠覆了传统电视节目的指导思想和表现手法。

吃当然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第一主题,但是,它还有很多其他副主题,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家庭精神、乡情亲情、天人合一、生态平衡……虽然是电视片,但本质上就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包含了太多的中国文化元素与符号,但是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加以体现,实在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教学片。如果国外的孔子学院用这个作为教材,在辅以美食犒劳学生,那么教学效果绝对一流。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好东西,但是最近几十年我们丢了很多,想办法捡起一部分,尽量进行弥补是对的,舌尖上的中国应该是开了一个好头。

联想到人文社科的研究,其最终目的无非是学术上有所创新,或者是对政府决策有所借鉴,具体内容则没有必要拘泥于某个学科,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人口学、情报学、统计学、文学、艺术……无非根据个人兴趣加以涉猎,使之成为有趣或有用的东西。不要过早给学者穿上某件固定的外套,尤其是年轻学者。不过,由于现在学科越分越细,加上个人学力所限,所以大部分还是侧重一个比较小的研究方向,然后深入进行研究,当然也是正常的。论文能发顶级杂志,当然很好,论文如果能发一般杂志,只要有所创新,那也不错。总之保持学术风格的多样性绝对利大于弊,我常常在想,最好的论文应该是很难找到杂志发表的,因为现在跨学科的杂志还很少。

我主要研究方向科技评价、技术创新,适当做点应用经济领域的研究,范围相对广一些。前几年有朋友劝我争取在《经济研究》或《管理世界》发点文章,我头脑中曾经闪过这个念头,后来就想开了,毕竟这两本杂志论文太难发了,何况其录用论文的领域并不是我的强项。与其花太多力气写一篇创新略大、但写作技巧很好的论文,还不如多写点有创新的一般论文,毕竟,最终评价一个学者的其实不是在什么样的杂志上发了多少论文,也不是你课题有多大,而是你真正做了哪些贡献。


                      2014.5.4  俞立平 于宁波

阅读(11885) | 评论(13)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load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