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标准电阻阻值表(2006-11-10 11:32:00)

摘要:国家标准规定了电阻的阻值按其精度分为两大系列,分别为E-24系列和E-96系列,E-24系列精度为5%,E-96系列为1%,在这街窒盗兄獾牡缱栉潜甑缱瑁夏巡晒骸O旅媪谐隽顺S玫?%和1%精度电阻的标称值,供大家设计时参考。精度为5%的碳膜电阻,以欧姆为单位的标称值:
1.0    5.6    33     160     820      3.9K     20K     100K     510K     2.7M
1.1    6.2    36     180     910      4.3K     22K     110K     560K     3M
1.2    6.8    39     200     1K       4.7K     24K     120K     620K     3.3M
1.3    7.5   ......

阅读全文(10896) | 评论:0

晶体振荡器选用指南(2006-11-04 10:10:00)

摘要:晶体振荡器被广泛应用到军、民用通信电台,微波通信设备,程控电话交换机,无线电综合测试仪,BP机、移动电话发射台,高档频率计数器、GPS、卫星通信、遥控移动设备等。它有多种封装,特点是电气性能规范多种多样。它有好几种不同的类型:电压控制晶体振荡器(VCXO)、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TCXO)、恒温晶体振荡器(OCXO),以及数字补偿晶体振荡器(MCXO或DTCXO),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能。如果您需要使您的设备即开即用,您就必须选用VCXO或温补晶振,如果要求稳定度在0.5ppm以上,则需选择数字温补晶振(MCXO)。模拟温补晶振适用于稳定度要求在5ppm~0.5ppm之间的需求。VCXO只适合于稳定度要求在5ppm以下的产品。在不需要即开即用的环境下,如果需要信号稳定度超过0.1ppm的,可选用OCXO。 频率稳定性的考虑     晶体振荡器的主要特性之一是工作温度内的稳定性,它是决定振荡器价格的重要因素。稳定性愈高或温度范围愈宽,器件的价格亦愈高。工业级标准规定的-40~+75℃这个范围往往只是出于设计者们的习惯,倘若-30~+70℃已经够用,那么就不必去追求更宽的温度范围。 设计工程师要慎密决定特定应用的实际需要,然后规定振荡器的稳定度。指标过高意味着花钱愈多。     晶体老化是造成频率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根据目标产品的预期寿命不同,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弱这种影响。晶体老化会使输出频率按照对数曲线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产品使用的第一年,这种现象才最为显著。例如,使用10年以上的晶体,其老化速度大约是第一年的3倍。采用特殊的晶体加工工艺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也可以采用调节的办法解决,比如,可以在控制引脚上施加电压(即增加电压控制功能)等。     与稳定度有关的其他因素还包括电源电压、负载变化、相位噪声和抖动,这些指标应该规定出来。对于工业产品,有时还需要提出振动、冲击方面的指标,军用品和宇航设备的要求往往更多,比如压力变化时的容差、受辐射时的容差,等等。 输出     必须考虑的其它参数是输出类型、相位噪声、抖动、电压特性、负载特性、功耗、封装形式,对于工业产品,有时还要考虑冲击和振动、以及电磁干扰(EMI)。晶体振荡器可HCMOS......

阅读全文(2386) | 评论:0

维修基础知识(2006-11-03 14:47:00)

摘要:维修基础知识三极管

晶体三极管
晶体三极管在电路中常用“Q”加数字表示,如:Q17表示编号为17的三极管。
1、特点:晶体三极管(简称三极管)是内部含有2个PN结,并且具有放大能力的特殊器件。它分NPN型和PNP型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三极管从工作特性上可互相弥补,所谓OTL电路中的对管就是由PNP型和NPN型配对使用。
电话机中常用的PNP型三极管有:A92、9015等型号;NPN型三极管有:A42、9014、9018、9013、9012等型号。
2、晶体三极管主要用于放大电路中起放大作用,在常见电路中有三种接法。为了便于比较,将晶体管三种接法电路所具有的特点列于下表,供大家参考。
名称 共发射极电路 共集电极电路(射极输出器) 共基极电路
输入阻抗 中(几百欧~几千欧) 大(几十千欧以上) 小(几欧~几十欧)
输出阻抗 中(几千欧~几十千欧) 小(几欧~几十欧) 大(几十千欧~几百千欧)
电压放大倍数 大 小(小于1并接近于1) 大
电流放大倍数 大(几十) 大(几十) 小(小于1并接近于1)
功率放大倍数 大(约30~40分贝) 小(约10分贝) 中(约15~20分贝)
频率特性 高频差 好 好
                                                                          &nbs......

阅读全文(2109) | 评论:0

常用4000系列标准数字电路的中文名称资料(2006-11-03 14:40:00)

摘要:CD4000 双3输入端或非门+单非门 TI
CD4001 四2输入端或非门 HIT/NSC/TI/GOL
CD4002 双4输入端或非门 NSC
CD4006 18位串入/串出移位寄存器 NSC
CD4007 双互补对加反相器 NSC
CD4008 4位超前进位全加器 NSC
CD4009 六反相缓冲/变换器 NSC
CD4010 六同相缓冲/变换器 NSC
CD4011 四2输入端与非门 HIT/TI
CD4012 双4输入端与非门 NSC
……
型号 器件名称 厂牌 备注
CD4000 双3输入端或非门+单非门 TI
CD4001 四2输入端或非门 HIT/NSC/TI/GOL
CD4002 双4输入端或非门 NSC
CD4006 18位串入/串出移位寄存器 NSC
CD4007 双互补对加反相器 NSC
CD4008 4位超前进位全加器 NSC
CD4009 六反相缓冲/变换器 NSC
CD4010 六同相缓冲/变换器 NSC
CD4011 四2输入端与非门 HIT/TI
CD4012 双4输入端与非门 NSC
CD4013 双主-从D型触发器 FSC/NSC/TOS
CD4014 8位串入/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 NSC
CD4015 双4位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 TI
CD4016 四传输门 FSC/TI
CD4017 十进制计数/分配器 FSC/TI/MOT
CD4018 可预制1/N计数器 NSC/MOT
CD4019 四与或选择器 PHI
CD4020 14级串行二进制计数/分频器 FSC
CD4021 08位串入/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 PHI/NSC
CD4022 八进制计数/分配器 NSC/MOT
CD4023 三3输入端与非门 NSC/MOT/TI
CD4024 7级二进制串行计数/分频器 NSC/MOT/TI
CD4025 三3输入端或非门 NSC/MOT/TI
CD4026 十进制计数/7段译码器 NSC/MOT/TI
CD4027 双J-K触发器 NSC/MOT/TI
CD4028 BCD码十进制译码器 NSC/M......

阅读全文(3258) | 评论:0

有源晶振与无源晶振(2006-11-03 11:56:00)

摘要:石英晶片之所以能当为振荡器使用,是基于它的压电效应:在晶片的两个极上加一电场,会使晶体产生机械变形;在石英晶片上加上交变电压,晶体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机械变形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虽  然这种交变电场的电压极其微弱,但其振动频率是十分稳定的。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与晶片的固有频率(由晶片的尺寸和形状决定)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将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      压电谐振状态的建立和维持都必须借助于振荡器电路才能实现。图3是一个串联型振荡器,晶体管T1和T2构成的两级放大器,石英晶体XT与电容 C2构成LC电路。在这个电路中,石英晶体相当于一个电感,C2为可变电容器,调节其容量即可使电路进入谐振状态。该振荡器供电电压为5V,输出波形为方波。   图3:有源晶体振荡器      小知识:有源晶振与无源晶振    在电子学上,通常将含有晶体管元件的电路称作“有源电路”(如有源音箱、有源滤波器等),而仅由阻容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作“无源电路”。电脑中的晶体振荡器也分为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两种类型。无源晶振与有源晶振的英文名称不同,无源晶振为crystal(晶体),而有源晶振则叫做 oscillator(振荡器)。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所以“无源晶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   图4: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可达10^-9/日,甚至10^-11。例如10MHz的振荡器,频率在一日之内的变化一般不大于0.1Hz。因此,完全可以将晶体振荡器视为恒定的基准频率源(石英表、电子表中都是利用石英晶体来做计时的基准频率)。从PC诞生至现在,主板上一直都使用一颗 14.318MHz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基准频率源。至于始终沿用14.318MHz这个频率的原因,或许是保持兼容性的需要吧。但是,笔者在显卡、闪存盘和手机中也发现了14.318MHz的晶振,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主板上除了这颗14.318MHz的晶振,还能找到一颗频率为32......

阅读全文(2190) | 评论:0

关于DSP时钟电路的设计(2006-11-03 11:53:00)

摘要:时钟电路的设计对于DSP系统非常重要,这里结合一些网上的资料和个人的工作体会做一些介绍,不当之处请专家指正。 时钟电路设计原则: 1、系统中要求多个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时,首选可编程时钟芯片,这样有利于时钟信号的同步; 2、单一时钟信号时,一般的应用建议选择晶体时钟电路; 3、多个同频时钟信号时,可选择有源的晶振作为时钟电路; 4、尽量使用DSP片内的PLL,降低片外时钟频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5、C6000、C5510、C5409A、C5416、C5420、C5421和C5441等DSP片内无振荡电路,不能用晶体时钟电路; 6、VC5401、VC5402、VC5409和F281x等DSP时钟信号的电平为1.8V,建议采用晶体时钟电路; 时钟电路主要使用无源晶体与有源晶振两种设计方式。 无源晶体与有源晶振的区别、应用范围及用法: 1、无源晶体——无源晶体需要用DSP片内的振荡器,在datasheet上有建议的连接方法。无源晶体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体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无源晶体相对于晶振而言其缺陷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警惕。 2、有源晶振——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对于时序要求敏感的应用,个人认为还是有源的晶振好,因为可以选用比较精密的晶振,甚至是高档的温度补偿晶振。有些DSP内部没有起振电路,只能使用有源的晶振,如TI的6000系列等。有源晶振相比于无源晶体通常体积较大,但现在许多有源晶振是表贴的,体积和晶体相当,有的甚至比许多晶体还要小。 几点注意事项: ......

阅读全文(3505) | 评论:0

怎样选择一款合适的晶体振荡器(2006-11-03 11:48:00)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些足以表现出一个晶体振荡器性能高低的技术指标,了解这些指标的含
义,将有助于通讯设计工程师顺利完成设计项目,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整机生产厂家的采购
成本。

---- 总频差: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于规定的工作和非工作参数全部组合而引起的晶体振荡
器频率与给定标称频率的最大频差。

---- 说明:总频差包括频率温度稳定度、频率温度准确度、频率老化率、频率电源电压稳
定度和频率负载稳定度共同造成的最大频差。一般只在对短期频率稳定度关心,而对其他频
率稳定度指标不严格要求的场合采用。例如:精密制导雷达。

---- 频率温度稳定度:在标称电源和负载下,工作在规定温度范围内的不带隐含基准温度
或带隐含基准温度的最大允许频偏。

---- fT=±(fmax-fmin)/(fmax+fmin)
---- fTref =± MAX[ | (fmax-fref)/fref | , | (fmin-fref)/fref | ] fT :频率温度稳定度
( 不带隐含基准温度 )
---- fTref :频率温度稳定度 ( 带隐含基准温度 )
---- fmax :规定温度范围内测得的最高频率
---- fmin :规定温度范围内测得的最低频率
---- fref :规定基准温度测得的频率

---- 说明:采用 fTref 指标的晶体振荡器其生产难度要高于采用 fT 指标的晶体振荡器 , 故
fTref 指标的晶体振荡器售价较高。

---- 几种电子系统使用的晶体振荡器典型频率温度稳定度指标见下表 :

---- 表中有一部分频率温度稳定度指标应是带隐含基准温度的频率温度稳定度指标,但没
表示出来。 (1ppm=1 × 10-6 ; 1ppb=1 × 10-9) 。

---- 频率稳定预热时间:以晶体振荡器稳定输出频率为基准,从加电到输出频率小于规定
频率允差所需要的时间。

---- 说明:在多数应用中,晶体振荡器是长期加电的,然而在某些应用中晶体振荡器需要
频繁的开机和关机,这时频率稳定预热时间指标需要被考虑到(尤其......

阅读全文(1359) | 评论:0

TVS二极管在便携设备ESD保护中的应用(2006-10-23 10:59:00)

摘要:便携式设备的ESD保护十分重要,而TVS二极管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保护器件,与其它器件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应用时应当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来选用器件,因为不同的端口可能受到的静电冲击有所不同,不同器件要求的保护程度也有不同。要注意相应的参数鉴别以及各个生产商的不同设计,同时还要进行合理的PCB布局。本文介绍在便携式设备的ESD保护中如何应用TVS二极管器件。 便携式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PDA、MP3播放器等,由于频繁与人体接触极易受到静电放电(ESD)的冲击,如果没有选择合适的保护器件,可能会造成机器性能不稳定,或者损坏。更坏的情况是查不出确切的原因,使用户误认为是产品质量问题而损坏企业信誉。 一般情况下,对此类设备暴露在外面可能与人体接触的端口都要求进行防静电保护,如键盘、电源接口、数据口、I/O口等等。现在比较通用的ESD标准是IEC61000-4-2,应用人体静电模式,测试电压的范围为2kV~15kV(空气放电),峰值电流最高为20A/ns,整个脉冲持续时间不超过60ns。在这样的脉冲下所产生的能量总共不超过几百个微焦尔,但却足以损坏敏感元器件。 便携式设备所采用的IC器件大多是高集成度、小体积产品,精密的加工工艺使硅晶氧化层非常薄,因而更易击穿,有的在20V左右就会受到损伤。传统的保护方法已不再普遍适用,有的甚至还会造成对设备性能的干扰。 TVS二极管的特点 可用于便携式设备的ESD保护器件有很多,例如设计人员可用分立器件搭建保护回路,但由于便携设备对于空间的限定以及避免回路自感,这种方法已逐渐被更加集成化的器件所替代。多层金属氧化物器件、陶瓷电容还有二极管都可以有效地进行防护,它们的特性及表现各有不同,TVS二极管在此类应用中的独特表现为其赢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 TVS二极管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反应迅速,使瞬时脉冲在没有对线路或器件造成损伤之前就被有效地遏制,二是截止电压比较低,更适用于电池供电的低电压回路环境。另外对TVS二极管设计的改进使其具有更低的漏电流和结电容,因而在处理高速率传导回路的静电冲击时有更理想的性能表现(图1)。 TVS二极管的优势 TVS与齐纳二极管:与传统的齐纳二极管相比,TVS二极管P/N结面积更大,这一结构上的改进使TVS具有更强的高压承受能力,同时也降低了电压截止率,因而对于保护手持设备低工作电压回......

阅读全文(2430) | 评论:0

十大“恶习”让你的爱车很受伤(2006-10-20 14:12:00)

摘要:前一阵子,单位组织体检,很多同事都查出“缺钙”,于是,不少同事当场表示,回家一定要“大补”——猛喝骨头汤,一位大夫听见谈话后笑了,然后说:“很多人都这么想,觉得喝骨头汤就能补钙,其实,喝骨头汤促使脂肪增长的速度可能远比钙增长的速度快。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一种误区。”如今,不少车主常抱怨车子的常用零部件磨损速度快,其实,这跟喝骨头汤补钙一样,车主不经意间的习惯动作也会加速爱车的磨损。就此,记者进行了采访,车主们可以比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有“不良”习惯。   “恶习”1:长时间踩在离合上   磨损部件:离合器片、压盘、飞轮   磨损程度:80%左右   小结:在开车时,很多司机的左脚习惯于始终踩在离合上,使车子长时间处于半离合状态,觉得这样能够更好地控制车辆,也有一种安全感。 一汽轿车政府机关服务中心的技术总监刘会泳表示,这个习惯在一些车主身上很常见,尤其是当车辆跑高速时,一直处于半离合状态会让离合器片迅速磨损,而且,也会有损压盘以及飞轮,对车子“危害”很大。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车主有二挡起步的习惯,这同样会导致离合器过早损坏,还会增加车子的耗油量。无论什么车型,都应该一挡起步。   “恶习”2:离合没踩到底就挂挡   磨损部件:对变速箱齿轮磨损比较大   磨损程度:30%左右   小结:刘会泳告诉记者,平时开车时,一些心急的车主经常是离合没踩到底,就忙着挂挡,不仅挡位难以准确挂入,也大伤车子的“元气”,尤其是对手动挡车型,长期这样操作,对变速箱可能产生致命的损伤。虽然自动挡车型不存在踩离合换挡的问题,但很多车主在开车时还没把车辆停稳,就忙着挂上P(停车)挡,这样的违轨操作一样会使变速箱“很受伤”。   “恶习”3:“直跃”马路牙子   磨损部件:对减震器、弹簧、悬挂和缓冲橡胶块有影响   磨损程度:60%~70%   小结: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车主开着车朝马路牙子横冲直撞,一跃而上,这样做表面看挺方便,不用开着车到处找上台阶的入口,还能显示一下车主的“高超”的驾驶技术。殊不知,这样的“潇洒”却会对车辆的悬挂产生不小的损伤,如果车子超载,损伤就会更大。实际上,减震器、弹簧、悬挂、缓冲橡胶块都是易损部件,过沟越坎时都应提前减速,硬生生地把车辆冲上去,说不定哪一次,车辆的减震或弹簧就不配合你了。   “恶习”4:让喷水嘴强行工作   磨损......

阅读全文(1911) | 评论:0

单片机监控系统(2006-10-19 08:46:00)

摘要:专 题 综 述 1、 μP监控     现代科技领域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微处理器(如单片机、DSP)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是电子工程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监控技术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电子产品中运用监控IC已成为当今的设计潮流,而用 RC阻容元件和小规模数字集成芯片构成的监控电路逐渐被摒弃。 1.1 μP监控的功能及意义     μP是MicroProcessor的缩写,μP监控最初仅是电压监测,后来看门狗、数据保护、电池切换等功能也归入监控电路,在国内已被很多工程师采用,广泛应用在通信、能源、电力、工控以及消费类产品等各个领域。几乎有微处理器的应用就有相应的μP监控电路,μP监控电路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 、工业控制、通信、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等领域。
    硬件监控电路从功能上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上电复位:保障系统加电时能正确地启动。
    2)掉电复位:当电源失效或电压降到某一电压值以下时,产生复位信号对系统进行复位。
    3)看门狗定时器:当处理器遇干扰,程序运行混乱产生“死锁”时,对系统复位。
    4)数据保护:当电源或系统工作异常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保护,如写保护、后备电池切换。
    5)电源监测:供电电压出现异常时给出报警指示信号/中断请求信号。
    以上第一点和第二点是构成监控电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
    其它的辅助功能还有温度监测、短路测试等等。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这些功能用一片集成电路就能完全解决。例如XICOR、ADI、MAXIM、IMP等著名半导体厂商均提供相关产品。 1.2 μP监控电路与RC阻容复位电路的复位性能比较     监控芯片在不同宽度的电源电压失效情况下,均能提供正确的复位脉冲。由阻容元件和门电路组成的复位电路则无法保证复位脉冲的宽度,在电源的瞬态跌落和一些电路冲击带来的干扰的......

阅读全文(2874)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