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战苏军侦察兵经验总结报告揭密2006-03-26 17:47: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accp123/11443.html

分享到:

二战的硝烟早巳散去,但那场席卷全球的浩劫却留给世界太多的慨叹,至今大战的记忆仍时时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许多人都喜欢看二战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从中抓取丝丝缕缕,去凭吊那些不该忘记的人和不该忘却的记念。或许是因为大多数艺术作品记述的焦点都对准在大战役、大英雄之上,使二战在人们的印象里留下的常常是飞机、坦克、大炮的轰隆作响,是大军对决的壮观与惨烈,是大将运筹帷幄的机智与冷静……可是有谁想到过,大军决胜疆场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运筹帷幄需要的是知己知彼,方能正确决策。知彼不可能靠猜想,而是依赖于可靠的情报,依靠那些无名的侦察英雄。
  不知朋友们是否还记得苏联的影片《星星敢死队》?那7名普通侦察兵,义无返顾地走向荆棘之路,与敌人斗智斗勇,用自己的血肉为战斗胜利开辟了一条捷径……正像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著名的战地作家艾.卡扎科维奇在叙事诗《星》中描写的那样:"他们穿着伪装服,整装出发,遗忘了自己的过去,放弃了自己的未来,就这样整装出发。从此,他不再属于自己,无论是自己的隶属还是自己的往事都不再提起,只把这些深深地藏在记忆。他甘愿无名,甘愿无语,跋涉在野地、丛林和峡谷,不畏陌路,不畏险境,‘不辱使命’是他的头脑中惟一的念头。"
  难忘的故事,难忘的人。
  可我们应该记住的,不仅仅是这些故事和为了独立与自由慨然赴死的无名勇士,更应该记住前人在战时积累下的经验。

◆二战苏军侦察兵经验总结报告的由来

  侦察兵就像是星星之火,看似力量微小,却可以燎原。也许这就是卡扎科维奇以"星"为题的寓意。
  早在二战爆发前,随着侦察活动的复杂化和侦察手段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孤胆英雄"的侦察时代渐渐过去,现代的专业侦察部队开始形成。过去的那一场世界大战,对一切军事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无异于一场革命,侦察部队也不例外。在二战的苏德战场上活跃着双方的侦察部队,常以营、连、排、班为单位执行任务,其活动半径和作战能力都得到了成倍地提高。这也从客观上决定了侦察分队的武器、装备和服装不能以单兵独立作战的需求为出发点,而是应更多地基于侦察分队群体性执行作战任务来考虑。
  1945年7月,驻守在德国境内的苏联红军侦察部队长官和前线侦察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汇聚一堂,各抒己见,探讨侦察部队装备发展问题。在此次会议上,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老侦察员卡萨列夫中校汇报了在卫国战争中侦察部队的作战情况,并就进一步完善侦察部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提案,其中包括:为侦察部队研制专门的武器和其他配套装备。
  卡萨列夫中校在报告中归纳的战斗经验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当时提出的建议,直到二战结束60年之后的今天,对侦察部队以及当今特种部队、反恐部队的建设仍然是一个有利的借鉴。

◆二战时期侦察部队的武器编配

  卡萨列夫中校在报告中列举了发生在1944年6月,苏联红军攻打波兰圣多梅日军事基地时的一个战例。当时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三兵团对垒的德国军队正在进行重新部署。红军指挥员迫切地需要了解敌人的部署情况,为此派出了一个排的兵力执行侦察任务。排长针对任务的需要对人员和装备进行了重新编配,把侦察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人,装备冲锋枪5支、手榴弹10枚以及专门对付铁蒺藜的剪刀、探雷器。此外,还成立了每组8人的突击小组和支援小组。突击小组的主要装备也是冲锋枪和手榴弹,而支援小组则装备冲锋枪4支,步枪3支(其中有一支是狙击步枪),轻机枪一挺,每人还携带两枚手榴弹。由于事先对行动计划和武器装备进行了周密的准备,侦察排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掌握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并俘获了一名上等兵,从他的口中撬出了有关敌人重新部署的情报,为下一步军事进攻的胜利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卡萨列夫中校亲身经历了这次战斗,因此对侦察小组的作战经过和各种武器装备的使用情况了如指掌。
  当时侦察小组的主要武器是冲锋枪和手榴弹,还使用了剪刀和探雷器等特种装备,这些都是侦察小组在接受任务之后自主选取的。侦察小组在潜入敌营的过程中,往往要越过铁丝网障碍、通过敌人布设的雷区,这些必须要借助特种的工具装备才能完成。至于冲锋枪和手榴弹,在侦察行动中只不过是充当备用的自卫武器而已,基于侦察任务的隐蔽性,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使用。侦察小组为何没有选择步枪?在潜入敌营的路上,障碍重重,时而攀援、时而匍匐,步枪显得非常笨重。而冲锋枪的尺寸短小,在冲入敌人的战壕、伞兵坑或搜索隐蔽部等狭小空间作战时比步枪更方便。当时的步枪是中远距离单发射击的武器,与侦察任务所需不符,而冲锋枪具有的高密度火力,不仅近距离杀伤效果好,而且对敌人突然开火时的威慑效果也不错,这恰好是突击侦察任务所需要的。况且,有带步枪的力气还不如多带上把匕首,可以悄无声息地制服敌人的哨兵。
  突击小组也装备了冲锋枪和手榴弹,不过在他们手里,这可就不是自卫武器了,而是攻击武器。突击小组同样没有选用步枪。
  支援小组的武器中有一半是中远距离使用的步枪和机枪,这种搭配与他们的作战任务有关。支援小组需要掩护和接应侦察小组和突击小组的行动与撤退,必须有较远距离上的火力打击能力。他们之所以也装备冲锋枪,是因为他们也要进行自卫,还要给机枪手担当警戒。除此之外,当突击小组遭到敌人穷追猛打时,支援小组可以利用冲锋枪与机枪一道建立起近距离密集火力网,迫使敌人放弃追捕。
  报告中还提到了敌后伏击作战,这种战术是苏联红军在二战中应用较多并取得较大实效的战术。在二战期间,苏军派遣了大批伏击侦察小组潜入敌后进行破坏、干扰及侦察活动,通常由10-15人组成,主要装备步枪、冲锋枪、手榴弹、刺刀或匕首。例如,一个10人组成的伏击侦察小组装备波波斯冲锋枪7支,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3支,F1式、RGD33式或RG42式手榴弹30枚,匕首10把。有时根据伏击地形可以事先埋设反步兵和反坦克地雷;在固定设伏的情况下,可以携带轻机枪和重机枪、追击炮等支援武器;如果伏击对象是乘车机动的敌人,还应该配备RPG40式和RPG43式反坦克手榴弹。除此之外,炮兵和其他部队的重型步兵武器也可以为伏击小组提供火力支援。执行伏击任务的侦察员,必须做好与敌人用任何方式交战的准备,还要能够引导各种远程支援武器打击敌人。在伏击作战中经常需要活捉敌人单个士兵(只能打伤而不能打死,以从其口中撬出情报),此时不能使用机枪和冲锋枪,只能使用步枪,因此一个伏击侦察小组需要装备2-3支步枪,其中至少包括一支狙击步枪。有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和需要,携有燃烧汽油瓶、爆破筒,对付铁丝网的剪刀,以及绳索、布条(供攀援或当绊马索使用)。一般还应设1~2名无线电话务员和炮兵观察员,个别的还配有防化员。
  再看一下观察员的武器装备。众所周知,观察员的使命是为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引导,所以他的武器以自卫武器为主,一般是冲锋枪。此外,观察员还需要携带一具10-12倍的望远镜和一支配有各种信号弹的信号枪,有条件的话,还应该带上野战电台。拥有这些必备装备的观察员可以为部队指示目标,比如敌人主要火力点、隐蔽部和指挥所的精确位置,敌人集群的步兵、坦克装甲输送车以及自行火炮和其他军事器材的数量、位置和机动方向。
  为了更好地说明当时交战双方侦察部队的武器编配情况,卡萨列夫中校用两个表介绍了他所了解到的德军侦察部队编配情况。
  从卡萨列夫中校的报告中可以看出,二战时期侦察部队的武器编配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作战任务和环境条件的具体需要随机选配。这种编配思想对现在的侦察和特种部队依然适用。

◆武器使用性能评价

◎步枪

  虽然冲锋枪被侦察部队使用较多,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彻底取代步枪。有些情况下,比如需要活捉俘虏,使用连发发射、精度较差的冲锋枪远不如使用样式陈旧但相当可靠的步枪合适,以求准确击倒敌人而不取其性命;在潜入敌人营地的时候,往往需要"干掉"岗哨,这种情况下最好能摸到哨兵附近用刀解决,摸不到附近就要使用步枪了,因为步枪的精度和射程都比冲锋枪好,而且单发发射的枪声不容易引起敌人怀疑和防备,而近处的冲锋枪一响,敌人就很容易想到对方的侦察员已经摸到脚下了。
  二战时期苏联红军装备的步枪有莫辛.纳甘M1891/30非自动步枪和其改进型M1938和M1944卡宾枪,以及SVT-40式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其中M1944卡宾枪最受侦察分队欢迎。
  莫辛.纳甘M1891/30 7.62mm非自动步枪全枪长(包括刺刀)1660mm,卸下刺刀后的全枪长也有1232mm,质量4.5kg,携行非常不方便。SVT-40式7.62mm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除了长度(含刺刀1470mm,不含刺刀1226mm)和质量(4.13kg)都比较大之外,结构也比较复杂,在恶劣环境下使用时经常发生故障,可靠性比较差。相比较之下,使用M1938和M1944 7.62mm卡宾枪更方便一些。这两支卡宾枪的刺刀均可折叠,携行长度较短(刺刀折叠时,全长分别为1020mm和1016mm),质量较轻(分别为3.5kg和3.9kg),可靠性也较好。在精度和有效射程方面,卡宾枪的性能几乎不亚于步枪。

◎自动武器

  在二战中侦察分队使用最多的自动武器是冲锋枪。苏联红军在战争年代先后列装了3种7.62mm口径的冲锋枪:1940年式杰格佳廖夫冲锋枪(俗称波波德)、1941年式什帕金冲锋枪(俗称波波莎)和1943年式苏达耶夫冲锋枪(俗称波波斯)。与非自动步枪相比,冲锋枪的优势在于能够形成短暂的密集火力。其缺点在于射程较小(这3种冲锋枪的表尺射程最大的为200m,但实际有效射程达不到这个距离),杀伤效果也较差,连发射击精度更低。最令侦察兵头痛的是,冲锋枪像爆豆子一样密集的枪声最容易引来敌人的火力反击。
  侦察部队需要有效射程更远、杀伤效果更好的自动武器。冲锋枪通常只能够对50-70m距离内的目标进行瞄准射击,但侦察兵经常需要射击更远的目标,因此他们有时必须使用轻机枪。但苏军当时装备的杰格佳廖夫轻机枪很不受侦察部队欢迎,不仅因为它本身的尺寸和质量较大(全枪长1266mm,全枪质量11.2kg),难以携带,更因为它采用了弹盘供弹,携行和使用都不方便,而且在行军的时候,如果弹盘内没有装满枪弹还会发出声响,从而暴露侦察员的行踪。
  卡萨列夫中校认为,侦察部队最需要的自动武器既不是冲锋枪也不是轻机枪,而是另一种武器-突击步枪。二战后期,德国法西斯军队装备了MP43/StG44式7.92mm突击步枪,给交战的苏联军队留下很深的印象。苏联军队从1944年开始组织突击步枪的研制,在战后正式装备了AK47突击步枪和1943年式7.62mm步枪弹。
  但当时苏联红军没有突击步枪,在制式武器中,最适宜的自动武器就是波波斯冲锋枪了。它的质量轻(装满枪弹后,波波德冲锋枪全枪质量5.45kg,波波莎冲锋枪全枪质量5.3/4.1kg,而波波斯冲锋枪全枪质量仅为3.67kg),尺寸短小,携行方便(波波德冲锋枪和波波莎冲锋枪的全枪长分别为788mm和843mm,而波波斯冲锋枪采用折叠式枪托,折叠时全枪长仅为615mm),而且在射击精度、机构工作可靠性、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在战壕内和其他战斗环境下与敌近距离猝遇时的反应能力均优于波波德冲锋枪和波波莎冲锋枪。

◎手榴弹

  手榴弹是侦察兵必备的武器。当时苏军的手榴弹种类很多。RPG-33式防御型手榴弹是在RPG-33式进攻型手榴弹弹体外面加装预制破片金属套的一种型号,由于增加了质量(从500g增加到722g),从而影响了携行性能,尤其不适合侦察行动中使用。而且该手榴弹临界安全距离偏大,弹体经常在引信解除保险之前落地或撞击目标,无法引爆。F1式手榴弹比RGD33式携行性能略好,但是它的破片不规律,破片飞散距离太大,投掷以后,必须立刻把身体紧紧地贴在地面上或者躲在掩体背后才能避免伤及自身。在当时苏军装备的手榴弹中,侦察兵最喜欢使用的是携行性能介于前两种手榴弹之间的RG42式进攻型手榴弹。卡萨列夫中校认为,侦察兵需要的手榴弹应该是外形类似于F1式手榴弹,但壳体不是铸铁的,而是预制破片的钢壳体(苏联军队在1980年代初终于装备了这种手榴弹,即RGO防御型和RGH进攻型手榴弹)。

◎其他武器和辅助工具

  除冲锋枪、步枪和手榴弹之外,侦察兵还需要一些冷兵器。比如当时装备的1940年式侦察刀以及匕首。卡萨列夫中校认为,匕首比侦察刀更好,因为它有双面刃,刀刃比侦察刀的长,对敌人的杀伤能力更强,刺中人体之后,更容易致死。此外,剪刀虽然很少出现在装备体系中,但在以铁蒺藜、铁丝网作为主要封锁手段的二战时期,它却是侦察兵比较常用的辅助工具。

◆结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屈的苏联军民在战争残酷的洗礼中,看到了本国武器与德国法西斯军队装备之间的差距,在战后开始大力推进本国武器装备的建设工作。总结战争时期武器的使用经验,尤其是这一次对侦察兵装备的总结,使苏联军方下定决心为侦察和特种部队研制专用武器。比如战后苏联在开展手枪换装工作中,特别研制了斯捷奇金冲锋手枪,并为其研制了消声器;为突击步枪配置折叠枪托以提高携行性能;非常注重微声枪械的研制,研制出微声狙击步枪、微声突击步枪和不必加装消声器的的封闭式微声手枪以及特种侦察匕首……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中低强度军事冲突和反恐作战开始呈现出取代传统战争的趋势,各国都把特种部队和反恐应急部队的建设放在重中之重。而二战时期的侦察部队可以看作是当今特种部队的前身,再次回顾当年侦察兵武器的使用经验也就具有了相当的借鉴意义:当年提出的武器需求,现在实现了多少?现在战场环境的变化,还需要哪些武器?……

阅读(5951) | 评论(0)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暂无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