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国将军县---- 醴陵2007-10-04 12:44: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manbuyuduan/29837.html

分享到:

             民国将军县---- 醴陵  
     醴陵,山俊水曲,人杰地灵。在战争年代是将军的摇篮, 这片英雄的土地,曾走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李立三及左权、耿飚、宋时轮、蔡升熙、程潜、陈明仁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优秀将军和仁人志士。有很多文史资料上记载,醴陵在民国时期出了一百多位将军(也有一种说法是两百多),仅次于老蒋的故乡浙江奉化,为民国的第二大将军县。同时,民国时期醴陵在军政界的人物也仅次于安徽合肥,位列第二。四九年去台湾的人数也仅次于浙江奉化,排在第二位。 
    民国时期,在军政界盛行裙带风,同乡的概念也是很强的。就醴陵这些将军而言,何键柳漱风、李明灏等都曾经在程潜手下当官,刘建绪、钟光仁等又在何键手下干过。陶广和陶柳等又是在刘建绪手下当差。程潜和陈明仁在长沙起义的时候,下面的不少将领就是醴陵人。醴陵籍将军以黄埔军校出身的为最多。当年,身为广东大本营军政部长的程潜奉孙中山之命组建广东陆军讲武学校,负责招生工作的就是醴陵人李明灏和柳漱风。所以当时很多醴陵有志青年纷纷报考陆军讲武学校,因为醴陵的学生实在太多,最后为了避嫌,凡是醴陵来报名的一概不收。后来成为一代名将的陈明仁开始就没有被接收,只好将籍贯改为浏阳,才被录取。后来,陆军讲武学校并入黄埔军校,这就是黄埔军校一期第六队。所以,黄埔军校第一期醴陵籍的最多。而且,从黄埔二期到在大陆的最后二十三期,醴陵的学员也不在少数。从网上的资料来看,军校后期的醴陵籍学员的姓氏和通讯地址等,多有与前几期相同之处,可以推测,后期的醴陵籍学员多有是前期的学员和军政界人士的子弟和族人。军校第十九期学生陈扬钊就是第一期陈明仁的儿子,是为黄埔军校一对“父子兵”。裙带风,同乡关系也是民国时期醴陵籍将军很多的一个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醴陵人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始建于东汉,偏僻于吴头楚尾的江南小县城没有在历史的尘埃中淹没,而是历经数次屠城后,仍然发展成今天烟花鞭炮。陶瓷制造名城。这种精神,也就是被称道的湖南人那种“霸蛮”的精神,也就是洋溢着辣椒同样的辣劲的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精神。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时期,醴陵人更是以“平定天下”为己任,热情奔放,敢爱敢恨,聪明睿智,诙谐乐观,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也就是这种精神,造就了众多的革命领袖、优秀将领和仁人志士。 
 

阅读(5753) | 评论(0)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暂无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