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A* 算法之误区(转自云风)2006-07-30 21:30: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fengfei/17019.html

分享到:

估计是因为我在上大学时在网上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简单的使用 A* 算法寻路的源程序,导致了这近七年来,不段的收到 email 和我讨论这个算法。

对,毫不夸张。那个简陋的代码。在七年前我随手写出来扔在网上后,已经遍布中文网络世界的犄角旮旯,让我在痛恨那段代码的时候,想收回都不可能。

我最大的困惑在于,为什么课堂上最为基础的算法知识,却有如此多的人行入误区。难道写游戏的程序员都不去读读基本的课本?

A* ,读作 A-Star 。它仅仅是一个启发式搜索算法。就是说在一个可以被穷举的有限解空间集中,用比较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估价函数)求出最优解的算法。A* 跟寻路算法没有太多关系,我们只是借助了这个方法来解决寻路这个问题,正如四则运算对于无数的数学题一样,它只是一个基本工具。寻路算法本身有很多种,我们找到算法后,借助 A* 这个工具实现这个算法而已。

我的那篇文章中提到的,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地图寻路,其实依据的是这样一种算法:把地图分成若干个格子,把起始点的格子上标作 0 。然后根据将周围一圈可以通畅的格子上标为1。然后再把所有标上 1 的格子周围可以通达的格子标为 2 ,当然,如果那些格子上已经有过数字了(一定比 2 小)就不用标了。

如此反复跌代下去,我们地图上的终点只要可以通达,就一定会被标上数字。而这个数字就是理论最短的距离,而标记过的每个格子都有一个前导的入口(即它由附近一个比它小 1 的格子引导过来)整个标记的过程逆推,也就找到了最短路径。

这种一步步尝试的过程,就是一种搜索过程。如果加上启发函数,不让它盲目的寻找,就衍生出很多启发式搜索算法。A* 是其中的一种。之所以加一个 * 号,是因为它的启发式函数是有限制的,这个限制确保它能找到绝对最优解,去掉这个限制,就是 A 算法了。

我们可以看到,把地图分格子,给格子间的路径一个权值(前面的例子中,格子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也可以根据地形划分成不等的距离,即权值,或者定义单向道路,这都是可以的),这是解决寻路问题的关键,但都不是 A* 算法的范畴。

如果你想出某种算法,比如把地图划分成不规则的区域,或者把地图矢量化。依然可以再此基础上用 A* 算法这个工具来从中求到最优解。如果想别的方法来寻路,比如拟人的判断,预设路点等等,甚至按走迷宫的方法一样,分叉右转,碰壁回头,那些可以算是对分格寻路方法的一些改进,却都不关 A* 什么事情。

A* 算法理论上是时间最优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一个更好的估价函数,或是减少了解空间来提高性能。 A* 算法也有最大的缺点就是,空间需求太大。我们可以用一些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改进。但是如果不存在解(比如在寻路问题中,根本不存在一条通达的路),采用 A* 算法求解,势必会穷举所有的可能。所以一般在游戏里,我们一般会采用额外的手法避免这个问题。

ps. 如果用 waypoint 的方法来解决寻路问题,实际上将地图化成了一个图,经典的最段路径算法是 dijkstra 算法。若是把地图的阻挡物用凸多边形描述,有一道 10 年前的 ACM 赛题可以参考:Cutting Corners

阅读(5082) | 评论(0)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暂无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