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重读保尔的意义(2007-09-29 23:50:00)
摘要: 朱金灿
朋友,请不要介意我开一个小小的玩笑,这里的保尔指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近和朋友聊天,我聊起我送给一个贫困地区的初中生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她问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们看得懂吗?我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可能我不喜欢讲什么革命之类的东西。”
看来,人们对自己没有了解的东西总是充满了误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不仅仅是一部讲述一名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的著作。谈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总觉得自己和这本书有一种缘分。读初中时借的第一本书是它,高中毕业送给一位好友的也是它,去年过年回家又重读了一遍它,今年五一又送了一本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之所以送这本书给这位小朋友,是因为在和他通讯时他向我讲述学习上所面临的困难以及自己的畏难情绪。我送了这本书给他,希望他读完后能有所启发。除了这一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那些可读之处呢?读过此书的朋友可能记得:书中在后面安排了这样的情节:保尔和初恋情人冬妮娅在铁路上有一次相逢。那真是一次尴尬的相逢:冬妮娅对保尔说:“说真的,我真没想到会看见你是这副样子。难道你在现在政权下竟没有弄到一个比挖土更好的差事么?我还以为你早当上了委员,或是担任了什么类似的职务了。你的生活怎么过得这样不顺心啊”保尔则这样回敬她:“你用不着担心我的生活,我一切都很好。可你的生活却已经变得比我预想的要坏……”看完这一段对话,当然你可以看作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观点交锋。我更倾向于把此看作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在面对别人的侮辱时保持一个劳动者的尊严以及自豪感。
不要以为这样的生活场景是远离我们的。我们假设一下:在同学聚会上,你的同学已经是大款(靠着合法或不合法的途径),而你还是普通打工仔,你对此会有怎样的想法?你因此会自卑或者心理不平衡吗?而保尔则对我们说:作为一个诚实劳动者,永远是一件自豪和光荣的事。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中也夹杂了很多细腻的生活感受,比如对保尔每次负伤或生病后的心理描写。当时我读时觉得很真实,因为我生病时也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你没读过这本书,那我建议你读一读,没准你会比我发现更多的意义。......
少走弯路的十条忠告(转载)(2007-09-18 21:58:00)
摘要: 刚刚看到某位先行者积累的10条有益的涉世忠告,拿来和大家分享。
1.买个闹钟,以便按时叫醒你。贪睡和不守时,都将成为你工作和事业上的绊脚石,任何时候都一样。不仅要学会准时,更要学会提前。就如你坐车去某地,沿途的风景很美,你忍不住下车看一看,后来虽然你还是赶到了某地,却不是准时到达。“闹钟”只是一种简单的标志和提示,真正灵活、实用的时间掌握在每个人的心中?
2.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嘴不言。初出茅庐,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不要养成挑三拣四的习惯。不要雨天烦打伞,不带伞又怕淋雨,处处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记住,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
3.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要学会忍受孤独,这样才会成熟起来。年轻人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惯了,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有时连一个可以倾心说话的地方也没有。这时,千万别浮躁,学会静心,学会忍受孤独。在孤独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华。不要因为寂寞而乱了方寸,而去做无聊无益的事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4.走运时要做好倒霉的准备。有一天,一只狐狸走到一个葡萄园外,看见里面水灵灵的葡萄垂涎欲滴。可是外面有栅栏挡着,无法进去。于是它一狠心绝食三日,减肥之后,终于钻进葡萄园内饱餐一顿。当它心满意足地想离开葡萄园时,发觉自己吃得太饱,怎么也钻不出栅栏了。相信任何人都不愿做这样的狐狸。退路同样重要。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点滴积累,水到渠成。有的东西今天似乎一文不值,但有朝一日也许就会身价百倍。
5.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有的人眼睛总盯着自己,所以长不高看不远;总是喜欢怨天尤人,也使别人无比厌烦。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中甜?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而应像水晶一样透明,太阳一样辉煌,腊梅一样坚强。既然睁开眼睛享受风的清凉,就不要埋怨风中细小的沙粒。
6.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谈论自己,更不要议论别人。谈论自己往往会自大虚伪,在名不副实中失去自己。议论别人往往陷入鸡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纠缠不清。每天下班后和你的那些同事朋友喝酒聊天可不是件好事,因为,这中间往往会把议论同事、朋友当做话题。背后议论人总是不好的,尤其是议论别人的短处,这些会降低你的......
什么都会坏(2007-09-08 12:07:00)
摘要: 朱金灿
常用的mp3插入公司的局域网服务器不能识别,看来它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想着这个mp3陪伴我多年,我不禁一阵难过:想不到它竟坏了。我悟到一个道理:什么都会坏的。我们幻想过长命百岁,但我们在日渐衰老,我们期待一个东西能恒久不坏,但岁月的风尘始终在腐蚀它。就连我们认为最为光辉灿烂的太阳也是在一天天走向衰老。既然一切都会坏,那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想最大的意义是在保质期内发挥作用,换一句时髦的话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做正确的事情。比如我用的这个mp3,我用它听过歌,存诸过文件,它能发挥的作用已经发了,这样我就不值得为它的寿终正寝而感到沮丧了。真正值得沮丧的是让东西白白过了保质期,这里也包括时间、青春那些宝贵的东西。......
离开电脑,我们的心灵是否会丰盛些?(2007-09-02 22:41:00)
摘要: 朱金灿
前天晚上下班时同事说要到我的宿舍上网。虽然我已经习惯了下班后上网,但心想一晚不上网也没什么,于是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样他在上网,我在一旁看书,写日记。我发觉这样也挺好,我可以专心去看我喜欢看的名著,在日记本上记录我的灵感了。有时想想:电脑在我们生活中真的是不可或缺了吗?暂时离开电脑,我们也可以干很多离我们心灵更近的事:读书,给朋友写信,和朋友们聚会,亲近大自然……由此我想到一个严肃的问题:离开电脑,我们的心灵是否会更丰盛些?其实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只是我们应该牢记一点:电脑在生活中,而不是生活在电脑中。真的很佩服硅谷的一位CEO:报载此位仁兄上班时和电脑打交道,下班后彻底和电器绝缘,点起蜡烛看书,真有古代那种“一壶水,一箪食,一卷书”的圣贤的风范。尽管我们达不到他那种境界,但我们依然可以学习那种生活态度:不为外物所役。有电脑,我们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很好;没有电脑,我们依然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很好。
......
新闻的最好时代和新闻的最坏时代(2007-08-24 00:33:00)
摘要: 朱金灿
我发现真的就像狄更斯所描述的那样,这是一个新闻的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新闻的最坏的时代。说是最好的时代,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时代交通工具能像现在一样快捷,能瞬间把记者送到他们所要达到的地方,也没有哪一个时代有如此众多的采访器材,以致我们用“长枪短炮”来称呼它们,同时也没有哪一个时代有如此发达的通讯手段,能在短时将新闻从前方发回后方。但我又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新闻的最坏的时代:为吸引眼球大媒体们无所不用其极。以新浪为例(呵呵,这里新浪不幸当了我的靶子,但是问题是普遍的),昨天新浪的首页的体育版的一条是:预备队-郑智首发顶进致胜进球。当时我看到就好笑:一个中国球员在国外预备队进了一个球就上了头版,偌大一个体育,难道就没有一条新闻比这个有价值吗?新闻的价值尺度在哪里?稍微看了一下新闻,对郑智大赞。这里还不算吹得最厉害的,刚结束的亚洲杯,中国队对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一结束,新浪就忙吹,我记得一篇是《***长途奔袭有如罗尼》。我顿时晕了:罗纳尔多面对的是世界级的后卫,你面对的是什么后卫。虽说所有的比喻都是蹩脚的,你这个比喻简直叫拙劣。这个记者的意淫水平实在可以!除了靠吹这一招,新浪体育就靠搞一些无聊的花边新闻来迎合某些读者的低级趣味,这个我就不细说了,大家有目共睹。
总之,新闻价值观的缺少使我有理由怀疑这是新闻的最坏的时代。......
看新闻更要看读者评论(2007-08-23 23:57:00)
摘要: 朱金灿
我发现有时读者评论比新闻本身更精彩。新浪网上发表系列报道《相信中国制造》,我看完新闻再看读者评论。一个绝妙的读者评论是:问题是,你们自己在家里面宣传有什么用?到国际上去宣传去呀!!!!!!!!!!!!!!!!!!!!
这个评论真是绝了,我觉得最好是送给弱智的央视。
前几天在csdn上一则新闻《分析师:苹果将摧毁微软帝国》。里面提到:请看下面一组数据:
苹果:季度营收为52.64亿美元,涨幅38.6%,市值为1049.8亿美元
戴尔:季度营收为146.22亿美元,涨幅2.1%,市值为617.7亿美元
惠普:季度营收为255.34亿美元,涨幅5.7%,市值为1217.5亿美元
IBM:季度营收为220.29亿美元,涨幅0.3%,市值为1524.8亿美元
微软:季度营收为143.98亿美元,涨幅11.2%,市值为2862.4亿美元
下面立即读者发出尖锐的评论:
我成立个公司,去年赚了钱1块钱,今年赚了100块,我涨幅多少?按这个速度下去,我要几年超过MS?
哪来的SB分析师,猪一样
看着这样的评论,真是过瘾!以后看新闻,但更要看读者评论!
......
Windows是现实主义,Linux是理想主义(2007-08-18 11:54:00)
摘要: 朱金灿
偶然在希赛社区看到一篇文章《Linux永远不可能战胜Windows的三个理由》(http://bbs.csai.cn/bbs/view.asp?id=%7B22459827-BB07-48ED-9E07-F1555BAEA17D%7D),我感到自己有些话要说。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Windows是现实主义,Linux是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虽存在矛盾,但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借用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人类的确需要注重自己实际利益的人,他们努力工作,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且与人类普遍利益不相违背;但是,人类也不可缺少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他们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无暇顾及本身的物质利益。” 而linux正是一种自由创造的产物,与金钱无关。据国外媒体报道,Linux之父李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lds)近日表示,当初并没想到Linux会达到今天这样的普及程度。托沃兹说,当初公开Linux源代码,既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名利,只是为了娱乐而已。当然,公开源代码本身并没有什么乐趣,真正感到有趣的是得到回馈和评论。如果把比尔.盖茨看作是人间软件帝国的国王,那么李纳斯·托沃兹则像我们武侠小说的武林高手,神秘,幽居,内功深厚。我总在想linux的存在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意义在哪里?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打断了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至于垄断的危害,我就不多说了。因此我不愿意看到的是Windows打跨了Linux或者Linux打垮了Windows。我希望看到的是二者共存,通过竞争为人类创造更好的技术体验。......
我们教材的缺陷(2007-08-10 00:14:00)
摘要:
朱金灿
最近准备做一个高光谱找矿系统。做这个系统主要用到遥感图像处理方面的知识。现在想来大学学到的遥感知识纯粹是扯淡。现在我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遥感很形象,很有用,但是想想我们在大学里选修的那门遥感课:使用的是浙大的教材,里面介绍一堆枯燥的理论和难懂的数学公式。当时我看到一个书上一个数学名词:卷积,但是我很郁闷,因为我老是弄不清卷积是什么东东。虽然我当时选修了这门课,但是还是毫不犹豫地经常逃课,因为我实在受不了这门课的枯燥无味了。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想碰遥感了。到了公司还是冤家路窄地和要遥感打上交道:从事遥感图像处理,但也因此重新认识了遥感(虽然也不敢说就完全认识了遥感了,但是至少觉得它是有用的,可理解的,形象的)。遥感,顾名思义是说遥远地感知。一颗卫星围着地球转,拍摄地球,将地球信息以图像方式传回地球,所传回的图像就叫遥感图像。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处理?因为图像传回地球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会发生畸变,图像变得模糊,为方便人们浏览,就必须先进行图像处理。那么遥感有什么用呢?说实话在写这些话我没有看过遥感方面的科普书,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想象遥感方面的应用。遥感从本质上说是为人类提供信息。比如在农业,大面积的稻田受到蝗虫灾害,但是你怎么知道受灾面积和受灾程度?照传统的调查方法,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调查结果也不一定准确全面,有了遥感,一切都变得简单了,因为受蝗灾的植物和健康的植物所呈现的波谱特征是不一样的,因此只要让遥感这位伟大的摄影师给受灾区域拍上几张相片,一切就变得一目了然;又比如森林防火,一大片森林着火了,但是一时之间你如何判断着火面积和火灾蔓延趋势,利用遥感技术帮森林拍几张照片就知道了;又比如国防,你怎么侦察敌国的军事要地,过去派侦察机,但往往被别人打下来,还被别人谴责一通,说你侵犯他国领空。有了遥感,情况就不一样了,我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而且无了侵犯他人领空之说……总之遥感是很有用的。说了......
(转载)毛泽东的精神遗产(2007-08-09 21:19:00)
摘要:
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从未被任何困难所压倒,更不会像有人那样在困难和危机中被吓晕了菜。
毛主席是男子汉,这不仅为他的同志们所公认,也为形形色色、国内国外的敌手所公认。
他是古今中外罕见的战略家。他从不被浮云遮住望眼 ,他从不贪图小利,他从未有过“数小钱”的习惯。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终其一生,在任何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他从来都能抓住对手、敌手的鼻子,而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他被对手、敌手牵住鼻子走的情况──这才是真正的战略家。
他亲手发动了文革。也只有毛泽东这样的英雄才敢于向这个千年顽症发起了勇敢的冲锋──悲剧式的冲锋。希望今天的我们的智慧,能在文革的悲剧中汲取教训,至少部分地解决这种问题,而不是借否定文革否定或回避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悲剧,只有毛泽东敢于正视它。但这样的伟人也不能超越历史 ──超越历史就是悲剧。
毛泽东精神永放光芒!毛泽东思想固然伟大,但如同一切思想一样,他会随时代发展而过时, 但毛泽东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时代愈发展,我们愈加需要毛泽东精神。
毛泽东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他一扫千余年来吾民族文弱不武的积习,他一扫百余年来自卑奴性的固疾,他不为任何敌人所吓倒,倒是吓倒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毛泽东的精神给了吾民族以灵魂,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我们要呵护这种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灵魂,我们就是继承光大民族复兴的精神。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 没有灵魂那是行尸走肉,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灵魂─ ─没有灵魂就成了任人宰杀的一盘散沙。一个民族,不管经济多发达,而没有了灵魂,那就是沙滩上的大厦,决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强大。
暑假到哪里上自习?——略论大学的社会服务使命(2007-08-04 23:05:00)
摘要: 朱金灿
首先声明我不是北科的学生,我也不是在校学生。我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多了。
周六(7月28日)下午,我背起书包想到北京科技大学的教室去看书。因为在宿舍看书总是免不了受诸如电脑的诱惑。我喜欢在大学教室看书那种氛围,因为那种环境让人做事格外专注。
但是来到北科我失望了。我发现诺大一个北科找不到一个可以看书的教室。问了一位同学。她叫我去经管楼。于是我去经管楼。经管楼里面的教室修得曲径通幽,我找了很多个也是铁将军把门。无奈之下我只得失望而去。晚上在北科饭堂吃饭,和一位北科学生聊起,发现原来那位同学叫我去经管楼是以为我想去上网,至于去教室看书,因为现在是暑假,教室基本上都关了。我顿时晕了,如果是上网,我在宿舍就可以了,何苦要到北科。
应该说在假期期间大学封闭教室这个现象并不是北科独有的。当然这样做也有它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个我就不说了。但是它究竟合理还是不合理呢?我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到一个严肃的命题:大学教室在假期不对外开放是有违大学使命。大学的使命是什么呢?大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难道是一句空话吗?如果不是它就应该具体的实现形式。大学的为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为当地社区服务,在假期开放教室就是一个重要形式,当然还有其它形式(诸如开放体育场地,举办知识讲座之类的)。而且这样在法理上也是完全说得通的,因为公立大学是使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建起的,因此它的享用权并不仅限于在校学生,若是在平时,使用教室还有影响教学秩序之嫌,但是放假了这个就完全谈不上了。倒是那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倒是有违法理,因为理由成立的前提是假定进入教室的人里面有破坏分子,这个倒有先入为主的有罪推定的味道。讲完道理我再说说国外大学的做法。一下摘自薛涌先生的《草根才是主流》的一段文字:
美国是一个以社区为本的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对自己的社区都负有某种 责任。私立大学虽然不靠纳税人的钱,却是免税的非赢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