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灿
首先声明我不是北科的学生,我也不是在校学生。我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多了。
周六(
但是来到北科我失望了。我发现诺大一个北科找不到一个可以看书的教室。问了一位同学。她叫我去经管楼。于是我去经管楼。经管楼里面的教室修得曲径通幽,我找了很多个也是铁将军把门。无奈之下我只得失望而去。晚上在北科饭堂吃饭,和一位北科学生聊起,发现原来那位同学叫我去经管楼是以为我想去上网,至于去教室看书,因为现在是暑假,教室基本上都关了。我顿时晕了,如果是上网,我在宿舍就可以了,何苦要到北科。
应该说在假期期间大学封闭教室这个现象并不是北科独有的。当然这样做也有它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个我就不说了。但是它究竟合理还是不合理呢?我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到一个严肃的命题:大学教室在假期不对外开放是有违大学使命。大学的使命是什么呢?大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难道是一句空话吗?如果不是它就应该具体的实现形式。大学的为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为当地社区服务,在假期开放教室就是一个重要形式,当然还有其它形式(诸如开放体育场地,举办知识讲座之类的)。而且这样在法理上也是完全说得通的,因为公立大学是使用全体纳税人的钱建起的,因此它的享用权并不仅限于在校学生,若是在平时,使用教室还有影响教学秩序之嫌,但是放假了这个就完全谈不上了。倒是那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倒是有违法理,因为理由成立的前提是假定进入教室的人里面有破坏分子,这个倒有先入为主的有罪推定的味道。讲完道理我再说说国外大学的做法。一下摘自
美国是一个以社区为本的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对自己的社区都负有某种 责任。私立大学虽然不靠纳税人的钱,却是免税的非赢利机构,还是从社会(特别是本社区)得到了许多好处,所以就有个回报的问题。其实大学对社会提供的服务,远不止免费导游。比如耶鲁那个号称世界最大的健身中心,周末常常就免费让当地的中小学使用。耶鲁坐落在一个非常穷,犯罪率极其高的城市。当地一些中学,一个班常常没有几个爹妈双全的(当爹的不是消失了,就是在监狱里)。记得一个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代表团参观了那些学校后几乎要掉眼泪。让许多这样的学校的孩子来,管理当然会有些问题。周末这些孩子来时,建筑内的厕所经常非常混乱。一次我洗澡前去厕所,一块吃了一个角的比萨饼被扔在小便池里,积了一池子冲不下去的尿。我心里正骂,一个同样准备洗澡的70岁的老校友,赤条条的身子竟双手伸进小便池把比萨饼捞出来,嘴里略带爱意地念叨:“这些孩子呀,这些孩子呀。”让我在一旁羞愧不已。可见,人家为社区提供服务,不仅是校方的政策,也是学校这一共同的集体信念。
我现在在萨福克大学教书。这是个私立学校,经费大部分依靠学生的学费。而且因为地处市中心,地皮贵,空间很拥挤。一次我班上来了两个老人旁听。我一对证学生名册,确实有这两个人。她们告诉我,她们只要到学校,出示社安号码,告诉人家自己年龄超过60岁就可以旁听任何课程。这也是学校回馈社会的一部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