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 是一个用来制作漂亮的文档的程序,特别是当它包含了相当多数学公式的时候。如果 Microsoft Word 从没有激怒过你,你可以暂时跳过这一页。
1977 年,Donald E. Knuth 开始开发 TeX 排版引擎,目前 TeX 的版本号是 3.14159。TeX 使用文本文件做为输入,而能够产生 DVI 文件或者 PDF 文件(借助附加工具),这个特点决定了 TeX 不需要使用一种专用的编辑器(当然也谈不上是不是所见即所得),并且 TeX 目标是为了屏幕或者打印输出,而不是编辑。
TeX 的基本指令有 900 多条,除此之外 TeX 还支持宏的扩展。TeX 及其宏包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有不同的发行,例如在 Windows 上有 TeXLive(fpTeX)、MiKTeX,在 Linux 上有 teTeX。
和其他很多软件一样,在最初这个软件移至到中文环境下工作时总要做很多额外的工作,甚至你遇到的问题会让你焦头烂额,但是别灰心,也不要抱怨五千年的文化,你应该感到骄傲。
中文解决方案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字体、软件配置文件、中文风格模板。
计算机对于字号的描述方式有点数制和号数制。
所谓的“点”和“磅”实际指的都是英文单词“point”,你可能听说1点就是1/72英寸,事实上并不总是如此,要说清它我们得从印刷术谈起。1737年法国铸字者 Fouroier 以铅字为尺度标准建立了一种点制,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现在广为应用的点制标准。
法国铸字者 Didot 于1770年用当时法国皇家尺为标准,称1尺为12法寸,1法寸为72点,他还将12点定为1 Cicero,Cicero 是古代罗马的一位律师的名字。现在欧洲大陆多采用 Didot 点制,换算关系如下:
1 p = 0.3759 mm = 1/72 Royal French inch = 0.0148(约1/68)inch = 1.0695 pt 1 cic = 12 p
英美两国落后于法国100余年后才采用点数制,成为 ATA 点制(也叫 Anglo-Saxon 点制),换算关系如下:
1 pt = 0.3514598035 mm = 1/72.27 inch = 0.9350 p 1 pica = 12 pt
你可以发现,说英语的国家用的点比欧洲大陆的小,大约每18个点就差了1点,这样对于某些为英美国家开发的软件到了其他国家时就可能出些麻烦。为了解决两种体系的冲突,一种办法是大家都采用公制的长度标准,但是似乎只有日本和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在部分的采用,大家还是拗不过老美,我现在心里也有两个字:天下。
事情还不是这么简单,在不同的程序中1点代表的距离也会有微小的差别,比如在 Postscript 使用的是 big point(bp)。
1 pt (TeX) = 0.3514598035 mm = 1/72.27 inch 1 bp (Postscript) = 0.3527777778 mm = 1/72 inch
汉字的大小尺寸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格,1858年,美国的 William Gamble 根据美国当时铅字的大小制定了汉字大小的标准,称为字号。发现中文 Word 中用的竟然是 Didot 点,很奇怪,如果再换算成 TeX 使用的点,结果如下:
初号:42 p = 44.9 pt 小初:36 p = 38.5 pt 一号:26 p = 27.8 pt 小一:24 p = 25.7 pt 二号:22 p = 23.5 pt 小二:18 p = 19.3 pt 三号:16 p = 17.1 pt 小三:15 p = 16.0 pt 四号:14 p = 15.0 pt 小四:12 p = 12.8 pt 五号:10.5 p = 11.2 pt 小五:9 p = 9.6 pt 六号:7.5 p = 8.0 pt 小六:6.5 p = 7.0 pt 七号:5.5 p = 5.9 pt 八号:5 p = 5.3 pt
在计算机中还可能遇到的表示长度的单位还有 em 和 ex,em 大约是当前字体的‘M’的宽度,ex 大约是当前字体的‘x’的宽度,因为它们能够表示一段相对于当前字体的长度,所以也显得非常好用。剩下的 pixel 之类的东东就不再这里废话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