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提出的无纸金融信息传递的行业标准,以及美国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Transportation Data Coordinating Committee, TDCC)发表的第一个EDI标准,开始了美国信息的电子交换。
随着美国政府的参与和各行业的加入,美国全国性的EDI委员会X12委员会于80年代初出版了第一套全国性的EDI标准,接着,80年代末期联合国公布了EDI运作标准UN/EDIFACT(United Nations Rules for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并于90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接受为国际标准IDO9735。随着这一系列的EDI标准的推出,人们开始通过网络进行诸如产品交换、订购等活动, EDI也得到广泛地使用和认可。
不过,EDI始终是一种为满足企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必须遵照统一标准,与普通老百姓一直无缘。而且由于网络在那时仍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这使很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仅仅处于一种想法阶段。
直到90年代,随着基于WWW的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想法逐步成熟,Internet网络开始真正应用于商业交易,这时电子商务才日益蓬勃起来,并成为90年代初期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经营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说电子商务在今天成为继电子出版和电子邮件之后出现在Internet上的又一焦点的主要原因就是Internet技术的成熟、个人电脑互联性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
电子商务虽然正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世人众说纷纭,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都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的参与程度,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表述,下面就是几个比较有代表和权威的定义:
国际商会于1997年11月,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子商务会议(The World Business Agenda for Electronic Commerce)。会上专家和代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进行了最有权威的阐述: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可以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获得数据(共享数据库、电子公告牌)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条形码)等。电子商务涵盖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节、产品使用技术指南、回答顾客意见)、销售、电子支付(使用电子资金转账、信用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运输(包括商品的发送管理和运输跟踪,以及可以电子化传送的产品的实际发送)、组建虚拟企业(组建一个物理上不存在的企业,集中一批独立的中小公司的权限,提供比任何单独公司多得多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和贸易伙伴可以共同拥有和运营共享的商业方法等。
美国学者瑞维·卡拉克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在《电子商务的前沿》一书中提出:“广义的讲,电子商务是一种现代商业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这一概念也用于通过计算机网络寻找信息以支持决策。一般的讲,今天的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联系起来,而未来的电子商务则通过构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无数计算机网络中的一条线将买方和卖方联系起来。”
欧洲议会关于“电子商务欧洲动议”给出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它通过电子方式处理和传递数据,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它涉及许多方面的活动,包括货物电子贸易和服务、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拨、电子证券交易、电子货运单证、商业拍卖、合作设计和工程、在线资料、公共产品获得。它包括了产品(如消费品、专门设备)和服务(如信息服务、金融和法律服务)、传统活动(如健身、教育)和信心活动(如虚拟购物、虚拟训练)。”
陕西财经学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教授李琪认为:“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可定义为: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电子工具包括从初级的电报、电话到NII、GII和Internet等现代系统,商务活动是从商品(实物与非实物,商品与商品化的生产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动到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费除去典型的生产过程后的所有活动。从狭义上来说,电子商务可定义为: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的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HP公司认为,电子商务简单地说就是指在从售前服务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
IBM公司认为,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的活动,是在Internet的广阔联系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
纵观对电子商务的各种定义,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狭义的和广义的电子商务。
狭义的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利用电子手段、信息技术来进行贸易(或称交易)的买卖活动[9][7]。这种理解是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早期阶段形成的,那时互联网刚刚开始流行,在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新的业务形式,人们都在探索互联网上从事网上贸易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对于电子商务的技术实现方面的讨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随着对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对电子商务的不断探索,人们逐渐认识到电子商务不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电子商务应该更加关注企业,关注管理,关注互联网给各个行业、各个企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因而出现了现在的广义的电子商务(e-Business)。比较典型的定义是[8]:基于互联网并采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这些商务活动包括实物产品和信息产品的交易、客户的服务、企业间的协作等。而更广泛的理解是[8]: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基于开放式网络(主要指Internet)执行业务流程,从而用信息取代原来手工的业务处理。这种定义是比较广泛的,包括了B2B、B2C、C2C交互处理模式。这种定义更深入地推广,引出了新的理解,如著名电子商务学者Ravi Kalakota博士在其2001年的新作《电子商务2.0:成功之路》中,将电子商务定义为企业的业务流程、应用系统和组织结构的复杂融合,从而形成高效的企业经营模式。这种理解涉及到了信息技术在企业中所有可能的应用。
因特网(Inter)环境下的电子商务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它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的传统经济,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改变,它也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甚至包含文化和理念的变革。具体来讲,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改变体现在多方面:它改变发一个企业的架构,改变了业务流程,改变了商业模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文化氛围。电子商务使所有企业在今后几年内所面临的挑战比过去几十年还要多。尤其对于中国的广大企业来说,既面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接轨,又不得不充分意识到向这种新的经济模式转型。绝不能等待完成一个接轨再准备实现另一个转型,否则必然会贻误发展的机遇。希望本文能够从概念角度对电子商务有所剖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