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96年2月1日,国务院令第19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联网国际管理暂行规定》中确立已建立的互联网络:CSTNET、CHINANET、CERNET、CHINAGBN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邮电部、国家教育委员会、电子工业部归口管理。这样,这四大互联网络的发展,从某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因此,我们邀请了四大互联网络的专家,对本网做了一些介绍,供读者参考。 |
中国科技网络(CSTNet)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研究员 钱华林
一、 中国科技网络发展的历史
中国科技网络(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中国Internet的发展历史。早期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非正式的连接,连接手段简单,速度慢,以收发电子邮件为主;第二个阶段为完全的Internet连接,提供Internet的全部功能。
1.1. 第一阶段
中国科技界最使用Internet是从1986年开始的。国内一些科研单位,通过长途电话拨号到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联机数据库检索。不久,利用这些国家与Internet的连接,进行Email通信。实现这种通信的单位,先后有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承担转发Email的意念要在欧洲,如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德国的GMD,瑞士的CERN,挪威,法国等。由于国际长途通信费用十分昂贵,通信速率很低(不超过96000bps),通信质量很差,使用的人数很少。
1990年开始,国内的北京市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在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电子部华北计算所、电子部石家庄第54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行后将自己的与CNPAC(X.25)相连接。同时,利用欧洲国家的计算机作为网关,X.25网与Internet之间进行转接,使得中国的CNPAC科技用户可以与Internet用户进行Email通信。
由于CNPAC的国际通信费用十分昂贵,发来中国的Email停留在国外的机器上,等待中国的计算机启动一次国际呼机后取过来。这亲,中国用户发出的Email和收到的Email,其国际通信费用均由中国用户支付。当时的费用大约为每KB人民币5元左右,一般用户是无法承受得起的。上网数量甚少的中国科技界用户,不敢随便公布自已的Email地址,对国外保持Email通信的伙伴,要求他们严格控制发给中国的Email的数量和质量。因而,能使用这种Email通信的科技人员,总共也不过数百人。
1993年3月,中国科学院(CAS)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为了支持国外科学家使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做高能物理实验,开通了一条64Kbps国际数据信道,连接北京西郊的中科院高能所和美国史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运行DECnet协议,虽然不能提供完全的Internet功能,但经SLAC机器的转接,可以与Internet进行Email通信。用户利用拨号线路和公用数据网,登录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VAX 11/780(BEPC2.STANFORD.EDU)上使用网络。IHPnet仅作为美国史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的一个DECnet子网。有了64Kbps的专线信道,通信能力比国际拨号线路和X.25信道高出数十倍,通信费用降低数十倍。大大地促进了Internet在中国的应用。
1.2.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正式接入Internet,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CNIC,CAS)於1994年4月完成。该中心自1989年10月开始,主持了一项"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NCFC),设施是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家计委共同的项目。项目内容为在中关村地区建设一个超级计算,中心供这一地区的科研用户进行科学计算。为了便于使用超级计算机,将中科院中关村地区的三十多个研究所及北大、清华两所高校,全部用光缆互联在一起。其中网络部分於1993年人武部完成,并於1994年3月开通了一条64Kbps的国际线路,连到美国。1994年4月,路由器开通,正式接入了Internet。
目前,经国家批准的可直接与Internet互联的网络(称为互联网络)有四个:CSTNet, CHINANET, CERNET及 GBNET。他们的建成时间,运行管理单位及业务性质如下表:
网络名称 |
运行管理单位 |
国际联网完成时间 |
业务性质 |
CSTNet |
中国科学院 |
1994.4 |
科技 |
CHINANET |
邮电部 |
1995.5 |
商业 |
CERNET |
国家教委 |
1995.11 |
教育 |
GBNET |
电子部 |
1996.9 |
商业 |
中国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数量,尚无完整的数据,美国的Network Wizzard公司进行的测算,历年发展的数据如下表,这些数据低于实际数字,拨号上网的PC机,约有20万台左右,未包括在内。
日期 |
主机数 |
增长 |
94.01 |
|
|
94.07 |
325 |
|
95.01 |
569 |
75% |
95.07 |
1,023 |
80% |
96.01 |
2,146 |
110% |
96.07 |
11,282 |
426% |
97.01 |
19,739 |
75% |
97.07 |
25,594 |
30% |
二、中国科技网络的构成
中国科技网络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工程发展阶段:NCFC,CASnet, CSTNet。其相互关系见图一。
2.1.NCFC
NCFC ( 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是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的英文缩写,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中的一个高技术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完成。项目总经费约七千万元,主要来自世界银行贷款及国家计委的配套资金,部分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委、以及三个院校的自筹资金。
2.1.1.NCFC网络结构
NCFC网络由三级组成:城域网(主干网),院校网,局域网。
局域网是最基层的网络,设施安装在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地区的近四十个研究所、两所大学的各教学楼里,每个所、系可有一至几个局域网,取决于该所、系的建筑物分布情况。局域网采用以太网(IEEE802.3)结构,提供所有计算机入网的接入点 院校网是利用光缆、网桥、路由器、FDDI集中器、程控交换机等设备将院校内所有以太网互连而成的网络。三个院校网分别称为CASnet(Beijing)(中国科学院院网北京部分),Punet(北京大学校园网),Tunet(清华大学校园网)。
城域网即NCFC主干网,由光缆及路由器、网桥等设备组成。NCFC主干网将三个院校网的网络中心和单模和多模光缆互连成一个三角型,早期通信速率为10Mbps,后来改为100Mbps的FDDI连接。NCFC主干网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设立了全网的网络,中心设置了网络监控、网络服务、科学数据库服务、网络超级计算能力、国际出入口等各种设施。
到1994年5月,NCFC工程初步完成时,已连接了150多个以太网,3000多台计算机,其中工作站以上的机器800多台,每天有数千名科研、教育人员使用。每天从国外进来的信息量300-400MB,出国的信息量250-300MB。
2.1.2.NCFC的网络服务
NCFC最重要的网络服务是域名服务,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授权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运行了CNNIC。中国的域名体系,最高级为CN,二级域名分为两类,一类为纵向域名,包括AC、COM、GOV、EDU、ORG、NET,全国任何单位,都可作为三级域名登记在相应的二级域名之下。另一类为地区域名,包括四个直辖市及各省(自治区)的名称缩写,共34个,例如BJ,SH,TJ,AH……ZJ。分别表示北京、上海、天津、安徽……浙江。34个省市的缩写名,遵循了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目前,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运行管理着最高两级域名,在InterNIC进行了注册,并在美国和欧洲各有两个域名服务器副本。截止1997年10月28日,中国已注册的三级域名有3679个(EDU下的300个三级域名未计入)。
日期 |
域名数 |
增长 |
96.05 |
383 |
|
97.01 |
1003 |
62% |
97.03 |
1695 |
69% |
97.05 |
2384 |
41% |
97.07 |
2760 |
16% |
97.09 |
3590 |
16% |
97.10 |
3679 |
15% |
NCFC的其他网络服务有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Gopher服务器、News服务器、WWW服务器、WHOIS服务器等。这些服务设施面向国内外用户。网络中心还建立了监控设施,对国际通信量进行监控、统计。
NCFC网络是目前国内最有成效的网络之一,是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运行的地域范围广、用户量大、性能高、通信量大、服务设施齐全的科研教育网络,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NCFC网络为各类用户提供了通用的技术咨询功能,每天通过Email、电话、传真、自动语音服务、接待来访等,为全为已入网和未入网的广用户提供技术的、政策的、手续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NCFC 同时也是我国向世界各介绍中国情况的窗口。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科院高能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均已建立了多媒体的超文本信息服务器(WWW服务器),其信息内容正在不断的充实和丰富。NCFC的WWW服务器还向全世界介绍了科学院的各项重大科技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科技成果,中科院各个研究所也建立了各自的HOME PAGE, 介绍各研究扬结构、科研方向、已完成的科研成果、正承担的科研任务等,对促进国内外的学术次序和技术合作起了十分重要的媒介作用。交流和技术合作起了十分重要的媒介作用。通过网络中心的WEB服务器(http://www.cstnet.net.cn)可以方便地找到国内其他单位的WEB服务器。
2.1.3.NCFC的研究与开发
科研人员利用NCFC网络平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涉及网络设备、网络软件、网络信息服务及其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拨专款支持了一批网络应用项目)等领域。由于篇幅的限制,仅举路由器一例。
NCFC初建时,路由器为禁运设备,网络不得不被设计成以网桥互连的"扩展的以太网",这对子网的划分、网络的扩展、广播风暴的抑制等十分不利。为此,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投入技术力量自行开发路由器,在NCFC中安装了30多台,已运行三年多,情况良好。
2.2.CASnet
CASnet是中国科学院的全国性网络建设工程。该工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分院区域网络工程,另一部分是用远程信将各分院区域网络及另星分布在其他城市的研究所互连到NCFC网络中心的广域网工程。CASnet的远程连接,又分为两期工程,第一期用X.25信道将全国京外的23个城市连到北京,第二期以高速卫星信道代替X.25信道,并把更多的城市连到北京。
2.2.1.分院区域网络
中国科学院除北京的总部及50多个研究所外,有12个分院,分布在上海、南京、合肥、武汉、广州、成都、兰州、西安、沈阳、长春、昆明、乌鲁木齐等城市。还有一批另星研究所分布在青岛、大连、哈尔滨、太原、石家庄、长沙、贵阳、西宁、福州等城市。在建设NCFC的同时,中国科学院从1992年开始,陆续安排建设分院区域网络。各分院网络的建设日程是:
1992年,合肥分院网 1993年,科大校院网 1994年,上海分院网、武汉分院网、南京分院网 1995年,成都分院网、兰州分院网、沈阳分院网、(京区北郊网) 1996年,长春分院网、广州分院网、新疆分院网、(上海分院网扩充) 1997年,昆明分院网、陕西分院网
一些规模较小的分院,建设分院内部网络较晚,主要是分院内研究所分散,不便自选铺设光缆,电信部门又不能提供市内信道。这些分院内的各研究所,单独连到北京。
2.2.2.广域网
1995年底,CASnet完成了将12个分院区域网及其他城市的研究所连到北京的广域网工程。连接了24个城市(包括北京)。作为第一步,早期的连接通过CHINAPAC实现,速率为9.6Kbps-64Kbps不等。目前,已将各主要分院的地区网络,用高速的卫星信道连到北京。零星的研究所仍暂时沿用CHINAPAC信道,不久将也用卫星连到北京。
2.3.CSTNet
CSTNet 以中国科学院的NCFC及CASnet 为基础连接了中国科学院以外的一批中国科技单位而构成的网络。目前接入CSTNet的单位有农业、林业、医学、电力、地震、气象、铁道、电子、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近三十个科研部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专利局等科技管理部门。目前,CSTNet有2Mbps的信道连到美国,64Kbps的信道连到法国,64Kbps的信道连到法国,64Kbps的信道连到日本。
CSTNet为非盈利、公益性的网络,主要为科技用户、科技管理部门及科技有关的政府部门服务。
三、 中国科技网络的未来发展
中国科技网络将从两个方面发展:扩大网络规模,加强网络服务能力。
3.1.扩大网络规模
中国有5000多个国有研究所,分属于中国科学院、各部委、各工业部门、各省市,已直接接入Internet的研究所,只有200多个,面目前在中国对Internet要求最迫切、使用效果最为明显的当属科研院、所。为此,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将更多的科研院所和科研管理部门连接入网,为全面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提供良好的通信和信息资源。
由于受到我国电信部门提供长途通信线路的能力和价格的限制,中国Internet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科技用户使用的要求,为此,中国科技网采用方便、便宜的卫星信道,连接了一批城市。并将不断扩展卫生连网的规模。
3.2.加强网络服务能力
中国科技网络的服务能力包括三方面:信息服务,超级计算服务,NIC服务。
信息服务包括科学数据库信息、科技成果信息、科技管理信息、与各学科相关的信息、技术资料和文献情报等。
CSTNet已安装了超级计算机,可通过网络为全国科技人员提供计算机能力。
CSTNet将继续为全体中国Internet用户提供域名注册和域名服务。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领导下,不断改善CNNIC的服务,加强自动化处理能力,为中国用户提供IP地址分配、网络信息服务、数据库目录服务及技术咨询服务等各种NIC服务。
中国科技网的诞生与发展,始终得到了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经费支持和对工程项目的指导。没有这种具有远见卓识的支持和指导,不仅CSTNet本身不能象今天这样服务于中国科技界,整个的互联网络发展将会有很大的滞后。
关于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介绍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ET)是由中国电信经营管理的向全国公众开放的中国公用因特网。
CHINANET自1995年建成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网络规模和精力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综合服务质量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与好评。目前,CHINANET网络已覆盖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在全国的200多个城市设有服务节点,到1997年9月,全国的用户数已达15万户。
为使用户尽可能方便地利用国际因特网上的资源,CHINANET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开设了3个国际出口局,目前已开放国际电路和3条,电路总带宽达12Mbps。1997年底将增设1条45Mbps的国际出口电路,CHINANET还将根据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国际出口电路及带宽。此外,CHINANET还无偿提供高速专线电路,实现与国内CERNET、GBNET、CSTNET三大网络的互联,使国内四大互联网的用户在国内实现直接通信。
CHINANET的网络建设采用分层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扩展性。用户入网方式灵活,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且与公用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帧中继网、公用电话网、电子信箱系统等实现了互联互能,同时为了方便用户使用,CHINANET的拨号入网用户已实现全画自动漫游。其友好的中文界面,也给客户上网查询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CHINANET将以其优良的网络性能、广泛的覆盖面、高速的传输速率及完善的服务体秒,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的接入服务、信息服务和各种网上应用。(邮电部数据通信局 徐永忠提供)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吴建平 李 星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机网(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ET)是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国家教委方持建设和管理的全国性教育和科研计算机互连网络。CERNET是中国政府认定的四个互联网络之一,1994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国众多高等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之一。
一、CERNET的建设背景
在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国际计算机互连网络Internet的热潮冲击着整个世界,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人们的极大关注。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相互连接成为覆盖全球的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Internet。这种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产生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的方式,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近两年来,许多发达国家为进一步保持其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又相继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计划,并正在紧锣密鼓地付诸实施。
正是在上述情况下,中国政府决定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其重要意义在于:
有利于中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作为中国高等学校进入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快捷方便的入口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成将能够使中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在全国和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开展科研工作,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
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全力发展经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阶段。国家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高潮正在到来,若干个国家级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正处于规划或筹备建设阶段。这些工程能够加速和推动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使中国有能力参加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技术竞争,使信息产业成为下一世纪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先行一步,能够提供网络试验和研究开发网络技术的试验环境,从而可以积累经验,提供成熟技术,培养高层次的网络建设人材和大批能够很好使用网络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人员。
有利于中国信息高速公司的发展。根据发达国家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技术的计划和经验,首先建立由政府资助的教育和科研试验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过程中,将为建设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作好各种技术准备和进行部分试验,积累经验,锻炼队伍,争取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下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高速公路的竞争中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二、CERNET的总体目标和建设策略
CERNET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连接起来,推动这些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和信息资源的交流,与现有的国际学术计算机网络互连,使CERNET成为中国高等学校进入世界科学技术领域快捷方便的入口,同时成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的基础设施。
CERNET采用了如下的设计原则和建设策略。
(1) 独立设计、自主实施
CERNET是中国教育和科研领域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必须领先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进行设计和建设实施,掌握其中的关键技术,培养人才,为建设中国自己的信息基础设施除好各种准备。
(2)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近期目标明确
对于一项系统工程来说,其总体设计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到近期目标,还要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留有余地。因为要真正建立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必须分步实施。考虑到CERNET的长远发展,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并采用人 建设策略。
(3) 坚持先进性、开放秘性、标准化的原则
建立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全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应该尽可能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造反具有九十年代先进技术水平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设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证其先进性。开发或选购的各种网络应用软件也应尽可能先进,并有相当长时间的可用性。现代计算机网络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极好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靠标准化实现,使得符合 些标准的计算机系统很容易进行网络互连。为此,应制定全网统一的本系结构,并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网络体系结构和通信协议应选择广泛使用的国际工业标准,使得CERNET成为一个完全开放式的网络计算环境。
(4)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建立这样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完成,尤其是全国各高校自身的积极性。国家首先投资建设网络中心、地区网点以及主干网和地区网。各高校校园网的主要经费来解决。
(5)短期支持,长期自立
根据国外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建设的成功经验,政府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提供经费,支持网络的建设和运行。等到网络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再逐步收费,网络的运行和发展才有可能做到自立。
(6)强调应用和服务
网络应用和服务在整个网络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只有应用和服务才是用户可直接受益的部分。应组织专门的队伍来抓网络应用,边建设边使用,使网络的建设和网络的应用及服务同步进行,防止只重视网络建设轻视网络应用和服务的情况发生。
(7)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国外有关团体、机构、公司对CERNET建设的积极性,多方获得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以加速CERNET的建设进程。
(8)根据国际惯例,CERNET特别注意制定严格的用户使用原则和违我处理原则。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网络上的各种活动遵守国家法律和法令,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和知识产权。对于违反CERNET网络政策的组织和用户,CERNET交停止对其进行服务,必要时将诉诸法律。
三、CERNET的结构和技术特点
CERNET是一个包括全国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在内的三级层次结构的计算机纸张。其结构包括:连接八个地区网络的全国主干网和国际连网;全国网络中心、八个地区网络中心和若干地区网点;功能齐备的网络管理系统,丰富的网络应用资源和便利的资源访问手段。CERNET的网络中心建在清华大学,地区网络中心分别设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武汉、成都、沈阳等八个城市的著名大学。
CERNET具有全国性的覆盖范围,与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连,采用Internet的TCP/IP网络体系结构。CERNET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公共通信传输设施,租用邮电部门数字数据网DDN的光缆线路组建其主干网,并根据使用情况逐步提高其传输速率,在无法获得DDN信首 ,要用其它通信技术。
CERNET主干网结点位置的选择充分考虑了中国高校及大学生分布情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牟具体情况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武汉、成都、南京、西安八大城市,既是中国DDN骨干网的枢纽局和我国公用分组交换网及长途电话网的汇接结点,又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区中心,具有较好的通信基础条件、的科研能力和的科研水平。因此将主干网结点在这些城市,并以这些城市为,中心构筑地区网络,对于将CERNET建设成为覆盖全国的教育和科研网是有利的。
CERNET的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通过网络中心,与国际学术计算机网Internet连网。网络中心的主要职能部门包括:网络运行中心NOC;网络信息NIC;中心高性能计算HPCC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等等。
CERNET的地区网络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本地区网络建设的有关事宜。地区网点是各地区高校连网的中心,负责这些高校与CERNET的连网,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也是网络管理和各种网络应用及服务的分中心。
建立功能齐备的网络管理系统,保证主干网高效、可行地运行。具体包括日常管理和运行、失效故障记录、网络配置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信息服务、流量统计、数据收集等等。
建立功能齐备的Internet资源注册管理系统,保障CERNET的正常运行和良好发展。具体包括:IP网络地址分配、网络域名注册、网络资源信息服务和网络技术支持、定期发布CERNET的最新进展情况。承担中国互 网络二级域名EDU的管理和运行。
CERNET逐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网络应用资源。包括:国内外通达的电子邮件服务;提供查询网络用户信息的网络目录服务;文件访问和共享服务;图书科技情报查询服务;具有丰富学科信息资源的电子新闻服务;能够帮助用户查询、获取并组织信息的信息发现服务;远程高速信息服务和计算机服务;远程计算机教育;远程计算机协同工作;教育和科研管理信息服务等等。CERNET主页地址是http://www.edu.cn/。
四、 CERNET的建设历程
CERNET的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和线个阶段从项目立项到一九九五年底,建成主干网和国际连网、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网络管理系统,以及建设基本的网络资源和应用系统,连接一百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入网;第二个阶段从一九九六年到二OOO年,建成各地区网络,连接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入网,提供更丰富的网络应用资源。
CERNET示范工程由国家教育委员会主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效能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十所高等学校承担建设。1995年12月,CERNET示范工程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建设任务,顺利国家计委主持的鉴定验收。验收时的水平为,建成了用64Kbps DDN专线连接全国八个地区网络中心的CERNET主干网,并用128Kbps国际通信线路与Internet直接进行连接;建成了位于北京清华大学的CERNET全国网络中心;建成了八个CERNET地区网络中心和两个主节点;建成了功能较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建成了一批网络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
CERNET鉴定验收委员会认为,"如此规模宏大、技术先进的大型项目,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高质量、高速度地提前一年完成了设计任务,除了技术路线正确之外,还由于承担该项目的清华大学十所高校正在CERNET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这为大型项目的协作攻关,提供了可贵的经验。由于CERNET发展意义重大,建议在示范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网络的规模、提高传输速度、丰富资源建设,扩大实际应用,使之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实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CERNET示范工程的建设成功,在中国计算机互连网络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它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1、网络规模大。在1996年初国务院批准的四个全国计算机互连网络中,第一个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主干网,联网范围遍及除台湾、港澳地区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到1995年底,CERNET有接入网络108年,用户超过30,000人,数量居全国第一。CERNET也是首批成为亚太地区网络信息中心APNIC成员的中国大型计算机互连网络,已从APNIC申请到的网络IP地址资源在四个互联网络中是最多的。
2、独立自主建设。CERNET始终坚持了独立设计、自主实施的原则,是我国第一个完全领先自己的科技人员完成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行的全国性计算机互连网络,为独立自地地建设我国大型计算机互连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积累了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
3、技术水平先进。CERNET是我国第一个全面采用Internet先进技术的全国性计算机互连网络。主干网成功地运行OSPF和BGP4咱由协议,全网均采用无类地址CIDR配置技术,基于SNMP协议的先进网络管理系统,以WWW服务器为主体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系统,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4、网络资源丰富。CERNET具有国内各计算机互连网络中最为丰富的各种中西文网络信息资源。
5、建设速度最快。从国家正式批复立项到项目鉴定验收仅有了一年零两个月时间,在我国同类大型计算机信息网络项目中建设速度最快。
CERNET的建设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乔石委员长、邹家华副总理、李岚清副总理行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亲临CERNET全国网络中心进行视察,并给予指导。CERNET的建设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国内外新闻媒体都对CERNET的建设速度、规模和即将产生的影响作过积极的报道。
国家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的建设成功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对其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技术上做骨干,应用上作示范,管理上做标兵"。在国家主管部门和国家教委的领导下,在全国各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CERNET在1996年和1997年又走过了"巩固、提高、发展"的历程,各方面的工作都有新的进展。
1、"加强管理、安全运行"是巩固CERNET示范工程成果和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两年来,CERNET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国务院信息办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CERNET管理和安全运行的各项管理制度,从组织上、技术上落实了具体的保障措施。CERNET的网络管理和安全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2、"保持先进技术水平"是CERNET继续在全国计算机信息主其应用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前提。CERNET采取技术措施,努力使全国网络中心和各地地区网络中心达到世界先进的网络管理和安全运行技术水平。加强了学术和技术交流的力度,分别在1996年和1997年召开了僵第三次和和四次CERNET学术会议。1996年,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了依托CERNET进行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应用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已经开始进行"先进的网络管理和运行技术"、"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互连与路由技术"、"网络设计与测试技术"、"中文网络应用环境和信息发现技术"、"典型计算机应用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攻关。这些科技攻关成果将陆续应用于CERNET和国家其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3、 CERNET于1996年开通另一条连接美国Ineternet的2Mbps国际线路,还开通了连接香港地区的64Kbps DDN专线和德国的64Kbps国际线路。CERNET主干网的传输速率已升级到512Kbps。CERNET主大地区主干网的建设工作已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于1996年底通过了国家教委主持的预评审,并已于1997年开始实施。到1997年9月,CERNET已连接了270多个接入网络,它们分布于我国大陆近70个城市,有近5万台计算机入网,CERNET每天的用户超过15万人。
五、CERNET未来的发展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国家对重点基础性研究的重大项目给予支持,逐步充实重点基础科研设施,建设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示范网络"。国家教委已经把进一步建设好CERNET列入其"九五"重大科技工作计划。
CERNET的第二阶段的建设工作已逐步开始实施。CERNET 第二阶段的建设目标是在2000年以前完成CERNET全国主干网和国际联网的逐步升级,主干网达到2Mbps以上,国际联网达到6Mbps以上;建设八大地区主干网,通达各省会城市;连接400到500所以上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有条件的众多中小学校入网。
国家教委正在CERNET 上规划和建设更多的网络信息资源,一切更多网络应用系统,其中包括:全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高校招生与分配系统,全国高校图书情系统,各种远程教育系统,各种虚拟科学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等。另外,CERNET还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中西文网络信息发现系统。
根据国家"短期支持,长期自立"的原则,CERNET将在争取国家经费支持和邮电部门给予一定优惠的同时,由入网单位分担部分通信运行费用,使CERNET的管理、运行和自我自下而上达到新的水平。
我们相信,CERNET的发展将会大大促进中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国家信息化的建设提供试验环境,提供成熟技术,培养高层次的网络建设人材和大批使用网络的教育和科研人员,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应用方面的差距,使中国在下一世界的世界竞争中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中国金桥信息网近况
中国金桥信息网(GHINAGBN)即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由电子工业部管理,面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数据通信和信息服务。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是国务院授权的四大互联网络之一,是跨世纪的系统工程。
金桥网将建成覆盖全国的公用网,并且与国内已建成的专业网互联,成为国际网;对未建信息通信网的部门,金桥网可以提供虚拟网,避免重复建设。CHINAGBN不但可以增强国家宏观经济调空能力和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速度,同时也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用户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求得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996年6月3日,电子工业部颁发电子办448号文件,即《关于计算机网络国际网管理的有关规定》,其中阳吉通通信有限公司是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的互联单位,承担CHINAGBN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吉通通信有限公司是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国有股份制企业。作为金桥工程的业主,吉通通信有限公司将遵循"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通结合"的十六字方针,向社会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和信息服务。
CHINAGBN的覆盖范围将随金桥网的增长而增长。目前金桥网已开通24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济南、合肥、南京、天津、无锡、郑州、北海、海口。以后金桥网将开通覆盖全国更多的城市。在这已开通的24个城市中吉通通信有限公司在八个城市已建起具备大规模可提供Internet服务的公司。总公司设在北京,其它七个分公司分别为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青岛、大连、沈阳。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琥汉等城市电话中继线数目都在100条以上,可提供充分的拨号上网资源。以漫游服务来说,目前吉通公司是两个国际漫游组织的漫游服务。国内顾客可以在国内各地凡有提供吉通金桥网CHINAGBN电话拨号服务的地方,使用自己登记的电话拨号帐户拨当地吉通公司的接入电话上网;国外的ISP客户到中国如果其ISP属于国际漫游组织GRIC或I-PASS,则国外ISP用户可以通过金桥网国内当地站点上网。
金桥网由网络核心骨干层和接入层组成。网络核心骨干层以卫星通信链路为主,上层由帧中继交换机完成信息包的交换,卫星设备主要以休斯公司和EFData的设备为主。北京网控中心由金桥骨干网络控制中心和北京地区网络控制中心组成。人员、设备、网络结构划分十分明确,工作站设备主要以Sun公司的为主。骨干网络路由设备由CISC07000系列路由器组成;网络管理设备由WG公司的网络监视仪等组成。骨干网络控制中心负责管理全国金桥网骨干网络运行情况,以及北京地区网络信息服务的提供。网络接入服务主要在接入层完成,中心用户接入能力城市在网络结构上处于网络核心点,普通接入城市在网络结构上处于网络节点(Point Of Presence-PoP)。核心接入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其它为POP点。现在已开通的所有分公司之间网络的带宽均为2M,并分别与北京网控中心连通,通过北京的国际出同国。所有城市都是骨干网络的节点,只有核心城市和POP的区分。 金桥网的各城市内的城域网建设迅速。北京已建成初具规模的微波城域网,网络接入点覆盖了城市的各个方向,能够为用户提供稳定的服务。外地微波城域网虽尚未完全成型但也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模式与北京相同。现在金桥网有两上国际出口速率分别为2M几256K,并决定今年年底之前在原有基础上在上海将开辟一个2M的出口。
中国金桥信息网是国家公用信息网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吉通公司将不断推进和完善CHINAGBN的建设速度和运营水平,CHINAGBN使成为一条高速、安全、实用、简捷的接入Internet途径。(吉通公司 吴琼提供)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