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一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提到过的一句话:“学校之所以存在,并不
是为了教师,而是为了学生。” 在这句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中,体现了大师对教育本质的思考。谈到学
校存在的目的,单从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育过程来看,似乎从未感到过学校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
学习,反而是我们为了能学下去不得不屈从于学校的各种制度和规则。
当我们还是一些不太成材的学生时,就曾经常常以一句话来宽慰自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
不善教的老师。” 现在当我从事教育工作,站在另一个角度审视这句话,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个从事教书
育人者应该一贯持有的信念。在我听到有的培训机构老师责怪学员不够聪明,缺乏上进心,不知道如何为
人处事时,我还是会拷问自己,你真的准备好当一个老师了吗,或者仅仅只是混口饭吃?如果不是抱着对
受教育者的尊重和信任,我们就还没有做好一个“师者”的准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回到亚嵌的实训教学,在很多同行培训机构纷纷抱怨说“现在的这些学生教不出来了”的时候,我
想我们还是要大张旗鼓地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就是不让一个学员掉队,就是尽我们最大努力体现教育公
平原则。无论落后的学员因为什么原因搞不懂学不会时,我们都要告诉他们:“没有让你们搞懂学会,这
是老师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劝诫自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 当学生的时候我
们是这样认为,当老师的时候也应该一样。
我们怎样去践行“不让一个学员掉队”的理念?我们真能做到吗?
【不让一个学员掉队】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这是小学课文《大雁》。大雁每年冬天要从北方飞到南方过冬,在空中要完成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
飞行,最后一起到达温暖的南方,它们又是如何做到的?我们来看看这其中的奥秘:
大雁在长途飞行过程中,一般是由一只比较强壮的大雁在前面开路,前面的大雁拍打几下翅膀,会
产生一股上升气流,后面的大雁紧紧跟着,可以利用这股气流,飞得更快、更省力。队形后边的大雁不断
发出鸣叫,以此鼓励同伴不要掉队。当领头雁感觉疲倦无力,另外的大雁会及时补上,以此保持飞行的速
度,大雁就是通过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才完成历时数月的长途跋涉飞行。
AKA与亚嵌的大雁情结
大雁情
【akaer 2001.11.16】
疏风冷枝,
残荷败柳,
满目枯昏,
无奈小鸟倦归林。
暖窝不再,
也不过,
三分是温,
七分是冰,
熬待来春。
天高地远,
惨月霜星,
寒秋艰深,
痴心大雁意无尽。
执意南巡,
只为那,
骄林如海,
繁花如锦,
逍遥十分。
AKA的大雁情怀,可叹。
愿亚嵌能走得更远,肩负起技术中国技术教育的新希望。
顺便问一句,这首大雁情是什么词牌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