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对员工的潜移默化有许多种形式,例如透过故事、仪式、实质象征、语言等。
一、故事(stories)
每一组织总有说不完关于赢家、输家、成功的案子、失败之案子的故事。而关于组织的创立或创办人的故事,更有重大的影响力。例如证严法师一日不劳动就一日不吃饭。例如福特(Ford)汽车公司的老亨利福特(Ford, Henry)发明生产线以降低成本。他活到九十几岁,而毕生的努力目标就是要使美国家家户户买得起车子。1990年代初期美国首富华尔顿(Walton, Sam)是华马(Wal-Mart)连锁店的创始人。他开的是保养得不错的十年小货车,工作时穿法兰绒衬衫和卡其裤。住小木屋,出外住便宜的Ramada小旅馆。理发五块美金并且不给小费。虽有65亿的财富,可是生活依旧一如往昔。这三位创办人都是勤、俭的代表人。
二、仪式(rituals, ceremories)
台塑企业董事长王永庆先生每年在集团企业员工运动大会上,总是带领主管们做长距离的跑步,有时候则表演挑米竞走。他所示范的是一种平民的、刻苦的运动。强烈的表达了作为工业人的心态和行事风格。
相反的,美国的玛丽凯(Mary Kay)化妆品公司,每年一度的表扬大会则像选美大会一般,除了在大礼堂里连续举行好几天之外,与会者均打扮入时,颁奖晚会上则穿上耀眼高丽的礼服。杰出的女业务员各按业绩的高低获颁金戒指、钻戒、皮草,甚至有名的粉红色凯迪拉克大轿车。其作法,无非在公开表扬优胜者,藉以激发所有业务员的荣誉心。
三、实质象征(material symbols)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C Berkeley)给予获得诺贝尔奖的教授特别的停车证。有了此停车证,在校园内有随意停车的特权。天登(Tandem)电脑公司,设在加州的总部,设有慢跑路径,篮球场、游泳池、舞会场地、瑜珈场地,并且一切供所有的员工使用。此举无非传达一项讯息:“公司重视员工”、“一视同仁”的开放心胸。
台湾的公司常见,提供轿车给协理以上的高级主管使用。办公大楼停车区域有特别划定的停车位给高级主管。有的公司购买高尔夫球场、俱乐部会员证,供高级主管替公司做公共关系……。这些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可以刺激一般员工“力争上游”的企图心。
四、语言(languages)
台湾的理发师们有自己的行话,例如“丛”代表大钞(以前是百元,现在是千元)。同样,部队里也有自己的一些专门术语。一个公司成立日久了,也会形成一些特有的“语言”。借着学会这种语言,组织成员表达出他们对其文化的接受,而这么做,也有助于组织文化的保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