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二八十进制的转换(2006-11-27 22:47:00)

摘要:#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void trans(char *,long,int);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
 long  m;
 char a[20];
 int n;
 
 //----------------------------------------------
  printf("please input your numer\n");
  scanf("%ld",&m);
  printf("select one  from three integers(2,8,16)\n ");
  scanf("%d",&n);
 
 //---------------------------------------------
  trans(a,m,n);
  for(i=strlen(a)-1;i>=0;i--)    putchar(a[i]); 
  system("PAUSE"); 
  return 0;
}
void  trans(char *p, long m,int n)
 {  int  r;
   while(m!=0)      /*用除n取余,逆向取数的方法转换*/
   { r=m%n;
     if(r<10) *p=r+48;
     else   *p=r+55;      ......

阅读全文(2011) | 评论:0

随着改变XX的请举起手来(2006-11-21 21:46:00)

摘要:   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
    1972年的微处理器8008,1985年的微处理器386。
   处理器更新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
   2006年7月27日微型处理器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全新的酷睿双核处理器诞生。4个月后,历史再度被改写,英特尔推出了首款四核微型处理器,一个多核的时代终于到来。   关键词:英特尔、AMD、双核、四核、多核。   争议话题:2005年AMD、英特尔一场真假双核的争论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单核转到了双核,随着2006年7月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的推出,和“随着改变XX的请举起手来”铺天盖地的广告,双核时代全面到来。时间仅仅向后推移了不到4个月,英特尔抢先推出了自己的四核产品,
    而在明年AMD也将推出全新架构的四核处理器。
    从单核到双核业界走过了十余年的时间,而从双核到多核却不到四个月,
   随着切割工艺向45纳米的推进,2007年八核时代是否会到来?16核、64核处理器是否将会登场?
  没有人会忘记,
    在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的那一天。
    在此之前电脑一直被定义为,占据一个房间的庞然大物。
    正是由于4004的出现才改变了整个IT行业的走向。电脑从昂贵且神秘的概念中走到人们的面前,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无论是在只有2300个晶体管4004时代,还是超过晶体310万个晶体管486时代,或是集成了950万个晶体管的奔腾III时代,处理器以惊人的速度提升了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而当时间推进到2006年,当英特尔推出全新架构的酷睿2双核推出时,
     晶体管的数量已经超过2.91亿个,双核的进程将处理能力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品。   不过在单核时代,尽管AMD和英特尔在主频的提升上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不断的提升流水线的......

阅读全文(1778) | 评论:0

什么是框架(2006-11-19 20:26:00)

摘要:什么是框架?

框架,即framework。其实就是某种应用的半成品,就是一组组件,供你选用完成你自己的系统。简单说就是使用别人搭好的舞台,你来做表演。而且,框架一般是成熟的,不断升级的软件。

构件(component)是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份,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它可以是被封装的对象类、类树、一些功能模块、软件框架(framwork)、软件构架(或体系结构Architectural)、文档、分析件、设计模式(Pattern)等。构件分为构件类和构件实例,通过给出构件类的参数,生成实例,通过实例的组装和控制来构造相应的应用软件,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者的开发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软件的质量。
......

阅读全文(1900) | 评论:0

C#之简介(转)自己认为好(2006-11-19 20:22:00)

摘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C和C++已经成为在商业软件的开发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们为程序员提供了十分灵活的操作,不过同时也牺牲了一定的效率。与诸如Microsoft? Visual Basic? 等语言相比,同等级别的C/C++应用程序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来开发。由于C/C++语言的复杂性,许多程序员都试图寻找一种新的语言,希望能在功能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更为理想的权衡点。

  目前有些语言,以牺牲灵活性的代价来提高效率。可是这些灵活性正是C/C++程序员所需要的。这些解决方案对编程人员的限制过多(如屏蔽一些底层代码控制的机制),其所提供的功能难以令人满意。这些语言无法方便地同早先的系统交互,也无法很好地和当前的网络编程相结合。

  对于C/C++用户来说,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无疑是在快速开发的同时又可以调用底层平台的所有功能。他们想要一种和最新的网络标准保持同步并且能和已有的应用程序良好整合的环境。另外,一些C/C++开发人员还需要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一些底层的编程。

  微软推出C#

  C# (C sharp) 是微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C#是一种最新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使得程序员可以快速地编写各种基于Microsoft .NET平台的应用程序,Microsoft .NET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服务来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计算与通讯领域。

  正是由于C#面向对象的卓越设计,使它成为构建各类组件的理想之选——无论是高级的商业对象还是系统级的应用程序。使用简单的C#语言结构,这些组件可以方便的转化为XML 网络服务,从而使它们可以由任何语言在任何操作系统上通过Internet进行调用。

  最重要的是,C#使得C++程序员可以高效的开发程序,而绝不损失C/C++原有的强大的功能。因为这种继承关系,C#与C/C++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熟悉类似语言的开发者可以很快的转向C#。

  效率与安全性

  新兴的网络经济迫使商务企业必须更加迅速的应对竞争的威胁。开发者必须不断缩短开发周期,不断推出应用程序的新版本,而不仅仅是开发一个“标志性”的版本。

  C#在设计时就考虑了这些问题。它使开发者用更少的代码做更多的事,同时也不易出错。
支持现有的网络编程新标准......

阅读全文(1366)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