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IT人为什么有的难以拿到高薪?(转贴)(2006-09-08 14:13:00)

摘要:



作者:hychieftain (ChinaByte)



  最近在论坛里看到很多人发牢骚,说薪水少,可在我看来,你们这样的人拿得到高薪才怪!

  我先问一句:这里有多少人是本科的?有多少人是正规本科的(不算自考,成考和专升本)?有多少人是有学位的?有多少有学位的是拿着网大排名前50所大学的学位的?恐怕是少之又少吧!在中国,薪水和学位的关系对于应届生来说是绝对的,即使对于以后的发展,学位也很重要,要不那些低学历的人评职称为什么吃亏呢?你可以告诉我这不合理,不错,这确实不合理,但却是现实。如果你不能改变现实,那还是适应它吧!你也可以告诉我低学历一样可以拿高薪,我承认,不过你要准备比别人多付出10倍以上的努力。

  接下来是语言,这里恐怕是有不少人没有过四级没学位的吧?有多少过六级的?有多少过专四专八的?有多少有其他英语证书的?你不要和我说你的水平好,可不喜欢中国的考试制度,所以没证书。在中国,毕业一开始的几年就是靠证书,你有本事跳过1楼2楼造3楼吗?如果你英语不行,你有其他二外吗?要知道,老外对于it的重视可是比国内那些买的电脑做装饰品的土老帽要强得多。

  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做人的风格,现在很多it人除了技术什么都不懂,整天得罪人。哪怕你是四个ccie全考出的,我不用你难道地球就不转了?中国多的是人,技术有什么了不起的?更何况很多技术是根本用不到的。

  现在总看到一些所谓的“技术牛人”在误导新人,你们知不知道你们是在误人子弟啊!自己混不出头,还要去害别人,今天要和你们好好算算帐。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98年从上海交大毕业的,在Microsoft(MS)工作了6年,现在在一家系统集成公司工作。

  第一个意见:读书最重要,就是为文凭。我承认大学里确实学不到什么东西,但为了文凭请一定要认真读。这个社会要文凭,没办法。还有大学成绩要读好一些,像ms,cisco,oracle这些大公司是会看的。读大学还有一个好处是大学很空,你可以自己去学想学的东西,不过学校的功课永远是最重要的。那些大专的不要以为本科生学不好技术,确切得说并没有几个优秀的学生是书呆子。没有什么规定说大专生学技术有优势。

  第......

阅读全文(2979) | 评论:3

如何成为IT人才(2006-09-08 13:54:00)

摘要:如何成为IT人才
IT人才是当今世界最抢手的人才资源之一。许多公司不惜重金聘请,年薪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去加拿大、澳大利亚技术移民,去日本、新加坡工作的热潮,也一直居高不下;而中国IT人才市场,目前需求缺口高达20万人之多。如此巨大的全球IT人才市场,吸引了许多其它专业的人士“转行”,以期在IT行业重塑前程。甚至有的大学生,放弃现有专业的学习,去钻研计算机技术,考取各种认证证书,以便早日踏进IT行业的门槛;有的同学在离开校园以后,才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前途,不得不通过各种办法重新学习计算机技术,往IT行业靠拢。
要成为IT人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通过多年来计算机就业培训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对有志于进入IT行业的人士有所裨益。


一、成为IT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IT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技术,IT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并且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IT人士为了适应这个行业的特点,必须具备思维活跃、逻辑严密、善于钻研、不断自学、长于交流、善于团结协作的基本素质,才能在IT行业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1)第一基本素质:应该具备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
计算机就是逻辑运算机器,从底层的加法器,到全球共享的因特网的知识海洋,都是逻辑运算的天地。无论是做程序开发,还是做网络管理,都要深刻理解程序和网络的逻辑关系。一段程序出了错误,或者网络出了故障,都需要根据显示的结果,运用逻辑推理,循着一定的路径去查找原因。有的学员看到程序中的循环、嵌套和递归就发怵,计算IP地址范围总是搞错,这就不适合做IT方面的技术工作了。判断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借助于一些逻辑测试题自己先测试一下,看看自己做这些题时是不是有障碍。逻辑思维能力差的人不适合做IT方面的技术工作。


2)第二基本素质:应该具备刻苦钻研精神
 肯于钻研不断自学新技术是IT人士的第二个基本素质。搞IT的人一般对自己所从事的技术都有执著的追求,无论是钻研新知识、调试程序还是排除设备故障,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对技术难题情有独钟,越难越兴奋,在计算机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但有些人的生性好动,不甘寂默,静不下来,觉得一个人静静的面对屏幕是一种折磨,书也看不......

阅读全文(4016) | 评论:4

一个程序员的成长的六个阶段(转帖) (2006-09-05 20:32:00)

摘要:主     题: 一个程序员的成长的六个阶段(转帖)
作     者: JohnBoo (秀才)

第一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能熟练地使用某种语言。这就相当于练武中的套路和架式这些表面的东西。
第二阶段
此阶段能精通基于某种平台的接口(例如我们现在常用的Win 32的API函数)以及所对应语言的自身的库函数。到达这个阶段后,也就相当于可以进行真实散打对练了,可以真正地在实践中做些应用。
第三阶段
此阶段能深入地了解某个平台系统的底层,已经具有了初级的内功的能力,也就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
第四阶级
此阶段能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开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层次就可以说是进入了高层次。这时进入了高级内功的修炼。比如能进行VxD或操作系统的内核的修改。
这时已经不再有语言的束缚,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即使要用自己不会的语言进行开发,也只是简单地熟悉一下,就手到擒来,完全不像是第一阶段的时候学习语言的那种情况。一般来说,从第三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会难呢?这就是因为很多人的思想变不过来。
第五阶级
此阶段就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上的问题了,而是能从全局上把握和设计一个比较大的系统体系结构,从内核到外层界面。可以说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到了这个阶段以后,能对市面上的任何软件进行剖析,并能按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就算是MS Word这样的大型软件,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也一定会设计出来。
第六阶级
此阶段也是最高的境界,达到“无招胜有招”。这时候,任何问题就纯粹变成了一个思路的问题,不是用什么代码就能表示的。也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此时,对于练功的人来说,他已不用再去学什么少林拳,只是在旁看一下少林拳的对战,就能把此拳拿来就用。这就是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这时,Win 32或Linux在你眼里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每一个阶段再向上发展时都要按一定的方法。第一、第二个阶段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只要多用心去研究,耐心地去学习。
要想从第二个阶段过渡到第三个阶段,就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有一个高手带领或公司里有一个好的练手环境。经过二、三年的积累就能达到第三个阶段。但是,有些人到达第三个阶段后,常常就很难有境界上......

阅读全文(2754) | 评论:1

编程基本功   (2006-09-04 19:11:00)

摘要:1、扎实的基础
   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编译原理,这些是所有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如果不掌握它们,很难写出高水平的程序。程序人人都会写,但当你发现写到一定程度很难再提高的时候,就应该想想是不是要回过头来学学这些最基本的理论。不要一开始就去学OOP,即使你再精通OOP,遇到一些基本算法的时候可能也会束手无策。因此多读一些计算机基础理论方面的书籍是非常有必要的。
2、丰富的想像力
   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想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试试别人从没想过的方法。丰富的想像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上,除计算机以外,多涉猎其他的学科,比如天文、物理、数学等等。开阔的思维对程序员来说很重要。
3、最简单的是最好的
   这也许是所有科学都遵循的一条准则,复杂的质能转换原理在爱因斯坦眼里不过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公式:E=mc2。简单的方法更容易被人理解,更容易实现,也更容易维护。遇到问题时要优先考虑最简单的方案,只有简单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考虑复杂的方法。
4、不钻牛角尖
   当你遇到障碍的时候,不妨暂时远离电脑,看看窗外的风景,听听轻音乐,和朋友聊聊天。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会去玩游戏,当负责游戏的那部分大脑细胞极度亢奋的时候,负责编程的那部分大脑细胞就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当重新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会发现那些难题现在竟然可以迎刃而解。
5、对答案的渴求
   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渴求得到答案的过程,即使只能知道答案的一小部分也值得我们去付出。只要你坚定信念,一定要找到问题的答案,你才会付出精力去探索,即使最后没有得到答案,在过程中你也会学到很多东西。
6、多与别人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许在一次和别人不经意的谈话中,就可以迸出灵感的火花。多上上网,看看别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给你很大的启发。
7、良好的编程风格
   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代码的缩进编排,变量的命名规则要始终保持一致。大家都知道如何排除代码中错误,却往往忽视了对注释的排错。注释是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你的代码更容易理解,而如果代码已经清楚地表达了你的思想,就不必......

阅读全文(2694) | 评论:2

三十岁前不要去在乎的事(2006-09-04 19:02:00)

摘要:1.放弃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弃,选择了一个机会,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所有的可能。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这不是功亏一篑,这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什么都不为,只因为喜欢这样做,因为,年轻就是最大的机会。人,只有在三十岁之前才会有这个胆量,有这个别资本,有这个资格。

2.失恋
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起。三十岁前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梦想。爱情如果只是一个过程,那么正是这个年龄应当经历的,如果要承担结果,三十岁以后,可能会更有能力,更有资格。其实,三十岁之前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稍纵即逝,过久地沉溺在已经乾涸的爱河的河床中,与这个年龄的生命节奏不合。

3.漂泊
漂泊不是一种不幸,而是一种资格。趁著没有家室拖累,趁著身体健康,此时不飘何时飘?当然,漂泊的不一定是身体,也许只是幻想和梦境。新世纪的时尚领袖是飘一代,渴望漂泊的人惟一不飘的是那颗心。

4.失业
三十岁以前就尝到失业的滋味当然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不一定是坏事。三十岁之前就过早地固定在一个职业上终此一生也许才是最大的不幸。失业也许让你想起埋藏很久而尘封的梦想,也许会唤醒连你自己都从未知道的潜能。也许你本来就没什么梦想,这时候也会逼著你去做梦。

5.时尚
不要追赶时尚。按说青年人应该是最时尚的,但是独立思考和个性生活更重要。在这个物质社会,其实对时尚的追求早已经成为对金钱的追求。今天,时尚是物欲和世俗的同义语。

6.格调
这是小资的东西,「小资」这个词在今天又二度流行,追求格调就是他们的专利。小资们说,有格调要满足四大要件:智慧、素养、自信和金钱。格调就是把「高尚」理解成穿著、气质、爱好的品味和室内装潢。也就是大老粗只会表现谈吐的庸俗,「小资」们已经有能力庸俗他们的心灵了。主流观念倒不是非要另类,另类已经成为年轻人观念的主流了,在今天,老土倒显得另类。关键是当今社会是一个创造观念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固守陈旧观念的时代。

7.评价
我们最不应该做出的牺牲就是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我,因为那些对你指手画脚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他们遵从的规则是什么。千万不要只遵从规矩做事,规矩还在创造之中,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做每一件事,虽然这样会麻烦一......

阅读全文(2585) | 评论:1

IT人员必读10个小故事(2006-09-04 19:02:00)

摘要:1.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 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 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 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 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 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 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 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 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 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 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 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2.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 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 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 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 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 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 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 。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 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 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3.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 看......

阅读全文(2502) | 评论:0

成功程序员的七个秘密(2006-09-03 14:51:00)

摘要:7项使你成为开发者社区出色成员的技巧

1.为人的需求编码
计算机界的一个最普遍的误会是认为原始码是为计算机服务。计算机是工作在低级的二进制代码上,是在一系列的难以理解的1或0或者十六进制数字之上,而不是我们敲入的结构化高级计算机语言。
这些语言被开发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程序员。
在实践中,为人的需求编码通常意味着首先要有清楚透明的结构和思路,其次才是效率和速度。
2.经常的好的注释
注释是为人的需求编码的一种极端的语言元素例子。大多数编译器都会将注释与可执行程序分离开来。
注释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你(或者其他将来的开发着)程序的功能是什么。
把这些写进注释 - 并且避免只是简单重新叙述代码。
好的注释:
Disable button to prevent its activation
糟糕的注释:
Set cmd = False
一个很好的检验注释的标准是:如果只有注解没有去掉,有人能够知道你的程序的作用吗?
3.良好代码布局增加易读性
正如一位作家将一本书分成章和段落以帮助阅读,因此开发者考虑代码如何布局如何能能增强代码的易读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在任何语句结构块中 (如
IF.
.
THEN.
.
.
ELSE语句快) 和任何循环结构(如
WHILE.
.
.
END WHILE)
代码应该缩进以便于很容易分清楚哪里是开始哪里是结束。
4.预测并处理 那意想不到的事情
你打开一个文件之前,确定文件为当前文件。你将焦点设定为控件之前,确定控制是看得见的并且可用。设法找出在什么条件下使你的代码失效,并在你的程序崩溃之前测试它。
5.命名变量增强易读性
有许多策略进行变量命名。首要原则是一致性和尽可能的能通过命名变量提供足够的信息。如果你命名一个变量为nMonth,你提供给程序员的信息是这个变量将被设计用来存储什么内容。
我自己倾向于使用匈牙利的命名风格 - 但是无论你使用哪一种风格,一致性是最主要的。
6.使你的方法和过程保持简洁
一个方法或者过程理想状况下应该只做一件事情。在我的经验方面,最大的误区是,一个过程通常被设计来完成许多的不同操作。
应......

阅读全文(1686) | 评论:1

[顿悟]编程之道(2006-09-03 11:54:00)

摘要:The Silent Void
Book One Thus spake the master programmer:
编程大师如是说: "When you have learned to snatch the error code from the trap frame, it will be time for you to leave."
“当你从我手中夺走水晶球时,就是你离开的时候了。” 1.1 Something mysterious is formed, born in the silent void. Waiting alone and unmoving, it is at once still and yet in constant motion. It is the source of all programs. I do not know its name, so I will call it the Tao of Programming.
寂静的虚空里诞生了神秘的东西,这种东西恒久存在永不消失,它是所有程序的根源所在,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它,姑且称它为编程之道。 If the Tao is great, then the operating system is great. If the operating system is great, then the compiler is great. If the compiler is greater, then the applications is great. The user is pleased and there is harmony in the world.
如果道是完美的,那么操作系统就是完美的,如果操作系统是完美的,那么编译嚣就是完美的,如果编译嚣是完美的,那么应用程序就是完美的,所以用户心满意足,整个世界因此和谐。 The Tao of Programming flows far away and returns on the wind of morning.
编程之道去如黄鹤来如晨风。 1.2 The Tao gave birth to machine language. Machine language gave birth t......

阅读全文(1814) | 评论:0

如何做一名成功的IT工程师?(2006-09-03 11:48:00)

摘要: 进入到IT这个圈子,很多人是从工程师开始做起的,那么如何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工程师呢?或者是如何成功地转换为下一个角色呢?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作为MDE(Market Development Engineering)的工程师和产品开发的工程师,还是有些不同的,我下面重点想说的是比较通用的,关于MDE的工程师,或者类似的做技术支持的工程师,我想后面再单独写一篇。 让我们先来看看成功的工程师是什么样子。在Sun公司里,工程师分为4个级别,从低到高依次是工程师(Engineer),高级工程师(Staff Engineer),杰出工程师(Distinguish Engineer),科学家(Fellow)。在工程师这个级别里又分为MTS1-4,也是依次从低到高的。Fellow,SUN公司总共没有几个,James Gosling是其中的一个,Bill Joy也是,最近离开SUN了,去开startup了。Sun的中国工程研究院(ERI)原来有DE,就是宫力,现在已经他离开了,暂时还没有。Staff Engineer,ERI有几个rotation过来的。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James Liu,在MDE week上给大家烧烤的那个,他是Staff Engineer, 但我记不清楚他是否Senior Staff了。 那么这些不同的级别的定义是什么样子呢?要求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分别来看看。一名MTS3的工程师应该可以独立地设计和实现一个解决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制订项目计划,并确定短期战略目标。对于MDE的工程师,应该可以独立地支持一个ISV,从技术评估,技术培训,移植的技术支持,性能调优,选型测试等。当然,并不是说MDE的工程师可以自己把所有这些全部完成,但是他/她在遇到阻碍的时候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来解决问题。MTS4的工程师,可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通过领导一个团队,独立地设计和实现一个复杂的项目,这样的一个项目通常都需要和其他的团队进行协调和沟通,并利用或组合其他团队的工作。一个MTS4工程师要有能力给其他低级别的工程师提供技术建议和指导。从MTS4到Staff Engineer是一个大的台阶,作为Staff Engineer,应该是在组内和组外都公认的专家,拥有解决复杂问题所必须的技术知识和商务知识。Staff Engineer和Engineering Manager是在同一个级别......

阅读全文(1311) | 评论:0

一位高级程序员给学弟学妹的建议(2006-09-03 10:54:00)

摘要:   一位高级程序员给学弟学妹的建议1   
2004-6-8 星期二(Tuesday) 晴   
  我始终认为,对一个初学者来说,IT界的技术风潮是不可以追赶的,而且也没有能力去追赶。我时常看见自己的DDMM们把课本扔了,去卖些价格不菲的诸如C#, VB.Net 这样的大部头,这让我感到非常痛心。而许多搞不清指针是咋回事的BBS站友眉飞色舞的讨论C#里面可以不用指针等等则让我觉得好笑。C#就象当年的ASP一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结果许多学校的信息学院成了“Web 学院”。96,97级的不少大学生都去做Web 了。当然我没有任何歧视某一行业的意识。我只是觉得如果他们把追赶这些时髦技术的时间多花一点在基础的课程上应该是可以走得更远的。

几个误区  
初学者对C#风潮的追赶其实也只是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几个误区之一。我将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些现象,你可以按部就班的看看自己是不是属于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认为计算机技术等于编程技术:
有些人即使没有这个想法,在潜意识中也有这样的冲动。让我奇怪的是,许多信息学院的学生也有这样的念头。认为计算机专业就是编程专业,与编程无关的,或者不太相关的课程他统统都不管,极端的学生只要书上没带“编程”两个字他就不看。

其实编程只是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一种复杂性最低的劳动,这就是为什么IT业最底层的人是程序员(CODER)。计算机技术包括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管理信息系统等等这些方面。编程工作只是在这些具体技术在理论研究或者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表达算法的过程。编程的人不一定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就一定很高。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大师级的计算机技术研究者是不懂编程的。网上的炒作和现实中良好的工作待遇把编程这种劳动神秘化了。其实每一个程序员心里都明白,自己这些东西,学的时候并不比其它专业难,所以自然也不会高档到哪里去。

咬文嚼字的孔已己作风:

我见过一本女生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材,这个女生像小学生一样在书上划满了横杠杠,笔记做得满满的,打印出来一定比教材......

阅读全文(125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