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新型芯片将成通信融合的驱动技术2007-02-26 22:21: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ljqy/23501.html

分享到:

融合的趋势已然明显,无线通信业务、宽带互联网和消费电子产品的融合,将使我们随时置身于数字化世界。 

  为了的芯片将把无线通信业务、宽带互联网和消费电子产品融合起来。从多媒体业务领域,芯片的技术创新,将使家庭消费电子产品和个人通信产品更好地连接。将来的数字产品也将会有两个处理器,一是处理无线通信业务的,另一个芯片可以处理运行应用软件,使计算能力和多媒体能力更接近于家用电脑的处理能力。

  主持人蔡强:各位搜狐网的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

  各位网友,今天非常高兴在3GSM大会举行前夕邀请到高通大中华区总裁孟樸先生做客搜狐IT访谈间,我们这次谈的是关于3GSM和高通战略的问题,请孟总做一个自我介绍。

  孟樸:谢谢主持人蔡强,谢谢搜狐网,谢谢搜狐网广大网友,今天很高兴和和大家有一个沟通的机会,高通一直在中国致力于推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产业链的发展,我们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广大的搜狐网友有更多的沟通机会。

  主持人蔡强: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即将举行的3GSM大会,在这次盛会上,高通会带给我们什么新鲜技术?

  孟樸:3GSM大会是每年一次在欧洲举行,过去很多年高通都参加,而且在展会上都一直有一些新的技术或者产品跟大家介绍。这次也不例外,高通的展览主要关注在三个方面,就是网络技术、终端和应用。在通信技术上,我们给大家带来MBMS,它是在WCDMA网上做电视和流媒体的电视技术,这次在会上可以看到全球第一个MBMS的演示。我们也有终端的芯片和不同的解决方案给大家带来的演示,其中有一个技术,我们采用了一个新的技术,它是芯片和LCD结合的规范,MDDI,在上面演示,是通过我们的测试手机和一个眼镜连接起来,你戴上眼镜,跟手机连接上,手机上的流媒体会在眼镜显示屏上显示出来,这是很先进的技术和应用。另外在很多应用上,可以看到我们新鲜的演示,包括通过GPS在手机上做导航的3D游戏等等。 

  主持人蔡强:高通在中国和国内的厂家、运营商有很多的合作,在这次3GSM大会上,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有没有共同的演示或者会有一些新的合作计划呢? 

  孟樸:这次展会上,有些演示会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做的。其中有一个,大家知道高通展台每年一个亮点就是全球最新推出的手机演示,每次都会有一些中国厂家最新产品的展示,这次也不例外。你可以看到有中国厂商新的终端在上面,技术上也会有一些演示和中国厂家一起合作完成的。 

  主持人蔡强:在终端演示上面有没有跟以前不同的地方? 

  孟樸:有些更新的,这次有一个手机是国内一家公司为欧洲市场最新推出的,是HSDPA和DVB—H的电视手机,这是很高端的手机,是国内厂家生产的。 

  主持人蔡强:去年高通在芯片上面有很多成绩,包括首个UMTS和HSDPA单芯片解决方案,您能不能告诉我们,在高通眼中,芯片战略会慢慢向数字家庭和个人消费品方向转吗?

  孟樸:高通公司从芯片战略来讲,一直本着基本的理念,在应用上,是各种技术的融合,在过去几年里,我们跟大家反复提到,现在看到了发展几个方面的融合:无线通信技术和宽带互联网的融合;通信产品和消费电子产品的融合。我们的芯片在很多方面,不管你看到有不同新的产品和新的解决方案,但基本上符合我们对业界判断融合的大方向。我们在无线技术和宽带互联网融合上,我们的芯片从一个比较简单的、支持单一的技术,发展到支持多模多频。所谓多模多频,就是一个芯片支持不同的技术标准。比如同时支持GSM和CDMA或者同时支持CDMA2000和WCDMA。这种多频多模制式,使得一部手机可以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市场上、在不同的网络上使用。

  再一个我们认为是无线和宽带互联网融合。没有一个技术能够完全作为一个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对运营商来讲,怎么样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最便宜的,应用最好,使消费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想要的应用都可以平移使用,这是一个重点。我们对业界今后发展的理念,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和宽带互联网的融合,我们认为实际上三层网络,可以为大家提供完全无缝的宽带互联网覆盖。一个就是大家讲的比较多的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这是广域的移动网。另外在很多热点地方,比如家里或者办公室、企业内部还有城市的热点地区,会有很多固定的无线接入,比如Wi-Fi技术。大家可以看到Wi-Fi到802.11n的时候,速度达到300兆,能够提供很高的速率,使大家在使用多媒体,大量数据应用的时候,在家里,在企业,在城市热点都可以采用这样技术。这样使得传输成本比较低,如果每个人每天下载几百兆视频节目,实际上在3G网上成本比较高,有这种技术融合起来,你可以看到这种成本比较低一些。另外还有一层网,采用广播的方式,使得数据多媒体特别是电视时时转播,用成本很低的方式实现。

   在高通芯片上可以看到,首先我们注重CDMA2000和WCDMA这些技术的发展。高通最近收购了两家公司,收购后,我们可以把Wi-Fi和bluetooth技术融进我们的芯片,另外我们还把高通的Media FLO技术和在欧洲采用的广播电视技术都融合起来,你可以看到在一个芯片上三重网都可以融合起来。芯片发展还有一个方向是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结合。从解决方案上,从多媒体实现上面来讲,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我们还有很多技术上的创新,使家庭平常的消费电子产品和个人的通信产品能够更好地连接起来。举例来讲,去年下半年高通推出一个新的产品叫snapdragon,可以针对口袋型计算终端,因为现在无线终端基本上是两类,一类是大家平常讲的手机,满足通信功能,还有就是传统的计算终端,就是便携式的PC机。但是便携PC的尺寸尽管越来越小,但是还没有小到能够放在口袋里。比如UMPC的尺寸比较大,可以放在一个女生的书包里,但是男生的口袋里放这些东西就放不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推出的产品,有两个处理器,一个是做无线通信的,另外一个可以处理应用软件,可以装Windows Mobile等操作平台,使计算能力和多媒体能力都跟家里的电脑有相近或者类似的地方。这样可以把smartphone和PDA放在口袋里,又不损失你的计算处理能力。这也是高通公司看重的发展方向,因为全球每年有10亿只手机的市场,另外有8千万台便携式笔记本市场,这个技术融合起来以后,会创造出口袋式的计算通信装置或者PC的领域,会把这个市场继续做大。

主持人蔡强:不同技术的融合以及高通向新的技术领域进军的时候,收购的战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通做了新的计划。高通向其他领域受托或者融合的趋势下,高通会把收购作为手段,07年还有收购的计划吗?

  孟樸:对任何高科技公司,比较大的公司,面临成长的时候,通常大家的发展不外乎两种办法,一个就是依靠自身的发展,另外是通过收购的方式来获得。作为高通公司来讲,这两条路都在走,一个是自己的技术在不断地创新,因为每个公司的资源都很有限,特别是人力资源,大部分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过去几年里,都是投入到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的演进和后3G的技术演进,在边缘的和其他无线技术上没有投入很多,这些方面通过收购的方式取得这些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在今后公司业务发展上面,对新的技术还会有新的发展。作为高通来讲,是针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公司,在发展的战略上来讲,可以看到是体现在注重两方面的融合,一个就是无线通信和互联网,还有个人通信和家用消费电子两方面,在发展上,能看到未来有好的发展趋势的话,高通都有可能会介入。

  主持人蔡强:以前高通给我们的感觉更像一个传统的技术公司,在网络技术标准以及跟终端的芯片合作上,比较强势。您刚才也提到在应用方面包括即将展示的新的技术。在07年开发应用方面,高通会有什么举措呢?

  孟樸:大家一直觉得高通是技术公司,确实不错,因为我们一直专注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但是在很早的时候,高通公司就关注整个产业链是否能够快速发展。而且我们也意识到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应用一定要能够跟上。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应用都是从这个理念出来,现在高通公司在美国推一个广播电视的技术叫MediaFLO,今年在美国很多大城市都开始商用,这个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个技术,但是高通的理念最开始并不是一个技术,而是一种应用。最早在手机上能看电视是在CDMA2000技术上,那个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两点很重要,一个就是这种广域的移动网随着与宽带互联网的结合,能够做象电视广播、多媒体类的应用。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意识到在市场开发以后,大量的客户上来,怎么样能够比较便宜的,经济地支持这些应用,对运营商是很大的挑战。我经常跟大家举例来讲,到2008年,北京起码来讲有10万人,当时开幕式的时候,他们不在电视机旁边,但是他们非常有兴趣会看到开幕式。那个时候通过手机的技术,3G CDMA的技术可以让大家在手机上看电视,但是大家都上3G网看电视的话,我相信没有哪个运营商的网能够支持这么大量的用户。针对这个考虑,我们发现还是回归到最传统的广播电视方式,能够使得成本非常低,这是当初做MediaFLO的想法,也是根据应用来考虑的。在后面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一些应用包括2007年有很多技术领域里,比如说怎么样使得手机上面应用GPS导航的业务,怎么样能够更好地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怎么样通过手机里的计算能力和多媒体能力,能够把3D游戏介入进来。通过CDMA20001X EV-DO的发展,通过在线的游戏和视频共享能够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这些有很好前景的应用,都是我们会继续关注的领域。

  终端芯片将多模化

  CDMA2000和WCDMA的市场经验应用在TD-SCDMA的发展中,会对中国3G标准的发展有帮助。

  终端芯片的多模化肯定是一种趋势。现在国内也可以做TD和GSM的多模芯片,或者TD和CDMA的多模芯片,但关键还是要看市场的需求。

  中国3G市场的发展,已经有很多预测。但预测有时准,有时也不准,最大的原因是中国产业政策透明性不够大,导致做预测的时候,缺乏足够的政策依据。

   主持人蔡强:下面的问题可能更贴近中国的市场。最近中国3G方面发生很多市场,也改变我们对3G的判定,跟去年的ITU展会期间就有很大不同,比如TD正在不断扩大预商的范围,中国移动还将对TD进行采购招标,面对这个,高通曾经做过一个表态,愿意和国内的厂商进行更多的合作,在最近几个月当中,以及07年当中,您负责中国区,在这方面会有那些作为呢?

  孟樸:高通在过去几年,一直非常关注TD-SCDMA的发展,关注它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实现能力。因为TD-SCDMA也是几个3G标准之一,高通作为CDMA创新者、推动者,非常高兴看到3G CDMA任何一个技术能够实现商用。我们一如既往支持TD-SCDMA的发展,我们也跟国内很多公司接触,不断了解整个技术发展的进程。比如来讲,高通过去几年里,积累了很多CDMA2000和WCDMA领域里的经验,全球大的CDMA运营商的网里高通公司都有参与做网络优化,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我们也希望把自己在CDMA2000和WCDMA领域中的经验应用在推动TD-SCDMA的发展中,使这个技术演进更快一些,发展更好一些。

  主持人蔡强:您刚才提到高通的优势,向TD进军的很高方向,谈得更细一些,在多模芯片和多模终端上,高通会不会和老的合作伙伴建立比较好的在TD方面的合作呢? 

  孟樸:做芯片一直是高通公司的特长,但是什么时候投放什么样的芯片,最主要看市场来定。你比如说高通最早推出CDMA2000和GSM双模芯片,这个也是根据市场,联通公司有这个需求我们提出的,这个已经面市,现在市场上有CDMA2000和WCDMA的网,我们也看到可能有WCDMA和CDMA2000双模芯片的需求,我们也在关注,看它什么时候真正变成市场的需求,要有一个量。因为作为一个半导体产品,没有量,投资是非常大的,回报是非常低的。所以一定要能够把握好觉得有这个量,值得投资的话,我们才可以做。其它的技术也可以做成多模。比如现在国内可以做TD和GSM多模,TD和CDMA的多模。市场需求起来的话,这个时候不管是高通还是其他的做半导体公司,大家都会有兴趣介入。

  主持人蔡强:最近中国联通和高通很重要的运营商有一个变化,这个对高通有没有影响,高通在07年业务和应用开发上还有什么新的计划?

  孟樸:过去几年,我们一如既往支持联通在业务上的推广,中国联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业界合作伙伴的参与,现在取得很好的成绩,他们现在是世界上第二大CDMA运营商,不管是2007年还是今后,从高通公司支持CDMA产业来讲,支持中国联通都不会改变。我们会继续关注整个产业链里CDMA的建设,中国厂商能不能设计生产出中国联通所需要的终端,中国联通在推出业务时需要哪些帮助,这些都是高通可以参与支持的。所以我们也会继续支持中国联通在CDMA领域的成长。

  主持人蔡强:在07年与联通会有什么新的合作计划?

  孟樸:这个以BREW的发展为例。联通的BREW业务发展得非常好,用户每年都在迅速增加。另外BREW现在有一个新的技术uiOne,这是一个用户界面技术,提供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使得你可以是同一个厂家的同一个型号的终端,但是到了用户手里,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设计不同的界面。还有不同的厂家,不同型号的品牌,通过uiOne技术,实现不同喜好的人群也可以实现的一种页面,这样增强运营商的品牌建设,使应用更贴近用户。运营商的客户拿着手机很少说这是哪个运营商的手机,都说这是哪个品牌的手机。怎么样通过uiOne这种新技术,使得运营商在界面上,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我们可以和联通进一步合作的地方。

  主持人蔡强:最近有些通信机构预测,中国3G市场并不像一开始想象那么大,依据更多像TD测试方面新的动向,您对中国3G市场的规模大概怎么预测?

孟樸:中国市场的发展,大家都做过很多预测,预测有时候准,有时候也不准,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产业政策透明性大家事先并不能看到,你在做预测的时候,缺乏确定的政策依据。但是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不管怎么样发展,量都是会很大,而且在技术发展方面,各种技术都会有,也应该能有一定的空间能够体现。我对中国的移动通信整个领域和产业还是非常看好,特别是我们经过这几年在中国的努力,和中国的运营商,和我们的厂家合作,都非常地好,所以我们也非常高兴看到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大家的合作,虽然3G还没有起来,中国厂商在3G上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现在我们一些厂商在国外,在西欧有很多很好的产品在介入。中国厂商设计生产出的第一款WCDMA手机是2005年年底进入欧洲市场的,但是去年有华为为沃达丰提供的定制手机,有中兴通信为TIM和和记生产的手机,有夏新为和记定制的手机,类似的成绩有很多。在和厂家合作这方面,2007年一定会比2006年更上一个台阶。从高通中国来讲,我们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成功了,我们才会成功,我们的合作伙伴不能成功,我们也不能成功。过去几年里,不管中国有没有3G,不管大家做什么预测,我们与中国厂商的合作一直没有放慢脚步。我们一直说要帮助中国厂家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高通合作模式的体现,能够帮助中国的厂商走进去,就是一定要进入国外的主流市场,而不是一些很局限的,很狭小的市场,我们一定帮助中国厂商走进国际主流市场,主流市场不管是CDMA2000还是WCDMA,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走进去。再有走上去,中国的厂商不能只提供低端的产品,通过我们的技术合作,使得中国厂商在技术上能够更上一个台阶或者两个台阶,能够在最新的技术上,走到产业前面。这是过去几年和中国厂商合作的基础,并不是说是有没有中国的3G,使得合作能不能进行。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的影响,我们在各地的办事机构,都在为中国的厂商合作,帮助他们走进欧洲主流WCDMA市场,走进美洲的CDMA市场提供服务,我们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技术,全球最新出来的30多款HSDPA终端里,只有两款终端不是用了高通的芯片,其他都是高通的芯片,这是有包括中国厂商,能够用最好的技术能够超过一些欧美老牌终端厂商进入市场时间,使得他们在市场上有很多很好的建树。中国的厂商像华为,最近HSDPA市场上,在ITU上大家也看到,在香港市场上,有一个USB的modem卖得非常好,这个是通过高通技术,使他们技术进入最先进的行业里。在2007年和今后的时间里,高通公司和中国厂商的合作关系,不管是中国3G市场怎么样,这些合作都会进一步加深加强,使得中国企业能够真正进入世界最强第一阵营,这是我们希望做的事情。 

中国应当发挥3G“主场”效应

  中兴、华为在海外市场遇到的困扰,是任何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

  中国3G市场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已经在开始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入力度。任何一个公司,在考虑投资、投入的时候,都要看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果一个市场政策不明朗,市场空间不清晰,一定会限制投资者的进入。

  如果中国在3G技术进步上没有跟上时代潮流,后果有两个,一是国内大众不可能享受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便利和享受,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产业造成压抑效果。  

我相信,中国早做3G的话,中国的几个企业现在在海外会更有成就,会做得更好,因为中国本土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主场”,支持它们在海外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市场,这毋庸置疑。同时,中国在很多领域拥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包括在通信业,不管是设计、生产、制造能力都很强。即使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今不如昨,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产业基础相结合,仍会使中国具备得天独厚的市场吸引力。 

 主持人蔡强:刚才提到合作伙伴的成功也是高通的成功,看到中兴、华为在海外市场有很多斩获,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事件,上个月华为在泰国CDMA事件上遭到调查和质询。高通在海外市场初期也遇到相同的问题,但是不尽相同,在海外市场遇到一些问题,对国内市场有一些借鉴,您对中兴、华为在海外遇到的阻碍,您怎么看,从高通的例子角度来讲,对他们有没有建议?

  孟樸:不同公司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你看外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中国也有很多情况是外国公司需要适应调整的,中国公司进入海外市场,也会遇到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也要去调整,然后适应当地的环境。这是一个通性,并不是因为华为、中兴在海外遇到什么变化,这是所有企业在海外市场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在这方面做得挺强的,我们的合作伙伴,你可以看到华为、中兴在非洲、中东、东南亚、欧洲、北美,基本上全球各个地方都有他们的足迹和他们的成就,在一些个别市场上,新进的市场中,能够尽快地在当地市场站稳脚跟,我想他们这些企业都非常优秀,一定能够找到他们适应的办法。

  主持人蔡强:刚才提到进入欧美主流市场,我们看到中兴、华为在南美、亚洲、欧洲市场有很多建树,但是在北美市场没有太多的斩获,在这方面,高通会为中兴、华为提供哪些帮助呢?

  孟樸:每个市场有每个市场的特点,一个是各个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不太一样,还有跟各个厂家对一个市场自己的战略诉求和过去的安排,都可能不太一样。北美市场传统上一直是中国厂家关注比较少的地方。欧洲传统上也不是很多,近几年越来越多中国厂商出现在欧洲市场。我相信中国的厂商实际上他们已经进入了北美市场,但是大量进入北美的主流市场,应该是不远的将来。从高通公司和我们的厂家合作来讲,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一个是技术上面,我们有非常好的合作,我们还会提供在北美市场上的市场信息,能够帮助中国厂商采用合适的解决方案,能够把产品针对市场开发出来。另外通过我们的全球网络,在市场上帮助他们,在过去不管是南美还有在其他的一些市场上,在过去几年里,一直跟厂家,我们说是帮助中国企业出去,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我们一直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支持国内厂家,一个是我们介绍中国的厂家去一些国际上的运营商,不管他们在北美的,南美的,欧洲的,还是非洲的,都介绍他们去。另外一方面,我们去把国外的运营商还没有采用中国产品的,把运营商请到中国来,安排他们参观中国的厂商,去和中国厂商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增加大家沟通的机会。通过这些安排,通过中国厂商的不懈努力,他们慢慢地对流程已经很熟悉,怎么样和国外的客户、运营商打交道。万事开头难,只要他们有信心,高通公司都会尽力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市场。

  主持人蔡强:回到3G话题上,如果中国在WCDMA和CDMA2000网络投入非常有限,这是不是影响跨国公司在本地的投资包括本地化的程度、合作力度这样一些问题? 

  孟樸:普遍来讲,一定会影响,因为任何一个公司,不管是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做的投资和投入的力度,还是刚才我们讲到中国厂家到海外投入的投资力度,大家都要看到投入跟产出的关系,如果一个市场政策不明朗,市场空间看不到,这个一定会限制一些投资者的进入,使得整个产业的投入会降低,不光是一些跨国公司,其实还有很多风险资本,都是要跟着市场起来以后,比如说3G市场,大家经常看到系统的投入,除了系统,终端、应用,整个国家的软件能力,开发设计人员的培养都是很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的话,整个产业的投入,不管是国内的资本还是国外的资本,都会进入很多。如果一个市场对一个技术的发展比较有限,那就应该相应地投入会比较低。回到高通来讲,因为我们的业务模式跟其他公司不太一样,我们自己不生产终端,也不生产系统设备,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和国内厂商的合作,使得他们能够真正进入世界厂商的第一阵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我们最希望他们在中国国内有一个主场,所有的企业可以看到,美国企业的成功,欧洲企业的成功,看到日本、韩国企业的成功,很多都是因为有很好的主场,在家里大家练兵,在国内市场做得很好了,才能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因为中国3G牌照并没有发,所以中国一些企业在过去几年里,可以看到两种情况,一些企业根本就放弃了,不进入3G行业,终端企业里可以看到几个比较明显的典型,2G做得比较好,3G根本不投入。还有一些厂家,像华为、中兴,虽然没有中国的主场,但是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并不是说他们一定要到海外去,只是看到CDMA2000和WCDMA在海外市场发展很好,他们有机会进入这个市场,所以和高通合作,我们一起把市场打开,使他们能够进入国外主流市场,他们现在在没有中国主场的情况下,这两个公司在国际市场上3G CDMA领域,不管是CDMA2000还是WCDMA都非常有建树,有成就。这是我们下一步比较关注的问题,怎么样帮助他们继续成功,而不是只是在某一个市场上到底投入多少。

  主持人蔡强:中国3G政策不明确还有国外两个主流制式运用的情况,可能影响海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大家都这样思考的话,会不会导致中国通信产业在一段时间之内会进入阵痛期或者进入一段过渡时间,比如说不会把工厂放在中国,会放在印度去或者放在南美去?

  孟樸:我自己觉得这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我自己一直认为技术的进步,我们常说历史的车轮,不是因为某种原因能够人为挡住的。技术的进步在全球一定会实现。有人说,没关系,我们等。像前段时间大家对3G比较悲观,有人说是不是我们直接上四代,不是不可以等,可以等,永远可以等,就跟有人说现在高中不上了,我直接上大学,理论上可以等。但是从历史,从周边其他国家来看,长远来看,肯定是一个损失。举例讲印度,大家把中国和印度比得比较多,印度是没有第一代移动通信,印度上移动通信的时候,全球已经是进入第二代的。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开始做移动通信就是做GSM,当地有印度人也很自豪,我们一步就到第二代了,你当然可以这么说,但是可以看到他跟中国,跟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差距就体现在这里,不是说你没有做一代,进入第二代就比别的市场好。到现在印度市场没有中国市场好。所以虽然不能说不做一代是唯一的原因,但这一定是很多原因中间很重要的部分。如果中国在技术进步上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后果有几方面,一个是国内消费大众真正没有享受技术创新所带来生活工作上能够给你带来的便利和享受,也使运营商没有机会用最新的技术为他的客户提供服务。但是更重要的来讲,对一个产业来讲,实际上是把它压抑住,我相信中国如果第三代移动通信早做的话,中国的几个企业现在在国外会更有成就,会做得更好,因为会有一个强大的主场在支持它们的发展。所以我相信它们在国外很多发展会比现在机会更多一些。做电信的第一个事情,运营商都会问厂商,不管是系统还是终端,那就是别人有没有用你的产品。如果本国市场都不用你的,国外运营商用你的,这很难的事,这是很多企业在国外发展的时候比较悲壮的故事,一方面没有主场的支持,一方面是不屈不挠的努力,得到今天的成绩,是血和汗换来的。

  对全球市场可以做一个判断,WCDMA现在在全球发展到今天,基本上没有人会闭着眼再说没有WCDMA市场,3G根本发展不起来。任何一个技术,一定要比较客观,高通公司在过去这些年里,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一直比较客观。公司创始人艾文·雅各布在2001年市场发展势头比较好的时候,就跟产业界讲WCDMA到2004年能发展起来,这需要对产业和技术有很高瞻远瞩的理解和判断才能做到这样。到2004年我们确实看到WCDMA发展势头不可挡了,已经发展越来越快了,这也印证了我们的判断。周边经常也有人做相反的预测,2001年的时候跟大家炒WCDMA会起来很快,2004年以后反而觉得这个技术起不来了,要等4G了。这个产业链里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政策的战略层次能够高瞻远瞩的话,对企业有好处。我经常跟业界朋友或者政府或者其他产业链包括客户沟通,大家可以做一个假设命题,现在全球WCDMA用户到去年年底是1亿用户,你说是多还是少,有的人觉得不多,因为只有1亿,在中国的移动用户有4亿多,所以大家觉得少。我给自己做一个假设命题,如果中国3G牌照几年前发了以后,依照中国市场能力,我相信在中国WCDMA的用户会超过全球其他地方的总和,中国市场有这个能力,中国的运营商和产业有这个能力。有最大的用户群,你就拥有这个技术和推动产业链发展的最大话语权。我们实际上失去了最好的机会,就是中国企业在WCDMA和CDMA2000市场拥有更多话语权的机会。

  主持人蔡强:您刚刚提到话语权,还想向你请教一下吸引力的问题,中国市场对跨国巨头来讲,未来的吸引力到底在什么地方,以前更在乎中国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另外是低廉的成本,刚才提到3G市场规模不像以前想象那么大,市场优势可能被削弱,低廉的成本,中国卖鞋的卖衣服的,打到欧洲去,面对的可能不是当地知名品牌的打压,而是来自越南市场、菲律宾市场这样更低廉的商品冲击。对于高通或者对爱立信这样通信巨头而言,下一步中国市场到底在什么地方?

  孟樸:中国市场很大,中国市场我自己个人觉得,世界上唯一能跟中国相提并论的就是美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市场非常大,人非常多,这个美国和中国市场有共同性。美国是大部分跨国公司营收利润的最高地方。在中国,因为市场规模的原因,这对任何产品和厂商都是非常大的市场。过去20年电信市场的发展,可以充分看到这点。在80年代后期的时候,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印象很深,有篇文章说中国全年的电信投入还不如美国7个贝尔公司里 最小的一个的全年投入。而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起来,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都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市场,这是一个特点。再有一个特点就是和美国一样,中国的产业比较强,有很强的产业基础,不管是设计、生产、制造能力都很强,美国也是,它有很多很好的公司,很优秀的公司,两方面结合,使得这两个市场得天独厚。除了这两个市场以外,其它市场大家都会觉得缺一点。大家觉得韩国企业在过去几年移动通信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本土市场很小,所以它的发展一定要靠出口,没有本土市场的支持。有些市场比较大的,像印度,人口很大,市场很大,但是没有本国的基础设计生产产业的支持。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国家完全靠出口市场,长久做的话,一定会碰到一个瓶颈,如果没有自己的产业,完全靠进口或者外来的公司来做,长远也会有一个瓶颈,只有像中国有强的产业基础和很大的市场,才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主持人蔡强:最近中国移动和联通都在地方分公司做新业务的实验,比如移动支付、手机音乐等等,这些方面高通和中国运营商的新业务创新方面,07年有什么新的东西呢?

  孟樸:我们和中国联通怎么样能够把CDMA的技术优势进一步转移到市场优势上,怎么样把增值业务,把不同的服务做起来,贴近广大消费者的实际生活和使用,这点是我们比较看重的。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怎么样把一些应用做深做透,中国联通基于CDMA技术上的服务平台都已经建立了,不管是用GPS定位还是BREW增值业务,有很多平台都已经搭建好了,就是怎么样大家能够一起合作,和产业链特别是广大CP、SP合作,把更多的应用做起来,这是整个产业里做起来。高通公司会继续支持、参与这些增值服务推广和应用开发。 

  主持人蔡强:今天孟总给我们很清晰描绘了高通中国战略特别是新业务方面的战略,非常感谢孟总做客搜狐IT,也预祝高通在中国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今天访谈到此为止,谢谢孟总。

 

  孟樸:谢谢大家!

 

阅读(2043) | 评论(0)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暂无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