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算法设计之分治法(1)2007-10-09 10:47:00

【评论】 【打印】 【字体: 】 本文链接:http://blog.pfan.cn/goal00001111/29987.html

分享到:

引言

    说到分治算法,最容易想到的例子是在数组中查找元素,常用的算法是遍历整个数组进行查找,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但是对于有序数组,使用二分查找法,可以使时间复杂度减少到O(logn)。

普通查找法:

int IsElement(int a[], int len, int x) //判断数据x是否为数组a的元素,如果是返回该元素的下标,否则返回-1

{

    int i;

   

    for (i=0; i<len; i++)

    {

        if (a[i] == x)

            return i;

    }

   

    return -1;

}

二分查找法:

int IsElement(int a[], int len, int x)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len - 1;

    int mid;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2;//寻找中点,以便将数组分成两半

        if (a[mid] == x)//刚好找到

            return mid;

        else if (a[mid] > x)//比中点元素小,右边界左移

            right = mid - 1;

        else //否则左边界右移

            left = mid + 1;

    }

   

    return -1;

}

也可以写成递归的形式:

int IsElement(int a[], int len, int x)//驱动程序

{

    return Binary(a, 0, len-1, x);

}

int Binary(int a[], int left, int right, int x)//二分递归查找

{

    int mid = (left+right)/2;

   

    if (left > right)//没找到

        return -1;

       

    if (a[mid] == x) //刚好找到

        return mid;

    else if (a[mid] > x) //比中点元素小,递归查找左侧数组

        return Binary(a, left, mid-1, x);

    else  //比中点元素大,递归查找右侧数组

        return Binary(a, mid+1, right, x);

}

二分查找法中,我们不断的减少查找区域的范围,把大问题分解成结构相同的小问题,直到问题得解。与二分查找法类似的算法很多,我们将它们归类称为分治法。

 

设计原理

1.分治法的基本思想

任何一个可以用计算机求解的问题所需的计算时间都与其规模N有关。问题的规模越小,越容易直接求解,解题所需的计算时间也越少。例如,对于n个元素的排序问题,当n=1时,不需任何计算;n=2时,只要作一次比较即可排好序;n=3时只要作3次比较即可,…。而当n较大时,问题就不那么容易处理了。要想直接解决一个规模较大的问题,有时是相当困难的。

分治法的设计思想是: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一些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以便各个击破,分而治之。如果原问题可分割成k个子问题,1<k≤n ,且这些子问题都可解,并可利用这些子问题的解求出原问题的解,那么这种分治法就是可行的。由分治法产生的子问题往往是原问题的较小模式,这就为使用递归技术提供了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反复应用分治手段,可以使子问题与原问题类型一致而其规模却不断缩小,最终使子问题缩小到很容易直接求出其解。

通常,这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点在于“分解”,因此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划分(Divide)和解决(Con—quer)”方法。也正因为如此,它和语言工具中的递归结下了不解之缘。分治与递归像一对孪生兄弟,经常同时应用在算法设计之中,并由此产生许多高效算法。

2.分治法的适用条件

分治法所能解决的问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该问题的规模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容易地解决;

2)该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即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

3)利用该问题分解出的子问题的解可以合并为该问题的解;

4)该问题所分解出的各个子问题是相互独立的,即子问题之间不包含公共的子子问题。 

上述的第一条特征是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满足的,因为问题的计算复杂性一般是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条特征是应用分治法的前提,它也是大多数问题可以满足的,此特征反映了递归思想的应用;第三条特征是关键,能否利用分治法完全取决于问题是否具有第三条特征,如果具备了第一条和第二条特征,而不具备第三条特征,则可以考虑贪心法或动态规划法。第四条特征涉及到分治法的效率,如果各子问题是不独立的,则分治法要做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重复地解公共的子问题,此时虽然可用分治法,但一般用动态规划法较好。

3.分治法的基本步骤

分治法在每一层递归上都有三个步骤:

分解: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相互独立,与原问题形式相同的子问题;

解决:若子问题规模较小而容易被解决则直接解,否则递归地解各个子问题;

合并: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它的一般的算法设计模式如下:

DividAndConquer(p(n))//分治法设计原理

{

    if (n <= n0)

        return Adhoc(p(n));

    else

    {

        //将P分解为较小的子问题P1、P2、…、Pk

        Divide p int o smaller subinstances P1, P2, ..., Pk;

        for (i=1; i<=k; i++)

            yi = DividAndConquer(pi);//递归解决Pi

        return Merge(y1, y2, ..., yk);//合并子问题

    }

}  

其中 p(n)表示一个规模为n的问题P,可以把它分解成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这些问题相互独立,并且与原来的问题结构相同。在解决这些子问题时,又用相同的方式对每一个子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解,直到某个阈值n0为止。递归的解这些子问题,再把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起来,就得到原来问题的解。这就是分治法的思想方法。n0为一阈值,表示当问题P的规模不超过n0时,问题已容易直接解出,不必再继续分解。Adhoc(p(n))是该分治法中的基本子算法,用于直接解小规模的问题P。因此,当P的规模不超过n0时,直接用算法Adhoc(p(n))求解。
  算法Merge(y1, y2, ..., yk)是该分治法中的合并子算法,用于将P的子问题P1、P2、…、Pk的相应的解y1、y2、…、yk合并为P的解。
  根据分治法的分割原则,原问题应该分为多少个子问题才较适宜?各个子问题的规模应该怎样才为适当?这些问题很难予以肯定的回答。但人们从大量实践中发现,在用分治法设计算法时,最好使子问题的规模大致相同。换句话说,将一个问题分成大小相等的k个子问题的处理
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许多问题可以取k=2。这种使子问题规模大致相等的做法是出自一种平衡子问题的思想,它几乎总是比子问题规模不等的做法要好。

阅读(3321) | 评论(0)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评论

暂无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登录 或者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