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论“天上人间”的倒掉(2010-05-30 21:12:00)

摘要:听说,北京东三环的“天上人间”夜总会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见过没倒掉之前的“天上人间”,灯红酒绿、姹紫嫣红地掩映在城市的霓虹当中,落日之后才现出活力,是京城风月场所中,开门营业的最高所在。实际上性价比不算高,我以为。

    然而在一切京城风月场所当中,我最早知道的就是“天上人间”。我的各路狐朋狗友说,那里面有全国外语最好的小姐,博士、硕士以及艺术院校、未来的白娘子扮演者都在呢。当年是个很有背景的人开了这个地方,然后找了这些人来,每个心中有妖气而钱包里有银两的人,都庆幸得到了这么一个地方。而那个人则站在京城风月场所的最高处,笑看人生。所有的传说与现实都指出这一点,也是所有京城百姓都知道的,但就是政府的管理者不知道。
  
     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在这地方倒掉之前去看一看。后来我有机会了,到“天上人间”,看见这纸醉金迷的世界,心里没什么不舒服的,如果这里的人都是花自己的钱的话。后来这地方倒掉过一次,再后来就没有那么好了,已经开始有些平庸。主要是因为风月场所是很多人都需要的,竞争者过多的缘故。然而我心里不太舒服,有些东西是需要一个标准的。
  
    现在,它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北京四九城的幽暗与光明处,探听民意去。凡有普通民众、夜生活人士,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知道此处的大名,不知道其中的猫腻?这些年了,我们相安无事地生活着,只要他们不用我们的血汗钱去消费,多事总是不必要的。村夫野老更多的是关注其中头牌到底如何,甚至把当年一桩头牌的凶杀案拿出来品味,这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有司本应该尽到自己职责的,原本这些年天上人间都知道的秘密,似乎与他们并不相干,在这个时候想起了自己撞钟的职责,大约是怀着机密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这是因为“天上人间”的消防不合格,以至遭此厄运,想要拿办它了。它逃来逃去,终于没有逃过这个理由,现在的老板早在第一次倒掉的时候就淡出了,现在的老板是谁没有多少人知道。所有的故事都在戏说当年,而当年的事已经成为莫可究诘的了。
  
    今年北京的春天天高气爽,在这躁动的时候,无论走到京城的哪个角落,都能发现一些“天上人间”的遗韵。走到歌厅......

阅读全文(755) | 评论:0

强奸民女的官员也需化名报道?(2010-05-22 19:08:00)

摘要:    5月20日,媒体报道了两起情节略有些相似的强奸案,读来耐人寻味。我注意的倒不是案情,而是新闻媒体对涉案当事人的处理手法。   一是,《河南商报》报道说,河南沈丘县某村26岁女子陈晓丽(化名)被一个叫张松才的人强奸,并被对方拍下裸照,印制数百张到处张贴和散发。二是《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河北邯郸市曲周县49岁女子张丽平(化名——记者注)两年前被曲周县河南疃镇党委原书记石建设(化名——记者注)强奸,随后她到丛台区公安分局报了案。没想到,“石建设”多次找她撤案,并表示已拿到她报案时的笔录。不久后,这份记录了强奸细节的询问笔录贴到了大街小巷和互联网。而“石建设”终因强奸罪被判刑四年。   两起案件的是非对错一目了然。特别是邯郸的那起强奸案,还涉及警方的失职渎职问题。但在新闻报道中,实施强奸的两个当事人姓名却是不同处理——前者用了真名,后者却用了化名。对于受害女子,用化名是对的;对于实施强奸的当事人,注明张松才的真名,这也没有疑义,但对“石建设”的化名,却让人一头雾水。莫非在报道违法侵权案件时,也是官民有别?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对于新闻当事人的姓名,也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保持真实。除了未成年人、涉及隐私与名誉的受害人等特定人需要化名处理之外,新闻当事人理应使用真名。一方面,这是为了维护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另一方面也是新闻报道本身的真实性所需。显而易见,犯罪分子不是受害人,违法官员也不是未成年人。如果这些人干下了龌龊之事而不用露出真面目,那么公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如何保障?   当下,许多媒体的日常采访报道活动中,对违法违纪官员常常不透露真名,而化名、隐名,以及“某某”名充斥大量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更有甚者,连涉案单位的名称也隐去了。举个例子,据《重庆商报》2009年5月9日报道:“渝中区某重点中学学生处正、副主任利用职务便利,共同侵吞公款及挪用800余万公款所产生的利息总计10余万元。记者昨日获悉,该校学生处女主任罗某已被渝中区法院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而副主任王某则因贪污罪获刑5年。”两句话共用了三个“某”字。我相信,对于这类人物、地点欠奉的报道,重庆当地的读者看了恐怕也是一头雾水,所谓知情与监督,从何谈起?   某种意义上讲,对违法违纪者的匿名报道,无异于对假丑恶行为进行遮羞甚至保护。回到曲周县河南疃镇党委原书记......

阅读全文(749) | 评论:0

富士康能避免十一连跳吗?(2010-05-22 19:03:00)

摘要:     富士康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代工中心,现在开始全面向全球跳楼中心转型。    很是反讽,因为目前祖国大地流行的经济口号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社会口号是:让广大职工体面劳动。    21日,在爆发了骇人听闻的“九连跳”仅仅十天后,第十条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又登上了高高的楼顶,纵身而下,死于黎明前的黑暗。而此时,富士康公司与“第九跳”员工的赔偿刚刚谈拢——目前数额处于绝对保密状态,其实这不重要,因为多少银子都无法与生命的价值折抵。     几天前,俺做客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曾与富士康新闻发言人刘坤先生进行过面对面的讨论。他强调: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对中国制造敬畏。诚然,中国制造在全球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如果这样的业绩是建立在中国员工超负荷且没有尊严的劳动基础上的,那最终只会抹去敬,而留下畏。    现在全中国最关心的话题是:富士康能避免十一个连跳吗?    其实,在节目现场,面对来自富士康代表言之凿凿的辩白,俺就预言连跳悲剧会继续发生。结果不幸应验——只是没想到会来的如此迅捷。    目前富士康采取的诸如请高僧安抚亡灵、信息披露及建立发泄室等补救举措都流于表面,当务之急是真正构建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的管理文化,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健全他们的权利保障体系和心理援助系统。不然,继续上演的连续自杀,仅经济赔付成本和处罚成本都是年利润高达10%的企业无法承担的,何况整个企业多年积累的品牌价值将贬损殆尽。    当然,如果将十连跳的责任都归咎到富士康身上有失偏颇。深圳市副市长带队前往企业是一次严重迟到的调查和问责——背后是整个行政管理的滞后和执法部门的懈怠和懒惰,整个社会救助系统的形同虚设——以尊重企业自主经营的名义,以经济高速增长的名义,以积极引进外资的名义,以中国特定发展阶段不可逾越的名义。缺少法治和道德支撑的市场经济,只会引发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和残酷,而无法带给中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一个荒谬的悖论是:许多举世闻名的跨国公司在本国都是关爱员工、遵纪守法的典范,怎么来到中国就全然变了一副嘴脸,设置了那么多残酷压榨职工甚至是童工的血汗工厂?难道......

阅读全文(953) | 评论:0

泄露的强奸笔录”让法律没有一点尊严(2010-05-22 18:59:00)

摘要: 王攀 2008年3月,河北曲周县张丽平(化名)被曲周县河南疃镇党委原书记石建设(化名)强奸,报案后办案民警做了详细描述被强奸过程的笔录。此后犯罪嫌疑人多次找她撤案,并称已拿到笔录。之后没多久,大街小巷都贴着这份笔录。是谁泄露了原本应保密的笔录?又是谁将其贴至大街小巷?为此,张丽平四处奔走,但已快两年了,这对她来说,仍是个谜,也没有任何人对此负责。(5月20日《中国青年报》) 详细记录着强奸过程和细节的“强奸笔录”流入社会,公安机关应当清楚将是什么后果:不仅违法——司法机关的询问笔录属于秘密,是不能泄露的;而且还会对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全县大街小巷张贴的“强奸笔录”让张丽平“感觉自己像是被当众脱光了衣服”。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强奸笔录”流入社会呢?答案是权大于法。 此前,犯罪嫌疑人曾威胁受害者说已经拿到了“强奸笔录”,如果不撤案将公布于众。没有证据证明曲周县河南疃镇党委原书记石建设拿到了“强奸笔录”,但只有办案人员和有权查阅的领导才能接触到的“强奸笔录”流入社会,达到报复受害人的目的,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一定能量的权力运作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说石建设因为强奸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是法律对犯罪分子的正义制裁;那么权力“强奸”法律让“强奸笔录”流向社会,则是权力对受害人的疯狂报复。 而更令人愤怒的是,面对权力的无耻,受害人是那么的无奈——背后仍是权大于法。 按理说,“强奸笔录”流入社会后,当地公安部门原本应该立刻启动程序彻查、问责,但两年多来,张丽平为此四处奔走,多次找到丛台区、邯郸市等各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纪检部门反映情况,可一直没有结果。张丽平拿出邯郸市公安局丛台区分局2009年8月23日给她出具的《公安机关受理信访事项告知单》,上面写着“将在60日(如特殊复杂情况将延长30日)内向你作出书面答复意见”,可她没有得到任何说法——法律程序成了权力的摆设。如今,即便是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前去采访,丛台区公安分局上至领导,下至办案民警也一律拒绝。在这里,权大于法让法律难还张丽平一个公道。 如今,媒体的曝光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可以推断,“强奸笔录”一事会很快引起当地领导的重视,进而推动此事解决,并问责相关责任人。但问题是,这又落入权大于法的窠臼。因为,法律的正义,最终还需权力来推动。 所以,可以说“强奸笔录”是一个权大于法的标本。从这一标本里,我们看到,这......

阅读全文(916) | 评论:0

酒店如家,还是家如酒店(2010-05-17 15:05:00)

摘要: 那天我到酒店的時候有點晚,大概是晚上九點多,剛下車就在門口碰到一大群人呼嘯而出,為免捱撞,我必須靜候一旁,等他們全都離去,才慢慢拖著行李走進那宏大但是陰冷灰暗的大堂。我剛剛遇見的那一群人是酒店員工,他們剛下班。這間酒店則是過去專門招待外賓和重要國家領導人的國賓館。 以前有些香港旅行團標榜全程住宿釣魚臺國賓館,感覺上好像很高級,畢竟那是接待外國元首的地方呀。可是看看新聞,最近幾年你可曾聽過有哪一個大國的元首會選擇入住釣魚臺呢?我沒住過釣魚臺,但我住過一些省級國賓館,例如文首提到的那一家。它們的共同特色之一是地方很大,擁有相當幽靜的院落,因此只適合有車接送的國賓,不適合往往要在夜間出遊然後自行從大門逛回來的一般旅客。其特色之二在於服務保留了國營企業的傳統風格,比如說員工會集體下班,所以餐廳酒吧通常會在晚上八點打烊,連Room Service都沒有,似乎整間賓館只剩下接線生還在上班。難道不是嗎?那天我去前臺辦理入住手續,就發現原來連前臺的人也都走光了。 今年的港澳版米芝蓮指南剛剛出版,和全世界一樣,我發現香港人也只關心它飲食評鑒的那部分,幾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它對酒店的評級。米芝蓮一開始是本旅遊指南,它的餐飲介紹原本只是酒店推薦的附屬資料。不知怎的,時至今日,竟已沒有人太拿它的酒店評語當回事了。四季酒店很驕傲地對外宣佈全港兩家三星餐廳全在其旗下,卻差點忘了告訴大家它在酒店上也是名列前茅。我見過很多人挖掘米芝蓮星探品評餐館的秘辛,卻從未見過有人去研究他們比較酒店高下的方法。難道這是因為它的酒店評級不夠權威?可是我們又何曾看過真正權威真正可信的酒店評級法呢? 跑慣大陸的人都知道,大陸酒店的星級標準是不可盡信的,正如國賓館做出了中國特色一樣,國營的五星酒店也有自己的一套,與國際品牌管理的五星頗有不同。通常它們的硬體都還不錯,但不知道為甚麼就會在某處少掉一根筋,令人納悶。那也許是在廁所裝了具日本制自動暖水沖洗馬桶,可是它的廁紙架卻遠得要你站起來走兩步才拿得到,也可能是吧枱上面有座小型咖啡機,可以沖調特濃咖啡,但那咖啡粉你卻遍尋不獲,你打電話問人,他們則反問你吧枱上頭不是有兩包雀巢三合一嗎? 我幾個月前去過一家號稱三星的商務酒店,那房裏揮之不去的下水道氣味就不管它了,最要緊的是它能不能滿足我商務上的需要。有天上午,我趕完了稿要去發傳真(抱歉,我仍然用筆寫稿),跑到樓......

阅读全文(1257) | 评论:0

庙口(2010-05-17 15:03:00)

摘要:  小時候看戲讀小說,時常見到才子佳人在廟會相遇,上香上出真感情的情節,很不明白其中的奧妙。後來又聽說古時的好人家都不許黃花閨女進廟燒香,即使要去,也必差遣丫環隨行監視,就更是覺得奇怪,為甚麼寺廟總是醞釀一段玫瑰佳話的好地點?又為甚麼不讓初熟的少女獨自上香,彷佛寺廟是個很淫亂的場所? 原來廟觀真的曾是不清不淨的危險地帶,尤其明朝,也就是那些小說和戲曲的誕生的年代。《大明律》甚至還有這樣的條例:若有官及軍民之家,縱令妻女于寺觀神廟燒香者,笞四十,罪坐夫男。無夫男者,罪坐本婦。時人雷夢麟解釋道:縱容妻女于寺觀神廟燒香祈福者,則男女混雜,而姦淫之漸矣。其實真正的問題還不在男女混雜,而在於當時寺觀中的出家人不是一般的男女。有許多逃兵賊盜遁入寺中,把清淨之地弄得烏煙瘴氣,喝酒吃肉穿金戴銀,甚至還誘拐良家婦女,開設妓寨。於是這些人外表像尼姑,職業卻是性工作,別有用心的燒香客看了要是喜歡,可以直接帶到後面的禪房辦事。難怪後人都說明末是中國佛教最墮落的時期。 中國人的宗教觀念很世俗,所以中國人的宗教場所也很江湖。就算不為尋春,廟門觀前也是個吃喝玩樂的好去處。我們現在過年過節喜歡逛商場,古人的相應活動就是逛廟會了。那裏頭甚麼都有,耍猴的,變魔術的,表演功夫賣膏藥的,凡是江湖上的行當,全都集中到廟前去了。至於賣雜貨做小吃,那就更不用說了。 雖然我也很受不了寺院兼營妓院的古風,但我對“廟口”這種神奇熱鬧的傳統空間卻是很嚮往的,特別是它的小吃。就說江蘇一帶,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蘇州玄妙觀,這些地名幾乎等同某種小吃的流派了,過去要找地道好小吃,非去這些廟前的空間不可。我還得說蘇州玄妙觀前面的“觀前路”,甚麼五香排骨、醬螺螄、鴨血湯、玫瑰糕、梅花糕、酒釀餅……這一路吃下來,你就知道甚麼叫做蘇州的香甜軟糯了。可惜時代變了,那一帶的地價太高,小吃做不住,反而開了麥當勞。 很多人都以為香港保留了不少傳統中國文化的特色,我也同意,惟獨“廟口”這一點竟是相當罕見。譬如車公廟,每年農曆新年車公誕前後數日,它附近的球場都會架起一行行帳篷下的小攤販,賣風車看掌相。可是受制于政府的衛生觀念,這裏就 是沒一家賣吃的。食環署全力滅絕港式大排檔數十年之後,近日終於醒悟,准許碩果僅存的二十多家人傳承家業。他們能不能善心大發,再多放出一些經營牌照呢?如果可以,拿了牌照的業者又該去何處維......

阅读全文(1178) | 评论:0

米芝莲的科学(2010-05-17 15:01:00)

摘要:  我幫襯過“阿鴻小吃”的外賣,她的滷味做得確實不錯,可是她真的值得米芝蓮一星嗎?我懷疑。 自從米芝蓮登陸香港以來,爭論的焦點就一直放在那群老外究竟懂不懂得本地口味這個老問題上頭。許多港人吹捧的老字型大小在去年的指南上紛紛落馬,於是大家(包括我)群起而攻,一時說他們不可能懂得雲吞面背後的深厚文化,一時罵他們太過注重服務和環境,忽視了街頭小吃的天真風味。這下可好,今年的米芝蓮從善如流,引入了“阿鴻小吃”這樣的店,大家滿意了嗎?不,我們還是覺得它水土不服,本地化的程度不夠,最最起碼,它不應該把順德菜譯成了“信德菜”,讓人以為這是一群華人教徒發明的地方菜。 自從米芝蓮離開法國國門之後,類似的爭論就沒有停過。且別說東京有些老店拒絕評星,就連大家以為應該和那幫法國佬同聲同氣的歐洲人也很不滿。例如義大利,凡是拿過米芝蓮指南去義大利覓食的人都曉得,在上頭拿到三顆星的餐廳往往是當地人也覺得有點怪的,反而某些廣受愛戴的老店卻在米芝蓮的星榜上名落孫山。義大利食家的看法是,米芝蓮太法國了,他們不能欣賞義大利美食中的純樸風味。 如此說來,法國人應該會對米芝蓮一致叫好了吧?也不。你看巴黎,人人心中都有自己最愛的 brasserie,她們的氣氛和食物常常要比一些星級餐廳更加令人難忘,更加令人滿足,但這些大眾化的熱鬧飯館入榜了嗎?因此才會有人另起爐灶,專門為 brasserie另立指南。說到這裏,我們應該明白問題所在了吧。米芝蓮在香港把星星送給了“阿鴻小吃”,就跟它在巴黎選了一家三文治店一樣震撼,或者一樣荒謬。因為這麼一來,它就不再是原來那個米芝蓮了。 甚麼是米芝蓮?甚麼是米芝蓮的評星準則?簡要言之,那是一種科學。首先,它要求極度的準確。它的評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美食家,而是一群廚藝分析師。對著一碟菜,他要問的不是它好不好吃,而是它做得對不對。他關心那些食材的鮮美程度,刀法火候是否恰到好處,味道的調配合不合乎比例,質感的層次區分精不精細。從食物的烹調到服務與餐廳陳設的一切細節,米芝蓮都相信其中自有一套嚴格的法度,它不是主觀的審美,而是客觀的科學。只有達到了這個最基本的科學標準,才有資格接著去談創意。明乎此,我們就曉得為甚麼有些口味不錯的地方卻不受其青睞了,也許是因為它的手工面搓得條條粗細不同,也許是它的伴菜大小切得段段不一。然而,這真是每一位元美食愛好者都會關心的課......

阅读全文(1155) | 评论:0

当自由遭遇一丝微风(2010-05-11 20:45:00)

摘要:    来自 < 财经》 ------     1883年,正是英帝国如日中天之时。2月28号,印度加尔各答市政厅门前有一场示威,几千人包围了殖民政府,激愤地抗议:“那些人怎么可能成为公正的法官?!他们可能对异族作出公正的判决吗?绝不可能!这些人心中充满了仇恨,只渴望权力……”     不,这不是印度人在抗议英国殖民者,而是英国人在抗议本国总督。此前,新上任的英国总督Ripon决定进行一项改革,允许印度人在审判英国人的法庭中担任法官。对于习惯了种族特权的英国人来说,让印度人审判英国人,简直是奇耻大辱,于是有了这场“白人的叛乱”。     这是Niall Ferguson的《帝国》一书中的一个片段,在我看来也是最意味深长的一个片段。     Ferguson写的英帝国史是一部“修正主义”历史。在当代语言体系中,有些词汇会引起我们本能式的反感,比如种族隔离、纳粹、殖民主义。而Ferguson的《帝国》,则大约会使读者再看到“英国殖民主义”这个词时,激愤的程度略有降温。说他试图捍卫殖民主义当然不公平——这本书完全没有讳言英国1870年代对印度饥荒的漠然、1865年在牙买加Morant Bay对民众的镇压、1898年在苏丹Omdurman的残酷杀戮、1899年波尔战争中臭名昭著的集中营,但是他试图引领读者去思考那个我们也许从来没有思考过的“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英帝国不同于其它帝国的特点在于,每当英国人对他国实施暴行时,英国内部总有激烈的批评声响起。这是Ferguson对英帝国特点的总结。就是说,在英帝国的拓展中,英国商人获得了强加贸易给落后国家的“自由”,英国军队获得了暴力镇压土著的“自由”,但是英国政府从来没有因此剥夺民众批评这种“自由”的自由。在英帝国这个猛虎向世界扑去的时候,它从来没有试图杀死在自己耳旁嗡嗡作响的“苍蝇”,直到猛虎蜕变成了家猫,而苍蝇在嗡嗡声中变成了老鹰。     1780年代英国刚接管孟加拉地区,一场饥荒夺去了5百万人的生命。1788年英国总督Hasting受到审判就与......

阅读全文(711) | 评论:0

梁冬的离苦得乐(2010-05-11 20:43:00)

摘要:2010-5-10 8:32:24 来源: 南都周刊  梁冬:我现在的知识水平,对生命的承担,连前清的秀才都达不到,但我可以做主持人,和有文化的人对话,这不是我的喜剧,这是时代的悲剧。 梁冬   面对成功已经释然的梁冬,寻找着自己的“法门”。许多年过去,网络上还有粉丝在怀念这位梁某人。     很难把现在的他与当年主持《娱乐串串秀》时的那个梁冬对应起来。在外界看来,他不如早前那么成功,但他认为扭曲自己是个悲剧。现在的他安静了,不再那么纠结,不那么反应迅速,会慢半拍了。他说,这是离苦得乐。     南都周刊记者_罗小敷 实习生 石萌萌   摄影_孙海     “我是梁冬,梁某人。”9年前,梁冬担任凤凰卫视《娱乐串串秀》节目主持人,并凭此成为凤凰卫视一线主持人,当年这句简短的开场白至今让人印象深刻,许多年过去,网络上还有粉丝在怀念这位梁某人。     2004年年底,梁冬突然宣布离开凤凰,加盟百度,担任副总裁。2007年年初,他再度转身,做起了传统文化的生意。他与国学专家搭档的《国学堂》节目,从电台转战电视,另一档“轻松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的电台谈话节目《冬吴相对论》,都做得风生水起。在北京故宫附近开设的中医馆,已经正式营运一个月,这是他目前的主业,另外还投资了旅游、基因检测等项目。     “五一”前一天,广州珠江新城的一间西餐厅,梁冬以舒适的姿势坐在椅子里,黑色中式外套搭在椅背上,桌上放着烟盒、打火机,聊天中,他屡屡说起《黄帝内经》,谈及佛道修行之术,中医之道。在新浪微博上,他的个人签名中写着“中国文化传播者”,有一段时间,你甚至可以见到他锲而不舍地发布人体经脉图片,表达是非大义的言论。     和梁冬聊天你会感觉很愉快,他思维敏捷,引经据典,侃侃而谈4个小时;但采访他就不那么轻松了,总得琢磨着把他从某一个情境里拉回到你想要问的话题来,他偶尔会停顿下来,关切地问:聊到哪了?而他的回答,貌似丰富磅礴,却是玄而又玄,再想想,又觉得他说的正是他的所思所为。     那时候很想成功     有人说,很难把现在的我与当年主持《娱乐串串秀》时的梁冬对应起来,其实是那时的我很扭曲,我很悲伤地发现,我要把自己扭曲成那......

阅读全文(1003) | 评论:0

郭德纲的胜利(2010-05-11 20:34:00)

摘要:上海的周立波先生曾经羞辱北京的郭德纲先生说:喝咖啡的怎么能和吃大蒜的尿到一个壶里(大意如此)?周立波先生大意了,上面这张图是北京地区2010年来大蒜批发价格走势图,根据新闻报道,大蒜的价格已经达到8块一斤。去年和今年同期相比,北京地区的大蒜批发价暴涨了14倍。 大蒜啊大蒜,郭老板没有白疼你一场。用这种别致的方式,你帮郭老板一把就灭了周老板的威风---咖啡去年到今年哪里涨得了14倍?看到大蒜如此威风,土豆岂能甘于寂寞?新闻里说,今年西安一个大土豆可以换5个鸡蛋。西安的土豆价格从每斤五毛上涨到了2块的最高价,也涨式喜人。不过,可能周立波先生也吃土豆泥,所以大家打了个平手,在土豆上相互并未得分。 土豆战平了,蔬菜们很愤怒。最近,在无数张报纸上都看到了一句相同的话:广州市菜篮子价格信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有完整记录的77 种蔬菜中,62.3%的蔬菜出现不同程度涨价,19.5%的蔬菜价格上涨幅度在100%以上。哈利路亚!蔬菜的价格已经超过肉类了!如果周老板不是顿顿吃沙拉的话,郭德纲郭师傅完胜!吃着小葱拌豆腐,蒜瓣就面条的郭德纲师傅凭借超过100%的平均涨幅,没有给周立波先生留下任何机会!伟大郭德纲郭老板继承了中国北方劳动人民吃大蒜的光荣传统,他不是一个人!郭德纲先生今天生日快乐! 郭老板有房有车,大蒜再涨十倍也不耽误他继续眉毛都不皱一下地往碗里扔大蒜。但是,那些提着菜篮子进菜场的老百姓可能连蒜都吃不起了,那些以廉价而味美著称的川菜馆子马上就不会提供大蒜做配料了。我也不知道城市低保是否增长了100%,或者是人们已经调整膳食结构,开始习惯每天买一点相对更为廉价的肉食? 何不食肉糜?没想到这句话也有兑现的一天。 来自《槽边往事》---比特海日志 作者和菜头 http://supplier.buyer-buying.com/   MMC Micro Memory Card - MMC Mobile......

阅读全文(788) | 评论:0